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百歲感言讀后感(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21:21:15
最新一百歲感言讀后感(通用17篇)
時間:2023-11-01 21:21:15     小編:MJ筆神

讀后感是書籍與讀者之間的心靈碰撞和交流。寫讀后感時要注意避免片面主觀情感的流露,而要注重對作品內(nèi)容的客觀評價和分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這些范文包含了各個不同題材和風格的書籍,其中一定有適合你的讀后感寫作參考。通過閱讀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觀點和思考方式,同時也可以借鑒他們的表達技巧和文采。讀后感寫作不是一次成功,需要不斷的練習和積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些范文的閱讀,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一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這樣寫道。讀罷楊絳先生這篇洗濯心靈的感言,疲憊和浮躁都在文字中乖乖地馴服,頓覺夏日清涼無比。相對于楊絳先生的淡然處世,我們還只是莽撞的小青年。

多少人熱衷于追名逐利,找不到心靈與生活的平衡點,找不到欲望與現(xiàn)實的平衡點;多少人忽視了家的真正含義,被物質(zhì)操縱了心靈,被欲望出賣了靈魂……其實,人生精彩不精彩,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心態(tài)。就如大海一樣,波瀾不驚的時候多,縱然狂風襲來,波濤洶涌,波瀾壯闊,也終歸恢復平靜。生活也亦如此,不必非要轟轟烈烈,不必非要一鳴驚人,不必非要豐功偉績,只要找到自己價值所在,只要活出生命的價值,就是精彩的人生。保持平常心,保持平靜心,保持平和心,一如楊絳先生那樣淡泊人生。

第一次知道楊絳先生的大名,是在《圍城》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里?!秶恰纷?980年在國內(nèi)重印以來,許多讀者對大師詼諧的語言文字拍案叫絕,引來非常關(guān)注。楊絳應胡喬木建議寫《錢鍾書與〈圍城〉》:楊絳略書錢鍾書的經(jīng)歷、家庭背景和他撰寫《圍城》時的處境,并為《圍城》做詳盡的注解……她的筆觸平靜而柔和,她注重細節(jié),從容地敘述,娓娓道來。從而引起我對她本人及其作品的關(guān)注。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yè)于蘇洲東吳大學。1932年春與錢鍾書在清華初識,1933年訂婚,1935年結(jié)婚,兩人同去英國留學,1937年秋同到法國留學,1938年秋同船回國?;貒笤谏虾U鸬┡游睦韺W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散文為主,兼及長短篇小說、文學評論和戲劇等,主要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晚年的楊絳一直筆耕不輟,20xx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shù)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我喜歡她讀她的作品,也羨慕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更敬佩她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回顧楊絳先生的個人生涯中,她與錢鍾書既有過在國難當頭惶惶不可度日的艱難歲月,也有過“文革”中被作為“資產(chǎn)階級學者”揪出來批斗的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蛟S楊絳先生這一生最值得自豪的便是她與錢先生的愛,那一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是她和錢鍾書相濡以沫厚重的深情,是他們精神上心靈相通,生活中悉心呵護。是這愛支撐了她,是這愛讓她甘心付出,因為她知道自己最愛什么,最想要什么。在心愛的女兒、摯愛的先生相繼離世以后,楊絳先生的痛楚可想而知。三河里的寓依舊是水泥地、白墻,家具簡陋,而曾經(jīng)的“我們仨”只剩下她獨自一人在整理《錢鐘書手稿集》。整理完《錢鐘書手稿集》,楊絳先生為滿足女兒遺愿,又以她的視角寫出了《我們仨》……她把自己和錢鍾書的稿費和著作權(quán)都交給清華大學托管,20xx年成立“好讀書”獎學金,資助成績優(yōu)異卻家境貧寒的學生。12年來,這筆獎學金已經(jīng)累積到近1000萬元。

從名門閨秀到文學大家,楊絳先生經(jīng)歷無數(shù)世事變遷,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依然保持從容恬然,低調(diào)溫和,淡泊名利。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二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睏罱{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這樣寫道。讀罷楊絳先生這篇洗濯心靈的感言,疲憊和浮躁都在文字中乖乖地馴服,頓覺夏日清涼無比。相對于楊絳先生的淡然處世,我們還只是莽撞的小青年。

