隨著法律法規(guī)不斷完善,人們越發(fā)重視合同,關于合同的利益糾紛越來越多,在達成意見一致時,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合同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一
贈與合同中,贈與地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即喪失了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但在以下條件具備時,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產(chǎn)與合同的法定權利: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1年內行使。該期間為除斥期間。超過這一期間,贈與人不得再行使撤銷權。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予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這一期間同樣也是除斥期間。
第三,贈與合同的法定解除。
贈與人的經(jīng)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贈與義務。該合同解除不發(fā)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贈與人就原已履行的贈與,無權要求受贈人返還。
房產(chǎn)贈與合同范本
甲方(贈與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乙方(受贈人):_____(寫明姓名、住址)
住所:_____
有效證件號碼:_____
甲方自愿將其下所有的不動產(chǎn)房產(chǎn)贈與乙方。按照合同法等有關法律規(guī)定,雙方自愿達成贈與房產(chǎn)協(xié)議如下:
第一條:甲方自愿將其房產(chǎn)贈與給乙方,乙方自愿接受該房屋。該房屋具體狀況如下:
(一)座落于_____,建筑面積_____平方米;
(二)贈與房屋的所有權證證號為_____;
(三)房屋平面圖及其四至范圍見附件一
(四)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該房屋的相關權益隨該房屋一并贈與。
第二條:因甲方_____,此房產(chǎn)所購的所有房款和稅費均已有乙方代甲方支付,由甲方所購該房產(chǎn)并取得該房產(chǎn)房產(chǎn)所有權證。經(jīng)協(xié)商一致甲方愿將該房屋贈與乙方,并在乙方能辦理過戶手續(xù)時積極協(xié)助辦理。
第三條:甲方保證房屋在此贈與合同簽訂前以及合同簽訂后一直到過戶完畢期間該房屋權屬狀況完整和其他具體狀況完整,并保證房屋不受他人合法追索。
第四條:甲方?jīng)]經(jīng)乙方同意不得將此房產(chǎn)抵押、轉賣或出租給他人,否則抵押、轉賣或出租行為無效。如因上述行為造成乙方不能取得贈與房產(chǎn)的,甲方應如數(shù)補償或退還乙方代為支付的所有房款和代交的其他等所有稅費。
第五條:甲方贈與乙方房產(chǎn),本合同在雙方簽訂經(jīng)公證處公正后不可撤銷。
第六條:在乙方能辦理該房屋過戶手續(xù)時,甲方應按約定積極協(xié)助乙方轉移辦理過戶手續(xù)。
第七條:甲、乙雙方定于_____時正式辦理過戶該房屋,雙方定于_____前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相關附屬設施和相關權益的更名手續(xù)。在乙方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后,按有關規(guī)定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該房屋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xù)。甲方未按規(guī)定履行以上義務的,則按下列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條:甲、乙雙方確認,雖然房屋所有權證未作記載,但依法對該房屋享有共有權的權利人均已書面同意將該房屋贈與給乙方。
第九條:本契約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可另行訂立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補充條款或補充協(xié)議以及本契約的附件均為本契約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十條:本合同自甲乙雙方簽訂之日到公證處公證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條:甲、乙雙方在履行本合同中若發(fā)生爭議,應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提交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
第十二條:本合同一式_____份。其中甲方留執(zhí)_____份,乙方留執(zhí)_____份,為公正留執(zhí)公證處_____份,為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提交房屋權屬登記機關一份。
第十三條:甲、乙雙方約定補充條款如下:
附件一
文本:房屋平面圖。
甲方(簽章):_____乙方(簽章):_____
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證件身份證號碼:_____
地址:_____地址:_____
聯(lián)系電話: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
簽約日期:_____簽約日期:_____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二
原告劉老漢與被告劉某均認可,劉某取得該房屋的前提是照顧父母的日常生活。劉老漢與劉某雖然簽訂了《武漢市存量房買賣合同》,但該合同并未約定具體付款時間,且4月劉老漢將房屋過戶至劉某名下,劉老漢及其他子女在長達5年的時間內并未提出異議;劉某實際已各支付5萬元給其哥哥弟弟。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約定履行義務。”劉老漢與劉某的約定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簽訂的《武漢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名為買賣合同,實際系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合法有效。
那么,劉老漢能否行使撤銷權呢?
劉老漢主張劉某未按約定履行照顧父母生活的義務,請求撤銷雙方之間的贈與合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劉老漢對劉某未依約履行照顧父母生活負有舉證責任。但劉老漢未能提供證據(jù),且還認可劉某自20至12月照顧父母生活的事實;之后原被告雖因生活瑣事發(fā)生矛盾,但不能因此認定劉某不盡照顧父母生活的義務。劉老漢要求撤銷雙方之間的.贈與合同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法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三
(一)任意撤銷權與受贈人信賴利益保護相沖突。我國《合同法》42條規(guī)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币?guī)定了在締約過程中,由于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合同沒有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其應對信賴合同會有效成立而受到損失的另一方當事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即對締約過失責任做了規(guī)定。而贈與合同中,立法者為了維護贈與合同中無償贈與人的權益賦予其任意撤銷權,使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權利沒有移轉之前,有權單方撤銷贈與使合同關系解除,而無需承擔任何賠償義務??梢?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忽略了對受贈人基于對贈與人的信賴而付出的成本損失的維護,這與《合同法》對信賴利益的規(guī)定相沖突。
(二)任意撤銷權缺少對受贈人權益的保護。由于贈與合同的無償性,贈與人只承擔履行義務的責任而不享有任何權利,受贈人則只享有要求贈與人履行合同的權利而無需承擔任何義務,因此立法者為了平衡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規(guī)定了任意撤銷權制度。而大多情況下,受贈人需要給予贈與人一定的方便,從而使贈與人獲得無法衡量的利益回報,此時受贈人的付出是無法以簡單的客觀標準來衡量的。因此,法律應當考慮賦予受贈人相應地撤銷權。雖然受贈人行使撤銷權的可能性很小,但法律不能因此就忽視對受贈人權益的維護。
(三)任意撤銷權與法定撤銷權不協(xié)調。我國合同法第192條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而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權卻與此有很大的區(qū)別:首先,二者的行使條件不同。法定撤銷權只有在具備法定事由時,才可以行使;而任意撤銷權不需要具備任何法定事由,贈與人可以任意行使。其次,二者的行使時間不同。任意撤銷權必須在贈與財產(chǎn)權利轉移之前行使;而法定撤銷權一般是在贈與物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或其他權利主體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定期間內行使。再次,權利主體不同。法定撤銷權是由贈與人和贈與人的繼承權或者法定代理人行使,任意撤銷權一般是由贈與人行使。
(四)任意撤銷權行使期間限制缺失。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沒有除斥期間的規(guī)定,這就使贈與合同因為贈與人長期不行使任意撤銷權而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對于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的.穩(wěn)定、促進交易的迅速發(fā)展等都有不利的影響,對法院等部門正確處理糾紛、作出判決也增加了難度。
