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是教師備課的一種方法,也是教學管理的一種手段。教案的編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掌握程度。這些教案范文涵蓋了各學科和年級的教學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一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么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chuàng)設愉悅可持續(xù)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課前交流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游戲。接著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貍”“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里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于游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布置開放型作業(yè)時,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給小狐貍寫幾句話吧!除了給狐貍寫幾句話外,你還想干些什么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于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xiàn)在識字和閱讀教學中。
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說:“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游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閱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后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賽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轉變角色,為學生的更好學習鋪路架橋。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二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2.出示課題 17酸的`和甜的
3.讀生字做表情,說說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2個字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會讀,會記,會認生字,新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把生字新詞好好認一認,然后讀讀課文。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借助連環(huán)畫識字。
(1) 出示連環(huán)畫
?說說圖上畫著什么小動物。學習生字“狐、貍” 提示:“貍”在“狐貍”一詞中讀輕聲。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狐貍站在哪里?學習生字“葡、萄、串”說說你有什么好辦發(fā)想大家介紹。
?這是什么字,你認識嗎?,出示“硬”找朋友。
(2)你最喜歡哪一幅圖,把這段課文讀給同桌聽。
(3)指名讀,及時糾正。
(4)看課件,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葡萄架 轉來轉去 于是 聰明 告訴 紫紅色 迫不及待 爬上 連忙
搖搖頭 嘗過 真甜 硬說
4.你讀了課文讀懂了什么?
(三)寫字教學。
1.出示“串、兔、告、訴、狐、貍、猴、顆”。
2.哪些字容易寫,選容易的字先寫?!案?、串”
(1)?選擇自己認為能寫好的字描紅、臨寫。
(2)?同桌欣賞、評議所寫的字。
3.請教難寫的字
(1)?說說難寫在哪里
(2)?老師范寫指導。
重點指導寫反犬旁的字“狐、貍、猴”。反犬旁的筆順:。第二筆不容易寫好,要作示范。注意提示,“狐”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右邊不要寫成“候”。
(3)?自己練寫。
4.學生練寫。 注意書寫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1.在游戲中鞏固要認的字。聽音取字、搶認字卡。
2.讀詞語:葡萄架 轉來轉去 于是 聰明 告訴 紫紅色 迫不及待 爬上 連忙
搖搖頭 嘗過 真甜 硬說
過渡:你們真能干,能擺出這8幅圖的順序嗎?出示八幅次序凌亂的圖,請學生擺一擺
(二) 讀中感悟,明理。
1. 整體感知全文。 請學生輕輕的朗讀課文,擺好8幅次序凌亂的圖。
2. 反復讀課文,小組交流后,請學生擺圖,并說說理由。
4. 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不喜歡誰,為什么?
(體會狐貍的狡猾,心胸狹窄,猴子的聰明、活潑,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善良、輕信)
5. 全班交流,挑出感興趣的角色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6. 在讀的過程中 重點品讀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每組的第二句話比第一句生動、形象。)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三) 復述故事。
1.先自己看圖復述故事,再上臺講故事。要求:態(tài)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感情
2.學生進行評價。
3.讀: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想:你能幫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嗎?
說:把你想的原因說給大家聽。
4.學了課文后,你懂了什么?