多少人熱衷于追名逐利,找不到心靈與生活的平衡點,找不到欲望與現(xiàn)實的平衡點;多少人忽視了家的真正含義,被物質(zhì)操縱了心靈,被欲望出賣了靈魂……其實,人生精彩不精彩,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心態(tài)。就如大海一樣,波瀾不驚的時候多,縱然狂風襲來,波濤洶涌,波瀾壯闊,也終歸恢復平靜。生活也亦如此,不必非要轟轟烈烈,不必非要一鳴驚人,不必非要豐功偉績,只要找到自己價值所在,只要活出生命的價值,就是精彩的人生。保持平常心,保持平靜心,保持平和心,一如楊絳先生那樣淡泊人生。

第一次知道楊絳先生的大名,是在《圍城》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里。《圍城》自1980年在國內(nèi)重印以來,許多讀者對大師詼諧的語言文字拍案叫絕,引來非常關(guān)注。楊絳應胡喬木建議寫《錢鍾書與〈圍城〉》:楊絳略書錢鍾書的經(jīng)歷、家庭背景和他撰寫《圍城》時的處境,并為《圍城》做詳盡的注解……她的筆觸平靜而柔和,她注重細節(jié),從容地敘述,娓娓道來。從而引起我對她本人及其作品的關(guān)注。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于192017年7月17日,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yè)于蘇洲東吳大學。1932年春與錢鍾書在清華初識,1933年訂婚,1935年結(jié)婚,兩人同去英國留學,1937年秋同到法國留學,1938年秋同船回國?;貒笤谏虾U鸬┡游睦韺W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

散文。

為主,兼及長短篇小說、文學評論和戲劇等,主要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晚年的楊絳一直筆耕不輟,2017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shù)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我喜歡她讀她的作品,也羨慕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更敬佩她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回顧楊絳先生的個人生涯中,她與錢鍾書既有過在國難當頭惶惶不可度日的艱難歲月,也有過“文革”中被作為“資產(chǎn)階級學者”揪出來批斗的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或許楊絳先生這一生最值得自豪的便是她與錢先生的愛,那一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是她和錢鍾書相濡以沫厚重的深情,是他們精神上心靈相通,生活中悉心呵護。是這愛支撐了她,是這愛讓她甘心付出,因為她知道自己最愛什么,最想要什么。在心愛的女兒、摯愛的先生相繼離世以后,楊絳先生的痛楚可想而知。三河里的寓依舊是水泥地、白墻,家具簡陋,而曾經(jīng)的“我們仨”只剩下她獨自一人在整理《錢鐘書手稿集》。整理完《錢鐘書手稿集》,楊絳先生為滿足女兒遺愿,又以她的視角寫出了《我們仨》……她把自己和錢鍾書的稿費和著作權(quán)都交給清華大學托管,2017年成立“好讀書”獎學金,資助成績優(yōu)異卻家境貧寒的學生。2017年來,這筆獎學金已經(jīng)累積到近1000萬元。

從名門閨秀到文學大家,楊絳先生經(jīng)歷無數(shù)世事變遷,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依然保持從容恬然,低調(diào)溫和,淡泊名利。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三

近日,讀楊絳的《一百歲感言》,頗有感觸。楊絳在文章中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文中的兩個“到最后”,是她內(nèi)心世界的剖析和解讀,也是她對人生過往的歸納和總結(jié),句句都觸及到生命的本質(zhì)。

也許你認為,她的觀點里面有些宿命的成分;也許你覺得,這只是她的一管之見,沒有什么代表性。可是,作為一位百歲老人,作為一位富有才情的知識女性,她的這種領(lǐng)悟,至少是肺腑之言,至少是洞察世事的人生體驗,如果說夠不上你所認為的什么人生真諦,那它至少是真話實話,她不會參假。

楊絳曾著有《我們仨》一書,書里記載和講述了其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人們知道錢鐘書,卻未必知道楊絳。楊絳賢淑聰慧,甘為嫁衣。錢鐘書是個書癡,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到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是夫人楊絳一直扶持他,陪伴他,照料他,她始終融入并擁抱著錢鐘書這個“圍城”,沒有也不愿意走出來。