三、我國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的立法完善
(一)引入締約過失制度。《合同法》第113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倍刖喖s過失制度后,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單方撤銷贈與合同后只需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即贈與人要賠償受贈人因信賴合同有效所受的損失,包括締約過程中的支出、準備履行過程中的支出等費用。關于贈與人的締約過失責任的成立要件應包括三方面:首先,一方締約人有過錯,此種過錯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同時一般情況下的過錯締約人是指贈與人,而不包括受贈人。因為當受贈人有過錯時,贈與人可以通過行使法定撤銷權,是不會產(chǎn)生締約過失責任的。其次,締約過失責任是由于贈與人的行為導致贈與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而產(chǎn)生的。由于贈與合同是無償?shù)?法律更加注重對贈與人權益的維護。最后,締約過失責任的產(chǎn)生還需要有損害事實的發(fā)生?;谫浥c合同的無償性,所以在沒有損害事實時,是不存在損害賠償問題的,因為此時受贈人的利益沒有任何減少,贈與人無需承擔任何責任。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四
任意撤銷權,是指贈與人依據(jù)自己的意志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享有撤銷贈與的權利。即《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所規(guī)定的,“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這種撤銷權是法律賦予贈與人單方享有的權利。贈與人行使撤銷權的時間是在贈與財產(chǎn)權利轉移之前,一般為標的物交付之前,如果贈與的財產(chǎn)需要辦理登記手續(xù),則在辦理登記手續(xù)之前。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之后,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贈與人不負給付義務。
在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之中,享受有撤銷權的主體,依《合同法》的規(guī)定僅限于贈與人,而不包括受贈人。因為受贈人雖然在接受贈與財產(chǎn)之前,是有權拒絕接受贈與的,但是,此種拒絕接受贈與的權利并不能稱其為贈與合同的撤銷權,因為撤銷權是形成權,其基本內涵是權利人依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歸于消滅,而受贈人拒絕接受贈與財產(chǎn)的行為并不能產(chǎn)生撤銷權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并不是無限制的,為維護合同的嚴肅性,法律規(guī)定贈與人撤銷贈與也是有條件的、相對的。贈與人撤銷贈與應受下列限制:
若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已經(jīng)轉移,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若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已經(jīng)轉移一部分,則贈與人僅能就未轉移部分為撤銷,對已經(jīng)轉移部分不得撤銷。
對于動產(chǎn)而言,在贈與物交付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對于不動產(chǎn)而言,在辦理權利轉移登記之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對于財產(chǎn)權利而言,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轉移權利是否以登記為生效要件,在財產(chǎn)權利交付或辦理權利轉移登記之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由于救災、扶貧等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使得贈與具有了重要的社會意義,若贈與人可以隨意撤銷這種贈與,則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
具有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是指基于道義上的情感而作出的贈與,如果允許贈與人隨意撤銷這種贈與,不僅與道義不符,而且會給受贈人造成情感上的極大傷害。因此,凡是具有救災、扶貧等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不論當事人依何種形式訂立贈與合同,贈與人均不得撤銷該贈與。
“社會公益”的內容,按照《公益事業(yè)捐贈法》的規(guī)定,包括下列事項:
(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2)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
(3)環(huán)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4)促進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福利事業(yè)。
此類合同中,贈與人作出贈與的意思表示不能不說是經(jīng)過法律上的慎重考慮,不存在一時沖動考慮欠周的問題,如果允許贈與人隨意撤銷這種贈與,既嚴重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也蔑視公證的嚴肅性。所以,若贈與合同已經(jīng)過公證,則不得撤銷。
另外,贈與人撤銷贈與,須將其撤銷贈與的意思通知受贈人,如果贈與人不向受贈人為撤銷贈與的意思表示,不能發(fā)生撤銷贈與的法律效果。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物質財富的不斷增加,贈與活動以及贈與糾紛不斷增多?!敖o出去的東西就沒法往回要了”,這種觀點,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是生活中,有些受贈人的所作所為卻令贈與人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贈與合同是可以撤銷的,不過要符合一定的條件。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shù)亟o與受贈人所有,受贈人也表示接受贈與的協(xié)議。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無償性。2 單務性。3 轉移贈與財產(chǎn)的所有權。4 贈與是雙方的法律行為。5 贈與為諾成合同。
根據(jù)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有無法定事由,可以分為有因撤銷和無因撤銷。
1 無因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人在交付贈與標的物之前,無需任何理由而撤銷贈與。但是,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或者具有道德義務性質的或者經(jīng)過公證證明的贈與合同,不適用無因撤銷。
2 有因撤銷,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人在出現(xiàn)法律規(guī)定的特定事由時,使贈與合同的法律約束力歸于消滅的行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行使有因撤銷權:第一,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第二,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第三,受贈人不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1 撤銷權行使的主體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只能由贈與人本人或者贈與人的繼承人或監(jiān)護人行使。贈與人當然享有獨立的撤銷權,而贈與人的繼承人或監(jiān)護人只有在贈與人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而死亡或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才可以行使撤銷權。
2 撤銷權行使的條件
(1)無因撤銷的行使條件
第一,贈與合同是非經(jīng)公證證明訂立的;
第二,只能由贈與人本人行使撤銷權;
第三,贈與不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或道德義務性質;
(2)有因撤銷的行使條件
第一,受贈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的;(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第二,應當在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撤銷權;
第三,只能由贈與人本人行使撤銷權。
(3)繼承人或監(jiān)護人撤銷贈與的條件
第一,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4 撤銷權行使的法律效果
撤銷權一經(jīng)行使即發(fā)生效力。因撤銷權為形成權,其行使的效果是使贈與合同關系歸于消滅。所以,當贈與人交付之前行使撤銷權的,贈與人自可以拒絕履行而無需承擔違約責任;當贈與物已交付受贈人后行使撤銷權的,受贈人因失去取得贈與物的合法根據(jù)而應當返還受贈與的財產(chǎn)。受贈人拒絕返還的,贈與人有權請求其返還。
撤銷贈與合同能夠使贈與財產(chǎn)物歸原主,自然維護了贈與人的合法權益,筆者所要提醒大家的是,作出贈與行為之前,一定要慎重!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五
贈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鼓勵廣大學生刻苦學習成為優(yōu)秀人才,經(jīng)贈與人與受贈人友好協(xié)商,由贈與人在受贈人處設立________獎學金,雙方當事人為明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簽訂本合同。