5.教師小結: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第三課時]
(一)復習字詞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
2.聽寫生字,校對。
(二)實踐活動 自選伙伴,編排童話劇,再演一演
(自編自演童話?。?/p>
1.分析角色
狐貍: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實、輕信
小猴子:聰明、敢嘗試
2.分配角色 自主組織,競選角色,確定導演、演員。
3.編排表演 想想每個角色說的話。導演解說,演員表演,互相指點。
4.表演童話,評委評分 主持人介紹節(jié)目,各組表演,評委評分。
5.總結頒獎 師生評價總結。頒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演員獎、優(yōu)秀合作獎。
教師任務:制道具,布置舞臺
畫圖、做頭飾,準備幾串葡萄,幾根木棍。布置教室:講臺當舞臺架起一個葡萄架,分大組圍坐當觀眾。
(三)
《狐貍和葡萄》(伊索寓言)
饑餓的狐貍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p>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三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在閱讀中識字、學詞,對故事內容有所感悟。
1.寫好犭的三個字。
2.在朗讀感悟故事中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多媒體教學課件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了解預習情況;
2.同桌互相讀課文,在互讀互聽中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用讀句子的方式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圖文結合,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在潛移默化中識字學詞。
1.認識狐貍、葡萄等詞語,書寫生字。
2.觀察圖畫,簡單了解狐貍的做法。
(二)學習課文26段,在充分的練習后朗讀對話。
1.圖文結合,感悟松鼠和兔子的想法。
2.師生對讀兔子、猴子和松鼠的對話。
3.分角色讀課文的16段。
(三)學習課文第6、7、8段,在扎實的語言訓練中積累詞語。
1.朗讀、體會寫小猴子的句子,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
2.體會大口大口的用法/article/。
3.圖文結合,體會兔子和松鼠的心理以及狐貍的想法,在擴展說話中領悟文章內涵。
四、鞏固識字。
五、總結課文。
1.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表演課文;
3.學寫其余生字;
4.閱讀課外故事。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四
1、借助圖畫自主認識“酸、葡”等9個生字,會寫“串、兔”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
3、懂得做事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
2、懂得做事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生字卡片
1、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幾幅連環(huán)畫,你能給它編個故事嗎?(出示8幅連環(huán)畫,請學生用1、2句話說說每幅圖的內容。)
2、有位小朋友,根據連環(huán)畫也編了個故事(出示課題),題目是——(學生齊讀課題),他是怎么寫的呢?請打開課本74頁,聽老師來讀故事。
3、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吧。
這是一篇連環(huán)畫式的課文,在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看圖編故事,自己感知內容,有助于對課文的感悟。
1、借助連環(huán)畫認識生字和朗讀課文。
2、借助連環(huán)畫講講課文中的故事??梢哉照n文講,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講。
3、課文里出現(xiàn)了哪些小動物?相機學習“狐、貍”二個字,注意觀察,你發(fā)現(xiàn)什么?
4、你最喜歡哪幅圖,把那一段課文讀給同桌聽聽。
5、學生上臺隨意挑出掛圖貼好,朗讀展示,教師相機引導識字、正音。
1、現(xiàn)在,黑板上的八幅圖是亂的,請根據課文的餓內容把它們排列整齊。
2、反復讀課文,小組交流后,選派代表擺圖。并說明理由。
4、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不喜歡誰?為什么?
分小組讀讀說說,體會狐貍的狡猾、以及其他小動物的餓善良、輕信。
5、全班交流,挑出感興趣的角色讀,比比誰讀得好。
6、多媒體展示無聲動畫片,學生分角色配音。
在報紙、廣告、商標上找一找,看看從哪兒可以找出這些生字,帶到辦事班上。
1、學生利用投影展示生活中找來的生字詞。
2、做生字回家的游戲。
1、讀一讀要寫的字,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狐、貍、訴、顆”都是左右結構,分析……
3、教師在田字格里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4、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串、告、兔”,并自己練習臨寫。教師通過投影引導學生進行評議。
1、按課文內容表演。
2、相機引導,猴子表演得好不好?你能從中看出葡萄是甜的還是酸的?為什么?
默讀課文,找依據。對一些重點句子,可通過比較,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如
(1)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2)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3、多媒體演示猴子動作,體會“迫不及待”的意思。
4、用“迫不及待、大口大口”各說一句話。
1、生活中,你犯過像小松鼠、小兔子這樣的錯誤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2、把這個寓言故事說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五
2.在閱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后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賽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轉變角色,為學生的更好學習鋪路架橋。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有趣,意義深刻,耐人尋味。本人在執(zhí)教的這堂課:課堂結構簡單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從一開始的導入到朗讀,學生表現(xiàn)出好奇與學習的熱情,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下面具體談談。
1、導入新穎。
上課一開始,在板書時,邊寫邊教學生字“酸”:瞧,左邊部分多像一張緊皺眉頭的臉啊。“甜”:左邊一個“舌”,右邊一個“甘”,嘗到了甘蔗甜甜的。形象有趣的教學,讓孩子們在同學的豐富表情中迅速地學會兩個生字。
2、抓住漢字特點,教學“串”字。
“串”是象形文字,先出示兩幅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后填量詞一(串)葡萄,一(串串)葡萄。學生在比較之中理解“一串”和“一串串”的意思,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再引出“串”的教學,指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形象地記憶“串”,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象美。
3、朗讀想象,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這節(jié)課上,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交流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語句,使學生充分地在讀中感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能抓住時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小狐貍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感情朗讀做好鋪墊。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學中,老師能尊重學生個體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讀書有不同的感受。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六
學習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有感情地看圖復述故事。
4、懂得做事不能輕易相信他人,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腦。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提示課題。
1.看圖識字:(課件出示葡萄圖,認讀“葡萄”)你覺得葡萄成熟了嗎?成熟的葡萄把小狐貍吸引過來了。(出示狐貍圖,認讀“狐貍。”)。
2.激趣導課:可是狐貍卻說葡萄是酸的`,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讓我們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1、借助文中圖畫,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自主識字、寫字、學詞學句。
三、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互當小老師,互相協(xié)助,讀通讀順課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紤]: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種小動物?