人不到一定階段,是不會盤點過去的;人不到一定年齡,也是不會沉下心來思考人生的。因為,人是帶著夢想來的,是帶著新奇來的,從年少到年老,總想瀟灑走那么一回。人是一種過活,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理解,只有吃過了饅頭,才知道饅頭的味道,哪怕是摸著石頭過河,哪怕是頭撞在了南墻上。酸甜苦痛總要個人去感知,喜怒哀樂總得自己去體驗,別人代替不了,也代替不得。

既然自己的人生自己走,別人的體驗當然也就代替不了自己的體驗,我們不可能沿襲和套用別人的老路。但是,別人的人生經(jīng)驗可以借鑒,他人的精神成果可以分享。當我們面對同樣一個世界,同樣需要尋求生命本真的時候,那些先哲們,許多大家們,其實已經(jīng)給我們留下了答案,他們的人生感悟,是歷練成真的思想精華,是賴以傳承的文化瑰寶。

楊絳終身與書為伴,平生喜愛看書與寫作,孤單的晚年更是如此。她看似形影孤單,精神卻非常豐富和充實,內(nèi)心強大而坦然。她的心里裝著一個特立的世界,她本身也是一個特立的世界。她凝結(jié)人生精華,所散發(fā)出的,始終是知識的力量和品格的芬芳。她與世無爭,心靜如水,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把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歸于精神。這便是她的人生哲學。

我們是否也能夠煉出自己的香精,榨出生命的香味來?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四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炎熱的夏季,讀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如醍醐灌頂,清涼直入心扉。全文一如楊先生文章的風格,樸實無華,字字珠璣。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感悟,那是一個世紀的生命感悟。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與先生相比,我還在紅塵之中,喜怒哀樂都是不由自主,很多事看不破,想不開,猜不透,所以煩惱憂愁不尋自來。常常讓自己的生活有時會暗淡無光。想想先生的話;世界是自己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吧,用心裝點屬于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讀到這里,想,先生真是活明白了。有時我們會怨自己長得不夠漂亮、不夠富有、不夠聰明,想想這千百年來恒古不變的定律,就明白了,人不可太貪心。珍惜自己擁有的,知足常樂吧。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五

加入《人和感悟人生》小組差不多5年了,從天天上線,留連忘返,到蜻蜓點水,難得露面,只因近2年工作繁忙,擠不出時間上外網(wǎng)。

去年初正式啟用數(shù)字檔案系統(tǒng),轉(zhuǎn)眼到夏天又啟用了信息采集系統(tǒng),這2個系統(tǒng)與內(nèi)網(wǎng)的工作系統(tǒng)關(guān)聯(lián),有形和無形的工作量增加了許多,所以每天上班有做不完的單子,點不完的流程。由于操作電腦過程中不能有差錯,長時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導致眼睛不舒服,頸椎痛,手腕肌肉酸脹……疲憊不堪的時候,只想閉目養(yǎng)神,或者聽聽音樂,藉片刻的休憩、充電后,繼續(xù)投入工作。

這時候真羨慕那些退休人士,不用上班,悠閑自在。雖說女職工的退休年限最低,即便如此,我仍要工作n年之久。話又說回來,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每個人來說,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平臺。從這點來看,我們需要工作,也離不開工作,并且要認真、努力、圓滿地干好工作。

雖然在工作時間里,人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人的專注程度會隨之下降,于是工作效率會越來越低,這時候需要開個小差來調(diào)節(jié)精神狀態(tài)。比如適度適時的泡外網(wǎng),讓身體、心情得到放松,快速充電,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充其量只是瀏覽網(wǎng)頁,撰寫帖文則時間不夠,如果潛心寫帖花費時間長了會影響工作。工作與泡網(wǎng)誰重要?當然是工作重要!