贈與人在受贈人處設立________獎學金,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國家棟梁之材,造福于人民。
第二條? 捐贈金額
贈與人設立_______獎學金的基金為人民幣_________萬元。
贈與人于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通過銀行匯款至受贈人人民銀行賬戶。受贈人應當及時進行查驗。
第四條? 獎學金管理與發(fā)放
(1)在_______獎學金設立的同時,由贈與人與受贈人共同組成_______獎學金管理委員會對該基金進行管理和發(fā)放。
(2) _______ 獎學金的基金由受贈人負責在_______銀行開設專門賬戶。每次定期儲蓄一年,利息用于發(fā)放獎學金。發(fā)放后剩余的利息仍存人獎學金專門賬戶,基金總額達到設立時的200%,可以將發(fā)放獎學金數(shù)額提高一倍。發(fā)放后剩余的利息亦再存入該獎學金專門賬戶,基金總額達到設立時的300%后,全部利息均用于發(fā)放獎學金,獎學金數(shù)額相應提高。
(3)_______獎學金每年發(fā)放一次,時間為每年九月份;每次獎勵_______名優(yōu)秀學生,每人獎學金為_______元。
(4) _______獎學金發(fā)放標準
凡獲得_______獎學金者必須符合下列標準:a_______大學在校的??粕?、本科生和研究生;b學習成績優(yōu)秀,其中專科生與本科生學習成績須列全院(系)前五名,研究生須有質量較高的論文發(fā)表;c品質良好,本學年內未受到任何校紀處分。
(5)_______獎學金評定辦法
凡符合第4款所列標準者即有獲獎資格。人圍后,由_______獎學金管理委員會根據(jù)人圍者提供的有關材料進行評議,然后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評選出獲獎者,當場揭曉,并張榜公布。
獎學金為永久性獎學金,受贈人不得擅自挪用。
(1)受贈人在評選過程中弄虛作假,使不應獲獎者獲獎,與______________設立目的不符的;
(2)受贈人擅自將_______獎學金挪作他用的。
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爭議,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也可由當?shù)毓ど绦姓芾聿块T調解;協(xié)商或調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種方式解決:
(一)______________仲裁委員會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本合同在自受贈人表示接受本贈與時起成立并生效。
(1)本合同如有未盡事宜,一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及有關規(guī)定,經(jīng)雙方協(xié)商一致,作出補充規(guī)定,補充規(guī)定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本合同簽訂之后須經(jīng)公證簽訂之后,始得成立與生效。
(3)本合同正式文本一式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
贈與人:(章)_____________受贈人: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 _________________
電掛: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掛: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 _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__________________
郵政編碼:_________________??? 郵政編碼:______________
開戶賬戶:_________________??? 開戶銀行:______________
賬戶:_____________________??? 賬戶:__________________
簽訂時間:_________________
簽訂地點: ________________
公證意見:_________________
公證機關(章) ____________
經(jīng)辦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有效期限: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六
乙方:_____
甲乙雙方經(jīng)協(xié)商一致,現(xiàn)就撤銷贈與一事達成協(xié)議如下:
甲方于20xx年10月25日以乙方某某名義購買了大連圣島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開發(fā)的位于大連市某某區(qū)某某街道某某小區(qū)4號樓1-6-2號154.03平方米住宅,首付款315840元,向銀行辦理按揭貸款元,已經(jīng)向銀行償還兩期貸款元,均系甲方支出。
甲方在辦理購房手續(xù)之后,以乙方在甲方開辦的某某公司任職盡責為條件將該房產(chǎn)贈與給乙方,并以未完全盡職為條件作為撤銷贈與的附條件。雙方雖然未簽訂贈與協(xié)議、也未辦理贈與公證,但雙方對甲方以附條件可以撤銷贈與的約定予以確認。
因甲方承諾的附條件贈與協(xié)議在履行協(xié)議過程中,可以撤銷贈與的附條件已經(jīng)成就,經(jīng)雙方協(xié)議,決定由甲方撤銷對乙方上述房產(chǎn)的贈與,本撤銷協(xié)議自雙方簽字時生效,上述房產(chǎn)產(chǎn)權權利屬于甲方,其房產(chǎn)所有權權屬有效期限自購買時起有效。因乙方未在該房產(chǎn)中有任何投資,甲方收回產(chǎn)權,乙方無條件同意。
因全部購房手續(xù)和相關文件自購房日起均由甲方保管,甲方有權以乙方名義繼續(xù)償還銀行貸款,在貸款清償完畢后以乙方名義辦理產(chǎn)權登記,并有權以乙方名義出售房產(chǎn)。乙方須無條件地提供身份證件配合甲方從事上述產(chǎn)權處置行為。
乙方應向甲方出具授權委托書,授權甲方償還銀行貸款、辦理產(chǎn)權登記和出售房產(chǎn)。同時甲方應向乙方提供身份證原件,在產(chǎn)權登記和產(chǎn)權出售結束后,甲方將乙方身份證返還。
本協(xié)議一式三份,甲乙雙方各執(zhí)一份,見證律師一份。
甲方:_____乙方: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七
而首先取決于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是否承擔了“依法”的義務。依法的合同,其成立與生效完全統(tǒng)一;不依法的合同,既未成立又未生效。
我國《合同法》仍然是把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截然分開的?!逗贤ā吩诓煌胤椒謩e使用了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兩個概念,第二章“合同的訂立”規(guī)定的是合同的成立及成立要件,第三章“合同的效力”規(guī)定的是合同生效及合同生效的要件。由此可見,我國合同法對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是嚴格區(qū)分的,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判斷合同成立與否解決的是意思表示內容的一致性,判斷合同生效與否解決的是意思表示的合法性。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時間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形,如附條件、附期限合同以及要物合同等。
[作者簡介]胡曉軍(1970-),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jīng)大學研究生處
贈與合同撤銷權問題研究德國、日本等國的立法則規(guī)定贈與為諾成合同,我國臺灣地區(qū)亦規(guī)定為諾成合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8條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房屋,如根據(jù)書面合同辦理了過戶手續(xù)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手續(xù)的但贈與人根據(jù)書面贈與合同已將產(chǎn)權證書交與受贈人,受贈人根據(jù)贈與合同已占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xù)?!庇纱丝梢?我國司法實踐中傾向于認可贈與合同為實踐合同,且標的物交付注重受贈人的實際占有。
諾成性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為成立的合同。實踐合同與諾成合同是以合同成立方式不同作為標準的,劃分標準的。點,:具有社會公益、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此類合同于成立時生效自無旁議,但對除此之外的贈與合同,贈與人可以在財產(chǎn)權利轉移之前撤銷贈與,對這類合同性質的認識學術界存在分歧。有的學者認為,此類可以任意撤銷的贈與合同屬實踐合同,則只有贈與物權利轉移時合同才成立。多數(shù)學者則認為屬于諾成性合同,成立時即生效。如果規(guī)定贈與合同為實踐性合同,這與“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的基本理念相違背,并造成對贈與合同的人為肢解。贈與合同在立法構建中的基本價值判斷就是平衡雙方當事人利益。贈與是單方行為,認為贈與合同為諾成性合同,成立即生效,則贈與人不能任意撤銷合同,于贈與人甚為不公。如果允許贈與人任意撤銷合同則與合同效力的一般內在要求相去甚遠,在實質上帶有了實踐合同的特征。就連主張贈與合同諾成生效的學者也不得不認為“:法律規(guī)定諾成合同的撤銷,可以彌補對贈與人不公的缺陷,起到與實踐合同不交付則不成立不生效的異曲同工之效?!薄百浥c人可以任意撤回,使贈與合同的效力溯及既往地歸于消滅,從而不受贈與合同的約束??梢娊Y果與實踐合同的效力極為相似,有準要物行為之觀。”
己的要約承諾隨意撤銷,合同生效以后當事人必須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基于此,筆者認為除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以及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之外的贈與合同均于承諾時合同成立,于財產(chǎn)權利轉移時合同生效?!逗贤ā返?86條之任意撤銷權應視為對承諾生效所生拘束力的撤銷。如此則既不違背業(yè)已為各國法學界所公認之違約責任理論,也能有力保護贈與人利益,亦符合合同成立的一般理論。