3、重點朗讀感悟課文4--7自然段。
(1)同學個人獨立朗讀課文4--7片段段,邊讀邊想: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小動物中誰最聰明,為什么?并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依據。
(2)在學習小組中討論,交流個人閱讀考慮的收獲。
(3)通過朗讀表示自身學懂的內容。
(4)師總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向小猴子那樣,遇到不了解的事物一定要親自嘗試一下,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小朋友。
四、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1、同學邊看圖邊自由讀課文,準備復述。
2、上講臺有感情地復述故事,可融入自身的想象。
五、遷移運用拓展探究。
1、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你能幫幫他們嗎?
2、你想對故事中的小動物說點什么?
板書設計。
狐貍圖小兔子和小松鼠圖猴子圖。
狡老輕聰敢。
猾實信明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指導書寫。
三、實踐活動(讀讀、演演)。
自選伙伴,編排童話劇,再演一演。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七
1、(出示水果圖)師:金秋十月,果園里好一派豐收景象,陣陣秋風吹過,我聞到了水果的香味。讓我們快去看看,你看到了哪些的水果?快快說說它們的名字!
2、出示葡萄詞語,引導讀好輕聲。
3、出示葡萄圖,這是一()葡萄?一串葡萄。
出示“串”字,還可以說一串()?
如果葡萄很多,那就是一(串串)葡萄。讀準詞語“一串串”。
請觀察圖中葡萄的顏色,填空一串串()的葡萄?紫紅色。
4、出示新鮮葡萄,猜味道?(有人說酸,有人說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和這兩個味道有關。
5、師板書課題:17、酸的和甜的。
6、寫“酸”字時:左邊部分多像一張緊皺眉頭的臉,像人吃到酸東西時的表情。
7、課件出示:酸的和甜的。齊讀課題。
多有意思的題目呀!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去看一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圈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趣味識字。
1、現(xiàn)在所有的生字寶寶跑到屏幕上了,快和他們打打招呼吧。拼讀生字。(指導讀好葡萄、狐貍輕聲)。
2、去拼音讀生字。
3、開火車檢查。
4、選字填空:迫不(及)待。
5、生字寶寶又跑回課文了,你好認識它們嗎?抽讀學生認為讀得最好的一段。
三、整體感知。
2、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狐貍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酸酸酸甜。
四、理解課文。
(一)狐貍說葡萄是酸的。
1、出示狐貍圖,用自己的話說狐貍在干什么、想什么?
2、學生表演狐貍的動作。演完采訪:摘不到葡萄,心情怎樣?
3、難怪他會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闭l能讀出生氣的語氣,誰比他讀得更生氣,真生氣,大家一起讀。
4、書中是怎樣介紹圖中內容的?讀第一段。
5、聽你們讀后,我知道狐貍是真想吃,但又吃不著,所以說是酸的。
板書:
狐貍(說)酸。
(二)松樹和小兔子說葡萄是酸的。
1、松鼠和小兔子也說是酸的,怎么知道的?
2、他們?yōu)槭裁聪嘈藕偟脑捘兀?/p>
3、(抽讀松鼠想法)有點相信了;誰再讀,聽出相信了;再讀,“一定”讀得特別響,完全相信了。齊讀。
4、自己試讀兔子想法,讀出深信不疑。齊讀。
5、原來他們是聽說(板書:聽說)葡萄酸,就信以為真。
(三)猴子說葡萄是甜的。
猴子為什么認為是甜的?讓我們看看猴子的表現(xiàn)。
1、出示圖畫。他是怎么做的?說、演。
2、望著這一串串的葡萄,此時猴子怎么想、怎么做的?
