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更新和改進是教學不斷發(fā)展的一部分。要編寫一份較為完美的教案,首先要熟悉課程標準和學科知識要求。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教師編寫的教案,對大家的教學設計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一
一、課標要求及教材安排:
《窮人》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小說。
這篇課文主要講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yǎng)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tǒng)治下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學習通過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是: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學習通過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學習通過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十分強調“感悟”,強調悟性的培養(yǎng),強調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拔蜃x”需要支架,所以教學這部分內容是我所抓的支架就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動描寫和漁夫提出抱養(yǎng)孩子的語言描寫。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桑娜抱回孩子和漁夫同意抱養(yǎng)孩子的部分。
上課開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主要內容質疑,突出學校“問題引領”的課題模式。根據(jù)學生提問,教師整理出“漁夫和桑那是怎樣收養(yǎng)西蒙的兩個孩子的?“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為引出下文和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礎。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悟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的:
首先讓學生通過問題引領,自讀課文,找一找描寫桑娜抱孩子和漁夫作決定的句段并作批注。待學生找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后,重點指導學生品讀了兩處句子。
第一個句子是“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p>
指名讀后,讓學生圍繞這句話提一個問題,“桑娜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覺得非這做不可?”然后小組交流解決。讓學生明白桑娜抱回孩子并不為什么,完全是發(fā)自桑娜淳樸善良的本質。并讓學生讀出這種體會。設計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xiàn)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
第二個句子是“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首先讓學生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然后讓一位同學試著有感情地把這些語句朗讀給大家聽。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評讀的方式,加深了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同時,指導了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了學生語感。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對這一處的心理活動描寫有了更完整的認識和更加深入的體會,學生明白了桑娜由擔心、害怕到堅定的復雜心情及這些心情產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窮。再一次讓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并要求學生讀出桑娜緊張、擔心、害怕、后悔到下定決心的心理變化。學生自由練讀后,再次指名讀,教師加以評價。使朗讀經歷了由“初讀到品讀到感情朗讀“的過程。通過悟讀,進一步體會到了桑娜善良的美好心靈。
我又是這樣引導學生悟讀描寫漁夫語言的句子的:
首先讓學生找一找能夠體現(xiàn)漁夫善良品質的句子。然后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個句子的含義。把思維的方向指向關鍵詞。
“熬”,讓學生思考“熬”字說明什么?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了一個“熬”字,表明了漁夫收養(yǎng)孤兒的決心。通過這個熬,讓學生想象將來漁夫和桑娜的生活將怎樣?(干活會更累,生命受到威脅。)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了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品質。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再讀一讀漁夫說這句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讓學生圍繞描寫漁夫神態(tài)的語句提問,(想一想漁夫嚴肅什么?憂慮什么?“是個問題“指什么?)再一次地體現(xiàn)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接下來,通過桑娜心理活動和漁夫語言的對比,感受兩個人面臨的同樣生活困境和兩人同樣的堅決舉動——抱養(yǎng)孩子。從而感受窮人金子般的心靈。
在品讀句子的同時,學習本課的表達方法,即通過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方法。
接下來,要結束課文,我引導學生將板書和題目聯(lián)系起來思考,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學生再次思考,直擊:課文講了漁夫和桑娜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可題目為什么是《窮人》呢?下節(jié)課探討。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問題引領,拓展學習。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附:
板書設計:
9、窮人
環(huán)境描寫
桑娜
漁夫 美好心靈
這樣設計板書,意在給學生一個認識——桑娜和漁夫面臨同樣的生活負擔,做出同樣的選擇,他們同樣的善良。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積累優(yōu)美詞句,感受樂曲《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和抗日軍民的昂揚斗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黃河大合唱》的詞、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關資料,以及《黃河大合唱》的cd。
學生:搜集了解《黃河大合唱》和當時時代背景的相關資料。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15.黃河大合唱。
2、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黃河大合唱》的詞、曲以及有關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資料。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合唱音樂的一座光輝的里程碑,也是我國大型音樂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飽滿的筆墨,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歌頌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祖國。作品以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黃河為背景,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wèi)祖國的必勝信念。
3、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黃河大合唱》的cd,聽了以后說說你的感受。
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歌,看到了抗日軍民在緊張而沉著地準備投入戰(zhàn)斗,心潮澎湃,無比振奮,于是,把自己當時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寫了下來。
二、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掃除生字詞障礙。
2、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3、再讀課文,看看哪些寫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寫的是抗日部隊奔赴前線的場面。
三、欣賞演出。
1、讀課文第4段,說說這是一支什么樣的合唱隊。
2、讀課文第5段,為什么說這個樂隊很奇特?你從中想到了什么?