二、具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的撤銷問題
1998年夏,,,法律對此無,為、教育和拘束那些企圖虛假贈與沽名釣譽的人和單位《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睂τ诤螢椤吧鐣妗睂W者們有不同理解,有人認為公益事業(yè)僅指對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行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公益,公共的利益(多指衛(wèi)生、救濟等群眾福利事業(yè))?!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yè)捐贈法》第3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公益事業(yè)是指非營利的下列事項:(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2)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3)環(huán)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4)促進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福利事業(yè)?!鄙鲜鰧Α肮媸聵I(yè)”的立法解釋可以準用于《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之“社會公益”內容的確定。由此可得出,對公民個人的公益性捐助亦屬于“社會公益”性質贈與的范圍。贈與合同為諾成性合同,合同的成立以雙方合意為必要。但在公益性質的贈與中,受贈人往往為不特定的人,如為災區(qū)捐款、治理污染、向紅十字會獻血而為的贈與等,在這些贈與中因受贈人意思表示的欠缺,對合同的成立往往難以認定。鑒于這類贈與受贈人無法承諾(如災區(qū)災民)、難以承諾(如大范圍受污染的地區(qū)居民),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可適用“默示”推定,即受贈人除非明示表示反對接受贈與則推定其同意。
《合同法》第188條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chǎn)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痹摋l是對贈與強制交付請求權的規(guī)定,但對其適用范圍的確定值得加以研究。
三、關于目的性贈與的撤銷問題
同撤銷權問題研究所謂目的性贈與是指為了幫助受贈人達到某一具體目的而為之贈與。目的性贈與合同適用贈與合同的一般規(guī)定,即在贈與財產(chǎn)交付之后,非有法定原因贈與人不得撤銷贈與。但對所給付之標的于目的實現(xiàn)后尚有剩余時,應另當別論。如乙患有先天性腎衰竭,甲愿出資100萬幫助乙完成腎臟移植手術,并已實際支付,結果乙只用了60萬元就治愈,甲于是向乙要求返還其余40萬元。根據(jù)《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甲不得向乙請求返還多余的款項,如此結果,于贈與人甚為不公。目的性贈與中,贈與人要求受贈人將其所贈與財產(chǎn)用于特定的用途,這一“特定用途”既是對贈與財產(chǎn)用途的要求,也是對受贈人義務的要求,受贈人不按贈與人要求的特定用途使用或者不能按贈與人要求的特定用途使用,屬于不履務,,返還,。實踐中,該撤銷權的行使應具備以下要件:(1)在訂立贈與合同中含有明確的目的性約定;(2)目的已實現(xiàn);(3)先行給付之贈與財產(chǎn)在目的實現(xiàn)后尚有剩余。
四、贈與合同撤銷權責任之承擔
贈與人行使撤銷權時,如沒有特別約定,即使給受贈人造成經(jīng)濟損失,一般也不承擔賠償義務。有的學者主張受贈人可基于信賴利益,要求贈與人賠償損失。從各國的立法來看,對此亦持肯定態(tài)度?!兜聡穹ǖ洹返?22條規(guī)定“:意思表示無效或被撤銷時,表意人對信其意思表示有效而受損害的相對人或第三人,負賠償責任?!?/p>
英美法上,為避免受贈人因贈與人允諾受損害的不公平現(xiàn)象發(fā)生,引入了“允諾禁反言”原則?!霸手Z禁反言”乃契約法上“未經(jīng)交付之贈與,不得請求強制執(zhí)行”,于允諾相對人有“依賴損害”“:允諾,,該允諾有拘束力。其違反允諾的救,以達公平者為限?!?/p>
我國合同法上并無英美法上的相應規(guī)定。筆者認為,合同成立后,生效之前,贈與人自然不負實際履行之拘束。但合同成立是承諾生效之結果,故應受承諾生效之法律約束。《民法通則》第57條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效力。行為人非依法律規(guī)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和解除?!贝怂^法律效力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1)當事人享有期待權;(2)在生效前除法定程序外各方不得變更和解除;(3)一方擅自變更、撤銷的,另一方有權主張其行為無效并且對所受損害請求賠償。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人依法享有撤銷權,受贈人不得請求贈與人實際給付。贈與人亦不承擔合同無效責任,因為法律排除了贈與人行使撤銷權致使合同無效的非法性。贈與人撤銷權是法律基于贈與的單務性、無償性,為了尋求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公平而設立的權利,故贈與人依法行使撤銷權在一般情況下應以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為原則。但依誠實信用原則,贈與人行使撤銷權構成“權利濫用”或者對受贈人行為有合理預見時,仍應承擔因撤銷贈與而給受贈人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賠償總額以不超過履行利益為限。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八
甲方(贈與人):_________(寫明姓名、住址)
乙方(受贈人):_________(寫明姓名、住址)
甲乙雙方就贈送_________(寫明贈與標的物)事宜達成協(xié)議如下:
一、甲方將其所有的_________(寫明標的物)贈送給乙方,其所有權證明為:_________(寫明證明甲方所有權的證據(jù)名稱)
二、贈與財產(chǎn)的狀況:
1.名稱:_________
2.數(shù)量:_________
3.質量:_________
4.價值:_________
三、贈與目的:_________
四、合同生效的條件:_________(寫明將來合同生效的條件)
五、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爭議,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__種方式解決:
1.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員會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六、本合同未作規(guī)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
七、其他約定事項_________。
八、本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
甲方(簽章):_________ 乙方(簽章):_________
甲方: 乙方:
地址: 地址:
郵編: 郵編:
電話: 電話: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開戶行: 開戶行:
帳戶: 帳戶:
甲乙雙方為攜手合作,促進發(fā)展,滿足利益,明確責任,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之相關規(guī)定,本著誠實信用,互惠互利原則,結合雙方實際,協(xié)商一致,特簽訂本合同,以求共同恪守:
甲乙雙方就贈送(贈與的標的物) 事宜達成協(xié)議如下:
一、甲方將其所有的(標的物) 贈送給乙方,其所有權證明為:(寫明證明甲方擁有所有權的證據(jù)名稱,如贈與房屋,就應有房產(chǎn)所有權證,贈與微機應有購買該微機的發(fā)票等)
二、贈與物的交付
(寫明交付的條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交付,辦理什么手續(xù)等等)
三、乙方應在期限內辦理所有權轉移的手續(xù),逾期不辦的,視為拒絕贈與(也可以約定其它條件)。
四、本合同自日起生效(可以寫自分證之日起生效)。
五、本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
甲方:(簽字、蓋章) 乙方:(簽字、蓋章)
簽約日期: 年 月 日
贈與人的主要義務 贈與人的義務主要有如下幾項:
第一,移轉贈與標的物的權利。
贈與合同以使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歸于受贈人為直接目的,贈與人的主要義務是依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地點、方式、標準將標的物轉移給受贈人。
贈與的財產(chǎn)貪腐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xù)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xù)。
贈一合同系無償合同,因此,依照《合同法》第189條,贈與人只在因故意和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chǎn)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瑕疵擔保義務。
贈與合同中,一般不要求贈與人承擔瑕疵擔保義務。
但有如下兩種例外。
首先是在附義務贈與中,贈與的財產(chǎn)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違約責任。
所謂附義務的贈與,是指贈與人在贈與時使受贈人負擔一定義務的贈與。
附義務贈與是一種特殊贈與,所附的義務不是單獨的義務的贈與。
附義務贈與是一種特殊贈與,所附的義務不是單獨的另一個合同的內容, 而是贈與合同的一部分。
由于贈與合同為單務無償合同,因此,附義務贈與所附的義務不是贈與的對價,贈與人不能以受贈人不履行義務為抗辯。
原則上,贈與人履地交付贈與財產(chǎn)的義務后,始發(fā)生受贈人履行其所附義務的義務。