3、說說,你想做什么的時候迫不及待?
4、比較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歡哪句?為什么?
5、讀好句子。抽讀:聽出猴子著急了;誰更著急;他多想吃呀!一起讀。
6、就在這時,誰攔住了他?怎么說的?
現(xiàn)在老師就是特別想吃葡萄的小猴子,誰是小兔子?(師生配合讀)。
你吃過嗎?(生答小兔子的話)。
你嘗過嗎?(生答小松鼠的話)。
7、出示第七段圖畫:猴子是怎么吃的?
8、他為什么大口大口吃?(兔子和松鼠嘗了一口“啊!真甜?!保?/p>
9、比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10、小猴子認為甜是怎么得來的?(板書:嘗)。
(四)學最后一個自然段。
1、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硬說還可以換成哪個詞?(非說、非得說、愣說、就說,一定要說)。
你明白是為什么嗎?說一說。
2、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這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3、課件出示兒歌,學生齊讀。
葡萄大,葡萄圓,
串串葡萄狐貍饞,
摘不到,硬說酸,
松鼠兔子不分辨。
小猴子,不輕信,
迫不及待架上攀,
自己嘗嘗味道甜,
凡事都要親體驗。
五、課堂小結。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八
1、了解元宵節(jié)的由來、傳統(tǒng)風俗習慣。
2、能夠積極發(fā)言,在集體面前完整的交流元宵節(jié)的由來,分享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1、幼兒已具備過元宵節(jié)的生活經驗,如:吃湯圓、放禮花。
2、關于元宵節(jié)的音樂《團團圓圓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的由來調查表、圖片?;?、彩綢、鑼鼓等表演材料。
一、直觀引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實物引出主題
(1)播放歌曲《團團圓圓元宵節(jié)》,同時出示燈籠、鑼鼓、彩綢……設計提問:
(2)你在哪見過這些圖片?在什么時候見過?(請不同能力的幼兒分別回答問題)
(3)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每逢這一天,大街上到處都張燈結彩,分外喜慶而熱鬧。廣場上、大街上有慶祝元宵節(jié)的各種民俗文藝表演:扭秧歌、耍龍燈、舞、踩高蹺、抬花轎、跑旱船等一系列多彩多姿的表演,把新年的氣氛推向高潮。另外每逢十五這一天,人們還有還有賞燈猜謎的習俗,所以人們又稱這一天為“燈節(jié)”。
2、觀看錄像回憶討論
(1)幼兒觀看錄像后自由討論,說一說元宵節(jié)里還有哪些開心的事?(如:和小朋友一起放煙花、鞭炮、猜燈謎……)。
(2)教師參與到討論中,同時提醒幼兒注意放鞭炮時的安全。
二、大膽表述,提升經驗
1、問題引領相互交流
(1)過元宵節(jié)時自己是和誰一起過的?在哪里過的?交流分享全家人吃元宵的情景。
(2)教師參與到幼兒的談話中,講解一些元宵節(jié)的風俗習慣。
2、啟發(fā)鼓勵大膽表述
(1)引導幼兒說出元宵節(jié)時的祝福語?
(2)提醒幼兒正確使用節(jié)日祝福語,并給予鼓勵和表揚。
活動反思:
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重視親情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正確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環(huán)節(jié),做到以圖為憑,激情激趣。在導入的設計上也是下足功夫。
5、幼兒園中班元宵節(jié)教案《元宵節(jié)來歷》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叫花燈節(jié)。了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有關元宵節(jié)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么節(jié)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jié)。
2、觀看錄相元宵節(jié)。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
3、講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jié)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jié)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yōu)榱嗽鎏韸蕵返那槿?,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jié)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xiàn)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復雜,每年過節(jié)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jié)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jié)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jié)的樂趣。
4、請幼兒觀看傳統(tǒng)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吃過什么餡的元宵。
備注:
關于元宵節(jié)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后,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了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的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句子,感悟語言的能力。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一、導入。
你吃過葡萄嗎?葡萄是什么味道?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三、品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小狐貍說葡萄是酸的,他當時是怎么做?怎么說的?