那么業(yè)余時間呢?有足夠的時間寫帖了吧?話雖這樣說,但業(yè)余時間好像也不夠用。中午下班后的業(yè)余時間并不長,很快晃過去了。下午下班后的時間相對充裕,但是要做的事情特別多,比如復習,看業(yè)務(wù)書和做題庫的習題,所花的時間最多,還有看小說,出去散步……更何況人和網(wǎng)會員有數(shù)百萬人,感悟人生小組成員有數(shù)千人,不差我一個。

就這樣,寫帖被拋諸腦后,但我并沒有忘記《人和感悟人生》小組。偶爾上線,沒有時間一一回應朋友們的跟帖,匆匆看看站內(nèi)信,順便也看看其他大型網(wǎng)站的時事新聞。一次,無意之中看到“截止2013年6月底,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5.91億”。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六

我以為,人世間最充滿智慧的人其實是孩子和老人,孩子天真爛漫,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老人飽經(jīng)風霜,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而那些雄心勃勃、不可一世的青壯年們,許多被紅塵迷花了眼,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對身外之物汲汲而求。

古人云“人之將老,其言也善”,諺語也說“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因此,我敬重人瑞們的真言,愿借以犀利自己遲鈍的目光、寬廣自己狹隘的心胸。

楊絳,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所工作。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記》、《我們仨》以及96歲成書的《走到人生邊上》;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楊絳生于1911年7月17日,屬清宣統(tǒng)三年;10月10日發(fā)生辛亥革命,她于是和中華民國同歲。在她102歲生日之際,能讀讀《一百歲感言》,應該是人生快事。

然而,讀著讀著,越讀越覺矛盾和不對勁,除“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這種略為積極的心態(tài)我比較認同,余者許多不敢恭維。例如,當一個百歲老人,連衣食住行也要仰仗他人照料,怎么還可能說出“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之類不合時宜的話?既然“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又怎么會憤世嫉俗的感嘆“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云云?至于“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之類的話,更不是一個尊重自己名節(jié)的大家說得出口的,難道她暮年發(fā)《感言》也是“自欺欺人”不成?再說,即使真有《楊絳百歲感言》,也該2011年發(fā)表,不該最近才出現(xiàn)呀。

終于看到有消息說,人民文學出版社通過官方微博澄清,這篇文章的開頭幾句,“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贝_實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后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我從未認真讀過楊先生的著作,因此也無法從她的寫作風格來分辨其真?zhèn)巍5氉x再三,越發(fā)感覺人文社的說法成立。

我喜歡閱讀,但不喜歡讀流行。據(jù)說,此《感言》在網(wǎng)絡(luò)上瘋狂流傳,也與其被李開復等大v轉(zhuǎn)載有關(guān)。呵呵,國情如此!

我熱愛文學,但受夠現(xiàn)代作品瞞和騙的肆虐后,寧肯陪伴古代的文豪們,屈原、陶潛、李白、蘇軾、辛棄疾,嬉笑怒罵,直抒胸臆,何等痛快。

經(jīng)此一事,又長一智。為便于與天馬兄日后一起交流,看來,我應該虔誠地拜讀楊絳的《走到人生邊上》了,那才是她的作品。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七

楊絳被人們尊稱為先生。一位高知女性,被這樣尊稱,是因為人們由衷地敬仰她的學識、品德和修養(yǎng)。

說到楊絳先生,就不能不提錢鐘書先生。他們夫妻兩個,我們最早知道的,是錢鐘書,是他詼諧幽默的《圍城》,是他那段圍城理論。他的淵博和聰穎光芒四射,以至于蓋住了他的身后那個溫柔敦厚的才女楊絳。

《干校六記》和《我們仨》沉定簡潔的文字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位淡定從容的學者。

活了一個多世紀的她,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那些慘烈和風暴,今天都落滿塵埃,定格成畫面。她親身經(jīng)歷的那一段段痛苦,今天都被她用詼諧幽默的文字表達出來,少了當時的凌厲和殘酷。

在她玲瓏瘦弱的身體里,有著怎樣的胸懷?在她淡然微笑的眼睛背后,有著怎樣的睿智?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八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楊絳百歲感言]

楊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九

3、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楊絳。

5、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獥罱{《將飲茶》。

16、他發(fā)愿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薄獥罱{。

27、肉體包裹的心靈,也是經(jīng)不起炎涼,受不得磕碰的——楊絳。

29、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后來就真的堅強了?!獥罱{。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楊絳,錢鐘書的夫人,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西班牙流浪小說《小癩子》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shù)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1、懶惰也是天生的,勤奮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懶了。

2、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jīng)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yǎng)。

3、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4、丑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