附義務贈與與目的贈與和附條件、附期限贈與不同。
目的贈與是指為實現(xiàn)一這目的,達到一定結果而為的贈與。
其與附義務贈與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目的贈與的贈與人不得向受贈人請求結果的實現(xiàn),而只能在結果不能實現(xiàn)時請求受贈人返還不當?shù)美?而在附義務贈與中,受贈人不按照約定履行義務的,贈與人得請求其履行。
附條件或附期限的贈與中,條件或期限直接關系到贈與合同的效力無關,所附義務的履行與否不影響贈與合同的效力。
其次是贈與人故意不告知贈與財產(chǎn)的瑕疵或保證贈與的財產(chǎn)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受贈人主要的權利義務
受贈人的權利義務主要為:
受贈人有無償取得贈與物的權利,但贈與合同約定負擔義務的,受贈人須按約定履行義務。
對于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以及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物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
在贈與屬于附義務贈與時,受贈人應在贈與物的價值限度內履行所附義務,受贈人不履行其義務時,贈與人有權請求受贈人履行其義務或撤銷其贈與。
贈與合同的終止
贈與合同的終止得基于以下幾種事由:
第一,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
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是指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得由贈與人依其意思任意撤銷贈與合同。
但在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和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中,贈與人不得任意撤銷贈與合同。
第二,贈與合同的法定撤銷。
贈與合同中,贈與地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后,贈與人即喪失了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但在以下條件具備時,贈與人仍可享有撤銷產(chǎn)與合同的法定權利:
1、 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賓親屬的;
2、 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
3、 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1年內行使。
該期間為除斥期間。
超過這一期間,贈與人不得再行使撤銷權。
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予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
這一期間同樣也是除斥期間。
第三,贈與合同的法定解除。
贈與人的經(jīng)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該合同解除不發(fā)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贈一人就原已履行的贈與,無權要求受贈人返還。
一篇名為《考上北大研究生為掙學費當“扁擔”》的報道,讓萬州學子段霖夏成為眾多好心人資助的對象,這其中包括一位叫李富華的萬州老板。
李先后向段資助現(xiàn)金4萬元。
但段不僅早已不在北京大學讀書,而且入學四年以來只修完1門課。
李深感自己的善心被騙,決定通過法律程序要回資助給段的善款。
李富華認為,自己與段系贈與合同關系,且是附條件的贈與,因為其在資助段霖夏時說的話--必須好好讀書,把錢花在讀書上,算是構成附條件的贈與合同,段霖夏沒把錢花在讀書上,就是違約。
即段負有義務將自己的捐助款用于求學,而段已經(jīng)違背了這一義務。
李請求法院撤銷自己與段的贈與合同,要求段返還李贈與的現(xiàn)金共計4萬元。
但段霖夏的代理律師認為,這個贈與合同不是附條件的贈與合同,之前李富華沒有明確要求段霖夏把資助款用于學習。
日前雙方將此案訴諸公堂之上,等待判決。
這個案件涉及了一個贈與合同的問題,主要爭議就在于這個贈與合同是否是附條件的。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guī)定,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其法律特征是:
一、贈與是一種合意,是雙方的法律行為。
贈與合同雖然屬于單務、無償合同,但仍需要有當事人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
如果一方有贈與意愿,而另一方無意接受該贈與的,贈與合同不能成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出現(xiàn)一方出于某種考慮而不愿接受對方贈與的情形,如遇此情況,贈與合同不成立。
二、贈與合同是轉移財產(chǎn)所有權的合同。
贈與合同是以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給予受贈人為目的的合同,是贈與人轉移財產(chǎn)所有權于受贈人的合同。
這是贈與合同與借用合同的主要區(qū)別。
三、贈與合同為無償合同。
一般在贈與合同中,僅由贈與人無償?shù)貙⒆约旱呢敭a(chǎn)給予受贈人,而受贈人取得贈與的財產(chǎn),不需向贈與人償付相應的代價。
這是贈與合同與買賣等有償合同的主要區(qū)別。
四、贈與合同是單務合同。
在一般情況下,贈與合同僅由贈與人負有將自己的財產(chǎn)給予受贈人的義務,而受贈人并不負有義務。
在附義務的贈與中,贈與人負有將其財產(chǎn)給付受贈人的義務,受贈人按照合同約定負擔某種義務,但受贈人所負擔的義務與贈與人所負義務并不是相互對應的。
由此可見,本案所涉合同屬于贈與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規(guī)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第一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條規(guī)定:“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chǎn)。
”可見,贈與合同中可以附義務,而撤銷贈與的事由中也包含了“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一項,因此只要法院能夠認定這個贈與合同是附條件的贈與合同,那么原告將勝訴。
對本案而言,要認定附條件的贈與合同關鍵就在于雙方在形成這個贈與合同時是否明確了這筆款項的用途是要資助段霖夏完成研究生學業(yè)。
如果明確,就像原告所稱其在資助段霖夏時說:“必須好好讀書,把錢花在讀書上”,之后受贈方也接受了這筆款項,那么就相當于雙方形成合意,這個合意是通過受贈方的默認所形成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原告所稱的附條件的贈與合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當事人沒有把錢用在合同上,無疑是違反了合同的主要義務,致使合同的主要目的不能實現(xiàn)。
合同的撤銷決定權在守約方。
如果雙方并沒有在事先約定款項的用途,正如段霖夏的代理律師所稱“之前李富華沒有明確要求段霖夏把資助款用于學習”,則不宜認定為是附條件的贈與合同。
如果贈與人在捐款轉移給受贈人以后,才要求其將錢用于確定的范圍,一般也不宜認定是附條件的的贈與合同,法律上也不應承認“事后要求”的約束力。
在我國本不完善的社會捐助事業(yè)的背景下,法庭到底認定哪些事實,依據(jù)什么法律,偏重于保護哪一方的利益,這次判決將會有明確的答復。
判決結果固然重要,但本案對我們的二點啟發(fā)卻是更重要的:一是當事人做慈善捐助時,如果是附條件的,應該做具體的細化,且最好以書面形式確定;二是我國確實需要推進慈善領域的立法,來明確規(guī)范贈與行為。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九
尊敬的審判員、人民陪審員:
受___________法律援助處的指派,我擔任何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贈與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___________的代理人。本案經(jīng)過開庭審理,事實已經(jīng)基本查清,現(xiàn)就本案發(fā)表如下代理意見:
一、本案合同所涉房產(chǎn)是原告及其逝去的老伴___________唯一的住房
如在訴狀所述的,本案合同所涉房產(chǎn)是以原告丈夫___________的名義購買的解困房,兩位老人不僅動用了自己全部的積蓄,還得向多位兒女籌資才得以買下房子。因此,房子不僅是兩位老人唯一的住房,也是一輩子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財產(chǎn)。
原告在本案中無法證明當初贈予房產(chǎn)是出于解決被告祝某讀書的需要,但作為兩位老人唯一的住所,作為一輩子積蓄所購買的房子,如果贈予房產(chǎn)后會讓兩位老人無法繼續(xù)在里面居住,會迫使兩位老人另覓住所或另行投靠女兒,那么當初兩位老人肯定不會將房產(chǎn)贈予被告祝某。而在兩位老人的兒子___________開___________年因病去世后,兩位老人也一直和兩被告住在該房子中??梢姡还軓氖昵百浻柚畷r兩位老人的自身客觀條件,還是從贈予后兩位老人一直在該房子居住的事實,都足以證明贈予合同附有保障兩位老人在其中居住的義務,被告祝某如要出售該房子應該要征得老人的同意并承擔繼續(xù)保障老人居住的義務。
此致
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十
法定撤銷權可以撤銷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而任意撤銷權不可以撤銷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法定撤銷事由即包括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
退一步說,即使法定撤銷權行使不了,也可以以情勢變更條款對抗,即:贈與人的經(jīng)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家庭
生活
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案例一:白某常年在外,家鄉(xiāng)四間平房由其妹妹管理。去年平房要拆遷,妹妹建議他將其中兩間贈與自己,不用辦理過戶,只要公證一下贈與合同,拆遷時他就可以分兩套房子,將來再還給他,這樣將來他的兩個兒子就可以一人一套了。白某覺得妹妹想得很是周到,就按照妹妹的意思辦理了公證贈與。
