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論語學而教學設計(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7 04:39:08
最新論語學而教學設計(優(yōu)秀15篇)
時間:2023-11-07 04:39:08     小編:薇兒

在學習過程中,總結(jié)是鞏固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偨Y(jié)應該集中在我們的成長和進步上,不要過于苛求完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品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一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罔殆謂哉焉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xiàn)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shù)脑~語。

(5)調(diào)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fā)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jié)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fā)言,不拘對錯。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jié)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wěn).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3.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朗讀全文。

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jié)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1.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fā)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寫完后班內(nèi)交流。(有關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a.課后練習三、四題。

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二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jīng)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jīng)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jié)合經(jīng)典談感受。

復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fā)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里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于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jù)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鬃訛榱送菩凶约旱恼沃鲝堅苡瘟袊?,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缎l(wèi)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jīng)據(jù)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老師最后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鬃永蠋熣f“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里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睆倪@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學會閱讀方法:

讀選文的方法:強調(diào)重點實義詞;

養(yǎng)成質(zhì)疑的學習習慣;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選文含義,并能古為今用;

對比閱讀,群文閱讀方法的滲透。

3、激發(fā)誦讀《論語》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重點討論理解《論語》中的“勇”,以此為點進行導讀教學。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優(yōu)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千百年來,像乳汁一樣滋潤著咱們中華兒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和學習。揭題:第六課,《論語》節(jié)選二。

2、《論語》知多少:大家還記得《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嗎?

3、ppt復習。老師補充中外名人對《論語》的評價。

4、聽到這些評價,你有什么感想?

(二)書讀百遍

1、學習古文,我們最基礎的方法是什么?

自由讀節(jié)選第三條,老師提示三條標準。

2、個人朗讀展示,生生評價,師評價。引導發(fā)現(xiàn)朗讀訣竅:重讀重點詞。

3、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

4、填空讀。

5、引導背誦。

(三)其義自見

1、質(zhì)疑不理解的詞語。

2、結(jié)合讀本中的“導讀驛站”大致理解含義。

3、師考查:

子路和孔子談論的是和()。

孔子認為()是()的基礎,有()更要有()!

4、師小結(jié)板書:有勇有義

5、討論:在平時生活中,你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或者見過別人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情呢?談一談。

6、師小結(jié)。引出《論語》中其他對“勇”的言論。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7、生討論含義,師小結(jié)。

(四)拓展對比:

1、古今中外,對于“勇”,大家都有不同的描述,你們知道哪些關于勇敢或勇氣的名言警句呢?交流。

2、介紹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課堂閱讀一部分。

(五)自讀選文前兩條。

(六)課堂總結(jié):

1、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在讀書方法上或者做人道理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與收獲呢?

2、簡介《論語》其他方面內(nèi)容:孝、悌、忠、信、智、(勇)、恕。

(七)作業(yè):

1、繼續(xù)誦讀《論語》節(jié)選,背誦第六課。

2、對比閱讀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想想你心中的勇敢是怎樣的?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四

1、學會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文言文的讀法。

3、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四則語錄的含義,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精煉的特點。

課前可閱讀《論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講?(初步了解孔子及《論語》,導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正確流利

1、根據(jù)課后注音輕聲讀文,達到讀音準確。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互相訂正,達到“正確”這一目標。

4、學生再練習朗讀,不僅要求讀音正確,還要注意文言文語言簡練的特點,掌握好句子停頓,可以同桌進行討論,在書上做標記,并相互指導。

5、指名讀課文,全班評價

6、出示課文范例,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

7、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朗讀。

三、深入讀文,理解內(nèi)容。

1、《論語》四則講的都是為學的內(nèi)容,談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同學們先根據(jù)課后注釋理順文章大意,再來思考這個問題。

2、引導學生逐句理解課文,注意讀講結(jié)合,主要依前面的關于本文的譯文進行講解。

3、現(xiàn)在我們來想想,課文中談到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請大家?guī)е约旱捏w會再讀文章。

5、嘗試著背誦。

四、延伸

1、你還了解哪些先哲語錄呢?