3、細讀課文6~8段,分別找出寫演出和作者的聯(lián)想與想象的句子,反復品讀,說說自己的獨特感受。
4、指導讀好6、7、8段,注意朗讀力度的把握,氣勢的渲染,從而體會《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的魅力,達到熟讀成誦。學習第7段,要引導學生注意幾個細節(jié)描寫,“舉”、“捏”,凝聚了千鈞之力,蓄勢待發(fā);一“劈”,便如洪水“沖出閘門”,氣勢磅礴,勢不可擋。
四、學習“抗日部隊奔赴前線”部分。
學生自由讀第1011段,說說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句子來體會:
“大道上傳來了沙沙的聲響,仔細聽去,才覺出是腳步聲?!薄皫装賯€人,腳步輕得就像蠶咬桑葉?!蹦禽p而急促的腳步聲讓人感受到了緊張的氣氛和戰(zhàn)士們堅定的信念?!靶』镒觽儽持鴿M袋手榴彈、鼓鼓的子彈袋,脖子上掛著一條干糧袋,皮帶上系一雙草鞋,一個個那么輕便、利落、敏捷?!薄耙浑p雙眼睛那么機警而深沉:閃射著投入激戰(zhàn)前的焦灼和快樂,迫不及待的復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驗的剛毅火花。”戰(zhàn)士們已經做好了戰(zhàn)斗的準備,沉著剛毅,蓄勢待發(fā),隨時都可以投入戰(zhàn)斗,經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驗,斗志昂揚,英勇無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紗帳里、地道里、田埂上,就會有無數(shù)的人們,在小號的號音中,‘揮動著大刀長矛’,跟在部隊后面,唱著雄壯的歌曲,迎接戰(zhàn)斗!”這是作者展開的想象,戰(zhàn)斗的號角已經吹響,中華兒女英勇無畏,不可戰(zhàn)勝。作者描繪了一幅在田間、地頭戰(zhàn)斗的熱烈場面,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wèi)祖國的必勝信念。
五、回歸整體,情感升華。
1、再聽《黃河大合唱》cd片段,結合課文談體會。
2、再次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
六、學習生字。
1、強調讀準“槌”、“閘”、“蠶”的讀音。
2、生字擴詞,加以運用。
3、記清字形,工整地書寫。特別是“炯”字右邊與“同”字的區(qū)別。
七、選做題。
1、摘抄文中鮮活生動的詞句,積累語言。
2、朗讀《黃河大合唱》八個樂章的朗誦詞或歌詞,開展一次朗誦比賽。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三
第一,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融為一體,同步進行,這是和以前教材的不同編排。在例1里,解2x-22=64這個方程是新知識,用它解答實際問題也是新知識。在例2里,解方程x+3x=290是新授內容,解決的實際問題也是新授內容。這兩道例題,既教學解方程的思路與方法,又教學列方程的相等關系和技巧。這樣編排,能較好地體現(xiàn)數(shù)學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一方面分析實際問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技能的教學具有現(xiàn)實意義,成為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有效發(fā)展的載體。
第二,突出思想方法,通過舉一反三培養(yǎng)能力。全單元編排的兩道例題、兩個練習,涵蓋了很寬的知識面。先看解方程。例1教學ax-b=c這樣的方程,練習一里還要解ax+b=c、a+bx=c這些形式的方程。從例題到習題,雖然方程的結構變了,但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是不變的。也就是說,解方程的策略是一致的,知識與方法的具體應用是靈活的。再看列方程。例1把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的2倍少22作為相等關系,練一練和練習一里陸續(xù)出現(xiàn)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多幾、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以及其他的相等關系。實際問題變了,尋找相等關系是解題的關鍵步驟始終不變。在例2和練習二里也有類似的安排。無論教學解方程還是列方程,例題講的是思想方法,以不變的思想方法應對多變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全單元內容分成三部分,例1和練習一教學一般的分兩步解的方程;例2和練習二教學特殊的需兩步解的方程;整理與練習回憶、整理、應用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反思、評價教學過程和效果。
一、解稍復雜方程的策略轉化成簡單的方程。
兩道例題里的方程都要分兩步解,通過第一步運算,把稍復雜的方程轉化成五年級(下冊)里教學的簡單方程,使新知識植根于已有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瘡碗s為簡單、變未知為已知是人們解決新穎問題的常用策略。這兩道例題突出轉化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掌握解稍復雜的方程的方法,還讓他們充分體驗轉化思想,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1.從各個方程的特點出發(fā),使用不同的轉化方法。