后拆遷辦因其房產(chǎn)證未予變更最終還是僅分給了白某一套房產(chǎn),可是妹妹卻拿著公證的贈與合同要求他履行贈與,將其分到的房產(chǎn)分給自己一半。這時候白某才意識到這是個嚴肅的法律問題,遂到石景山區(qū)廣寧司法所咨詢自己是否有權撤銷贈與合同。
甲將房屋贈與給其大兒子乙,并辦理了公證。乙憑贈與公證將該房屋過戶到其名下。房屋到手后,乙某拒不履行對甲的贍養(yǎng)義務,采取了對甲不管不問的遺棄行為。甲現(xiàn)反悔要求撤銷房屋贈與協(xié)議,將房屋收回。
爭議焦點
一、甲認為乙房屋到手后,拒不履行對其贍養(yǎng)義務,依法應撤銷房屋贈與協(xié)議,收回房屋。
二、乙認為房屋贈與協(xié)議已經(jīng)過公證,不可撤銷。
律師評述
(二)項規(guī)定的贈與人撤銷贈與的法定事由。因此本案甲的主張正確。乙以辦理了公證的贈與合同不能撤銷,顯然是對法律規(guī)定的誤解。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十一
贈與合同的撤銷,是指在贈與合同生效后,因發(fā)生法定的撤銷事由,贈與人或其他撤銷權人撤銷該贈與合同的行為。
贈與合同的撤銷分為任意撤銷和法定撤銷。前者是指贈與人基于其獨立意識而撤銷贈與合同的情況;后者則是指贈與人基于法律規(guī)定而撤銷贈與合同的情況。贈與合同一經(jīng)撤銷,贈與關系即自始歸于消滅。尚未交付的贈與物無須再交付;已經(jīng)交付的贈與財產(chǎn)應當返還給贈與人,撤銷權人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財產(chǎn)。
(一)任意撤銷
《合同法》第186條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的規(guī)定?!比我獬蜂N贈與合同應具備下列兩個條件:
1.須在贈與合同生效之后/贈與財產(chǎn)權力轉移之前,作出撤銷的意思表示。
2.須所撤銷的贈與合同不在法律禁止撤銷之列。依《合同法》第186條的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許贈與人任意撤銷。
(二)法定撤銷
當法定時有發(fā)生時,贈與人或者其他撤銷權人得行使撤銷權撤銷贈與合同。法定撤銷分為贈與人的撤銷和其他撤銷權人的撤銷。
1.贈與人撤銷的法定事由。
(1)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2)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
(3)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撤銷權的除斥期間為1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計算。
2.其他撤銷權人撤銷的法定事由。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的除斥期間為6個月,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計算。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十二
《合同法》第186條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薄熬哂芯葹?、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薄逗贤ā返?89條規(guī)定:“因贈與人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chǎn)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依條文之文意而為體系解釋,則僅第186條第2款可適用于第186條規(guī)定的情形,其他的贈與在實際上恐怕將無適用該條的可能,即第189條在許多情況下將成為一紙空文。此一問題可從以下幾種情況來分析。
第一種情形,假設在贈與人尚未將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物毀損、滅失的,如依《合同法》第189條規(guī)定,贈與人似應就此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然而在受贈人依此請求贈與人承擔損害贈償責任時,由于依《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的規(guī)定,在將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因此贈與人此時完全可以以此條規(guī)定為依據(jù)撤銷原有之贈與。而合同一經(jīng)撤銷,受贈人之合同上請求權即不復存在,因此無法請求贈與財產(chǎn)毀損、滅失之損害賠償。而在贈與人撤銷贈與之前,該財產(chǎn)為贈與人自己的財產(chǎn);在其撤銷贈與之后,由于贈與財產(chǎn)之權利并未轉移,因此已毀損之財產(chǎn)仍為其自己之財產(chǎn)。贈與人對自己的財產(chǎn)有處分權,因此如因自己之故意、過失致其毀損的,自然不必向他人承擔責任。受贈人此時仍無損害賠償請求權。所以,在實際上只有贈與人自己在此情況下不行使撤銷權的,受贈人才有可能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但也不過為一種可能性而已,因為贈與人任意撤銷權之行使并無時間上的限制,仍可隨時行使之。因此在第一種情形下,第189條將在實際上落空。
第二種情形,假設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后,始因贈與人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贈與財產(chǎn)毀損滅失。此時贈與財產(chǎn)之權利已經(jīng)轉移,贈與人之合同義務亦隨之消滅,該財產(chǎn)已歸受贈人,成為受贈人之財產(chǎn),如此時因贈與人之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該財產(chǎn)毀損、滅失的.,屬于故意或重大過失損害他人財產(chǎn),屬于侵權無疑。然而衡諸立法本意,并無在此規(guī)定贈與人侵權責任的意圖和必要。因為對于他人財產(chǎn)之侵犯非但故意及重大過失,即一般過失亦構成侵權行為,得向受侵害人負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而侵權責任應依《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作為其請求權之規(guī)范基礎,而不應在《合同法》,尤其是其中的贈與合同一章中作特別規(guī)定。而且此處要求贈與人僅應就其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之損害負責,而未說明對一般過失造成的損害負責,可見并無適用一般侵權行為法的意圖。因此,《合同法》第189條的立法意圖應當不是在此處規(guī)定贈與人的侵權責任,故此時無第189條的適用余地。
第三種情形,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在轉移過程中。因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均可行使任意撤銷權,因此,只要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尚未轉移,應認為贈與人仍可撤銷之。故此時如因贈與人之故意、重大過失造成贈與財產(chǎn)毀損、滅失的,與第一種情形無異,難適用第189條。
由此可見,前述立法在如下兩方面存在不符合立法意圖之處:
其一,由于贈與人任意撤銷權的行使范圍、期間等均無限制,致使除《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以外的贈與合同,不問情由均可被任意撤銷,從而使受贈人對贈與財產(chǎn)因贈與人之故意或重大過失而到毀損、滅失時,實際上無法請求損害賠償,使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成為一紙空文。
其二,由于贈與人任意撤銷權的行使毫無限制,使得受贈人不僅在前述情況下無損害賠償請求權,而且使得受贈人在為接受贈與而作了準備之后,因贈與人撤銷贈與而使其遭受的損失,由于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為行使法律賦予之權利,其行為可以排除違法性,從而使得受贈人的這種損失無從得到補償。如受贈人為接受贈與人贈與之汽車,修建了一座車庫,其后贈與人撤銷贈與使受贈人徒耗金錢、時間和人力,從而遭受損失的,如僅對合同法前述條文作純粹之文意解釋,則受贈人的損失將無從得到補償。
由此可見,《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規(guī)定的贈與人任意撤銷權之范圍失之過寬。實際上《合同法》關于贈與人任意撤銷權之規(guī)范目的,無非是考慮因受贈人系純獲得利益,因此需要適當減輕贈與人之合同義務,故此賦予贈與人法定撤銷權(《合同法》第192、193條)、贈與履行拒絕權(《合同法》第196條)及贈與人之任意撤銷權等。但規(guī)范之目的又并不在于使受贈人之期待和信賴因此而毫無保障,而僅是相對平衡雙方利益。故此前述二種贈與人任意撤銷權之行使毫無限制的情形,可以認為是在法體系上存在影響法律功能,且違反立法意圖之不完全性,即有法律漏洞存在(注:參見梁慧星:《民法解釋學》,251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另參見楊仁壽前引書142頁以下。)。為補充這一法律漏洞,在此需要對第186條第1款作目的性限縮之解釋,將前述兩種不宜于賦予贈與人任意撤銷權的情形,排除于該條款文意之外。依《合同法》第6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在第一種情形中,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毀損、滅失之前,未行使其任意撤銷權,于損害發(fā)生之后方才行使的,可以認為是專以逃避損害賠償責任為目的之權利濫用。此權利之濫用有悖于前述誠實信用原則,故應排除于法條文意之外,使贈與人在此時不得行使這一權利。在第二情形中,贈與人之任意撤銷權既然為法律所賦予,其行使即為符合法律要求之權利行使,可以排除違法性,故而其行使一般無須負擔責任。然而在受贈人出于誠實信用而作了接受贈與之準備之后,贈與人如任意撤銷合同,則必將使受贈人之信賴受到損害,如前述汽車贈與之例。在此情況下贈與人撤銷合同將給受贈人造成損失,顯然不符合誠實信用原則,有背于立法之規(guī)范意圖。因此,在此應對贈與人撤銷權行使之效力加以限制,即贈與人在此時原則上雖亦可行使其撤銷權,但此權利之行使不能完全排除其責任,對因行使任意撤銷權而給受贈人造成的損失,依締約上過失責任為基礎,贈與人仍應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當然,前述兩種情形對贈與人任意撤銷權作目的性限縮的作法,只不過是在誠實信用原則的指導之下,作兩種類型化之處理。實際中可能還會有些情形尚未歸納出來,仍有待于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指導逐漸類型化。但是,筆者以為這只不過是權宜之計,消除漏洞的最好辦法還應該是在將來民法典的制定過程中,對前述種種不合理之處加以修正,以減少法律漏洞的存在。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十三