2、回憶一下有關自己學習的事,并聯(lián)系這篇課文談談今后自己將如何學習。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積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語錄。

板書設計

《論語》四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五

1.啟發(fā)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

教法:朗讀教學法,探究法,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nèi)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2課時。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論語》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jīng)》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jīng)》。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一)內(nèi)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nèi)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問題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論語》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shù)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shù),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

4.孔子關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提示:關于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獨到見解,并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行論證。這些對于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孔子認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三)本課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

成語: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1.談學習態(tài)度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熤疄橹恢獮椴恢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四)正確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nèi)容很平實、很富于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鑒賞的眼光去讀的書。只要善于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啟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為第一人,諸子之書以《論語》為第一部。但這并不等于說,《論語》就是中國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圣人。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六

1.啟發(fā)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

教法:朗讀教學法探究法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nèi)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2課時。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論語》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jīng)》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jīng)》。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nèi)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nèi)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nèi)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問題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墩撜Z》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shù)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shù),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

4.孔子關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提示:關于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獨到見解,并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行論證。這些對于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鬃诱J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三)本課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

成語: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娰t思齊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四)正確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nèi)容很平實、很富于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鑒賞的眼光去讀的書。只要善于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啟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為第一人,諸子之書以《論語》為第一部。但這并不等于說,《論語》就是中國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圣人。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七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逐步理解兩則論語的意思。

4、滲透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為品質(zhì)。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詞句的意思。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一則,誰能給大家背背?(復習導入。)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jù)對他言行的記載而編寫的。那么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論語》中的有關知識,看看這兩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檢查讀音。如:為 矣 罔 殆

3、小組互相讀,提出不懂得問題。

4、根據(jù)學生提出的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注釋和自己的理解,小組交流這兩則論語的`意思。

5、學習匯報。(指導學生理解第一則論語的意思:溫習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就能得到新的體會、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就可以當老師了。)

6、誰想試著說一說。

7、小組間互相說一說。

8、那這則論語中的一個生字我們能想辦法把它記住嗎?(指導學生隨文識字。)

9、小組自學第二則論語。

10、匯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語言組織完整、準確。

11、著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時記住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板書,指導書寫。)

12、誰愿意再試著說一說這則論語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組同學再說一說。

三、指導背誦。

1、自愿背。

2、齊背。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

27、《論語》二則

溫故 知新 為師

學不思 罔 思不學 殆

反思:學生理解論語二則的含義之后,覺得自己應該如此好學,背誦較快。學生能夠基本上了解論語的意思。

教學目標:

1、默寫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背誦、默寫、書寫等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愿意把論語二則給大家背一背?

二、聽寫本課的幾個字。

(鞏固對新字的認識。)

三、指導書寫。

1、按照正確的書寫姿勢,寫一寫。

2、比一比,爭取一個比一個漂亮。

四、指導默寫。

1、齊背這兩則論語。

2、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不寫錯別字。

3、默寫。

五、擴展延伸。

1、把論語二則改寫成白話文,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寫完后和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

反思: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借助書下注解能夠解釋古文的含義,學完后也能夠默寫古文,學習效果較好。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八

1、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并背誦課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養(yǎng)水平,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為人處世的思想修養(yǎng)。

教學難點。

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1、導入新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從小就接受著孔子學說和言論的教誨,從牙牙學語到經(jīng)天緯地,我們以古典文化為土壤,不斷的成長前行。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近孔子,一起學習《論語十二章》。

2、寫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3、作者介紹。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少數(shù)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4、題目解說。

《論語》是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本課節(jié)選的是《論語》中的經(jīng)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稱之為“《論語》十二章”。

5、層次結(jié)構。

全文可分為十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認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對德行的追求上。

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禮、樂與仁緊緊聯(lián)系起來,認為沒有仁愛之心的人,根本談不上禮、樂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認為人可以為“道”而死,強調(diào)了“道”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義利上的不同態(tài)度。