解形如axb=c的方程,一般根據(jù)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化簡。例1在列出方程2x-22=64以后,教材里寫出了解這個方程的第一步:2x-22+22=64+22。教學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等號的兩邊都加上22,體會這樣做是應用了等式的性質,感受這樣做的目的是把稍復雜的方程化簡。過去教材里強調把ax看成一個數(shù),是為了應用加、減法中各部分的關系解方程,新教材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突出轉化的思想和方法。
解形如axbx=c的方程,一般應用運算律或相應的知識化簡。axbx可以改寫成。
(ab)x,這已經在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shù)時掌握了,現(xiàn)在只要計算ab,就能實現(xiàn)化簡原方程的目的。教學時仍然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以及這樣改寫的目的。
2.轉化后的簡單方程,教法不同。
例1讓學生算出2x=?,并求出x的值。這是因為學生具有解2x=86這個方程的能力。教學這樣安排,是把轉化思想和方法放在突出位置上,促進新舊知識的銜接,有效地使用教學資源。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進行檢驗,在五年級(下冊)已經教學。例1提出檢驗的要求,不僅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還要通過結果是正確的,確認解稍復雜方程的策略和方法是正確的。
例2把原方程化簡成4x=290,沒有讓學生接著解。教材寫出x=72.5并繼續(xù)算出3x=217.5,是因為72.5米和217.5米是實際問題的兩個答案。學生以往解答的問題,一般只有一個問題,這道例題有兩個問題,需要完整呈現(xiàn)解題過程,在步驟、書寫格式上作出示范,便于學生掌握。另外,檢驗的思路也有拓展。由于題目的特點,不能局限于對解方程的檢驗,還要聯(lián)系實際問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檢驗算得的陸地面積和水面面積是不是一共290公頃,水面面積是不是陸地面積的3倍。教學時要注意到這一點,既保障解方程是正確的,更保障列出的方程符合實際問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
3.加強解方程的練習。
前面曾經說到,例1和例2都有列方程和解方程兩個教學內容,列出的方程必須正確地解,才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因此,兩個練習的第1題都安排了解方程。練習一在例1解方程的基礎上向兩個方向擴展,一是引出了a+bx=c、ax-b=c等結構與例題不完全相同的方程,二是把小數(shù)及運算納入了方程。只要體會了例題里解方程的轉化思想和轉化方法,會進行小數(shù)四則計算,就能夠適應這兩個方面的擴展。要注意的是,小學階段不要求解形如a-bx=c的方程。因為解這個方程,如果等式的兩邊都減a,就會出現(xiàn)-bx=c-a,不但等號左邊是負數(shù),而且右邊c比a小;如果等式的兩邊都加bx,就出現(xiàn)a=c+bx,這些都是現(xiàn)在難以解決的問題。練習二在例2解方程的基礎上帶出形如ax-bx=c的方程,解方程涉及的除法計算都控制在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以及相應的小數(shù)除法范圍內,學生一般不會有困難。
還有一點要提及,整理與練習中安排小組討論像3.4x+1.8=8.6、5x-x=24這樣的方程各應怎樣解,表明教材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組建認知結構。如果既從兩個方程的特點回顧解法的不同,又從策略角度進行整理,對學生是有好處的。練習中出現(xiàn)的方程15x2=60,是為應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的。
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找出相等關系。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要找到相等關系,方程是依據(jù)相等關系列的。其實,某個實際問題為什么選擇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或者為什么選擇列算式的方法解答,經常是由相等關系決定的。所以,兩道例題的教學,都是先找出相等關系。
