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登幽州臺歌教案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11:47:28
2023年登幽州臺歌教案大全(13篇)
時間:2023-10-31 11:47:28     小編:筆硯

教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并且合理安排教學步驟,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順利。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有效的教學反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各位教師參考借鑒。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感受品味詩的闊大而悲涼的意境,理解詩人蒼涼悲壯的情懷。

2、背誦詩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時間:2007年3月28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要求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陳子昂的資料

2、教師補充并介紹寫作背景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后重視,授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被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科辭官還鄉(xiāng),后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于獄中。陳子昂是唐詩革新的前驅(qū)者。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zhì)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中受到啟迪。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訓,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遺萬人作前驅(qū)以擊適,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二、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三、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

四、通過這首詩的品讀,你認為作者當時登上幽州臺的時候,詩人有怎樣的感想呢?

前代的賢君既不可復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而自己卻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時間綿長、空間遼闊)

五、文章第四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

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六、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

從詩歌看,指詩歌本身看,指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賞賢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了人生的孤獨感。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誦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課時

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yōu)美的意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登幽州臺歌》,齊讀詩題。

2、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1、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zhì)疑。

2、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

3、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4、全班交流。

1、再讀體會,思考:詩中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2、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nèi)討論。

3、情感朗讀,賽讀。

4、齊讀。

1、總結古詩。

2、總結學法

a、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登幽州臺歌》?

b、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作業(yè)設計:讀一讀陳子昂其他的詩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了解作者:

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yōu)美的意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登幽州臺歌》,齊讀詩題。

2、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二、自讀詩句,理解詩意。

1、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zhì)疑。

2、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

3、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4、全班交流。

三、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1、再讀體會,思考:詩中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2、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nèi)討論。

3、情感朗讀,賽讀。

4、齊讀。

四、總結全文:

1、總結古詩。

2、總結學法

a、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登幽州臺歌》

b、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四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9.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a.這首短詩,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奈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詩人面前仿佛出現(xiàn)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圖景。

d.全詩句式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具有韻律美。

10.此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請賞析詩中的“獨”字。(2分)

【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賞析的判斷。

acd.正確;

b.有誤,“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

故選:b。

(2)本題考查詩歌中關鍵字的賞析。解答時要讀懂句子,結合詩歌表達的主旨去分析理解。詩句意思是:當?shù)桥_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淚流。很明顯,這里的“獨”是孤獨之意,作者把個人置放到廣漠無邊的宇宙背景中,使個人顯得渺小孤寂。再聯(lián)系作者自身遭遇,報國無門,滿腹才華沒有可用之機,他們面對理想的破滅難免心生孤寂郁悶。

答案:

(1)b

(2)示例:獨:獨自,詩中有孤獨之意。縱觀古今,尋遍天地,報國無門,懷才不遇,體現(xiàn)詩人理想破滅,孤寂郁悶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譯文: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五

初二下冊語文古詩文翻譯:《登幽州臺歌》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追憶歷史,我無緣拜會那些求賢若渴的古代堅主;向往未來,我更為不能生逢曠世明君而萬分擔憂。一想天天地的'廣闊無邊與永恒不息,就浩嘆人生的短暫與渺小。吊古傷今,我怎能不憂從中來,潸然淚下呢!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凄涼。

[4]淚:眼淚。

【譯文】

先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

【評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xiàn)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jié)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六

追憶過往的歷史,我孤獨無助,再也無緣拜會那些求賢若渴的古代賢主;向往未來,我更不可能有生逢曠世明君的機遇。()古代那些明君賢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歷史的陳跡和佳話供人憑吊追憶,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即使今后再有那樣的英豪出現(xiàn),自己也趕不上和他們見面當今這般碌碌之輩,如同塵芥一樣,還值得一提嗎。從古至今以至遙遠的將來,天地依舊是原來的天地,它們的生命多么悠久??吹教斓氐膹V闊無邊與永恒不息,就浩嘆人生的短暫與渺小。