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強調(diào)在修身養(yǎng)德的過程中見賢思齊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強調(diào)人的修養(yǎng)中質(zhì)樸的本質(zhì)和文化修養(yǎng)要配合適當。

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達了士人要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堅定信心和決絕勇氣。

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闡釋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智、仁、勇這三種品質(zhì),成為真正的君子。

第十部分(第10章):孔子強調(diào)“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第十一部分(第11章):闡釋孔子對“恕”的理解。

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體闡釋《詩》在“興”“觀”“鮮”“怨”等多方面的作用。

6、全文分析。

孔子這里說的“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xiàn);“質(zhì)”,指內(nèi)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nèi)在品質(zhì),同時又合乎“禮”并表現(xiàn)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zhì)”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zhì),而主張不偏不倚,執(zhí)兩用中。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理解“質(zhì)”是指質(zhì)樸的品質(zhì),“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yǎng)。那么,“質(zhì)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yǎng)就會顯得很粗俗;“文勝質(zhì)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會顯得像個“酸秀才”“書呆子”,注重繁文縟節(jié)而不切實際。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典型的“文勝質(zhì)則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質(zhì)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yǎng),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難點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觀?

在以往對孔子的研究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對孔子理欲觀的研究,通常認為孔子主張只要仁、義,不要利、欲。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夠富貴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對人們?nèi)カ@取財富,只是孔子認為獲取財富必須通過正當?shù)姆绞?。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傳達的正確思想,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對待“利”的不同態(tài)度,從而告訴人們無論致富達貴還是擺脫貧賤,雖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當?shù)氖侄?,這是孔子對義利關系的基本看法。在義利關系面前,是見利思義、見義勇為還是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確實可以檢驗出一個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來表達這種判斷。

觀點一:是必須研讀的。孔子認為,不學習《詩》,就沒有辦法說話,學《詩》能知言善語,可以激發(fā)人的情感,可以觀察政治、風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禮的準則下怨刺時政。

觀點二:不是必須研讀的??鬃又皇窃诋敃r的社會背景下,提出要學習《詩》的建議,孔子看重《詩》,其本質(zhì)是對教化和德行的重視。如果一個人通過其他途徑能夠獲得相關的教育,不一定必須研讀這部書。

7、寫作特點。

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

本文采用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通過師徒的對話來傳達人物的思想主張,表明人物的觀點,體現(xiàn)人物之間的情感活動。

豐富多變的手法。

文中多采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言簡義豐。文中還多次運用反問句,言語之間跳躍較大,含意豐富。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九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目標3

: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xiàn)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shù)脑~語。

(5)調(diào)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fā)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jié)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jié)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fā)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yè)。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jié)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wěn).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3.朗讀與背誦.

:目標2

:辨別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三、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jié)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四、翻譯課文6-10則

1.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五、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fā)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六、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寫完后班內(nèi)交流。(有關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七、小結(jié)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八、背誦指導: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九、作業(yè)

a.課后練習三、四題。

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十

1、結(jié)合課文和運用字詞典等工具書,自學本課“仲”等10個會認或會寫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厲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來覆去”等詞語。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張。

3、能給課文中的小故事試著加小標題,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論。

4、能復述課文其中的一或兩個小故事。

教學重難點。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點詞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張。

教學準備。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論、相關圖片與資料。

教學方法。

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時間:2課時。

主備人:羅身小珍參與人:吳玉富向紅艷楊小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共性教案個性教案。

導入新課1、出示并齊讀課后“閱讀鏈接”。

3、不錯,這些話就是出自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之口。你了解孔子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來了解一下他吧。

4、板書課題并齊讀:21孔子。

學習新課一、初讀課文,掃除閱讀障礙。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劃出不懂的字詞并結(jié)合上下文、工具書來理解;對確實不理解的字詞,可與同學小聲討論。

2、匯報閱讀情況。

(1)在自讀課文中,你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的?