相等關系是一種數(shù)學模型,它把數(shù)量關系表達成等式。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要分析數(shù)量關系,這時的分析著眼于挖掘已知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已知與未知的聯(lián)系,通常把條件作為一個方面,問題作為另一個方面,因而用已知數(shù)量組成的算式求得問題的答案。實際問題里的相等關系也是數(shù)量間的關系,它的最大特點是將已知與未知有機聯(lián)系起來,通過已知數(shù)量和未知數(shù)量共同組成的等式,反映實際問題里最主要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在五年級(下冊)初步感受了相等關系,能找出簡單問題的相等關系。本冊教學尋找較復雜問題的相等關系,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1.靈活開展思維活動,找出相等關系。
較復雜的問題之所以復雜,在于它的數(shù)量關系錯綜復雜。例1里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其中既有倍數(shù)關系,也有相差關系,是兩種關系的復合。例2里已知頤和園水面面積與陸地面積一共290公頃,還已知水面面積大約是陸地面積的3倍,這是兩個并列的條件。因此,尋找復雜問題的相等關系,要梳理數(shù)量關系,分清主次和先后。
尋找相等關系沒有固定的模式照搬、照套,教材從實際問題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出發(fā),靈活設計尋找相等關系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能解決類似紅花有10朵,求紅花朵數(shù)的2倍少4朵是幾朵的問題,對幾倍少幾這樣的數(shù)量關系已有初步的理解。因此,例1要求學生找出大雁塔與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系,讓他們利用已有的倍數(shù)概念和相差概念,通過推理,把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改寫成數(shù)學式子小雁塔高度2-22,從而得到相等關系。例1為什么提出還可以怎樣列方程,這是由于同一個幾倍少幾的關系,可以寫出不同的相等關系式,如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等。在小組里交流想法是尊重學生的思考,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想法解題。要注意的是,這里不是要求學生一題多解。要組織學生對各種解法進行比較,體會它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僅是表現(xiàn)形式不同;還要引導學生體會例題里呈現(xiàn)的等量關系,得出答案時的思考比較順,從而自覺應用這樣的等量關系。對于學生中未出現(xiàn)的相等關系,不必提及,以免搞亂思路。
怎樣合理利用例2里的兩個并列的已知條件?教材選擇了線段圖。先在表示水面面積的線段上填3x,再在線段圖的右邊括號里填290,在圖上感受水面面積和陸地面積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和相并關系。然后通過填空寫出等量關系,體會水面面積和陸地面積一共290公頃是這個實際問題里的等量關系。
2.加強寫式練習,進一步把握數(shù)量關系,為列方程打基礎。
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方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列方程時,都要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否具有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意識,能否順利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對列方程解答實際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材加強寫式的練習。
練習一第2題寫出表示梨樹棵數(shù)的式子3x+15,表示鳊魚尾數(shù)的式子4x-80,都是解答幾倍多幾、幾倍少幾實際問題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安排寫式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shù)量關系,養(yǎng)成順著梨樹比桃樹的3倍多15棵、鳊魚比鯽魚的4倍少80尾這些數(shù)量關系的表述進行思考,并轉化成數(shù)學式子的習慣,從而選擇最適當?shù)南嗟汝P系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這道練習題既是寫式訓練,也是思路引導。
練習二第2題是和倍、差倍問題的專項訓練。根據(jù)黃花x朵和紅花朵數(shù)是黃花的3倍,先寫出紅花有3x朵,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紅花的朵數(shù),再用x+3x(或4x)表示兩種花一共的朵數(shù),用3x-x(或2x)表示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shù),發(fā)展聯(lián)想能力。聯(lián)想到的式子,正是方程里等號左邊的部分,這道題也在寫式訓練的同時,進行思路引導。
3.列方程解答新穎的問題,拓展等量關系。