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卻是太短暫了!自己的雄心壯志來不及實現(xiàn),自己的雄才大略來不及施展,就將匆匆地離開人世。想到這里,怎能不憂從中來,潸然淚下呢!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七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xiàn)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凄涼。 4、淚:眼淚。

【韻譯】:

先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

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 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jié)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八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2、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圖片、實物投影儀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名字叫《登幽州臺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自由讀詩,學習生字詞。

二、自學古詩自由讀讀古詩,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都讀準了。

三、整體感知,理解古詩:

1、學生自由讀詩,借助注釋理解古詩

2、指名讀詩,及時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畫面,理解詩意,感情朗讀。

1、(實物投影儀:插圖)請學生觀察,師講解詩意,并進行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朗讀。

3、指名誦讀,指導朗讀。

4、全班齊讀。

五、指導背誦。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誦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課時

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yōu)美的意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登幽州臺歌》,齊讀詩題。

2、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1、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zhì)疑。

2、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

3、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4、全班交流。

1、再讀體會,思考:詩中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2、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nèi)討論。

3、情感朗讀,賽讀。

4、齊讀。

1、總結古詩。

2、總結學法

a、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登幽州臺歌》?

b、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作業(yè)設計:讀一讀陳子昂其他的詩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十

教學重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通過詩歌的語言和詩中的形象體會詩人在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前演講:

一、導語: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獨的,古來圣賢多寂寞嗎。孤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內(nèi)心酸楚,孤獨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懷才不遇,孤獨是“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的百無聊賴……其實孤獨既是一種心境,一種感傷,也是一種超然?,F(xiàn)在我們就去感受一位大唐詩歌中起到承前啟后作用的中堅人物內(nèi)心的那份孤獨。

二、學習《登幽州臺歌》

1.朗讀指導

學生自由讀,再找學生朗讀。在讀時用心揣摩詩的內(nèi)容和情感。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陳子昂(661~702),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俠浪漫的性格。少年時代曾閉門讀書,遍覽經(jīng)史百家,樹立了遠大的政治抱負。24歲舉進士,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臺正字,轉右拾遺。他曾在26歲、36歲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軍事問題提出過一些有遠見的建議。38歲后解職回鄉(xiāng),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他的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diào)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有《陳伯玉集》。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犯邊,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軍出征,陳子昂隨軍參謀第二次來到邊塞。武攸宜親貴出身,全然不曉軍事。陳子昂屢獻奇計,不被理睬,反遭貶斥,降為軍曹,因而抑郁不得志。薊丘是春秋時燕的舊都,燕昭王姬平曾在這里修碣石宮,筑黃金臺,卑身厚幣以招天下賢豪之士,樂毅、鄒衍、劇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敗齊國,稱雄一時。

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感受?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再也見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賢君又在哪里呢?一種茫然與無奈自然涌上詩人的心頭。

4.詩人為什么會“愴然而涕下”?在這淚中還包含著什么深層的精神?

詩人立足于幽州臺這個時間與空間的交匯點。眼觀天地,空間無邊無際,而個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時間無始無終,而一生何其短暫!再加上明君賢臣、英雄豪杰難追難待。于是一種沉重和孤立無援、獨行無友的孤獨襲上心頭,不禁“愴然而涕下”!詩歌中所表達的不只是客體的浩渺,更有詩人在愴然流涕后的抗爭與進取,詩歌中蘊含著詩人力圖為國建功的積極精神。

板書陳子昂

寂寞悲憤的情緒

懷才不遇的苦悶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十一

《登幽州臺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借助注釋和課后練習,以及相關資料,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素材

一課時

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2、指名回答。對,就是陳子昂,大家通過預習,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師這里也有一份陳子昂的資料,請個同學讀一讀。

二、初步感知

2、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幽州臺在哪兒?(登上幽州臺的.感受)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心曠神怡、豪氣、空曠、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讀課題吧)

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詩吧。

4、初讀古詩。

生自由讀詩,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味。(2)讀完后鄰座互讀,互相正音。

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得如何?(讀準了字音,詩的節(jié)奏把握很準,讀出了詩的韻味。相機劃出詩的節(jié)奏)