(2)共同解決,教師釋疑。

3、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導入:我們掃除了基本的閱讀障礙,下面就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春秋時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本文講了關于孔子的幾個小故事。

三、逐段學習,感悟理解。

1、出示思考題,齊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a:填空??鬃用?),字(),()時期()人,是我國古代()的()家、()家和()的創(chuàng)始人。

b:這一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2)匯報、評議。

(3)小結(jié):這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概況及其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4)結(jié)合課文插圖中的孔子像,用稱贊的語氣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導入: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他的“偉大”之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請同學們帶著以下思考題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思考題,學生自讀,并劃出相關語句。

a、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b、《論語》的重要價值是什么?這部書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3)討論以上問題,教師適時點撥、釋疑。

(4)小結(jié)段意:這自然段主要講《論語》的由來及其重要價值和核心思想。

(5)誰愿意用合適的語氣來朗讀這一自然段?

課堂小結(jié)1、總結(jié)全文。

2、作業(yè):將你所知道的關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講給你最好的朋友聽。

作業(yè)布置朗讀課文。

完成練習。

板書設21孔子。

第二課時。

共性教案個性教案。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繼續(xù)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導入:《論語》既然是記錄孔子“平時言行”的著作,那么這部書告訴了我們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請大家齊讀第三自然段。

(2)討論以下問題: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張?這個主張可以用哪句話來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的?

(3)共同小結(jié)段意。

a、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b、小結(jié)段意:寫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為人處世主張。

c、能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來概括嗎?

(4)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5)小結(jié)學法: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理解——小結(jié)段意——加小標題——感情朗讀。

4、按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學生按上述學習課文的方法自學。

(2)解決以下問題并討論匯報:

關于第四自然段:

a、你認為孔子為什么“非常厭惡這個‘盜’字”?說明了孔子的什么品質(zhì)?

b、你是怎么理解這個“盜”字的,能說說嗎?

c、你給這一自然段加的小標題是什么?

關于第五、六、七自然段:

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jié)操,小人窮困了就會為所欲為”這句話的?說說看。

b、孔子為什么會發(fā)出“了解一個人實在不容易啊!”這樣的感慨?

c、“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實,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們依靠自己的內(nèi)心,以為內(nèi)心的判斷一定正確,但內(nèi)心不一定可靠?!蹦阌羞^孔子說的這種事例嗎?說說看。

d、這個小故事主要講的是什么?給它加個合適的小標題。

關于第八自然段:

a、哪個詞最能說明晚年的孔子的讀書情況?

b、比對孔子,今天的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課堂小結(jié)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文的哪個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什么?

3、你還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說過的給人以啟迪的話?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十一

5、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十二

1.掌握周、比、矜、斯、責、舉、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重點辨析周、比、黨等詞一詞多義現(xiàn)象。

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動詞活用現(xiàn)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觀點。

4.聯(lián)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1、理解孔子在察人、擇友、處事、待人方面的觀點;

2、聯(lián)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

3、深入闡發(fā)“君子”的含義;

4、思考孔子的人際交往觀在當今社會的時代意義。

三課時

教學步驟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1、疏通文意:

(1)學生自學注釋和譯文(可在預習中完成)。

(2)教師適當補充課本沒有給出的注釋,點出重點詞匯,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課后第四題)。

(3)學生質(zhì)疑,教師答疑。

2、指導誦讀:

(1)老師示范背誦,明確背誦要求。

(2)組織討論:可以將哪些內(nèi)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誦?