5、我認為命運最不講理。

6、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專開玩笑,慣愛捉弄人,慣愛搗亂。

7、人類并不靠天神教導,人的本性里有靈性良心。在靈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質(zhì)的要求。

8、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

9、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10、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11、靈魂的美惡,不體現(xiàn)在肉體上。

12、名聲,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13、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14、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quán)位,就沒有余暇顧及其他。

15、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zhì)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zhì)也不相同的靈魂。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一

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一張簡樸的木桌,擺一卷微微泛黃的的書籍,伴一杯素盞在側(cè),上方回旋著的裊裊白霧,沉淀出歲月的厚重感。

我,已許久沒有此番閑情雅致,在燦美的陽光下,捧一本書籍潸然淚下。我吮吸著這淡淡的書香,從那微暈的墨色中,隱約揚起一場我與書的邂逅,我與楊絳先生的邂逅,我與《一百歲感言》的邂逅。那便是一場場逾越靈魂深處的精彩。

她,是錢鐘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是人們眼中“最美的百歲老人”;她,是我眼中不慍不怒、不卑不亢的傳奇女子。丈夫早逝,她又經(jīng)歷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苦痛,但即使一個踽踽獨行在冗長的時光中,她也只獨自整理塵封的舊憶,于光陰的荒蕪中淡然,于她的世紀優(yōu)雅一生。

,她一百歲,已獨自在光陰中行走了許久,然后,她停了下來,嘴角掛著慈祥淡然的微笑,用微微顫抖的手執(zhí)起筆,寫下《一百歲感言》。她一百歲了,似乎已走到人生的盡頭,這一生,她將自己的唯一一場大戲——人生導演得淋漓盡致,用自己最喜歡的姿態(tài)走過漫長歲月,似水流年。優(yōu)雅著,走過一生。

她的文字衰而不傷,怨而不怒,安靜得難以表達的優(yōu)傷滲透入字里行間。對我而言,這一行行字跡,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寧謐與安慰,洗心滌慮,悅情悅性,讓我能品味這世事的不易,那份處事時難得的豁達與安然。

這本書在曾經(jīng)的我最堅難時給了我鼓勵。

窗外的雨連綿不絕,滴滴答答的聲音仿佛滲進我的心,怎么也停卻不了。同學們議論紛紛:“她還是班干部,就考了這么點分?還沒我考得高,”我攥著試卷的手隱隱出汗。不知過了多久,一雙溫暖的手拍了拍我的肩,將一篇《一百歲感言》置于我的桌上,于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边@是楊絳先生《一百歲感言》中的一句話,也是我生命中何其重要的一句話。我讀到這一句感到幸運又遺憾。何其幸于遇見了這句話,又何不幸地如此遲才遇見它。

窗外的雨停了,我知道我生命中的`雨季也終于結(jié)束了,我開始回過頭仔細品味這本書,每當我迷茫亦或是挫敗,腦海中總會想起楊絳先生說過的話,寫過的字,似一種有形又像是無形的力量,無時不刻激勵我走向人生舞臺。我始終感謝楊絳先生給我的啟迪,以及她的文字還給我的震撼與感動。

眼光是他人的,生命卻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來這世間走這一遭,不容易。如果錯過了生命中本該由自己主宰的精彩,多么可惜。前行吧,不畏他人的眼光,向著心中的月亮?!叭チ魺o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坐看天邊云卷云舒。”像楊絳先生一般,坦然而對一切,想必我們便多了一份超于常人的脫俗與感動吧。

雁過無聲,歲月無痕。先生已不在人世,但她的精神,她的人格,她的作品,她的《一百歲感言》必將永垂不朽。此情不關(guān)風與月,百年楊絳不了情。

這世間,偏有楊絳一人,也唯有楊絳一人。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二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2016年05月25日凌晨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離世。

出于敬重緬懷,一些網(wǎng)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發(fā)布了追思信息。一些署名為楊絳的《一百歲感言》的手寫體“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等相關(guān)內(nèi)容,也被轉(zhuǎn)載傳播。但其實,這段話內(nèi)容和字體都并非楊絳先生本人所作。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這一段被署名為楊絳《一百歲感言》的話,顯得淡雅睿智。