贈與合同是我國新合同法規(guī)定的15種有名合同之一。在此之前,《民法通則》及其他民事法律沒有相應的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處理贈與糾紛往往依據(jù)司法解釋,并把贈與合同看作實踐合同來處理,然而根據(jù)新合同法的立法精神,贈與合同應為諾成合同,這對贈與人極為不利。因此,法律從利益平衡的角度賦予贈與人一定的撤銷權。
一、贈與合同撤銷的法理依據(jù)
贈與合同的性質到底是實踐合同還是諾成合同對贈與合同的撤銷尤為重要。對此,各國立法有不同的規(guī)定。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406條規(guī)定:“稱贈與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chǎn)無償給予他方,他方允受之契約。”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民法典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而《瑞士民法典》第242條規(guī)定:“贈與人向受贈人交付物品的,構成已生效的贈與。不動產(chǎn)或者關于不動產(chǎn)的權利的贈與,辦理土地登記后生效。登記應當以有效的贈與承諾為條件。”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28條中明確規(guī)定:“公民之間贈與關系的成立,以贈與物的交付為準。贈與房屋,如根據(jù)書面贈與合同辦理了過產(chǎn)手續(xù)的,應當認定贈與關系成立;未辦理過戶手續(xù),但贈與人根據(jù)書面合同已將產(chǎn)權證交于受贈人,受贈人根據(jù)贈與合同占有、使用該房屋的,可以認定贈與有效,但應令其補辦過戶手續(xù)?!睆纳鲜龈鲊偷貐^(qū)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只有《瑞士民法典》和我國《民法通則》的司法解釋是把贈與合同看作實踐合同處理的。然而我國新合同法第185條則這樣規(guī)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很顯然,這里把贈與合同規(guī)定為諾成合同,同時保持與各國立法相一致。在過去,把贈與合同看作實踐合同處理時,對贈與人十分有利,因為贈與人在交付贈與物之前贈與合同并未成立,更沒有生效,當然可以說話不算數(shù),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但是對受贈人而言卻十分有害。因為受贈人作出的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及其因信賴贈與而付出的有關經(jīng)濟費用都可能因贈與人的不履約行為而落空[1],這既損害了受贈人的利益,也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而新合同法把贈與合同規(guī)定為諾成合同時,則意味著,只要贈與人和受贈人就贈與標的物之事達成一致意見,贈與合同就成立并生效,贈與人必須受到合同的約束。這樣從表面上看,似乎符合英美法的“禁反言”及大陸法上的“言出如法”“,承諾必須遵守”的法律理念,但是實際上只對受贈人有利,而對贈與人不公平。因為贈與合同是典型的無償合同,只有贈與人負有向受贈人給付約定的贈與標的物的義務,而受贈人不負有承擔對待給付的義務。即使在附負擔的贈與中,受贈人履行所負擔的義務也不是贈與人履行義務之對價[2]。這與有償合同中各主體地位具有互換性且主體間相互支付對價,法律只需賦予各個主體基于自由意思形成的合意以拘束力即可實現(xiàn)主體間的利益平衡相比,不符合交易公平,不符合正義,亦不符合人性[3]。所以,為了保護贈與人的利益,從利益平衡的角度和公平原則出發(fā),現(xiàn)代世界上諸多國家的立法例中都賦予贈與人與受贈人達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實現(xiàn)前以悔約權,使贈與人不致因情緒沖動,思慮欠周,貿然應允將不動產(chǎn)等價值貴重物品無償給付他人,即受法律上的約束,遭受財產(chǎn)上的不利益[4]。我國合同法即采取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通行的做法,在規(guī)定贈與合同為諾成合同的同時,依據(jù)公平原則,允許贈與人在符合條件時享有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以使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達到平衡,維護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二、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
贈與合同的撤銷是指贈與人及其他撤銷權人在合同有效成立后,依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撤銷權,使合同歸于無效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種,即任意撤銷和法定撤銷。而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則是指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思不再為贈與行為。法律規(guī)定贈與的任意撤銷,源于贈與的無償行為。尤其是有的贈與合同的訂立,是因一時情感因素而欠考慮,如果絕對不允許贈與人撤銷,則對贈與人太過苛刻,也有失公允。所以大陸法系各國和地區(qū)民法典普遍許可贈與人在贈與合同成立后可撤銷贈與。我國《合同法》第186條第1款也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然而,如果對贈與人的撤銷贈與不加任何限制,則等于贈與合同無任何拘束力,這不符合誠信原則的要求,對受贈人有失公平。所以對于贈與人的任意撤銷必須加以一定的限制。比如,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408條第2款規(guī)定:“前項規(guī)定,于經(jīng)公證之贈與,或為履行道德上義務而為贈與者,不適用之。”而我國《合同法》第186條第2款則規(guī)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庇纱丝梢?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除了以贈與合同完全成立生效為前提[5]外,還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贈與財產(chǎn)的所有權尚未轉移給受贈人。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在時間上有嚴格的限制,只限于贈與合同履行完畢之前,即贈與的財產(chǎn)權利沒有轉移之前。至于財產(chǎn)所有權的轉移時間,因財產(chǎn)是動產(chǎn)或不動產(chǎn)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我國動產(chǎn)以交付時起權利轉移,不動產(chǎn)或者其他應當依法辦理登記等手續(xù)的價值較大的動產(chǎn)(如船舶、車輛等),只有在依法辦理了登記等手續(xù)后,才發(fā)生財產(chǎn)權利的轉移。動產(chǎn)交付以后,不動產(chǎn)依法辦理登記等手續(xù)后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歸受贈人享有,贈與合同就履行完畢,贈與人和受贈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立即消滅,贈與人不能再行撤銷。
(二)須贈與不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的性質及未經(jīng)過公證。由于贈與合同所具有的社會意義不同,采取的合同形式不同,在贈與人行使撤銷權方面也應有所區(qū)別。如果贈與人是將其財產(chǎn)贈與給“希望工程”或貧困災區(qū),則贈與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此時就不應允許贈與人隨意撤銷合同,否則就不利于倡導扶危濟困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比如夏季的抗洪救災。有些單位通過媒體向某災區(qū)作出贈與若干錢物的承諾,但是過后又突然宣布撤銷贈與行為。這顯然違背誠信原則和利益平衡原則。所以為了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發(fā)展,扶危濟困,抗洪救災,法律就應禁止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合同的贈與人行使撤銷權。另外,為了履行親情等道德義務而為的贈與也不允許贈與人任意撤銷。這里所謂的道德上的義務,主要包括:對于無法定撫養(yǎng)義務的親屬,因撫養(yǎng)而為之贈與;生父對于未經(jīng)認領的非婚生子女生活費之贈與;本人對于無因管理人之贈與,以及所謂的“報酬贈與”(如家庭教師不索報酬,因而向其致送謝)或“相互的贈與”(如禮俗上之往來)[6],等等。因贈與人和受贈人之間有更深的道義上的情感,如果贈與人任意撤銷贈與,則與其原贈與的目的相悖。所以,不論依何種形式訂立贈與合同,贈與人均不得請求撤銷贈與[7]。對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也沒有任意撤銷權。因為與口頭或書面形式的贈與合同相比較,公證形式只有更強的證明力和對合同雙方的約束力。另外由于我國實行公證自愿原則,贈與人一旦選擇了公證,就必須受其約束,不能被當事人視為兒戲任意推翻;同時,公證還需要辦理一系列手續(xù),在此過程中贈與人有充分的考慮余地,一旦辦理了贈與合同公證,就應對自己的贈與行為負責。
贈與合同的撤銷權篇十四
贈與合同