(3)鼓勵學生采取分組競賽形式當場速背,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步驟二:深入理解,闡發(fā)內(nèi)涵

學生討論:將本章節(jié)內(nèi)容分為“察人、擇友、處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觀點,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啟發(fā)最大的章節(jié)旁邊寫評注或隨感,小組討論交流,派代表發(fā)言。

察人(1、2、3、4、5章)

擇友(6、7章)

處事(12、13、14章)

待人(8、9、10、11章)

注:此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自由發(fā)言與老師講解應結(jié)合進行。

老師講解應是對文化內(nèi)涵的深化——講解焦點:多義性、聯(lián)系性、豐厚性。

多義性:例舉“久而敬之”的多義理解。

聯(lián)系性:例舉“處事”章應與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際交往原則聯(lián)系。

豐厚性:例舉“察人”章中可補充孔子對“君子”的評判與見解。

教學步驟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拓展延伸

1、聯(lián)系《論語》中其他和本課內(nèi)容相關的語錄,更廣泛的整體理解文化內(nèi)涵。如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論語》原文非常簡約,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人生體會,深入討論內(nèi)涵,將原文具體化。如:517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弊寣W生從生活中體會如何與人交往,讓人“久而敬之”。

3、聯(lián)系實際,生動理解《論語》在今天的`意義。用《論語》具有的警醒意義的話反思我們的言行,鞭策我們進步。如:1517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以此反思自己的集體生活。

注:活動應充分體現(xiàn)儒家注重內(nèi)心修養(yǎng)的精神,鼓勵學生反省自我,反思生活,不可泛泛而論。

(形式:分組討論,就某一論題設正反方辯論,寫小論文。)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十三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jīng)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jīng)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jié)合經(jīng)典談感受。

復習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fā)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里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于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jù)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鬃訛榱送菩凶约旱恼沃鲝堅苡瘟袊?,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huán)節(jié):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jīng)據(jù)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老師最后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鬃永蠋熣f“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里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睆倪@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十四

1、朗讀《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內(nèi)容,熟能成誦。

2、比較學習有關“學習”的論述,理解孔子對于學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3、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激發(fā)養(yǎng)成好讀書、好學習的習慣的決心。

重點:熟能成誦《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句。

難點:理解孔子對于學習的認識和態(tài)度。

[課前準備]學生通讀《論語》,在摘抄本上整理孔子有關學習的論述。

一、溫故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誦讀《論語》,你們還記得論語開篇的內(nèi)容嗎?

[課件出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學生齊誦。

3孔子在學而篇第一則中,表明了他的哪些態(tài)度?

預設:對學習的態(tài)度、對朋友的態(tài)度、對做人的態(tài)度。

4孔子被尊為圣人,他不但具有賢明的美德,還在于他善于學習。那么《論語》中孔子對于學習的論述有哪些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快速回憶預習內(nèi)容,自己稍加整理。

二、歸納整理。

1學生把預習摘抄本拿出來,整理一下自己摘抄的孔子有關學習的論述。

2集體交流,歸納出以下內(nèi)容:

[課件出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

論語學而教學設計篇十五

1.學會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文言文的讀法。

3.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四則語錄的含義,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精煉的特點。

課前可閱讀《論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講?(初步了解孔子及《論語》,導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正確流利

1.根據(jù)課后注音輕聲讀文,達到讀音準確。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互相訂正,達到“正確”這一目標。

4.學生再練習朗讀,不僅要求讀音正確,還要注意文言文語言簡練的特點,掌握好句子停頓,可以同桌進行討論,在書上做標記,并相互指導。

5.指名讀課文,全班評價

6.出示課文范例,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

7.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朗讀。

三、深入讀文,理解內(nèi)容。

1.《論語》四則講的都是為學的內(nèi)容,談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同學們先根據(jù)課后注釋理順文章大意,再來思考這個問題。

2.引導學生逐句理解課文,注意讀講結(jié)合,主要依前面的關于本文的譯文進行講解。

3.現(xiàn)在我們來想想,課文中談到了哪些關于學習的問題呢?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請大家?guī)е约旱捏w會再讀文章。

5.嘗試著背誦。

四、延伸

1.你還了解哪些先哲語錄呢?

2.回憶一下有關自己學習的事,并聯(lián)系這篇課文談談今后自己將如何學習。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積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語錄。

板書設計

《論語》四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866695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