學生讀文第一自然段。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貍。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于是,他指著架上的葡萄,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2、小狐貍來到葡萄架下“他一會轉來轉去,一會跳起來摘葡萄,”可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狐貍急于想吃到葡萄、想盡辦法吃到葡萄。)。
請你把小狐貍當時著急的心情讀出來。
隨機讀出“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3、你來猜一猜小狐貍你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說呀?(傷心、生氣、難過)。
(給學生留出想象的余地,讓學生在玩味中體味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歷程。做到激活學生的情感,關心文中人物的命運。)。
4、把小狐貍當時想吃葡萄,又吃不著的那種生氣、傷心的心情讀出來。(指讀)。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小狐貍的話都傳到了誰耳朵里?他們誰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指讀課文第2、3自然段。
比較:(1)小松鼠心里想:狐貍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2)小兔子一聽,心里想:狐貍和小松鼠都說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誰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
總結:(1)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因為小兔覺得葡萄酸的都不能吃了。(2)兩個人說的話總比一個人說得更有可信度,所以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
(訓練學生感悟語言的分寸感、語言表達的遞進性。同時為后文小兔子連忙說:“不能吃,不能吃”及小兔子、小松鼠勸告小猴子不要吃葡萄作出思想準備。)。
(三)學習第4自然段。
理解讀“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
這樣的葡萄吃到嘴里會是什么味道的?
試著把你感覺到的甜甜的葡萄的味道讀出來。
比讀這個詞,看誰讀的葡萄的味道最甜。
2、現(xiàn)在你望著這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你最想做什么?
3、你們想吃到葡萄的心情和小猴子是一樣的,用文中的哪個詞能說明你這時的心情?
讀出小猴子當時迫不及待想吃到葡萄的心情。
感情朗讀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4、小兔子,你的好朋友小猴子要去摘葡萄了,你想說點什么?(理解“連忙”)。
(1)你怎么讀得這么快呀?
(2)小猴子把葡萄都吃到嘴里了,你該怎么說?
(設置情景,理解小兔子阻止小猴子吃葡萄是著急的心情。)。
(四)學習5、6、7自然段。
1、小猴子聽了你們的勸告后是怎么做的?讀課文5、6、7自然段。
(1)他先問小兔子、小松鼠嘗過沒有。他們都說沒吃過,然后他自己嘗了嘗,知道葡萄是甜的。
2、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3、如果換成這樣的句子“小猴聽了吃起葡萄來?!毙⊥米?、小松鼠還會嘗嗎?
(句子對比。理解:小猴吃得很多、很有味道、很開心,越吃越愛吃才能提起小兔子、小松鼠嘗葡萄的興趣。)。
讀一讀,把小猴子開心地吃葡萄的樣子讀出來。
4、小兔子、小松鼠怎么又覺得葡萄是甜的了呢?
5、吃的東西可以嘗,以后遇到不了解的事怎么辦呢?
板書:親自嘗試。
四、挖掘中心。
五、總結全文。
生活中的百味很多是親自嘗試后得出來的。當他人給你建議時,要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盲目相信。更不能像小狐貍那樣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騙他人。同學們,為我們擁有一個清醒的大腦,一雙明亮的雙眼努力吧!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
1、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jié)的習俗。
2、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
3、品嘗元宵的不同味道,體驗勞動的快樂。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6、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1、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
1、有關元宵節(jié)的錄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燈
4、黑芝麻,豆沙,五仁餡若干分別盛在小碗內,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團,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臺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歡快的慶新年樂曲
一、觀看“元宵節(jié)”錄相,并引出主題。
1、小朋友們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引出元宵節(jié)的習俗。
2、教師講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讓幼兒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3、介紹“元宵節(jié)”的習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
二、學做元宵。
1、小朋友們吃過元宵嗎?(吃過)吃過什么餡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們真厲害吃過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來看看老師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請小朋友來嘗一嘗(幼兒挨個品嘗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說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狀的啊?(圓形的)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動手做元宵呢?(想)
3、認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團,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餡。
4、觀察教師做元宵:先將小團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團圓,再挖坑,然后把餡放在中央并包起來,最后再把它團圓。
5、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元宵,根據教師講解的做元宵時的重要細節(jié):揉,搓,團圓,挖坑,包餡。并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最后將做好的.元宵整齊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結:讓幼兒了解元宵的形狀,顏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時能運用揉,搓,團圓,挖坑,包餡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嘗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1、教師出示花燈,讓幼兒跟隨音樂玩舞花燈,猜燈謎游戲。
2、煮元宵的同時教師把碗,勺擺放好,幼兒洗手。
3、幼兒品嘗元宵,互相說說此時心里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
本節(jié)活動的設計激發(fā)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了解元宵節(jié)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一
這個故事多有趣啊,大家都看得入迷了。那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小動物呢?請你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然后再讀給同桌聽。(出示相應的課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解答并指導朗讀)。
a.小狐貍。
生:他想吃葡萄。
師:誰還能說得再具體點?