(contract of gift),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shù)厮徒o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的合同。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贈與人能否任意撤銷贈與合同,希望大家喜歡!贈與人能否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當事人之間簽訂了贈與合同后,可能會存在因種種原因不想贈與或贈與給他人后想要回贈與物的情形,那么,贈與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撤銷?撤銷贈與合同要從贈與合同的性質、贈與合同的種類以及贈與合同中贈與人享有撤銷權知識來分析,下面就由法律快車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所謂贈與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把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他方的意思表示,經(jīng)他人接受而生效的協(xié)議。其中,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他方的當事人成為贈與人,受領財產(chǎn)的一方當事人成為受贈人。
贈與合同是單務合同、無償合同、有名合同、不要式合同,均無爭議。理論界爭議較大的是: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還是實踐合同。目前占主流的觀點認為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
諾成合同,是指以締約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為充分成立條件的合同,即一旦締約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即告成立的合同;實踐合同,是指除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需交付標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在這種合同中僅有當事人的合意,合同尚不能成立,還必須有一方實際交付標的物的行為或其他給付,才能成立合同關系。實踐中,大多數(shù)合同均為諾成合同,實踐合同僅限于法律規(guī)定的少數(shù)合同,如保管合同、自然人之間的
借款合同
。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的主要區(qū)別,在于二者成立的要件不同。諾成合同自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而實踐合同則除當事人達成合意之外,尚需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才能成立和生效。贈與合同同其他合同一樣,經(jīng)過要約與承諾,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故為諾成性合同。
在諾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是當事人的合同義務,違反該義務便產(chǎn)生違約責任;而在實踐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或完成其他給付只是先合同義務,違反該義務不產(chǎn)生違約責任,可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1、普通贈與合同。
2、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的贈與合同。
3、經(jīng)過公正的贈與合同。有的贈與合同不僅以書面形式訂立,而且還由公證機關進行了合法有效地的證明。
三、贈與合同中贈與人享有撤銷權
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關于“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jīng)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的規(guī)定,這就意味著除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的贈與合同和經(jīng)過公正的贈與合同之外的普通贈與合同,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撤銷權的設定在于平衡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由于贈與合同確定為諾成合同,則相應的加強了對受贈人的保護和對贈與人的約束,又因贈與合同系無償合同,如果對贈與人與受贈人給予同等保護,則會加重贈與人的負擔。因此從利益衡量角度出發(fā),賦予贈與人相應的撤銷權,以減輕贈與人的義務。
按照法律規(guī)定,贈與合同成立生效后,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贈與人可以任意地撤銷贈與,具有單方的任意性。
四、贈與物交付后,贈與人是否也可以任意地撤銷合同?
贈與物的交付標志著贈與合同予以履行,贈與物交付后,即表明贈與人履行了贈與義務,受贈人受領了贈與物,債務已經(jīng)按照約定履行,雙方之間的贈與權利義務隨之終止。根據(jù)誠信原則和維護社會生活的穩(wěn)定性的要求,贈與人不能反悔,無權要求受贈人返還贈與物。但由于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財物無償贈與他人,贈與人具有善意性,為保護該善意性和防止受贈人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對贈與人的有關利益實施惡意的侵害。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第一百九十三條:“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甲方(贈與人)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郵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被贈與人)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郵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xiàn)甲方自愿將其所有的_____________贈與乙方,為了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甲乙雙方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制定本協(xié)議,共同遵守。
第一條贈與財產(chǎn)情況
財產(chǎn)名稱:_______________
財產(chǎn)數(shù)量:________________
財產(chǎn)質量:________________
財產(chǎn)價值:________________
所有權證明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條贈與的交付方式
交付時間:__________________
交付地點:__________________
交付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自移交財產(chǎn)之日起,該財產(chǎn)發(fā)生的一切責任,及其毀損、滅失的風險,均由乙方自行負責。
應當辦理變更登記的,甲方應自移交財產(chǎn)之日起30日內協(xié)助乙方辦理相關財產(chǎn)變更手續(xù)。
第三條贈與合同的公證
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30日內,由_______方負責辦理公證。甲、乙雙方經(jīng)協(xié)商,選擇_____________公證處作為本合同的公證機關。
第四條受贈人的義務
乙方無償取得該財產(chǎn)的所有權,但應當承擔相應的義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條贈與財產(chǎn)瑕疵
甲方未向乙方說明贈與財產(chǎn)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若事后乙方確有證據(jù)證明甲方故意隱瞞該風險的,由甲方對乙方因此產(chǎn)生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條贈與合同的撤銷
1、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撤銷贈與:
(2)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3)對贈與人有扶養(yǎng)義務而不履行的;
(4)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2、甲方撤銷贈與的,乙方應當返還贈與財產(chǎn);乙方基于對贈與合同的信賴所支出的必要費用,甲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七條贈與財產(chǎn)的毀損
在贈與財產(chǎn)的所有權轉移之前,贈與財產(chǎn)毀損、滅失的,該贈與合同自始無效,贈與人無需對贈與財產(chǎn)的損毀、滅失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爭議的解決
本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爭議的,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提交慶陽仲裁委員會仲裁。
第九條其他約定事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條本合同未做規(guī)定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十一條本合同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zhí)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簽字或簽章):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__日
乙方(簽字或簽章):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__日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430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