本單元安排兩節(jié)練習課,分別教學練習一第6~13題、練習二第6~11題。著重解答一些與例題不同的實際問題,找到這些問題的等量關系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對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非常有益。
練習一第7題起拓展等量關系的作用。第(1)小題畫出了三角形,學生看到圖上的高和底,就能想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于是把底高2=三角形的面積作為解題時的等量關系。第(2)小題利用熟悉的括線表示19.8元的意思,形象顯示了3枝鉛筆的錢+1個文具盒的錢=一共的錢是問題里的等量關系。教材的意圖是通過這些題打開思路,讓學生體會不同的問題里有不同的等量關系,兩個部分數(shù)之和往往是可利用的等量關系。這就為繼續(xù)解答第8、9、12題作了有益的鋪墊。至于第13題,把兩種溫度的換算公式作為等量關系。公式在題中已經揭示,只要在它上面體會已知華氏溫度求攝氏溫度,列方程解答比較好。反之,已知攝氏溫度求華氏溫度,依據(jù)公式能直接列出算式。
例2和練一練分別是典型的和倍、差倍問題,已知的總數(shù)或相差數(shù)是等量關系的生長點。練習二第7~11題的題材和例題不同,且各有特點。但是,等量關系的載體仍然是已知的總數(shù)與相差數(shù)。第7題用線段圖配合展示題意,便于學生發(fā)現(xiàn)小麗走的米數(shù)+小明走的米數(shù)=兩地相距的米數(shù)這一等量關系,并把這個經驗遷移到解答后面的習題中去。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詩中所表達出的于佑任先生濃濃的愛國情感。
2、使促學生獨立認識“兮、殤”2個生字;能正確、熟練并有感情地背誦全首詩。
教學重點:體會詩中所表達出的于佑任先生濃濃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認識詩人。簡介詩人生平及寫作本詩的背景。
二、學習詩歌。
1、自學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殤”都是一聲;“殤”shang,翹舌音。
2、自己讀課文,注意把詩讀正確、流利,了解每一小節(jié)詩的大意。
3、體會詩歌感情。
(1)默讀課文,思考:詩人有什么囑咐?
(2)說一說詩人為什么要“望我故鄉(xiāng)”“望我大陸”?
(3)有感情地朗讀一二節(jié)。
(4)齊讀第三小節(jié):詩人都望到了什么?
(見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藍色的,在天幕籠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邊,給人以視野寬大、心胸開闊的感覺。)。
指導學生看文中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國有殤”
(體會詩人愿以身許國的情懷。體會詩中所表達出的于右任先生濃濃的愛國情感。)。
指導朗讀。
三、引導學生閱讀“學習鏈接”
體會詩人強烈期望兩岸統(tǒng)一的情感和渴望回歸大陸的心情,體會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實現(xiàn)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陸、回到故鄉(xiāng)、與故鄉(xiāng)親人相見的痛楚。
四、指導朗讀、背誦。
帶著感情自己讀讀這首詩。
朗讀后試著背一背。
五、布置作業(yè)。
能正確、熟練并有感情地背誦全首詩。
板書設計: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在讀古詩的過程中讀準“雪、滅、獨、寒”4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這4個生字。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范讀,字字過目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3、能根據(jù)畫面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根據(jù)圖畫背誦符合圖意的詩句。
4、認識部首“雨字頭”。練習描寫“雪、滅”2個字。
教學重點難點:
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借助“注釋”和“參考譯文”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老漁翁在寂靜、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獨釣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欣賞“江雪”圖,學習“雪、寒”2個生字。
2、交流反饋,適時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總結,板書古詩題目,學習“雨字頭”。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完整。這幅畫上畫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著,江邊已積了厚厚的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板書——江雪寫“雪”時,用紅色標注“雨字頭”,邊寫邊說:第三筆是——橫鉤;這一點一點的多像——小雨點啊!