生:小狐貍在葡萄架下轉來轉去,想吃葡萄,急得口水都流下來了。
師:你說的真棒,那書中是怎么寫的呢?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對學生讀的情況作出評價)現(xiàn)在,請大家看屏幕,自由讀一讀這句話,看誰能把小狐貍著急的樣子讀出來。(課件出示句子: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
師:真是只著急的小狐貍!小狐貍望著那誘人的葡萄,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有的學生會說:這葡萄又大又紫,一定很好吃,我怎么就夠不著呢?都怪我長得太矮了;有的學生會說:這葡萄可真饞人啊,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一定要想個好辦法吃到它。)。
師:可是他一顆也沒摘到。真把他急壞了!現(xiàn)在,咱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句話,看誰讀得最著急!
b.小猴子。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小猴子望望架上一串串紫紅紫紅的、水靈靈的誘人的大葡萄,他就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葡萄架。(點擊課件出示: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的動畫)請同學們說一說,小猴子是怎樣爬上葡萄架的呢?(明確:著急、飛快、連忙)同學們的詞匯可真豐富,能用這么多詞體現(xiàn)小猴子著急的樣子。下面同學們請看屏幕:
(1)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2)小猴子爬上葡萄架。這兩句話,你喜歡哪一句呢,為什么?
生:我喜歡第一句。因為第一句用上了迫不及待,所以能看出小猴子怎樣爬上葡萄架的。
生:我也喜歡第一句。因為我覺得第二句話有點空,第一句話用上了迫不及待就變得挺豐富的。
師:是啊,小猴子那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他心里會是怎么想的呢?(明確:太好了,今天可有好吃的了,我要大吃一頓;這葡萄又紫又紅,我得趕緊嘗嘗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
c.小松鼠和小兔子。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二
1、認識9個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猴”等生字的書寫;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
課本第-頁。
(一)、導入揭題:
1、請生品嘗酸果子和糖,提示課題,齊讀課題。
2、課文中講什么是甜的還是酸的?相機認讀“酸”、“葡”、“萄”。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請教大楓葉,多讀幾遍。
同桌互讀,互幫互助。
學習故事中的生字并組詞。
做生字對對碰游戲。
(三)、朗讀感悟。
1、圍繞“課文里的葡萄是酸的嗎”這個問題,進行朗讀感悟。要求:帶著問題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
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一讀。
誰能讀出葡萄的甜味?誰還能讀得更甜?
用“迫不及待、大口大口”各說一句話。
2、為什么狐貍、小松鼠、小兔子都說葡萄是酸的呢?
3、分角色讀全文。
(四)作業(yè)延伸:
準備表演故事。
續(xù)編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去抓狐貍。
1、摘葡萄,讀生字。
2、口頭組詞、運用。
3、和學習伙伴自由交流詞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
1、能干的孩子不僅會讀,而且還會寫呢,你認為哪個最難寫?哪個最簡單?告訴你的同桌吧!