被多人傳播,甚至還有媒體節(jié)選了相關(guān)詞句,作為懷念楊絳先生的文章標題。但很快有質(zhì)疑聲稱,這段話并非楊絳先生所作。

記者隨后撥打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電話,工作人員也對該篇網(wǎng)傳文進行了證偽。2013年,該出版社就曾經(jīng)進行過辟謠。

所謂《一百歲感言》,這篇文章的開頭幾句,“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p>

確實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后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三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楊絳,(192019年7月17日-),原名楊季康,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楊蔭杭之女,錢鐘書之妻,生于北京,祖籍江蘇無錫,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年—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19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shù)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高齡仍成書《走到人生邊上》。錢鐘書曾給她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盧翎評價楊絳說:“楊絳的。

散文。

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芍^‘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薄?楊先生的)這些散文是我上中國當代文學史課時必講的篇目。我常對學生們說,先生的作品有一種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種知識分子于亂世固持的良知與操守,還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對于當下在浮躁而喧囂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識分子獨具意義,起碼可以使他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對宿命更具一種從容、曠達的姿態(tài)”。

哲學家周國平評價楊絳說:“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專家楊絳的同事鄭土生在楊絳百歲生日時獻詩《壽星頌》:“靜觀興衰具慧眼,看透美丑總無言。才識學德傳五洲,崇高心靈享永年。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四

【楊絳今日凌晨去世,享年105歲】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到20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五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網(wǎng)絡(luò)熱傳的楊絳先生《一百歲感言》并非先生所作

今天凌晨105歲高齡的楊絳先生離世。出于敬重緬懷,一些網(wǎng)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發(fā)布了追思信息。一些署名為楊絳的《一百歲感言》的手寫體“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等相關(guān)內(nèi)容,也被轉(zhuǎn)載傳播。但其實,《一百歲感言》并非楊絳先生本人所作。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這一段被署名為楊絳《一百歲感言》的話,顯得淡雅睿智。被多人傳播,甚至還有媒體節(jié)選了相關(guān)詞句,作為懷念楊絳先生的文章標題。

但很快有質(zhì)疑聲稱,這段話并非楊絳先生所作。記者隨后撥打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電話,工作人員也對該篇網(wǎng)傳文進行了證偽。2013年,該出版社就曾經(jīng)進行過辟謠。所謂《一百歲感言》,這篇文章的開頭幾句,“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贝_實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但后面諸多人生感悟系拼湊而成。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六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據(jù)人民日報李舫、發(fā)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楊絳先生于25日凌晨逝世,享年105歲。

人物經(jīng)歷

1911年7月17日,楊絳生于北京。

1923年,楊絳在啟明上學,舉家遷蘇州。

1928年,楊絳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但南方?jīng)]有名額,楊絳只得轉(zhuǎn)投蘇州東吳大學。

1932年,從蘇州東吳大學到清華大學借讀,并認識錢鍾書。

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結(jié)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

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帶著一歲的女兒回國,回國后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

1943、1944年,楊絳的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戲人間》等相繼在上海公演。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1956年,作品《吉爾·布拉斯》經(jīng)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第一版。

1962年

1962年

1965年1月,《堂吉訶德》第一部翻譯完畢。

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

1981年發(fā)表的《干校六記》,已有三種英語、兩種法語和一種日本譯本。

1984年,她寫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

1985年,她的散文集《隱身衣》出版了英語譯本。

1986年,她出版《回憶我的父親》、《回憶我的姑母》、《記錢鍾書與圍城》。

1992年2月,法譯本《洗澡》及《烏云的金邊》在巴黎出版。

1997年,雜志第5期《方五妹和她的“我老頭子”》,《十月》發(fā)表。

1997年3月4日,其女錢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錢鍾書去世。

2001月,出版《從丙午到流亡》。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們仨》。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

2011年,百歲老人楊絳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舊樂觀豁達,每天讀書寫作從不間斷,晚上一點半睡覺。

2013年7月17日,楊絳102歲生日。

2015年7月17日,楊絳先生迎來104歲生日(如按照楊絳先生自己的虛歲算法,是105歲),身體依舊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鑠。

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

一百歲感言讀后感篇十七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查找到的《一百歲感言》 楊絳,歡迎大家閱讀!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zhì)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641876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