師:有誰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把這部分用紅筆寫出來?(不知道的,可以看看書。)。
二、欣賞配樂古詩誦讀,根據(jù)畫面和老師的講解大致了解詩意。
1、播放媒體,學生賞聽。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唐朝的詩人柳宗元寫的這首古詩,大家要仔細看圖,認真聽錄音。
2、再放媒體,老師講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詩句。師:請大家仔細聽老師講解,再看著畫,聽錄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師: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學紛紛揚揚,山上早已不見了小鳥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見一個人影。這真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師:在這冰天雪地里,有一個老翁穿著蓑衣,頭戴斗笠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一人在江上釣魚呢——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交流聽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說說,再同桌交流。
三、指導朗讀古詩。
1、出示整首古詩,明確學習任務。
2、老師一句一句范讀,學生跟讀。
四、自由練習朗讀,多種形式反饋朗讀。
1、自由練讀。
2、小組交流讀。
3、全班交流讀。
4、打擂臺背誦古詩。
五、復習鞏固認讀生字,指導有意識記憶字形。
1、抽讀生字。
2、交流記字好方法。
六、鞏固了解詩意。
1、根據(jù)老師講的內容,背誦相關的詩句。
2、根據(jù)畫面選擇詩句。
七、指導描寫“雪、滅”兩個字。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六
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課前準備。
課件:毛澤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對本組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先生(課件出示,老師朗讀或者指名讓學生朗誦):“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币贿B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摆s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遺言。然而,人們真的會忘記他嗎?事隔,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一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誦讀全詩,整體感知。
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學生自由讀詩,注意讀流暢。
2、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
3、指名讀,師生評議。
4、齊讀,注意讀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達。
1、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讀。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結合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對魯迅的了解以及課外收集的資料,談談理解和體會。(可以談難理解的詩句,可以說說詩句的深刻含義,也可以點評詩人的斟詞酌句藝術,還可以品評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3、集體交流學習心得,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4、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感受深刻的句子。
聯(lián)系實際,總結反思。
1、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和感受。
2、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像魯迅先生一樣為人民服務的人,他們給了你怎樣的教育和啟迪?
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2、模仿本詩的格式寫作兩節(jié)小詩,寫作的對象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類人。
3、根據(jù)本單元小課題研究情況,辦一期手抄報:“走近魯迅”。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七
2、學會介紹本地的一種特產,并能為家鄉(xiāng)的特產寫一份廣告。
3、學會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進行整理。
1、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通過了解本地的特產,增強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一、談話導入。
2、生:背誦詩歌二、學習《江南》和《江上漁者》。
1、指名讀詩歌《江南》。
2、解釋“漢樂府”的意思。
3、結合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4、重點詞“田田”
5、指導背誦。
6、指名讀《江上漁者》。
7、結合插圖,自讀自悟詩句的意思。
8、重點詞:“但”
9、指導背誦。
10、討論:從兩首詩歌中,你了解江南有什么特產?
三、成立“特產探寶組”
2、觀察地圖,說說我們的省份和直轄市。
3、老師小結: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國家,我國共有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我們的祖國可真大?。⊥瑢W們你的老家在哪啊?誰來指一指,給大家看看。
4、指出家鄉(xiāng)所在的位置。
6、學生自由組合,成立“特產探寶組”,發(fā)動學生共同研究全國各地的農作物特產。
7、小組制定計劃(研究對象,研究項目,研究方法,研究小結)。
一、“特產探寶組”匯報會。
1、請各小組的組長匯報資料。
2、交流研究方法。
3、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把這些水果和其最有名的產地連一起。
2、寫一寫下列物產的產地辣椒、枸杞、茶葉、香菇。
3、自己歸納一下不同地區(qū)的同樣物產。
三、成立新的研究小組,研究我國的著名特產。
1、對照書上“刺繡、鐵畫、湖筆……”的著名特產制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對象。
2、成立新的研究小組。
3、制定研究對象,研究項目,研究方法,研究小結。
4、思考怎樣把特產介紹清楚。
一、特產交流會。
1、小組匯報。
2、同學交流研究方法。
3、談談收獲。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三、討論:怎樣把一種特產介紹清楚。
1、指名發(fā)言。
一、“我的家鄉(xiāng)美”廈門特產介紹會。
1、小組交流。
2、指名發(fā)言。
3、交流收獲。
二、我們一起說一說。
1、請介紹同一種特產的學生互相補充,介紹特產。
2、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請小組的同學回答。
三、制作小冊子。
一、學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
1、齊讀課文。
2、思考:我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楊梅?我是怎么具體介紹楊梅的特點的?