2、學生講述,老師配合以范寫。
3、試聽寫一、兩個字。
1、學生評委評分。
2、總結頒獎。
聽---------------------酸。
吃---------------------甜。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這節(jié)課上,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交流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描寫小狐貍、小猴子等語言、動作的語句,使學生充分地在讀中感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教者能抓住時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小狐貍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感情朗讀做好鋪墊。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學中,李老師能尊重學生個體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讀書有不同的感受。如指導學生讀狐貍的話時,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讀法;在引導學生解決“為什么狐貍硬說葡萄是酸的?”這一問題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等。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三
1.本單元是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和熏陶的一類文章。家庭式生命的起點,人生的慰藉和社會的細胞,教育學生愛家、愛親人是對他們進行人文熏陶的基礎。因此本單元與第二單元“愛國情懷”共同組成了人文色彩濃郁的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2.學習本節(jié)內容,要使學生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品味記敘散文中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能通過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來學習寫作自己家庭生活中最精彩、最動人的一幕,從而做到我愛我家,我愛社會的目的。
1.教師主觀分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生活是學生熟悉的,這里有濃濃的父母之愛,有深深的手足之情,因為學生有親身體會,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學生在字詞句方面已經不存在障礙,能明確的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會簡單的運用各種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情感抒發(fā)。通過本文的學習,主要是激發(fā)學生對親情的再次感悟,從而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至愛親情。用自己的寫作能力抒發(fā)自己對親情的感悟。
3.學生認知障礙點:環(huán)境對于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思想起到的作用。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立意新奇、結尾驚奇的結構特色和妙用對比的寫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語言特色。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閱讀方法上可采用范讀、齊讀、分角色讀等閱讀方法,在讀的過程中,品味人物。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母子之間的深情。能正確認識母愛,理解母愛,從而報答母愛。
理解立意新奇、結尾驚奇的結構特色和妙用對比的寫作手法。
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母子之間的深情。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四
2、 理解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重點及難點:
離異的母親對兒子的疼愛;
1、 本文是一篇小小說,故事情節(jié)簡單,所以怎樣讓學生從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中體會母
親對兒子的疼愛是本文的教學難點和重點;
2、 運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3、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4、 教時:一教時;
一、 情境導入:
1、 老師講述故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發(fā)生了7.8級的大地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24萬人喪生,成為有史以來地震給人類造成的最大的災害。
在那次的大地震中,很多人都埋在了廢墟里,其中有一對母子也被埋在了廢墟里,母親的半個身子被混泥土板卡住動彈不得,十多天了,沒有吃,沒有喝,可營救人員發(fā)現(xiàn)他們時,母親剛剛咽下了最后一口氣,可那個只有八個月大的孩子卻還活著,口里還含著母親的食指。救護人員抱起孩子,發(fā)現(xiàn)母親的食指只有半截。原來啊,他的媽媽在危急之時一直用乳汁延緩著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斷了自己的手指用鮮血讓孩子存活下來。
2、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
3、今天啊,我們也要來學習一篇表達至愛親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幻燈片)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幻燈片
二、自由朗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請同學們準備簡單復述。
人物+事情+結果
原來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離異母親疼愛兒子機會渺茫,孩子小亮渴望母愛卻難以得到,想想他們的生活,對照我們的日子,真是讓人感慨萬千。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文章中的"她"是誰?到學校來干什么?
2、王小亮得到奶糖后,"驚喜極了"。他知道這包奶糖是誰送給他吃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a、王小亮為什么不會想到爸爸和現(xiàn)在的媽媽呢?
b、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過去的媽媽非常愛王小亮?
3、如果文中的王小亮就是你,那么你拿到母親送來的奶糖會怎么辦?課文中王小亮又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五
酸的和甜的》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童話故事講述,“狐貍吃不到葡萄說是酸的,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而小猴子親自嘗到了甜葡萄?!备嬖V我們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嘗試的道理。
課文篇幅長,涉及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jié)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利用課文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扎實地訓練學生的識字、閱讀。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完成教學任務:
一、抓住聯(lián)系,訓練語??