賽讀(男女小組)、齊讀。

三、深入理解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讀通讀順了詩句,其實每一首詩句字里行間中都隱藏著作者別樣的情懷,下面我們就走進陳大詩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p>

了解古詩我們還要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體會。下面是老師找到的一份資料,請大家用我們剛學到的默讀的方法讀讀吧。)

1、學生自讀

出示學習要求:(1)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

(2)你從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并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到的?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體會

(預設:生不逢時的惆悵之情、懷才不遇的哀嘆、報國無門的悲憤、知音難覓的苦悶、建功立業(yè)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獨”字渲染了詩人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質(zhì)感、“愴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tài)和悲憤)

3、升華朗讀

(蒼天無語,只能靜靜的聽他傾訴,北風呼嘯,替他把滿腔悲憤宣泄,情何以堪,——讓我們把把詩人的情感宣泄出來吧,)生齊讀古詩。

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替詩人把感情宣泄出來,(師配樂朗讀)

4、練習背誦

有沒有誰能像老師這樣抒發(fā)一下感情的?

四、總結全文、默寫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

2、默寫古詩。師::是的,詩人是不幸的,報國無門,獨上高臺,知音難覓,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詩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留下了這樣一首足以萬古不朽的詩作,我們也是幸運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賞到這樣一首名垂千古的詩篇,讓我們拿起自己的筆,把詩人的情懷也流淌在我們的紙上吧。(生默寫古詩)

五、拓展

1、課外讀讀陳子昂的詩作

2、試著改寫這首詩,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寫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十二

我孤獨于幽州臺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

在這薊北幽州臺上,我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仡^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一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登幽州臺歌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借助注釋、課后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借助注釋和課后練習,以及相關資料,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指名回答。對,就是陳子昂,大家通過預習,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師這里也有一份陣子昂的資料,請個同學讀一讀。

二、初步感知

2、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幽州臺在哪兒?(登上幽州臺的感受)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心曠神怡、豪氣、空曠、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讀課題吧)

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詩吧。

4、初讀古詩。

生自由讀詩,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味。

(2)讀完后鄰座互讀,互相正音。

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得如何?(讀準了字音,詩的節(jié)奏把握很準,讀出了詩的韻味。相機劃出詩的節(jié)奏)

賽讀(男女小組)、齊讀。

三、深入理解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讀通讀順了詩句,其實每一首詩句字里行間中都隱藏著作者別樣的情懷,下面我們就走進陳大詩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了解古詩我們還要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體會。下面是老師找到的一份資料,請大家用我們剛學到的默讀的方法讀讀吧。)

1、學生自讀

出示學習要求:(1)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

(2)你從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并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到的?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體會

(預設:生不逢時的惆悵之情、懷才不遇的哀嘆、報國無門的悲憤、知音難覓的苦悶、建功立業(yè)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獨”字渲染了詩人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質(zhì)感、“愴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tài)和悲憤)

3、升華朗讀

(蒼天無語,只能靜靜的聽他傾訴,北風呼嘯,替他把滿腔悲憤宣泄,情何以堪,——讓我們把把詩人的情感宣泄出來吧,)生齊讀古詩。

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替詩人把感情宣泄出來,(師配樂朗讀)

4、練習背誦

有沒有誰能像老師這樣抒發(fā)一下感情的?

四、總結全文、默寫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

2、默寫古詩。

師:是的,詩人是不幸的,報國無門,獨上高臺,知音難覓,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詩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留下了這樣一首足以萬古不朽的詩作,我們也是幸運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賞到這樣一首名垂千古的詩篇,讓我們拿起自己的筆,把詩人的情懷也流淌在我們的紙上吧。(生默寫古詩)

五、拓展

1、課外讀讀陳子昂的詩作。

2、試著改寫這首詩,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寫。

板書設計

登幽州臺歌

前后

(寂寞苦悶)

悠悠愴然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57401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