本文出現(xiàn)的事物較多,相互聯(lián)系。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后,理清“人物”和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利于理解文章內容。由讀到說,說了再讀,扎實地訓練了學生語言,同時學會正確用詞,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
二、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
故事中主要“人物”是狐貍、松鼠、兔子和猴子。狐貍是生氣,說話該用氣憤的語氣。松鼠、白兔是相信狐貍的,應讀出相信的語氣。猴子聰明、勇敢,應該讀出自信的語氣。我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加強范讀,給學生提供范例。
再是讓學生猜想“人物”的心理想法,并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說話的表情、語氣不同,然后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對話“表演”出來。
三、引導思索,突破難點。
猴子與松鼠和白兔的對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松鼠、白兔為什么會相信狐貍的話?2.猴子為什么會大口大口地吃葡萄?經過討論,學生明確,因為狐貍很聰明,聰明人的話都是正確的。猴子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他“望望葡萄”說明他在認真分析,然后親自去嘗試,才讓他判斷到葡萄的味道是甜的推理。最后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去嘗試、體驗,不要親信別人的話。
整節(jié)課我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特別是指導學生讀好描寫動物們語言、動作的語句,讀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同時引導學生想象小狐貍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感情朗讀、表演做好鋪墊。但在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沒能在學生最需要鼓勵時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六
2.理解文中“甜甜的泥土”的含義;
3.讀寫結合,學會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寫作。
(一)導入:
以寓言故事《大魚和小魚》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談聽后感受。
小結寫作情況并切入主題,學習感人文章感受親情并學習方法。
(二)閱讀:
(1)初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
(2)瀏覽課文,試復述課文。(把握住小說中的情節(jié))
試引導學生把握住此文結構:送糖————分糖————埋糖————化糖
(3)品析課文,完成教學重點。
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從文中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
(在學生的回答中解讀親情的同時,抓住時機引導寫作方法,如: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
(三)寫作練習,體現(xiàn)教學效果。
理解了母子深情,了解了描寫深情的方法,拿出剛才寫的小片段進行修改。(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小組成員念作文)
板書設計:
甜甜的泥土
描述親情方法:
送甜蜜寬廣動作
分糖愛神態(tài)
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語言
化永恒比喻
此課是本校的第二輪研討課,上課是抽班進行,又是八年級學生,首先是對學情并不了解,據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有了如下的安排:
1、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化,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
2、導入時用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減少師生間的陌生感;
3、注意對學生評價語的運用,重在鼓勵,但真誠地對其缺點進行點評;
4、品析時側重于方法的點撥;
在上完課后,我有如下感受:
首先,我被學生的積極投入所感動,他們每個同學都在盡其所能的回答問題、積極思考,這種精神是不多見的。
我覺得我從九年級下來后,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在課堂機制上有了進步,比如在對學生的評價中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評價,在教學容量上也比以前要大了,這些是我感覺比較好的一面。
當然也有缺點和不足,在品析語言時,學生已經把握到了“甜甜的泥土”的含義不僅甜在媽媽給予的愛上、也體現(xiàn)在老大爺以及老師同學對小亮的愛,我聽到了格外高興,但過于吃驚所以只是淡淡的重復了一句,并沒有進行強調,回想一下如果進行板書就更會明顯,會引起更多學生的重視。
酸的和甜的課文教案篇十七
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為什么?(鼓勵學生說,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小動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這個故事后來怎樣了呢?這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童話故事。
1.播放課件欣賞故事。
自由讀課文,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圖讀文,認讀生字,教師隨機出示圖中相應的生字詞。
(1)指名試讀,會讀哪個就讀哪個。
(2)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這些字詞的。(通過觀察、讀文,使學生懂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1.看配有音樂的動畫。聽老師示范朗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讀,借助插圖,逐段讀文。
3.再小組合作讀,觀察圖畫中小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測他們的心理。練習有感情朗讀。(通過觀察使學生了解每個動物的特點,并且針對特點,選擇適當?shù)恼Z氣來讀,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4.各小組選送代表比賽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凑l讀得最好,師生共同評議。
5.重點品讀以下句子。課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1)自讀。
(2)小組讀。
(3)指名讀。
(4)比較說說兩組句子有什么不一樣。
(通過反復讀來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3.討論交流。通過朗讀,說說你喜歡圖中哪個小動物?為什么?
誰來把描寫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指名讀,從中引導學生感受小猴子的聰明。
4.讀5、6自然段。讀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對話,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談各自的想法。
5.齊讀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讓學生結合句意說說硬的意思。擴詞。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識字,并且出現(xiàn)擴詞運用,以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幫助他們想想原因嗎?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如果是你,你會不會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樣呢?
(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認清事物的本質以分辨是非,從而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指導復述故事。先自己看圖復述,再上臺講給大家聽。
1.在游戲中鞏固要識的字。
聽音出字卡。(老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快又對。)。
摘蘋果。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片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zhí)O果貼畫。
2.寫字練習,鞏固要寫的字。
認讀生字,記憶字形。
指導擴寫。
重點指導反犬旁的字。
1.把學到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2.自選伙伴,編排童話劇。并配有頭飾進行表演。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874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