3、指名發(fā)言。
4、老師小結:介紹楊梅的生長特點,外形,味道。
二、你學會了怎樣介紹特產。
1、仔細觀察。
2、抓住特點。
3、具體介紹。
三、觀察你最感興趣的一種特產,收集相關資料,準備習作。
一、范文欣賞,積累優(yōu)美詞句。
二、指導寫作。
三、學生習作訓練。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沙皇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漁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質。
2、體會作者通過環(huán)境、人物心理、人物語言中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3、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
教學重點:
了解沙皇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漁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環(huán)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一)導入
導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窮人》這篇文章。
(二)學習第一段,感知“窮人”生活
自學提示:請你默讀第一大段,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家境貧寒:吃的、穿的
2、外面環(huán)境惡劣:環(huán)境描寫
3、家里溫暖、和睦:溫暖而舒適、安靜地睡著。(與外面環(huán)境進行對比:感受漁夫和桑娜勤勞)
(三)自主合作,融入“窮人”境界
1、過渡:孩子們,就是如此窮困的“桑娜”一家,他們還有一個更加不幸的鄰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沒有一個人照顧的寡婦!已是深夜,桑娜推開屋門走出去,對丈夫十分擔心。忽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西蒙,于是她推開了鄰居“西蒙”的門。孩子們,拿起書來,飽含深情地齊讀課文第7自然段,讓我們與“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憐的“西蒙“吧!
同學們,那“桑娜”是怎樣想的呢?又怎樣做的?請自由地讀讀課文第8—11自然段,用波浪線勾畫出讓你最感動的句子,反復地體會體會,然后把你的體會說給周圍的同學聽聽。當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大家討論。就是標點符號也不要放過。
(1)“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完全是發(fā)自“桑娜”淳樸、善良的本質。師:是的,面對“西蒙”的悲慘病死,面對鄰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嬰兒,“桑娜”——如此善良的漁民,怎能不這樣做呢???她本能地決定:非這樣做不可?。▉恚涯愕母惺芡ㄟ^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她忐忑不安地想?!蹦阒朗裁唇小办话病眴??(形容心神不定。)是啊,“桑娜”抱養(yǎng)了“西蒙”的兩個孩子,為什么會“忐忑不安”呢?是啊,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過來,丈夫會同意嗎?自己的生活已經貧困到了極點,再加兩個孩子,養(yǎng)得活嗎?但是不抱養(yǎng)兩個孩子,他們也活不成啦!想到這些,桑娜矛盾極了,怎么安得下心來呢?!
(4)“……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是說“桑娜”只要丈夫愿意收留這兩個孩子,自己寧愿挨揍。自己寧愿受苦,也要幫助別人。師:“桑娜”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她的決定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桑娜”那善良的、金子般的美好心靈!
(5)“……”文中用了五個省略號,可以看出桑娜的心情是多么復雜?。?/p>
3、是的,“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艱難,丈夫的負擔是那么重,“西蒙”的孩子是那么可憐……當“桑娜”對親人的摯愛和對別人的同情這兩種情感不能兼容時,她多么的矛盾!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后還是下了抱養(yǎng)孩子的決心!孩子們,相信你們對“桑娜”的所作所想一定有很深的感觸,那就帶著你獨特的感受,讓我們再讀這段話(配樂齊讀)
(1)第16自然段的作用
(2)“皺眉”、“嚴肅、憂慮”、“搔搔后腦勺”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這個熬字說明什么?(他為了撫養(yǎng)鄰居家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勞動。他與妻子同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5、兩個“沉默”各有什么含義?
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著丈夫歸來的桑娜,現(xiàn)在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fā)白,說話斷斷續(xù)續(xù),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xiàn)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著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著桑娜內心的激烈斗爭。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著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么反應。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漁夫高尚的品質。明確學習的任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環(huán)境、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新知識、形成能力。
(三)總結全文,續(xù)寫“窮人”故事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xiàn)得感人肺腑。由此看見,環(huán)境、心理和語言的描寫十分重要。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
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yǎng)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xù)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學生交流續(xù)寫,評價作品。
設計意圖:這樣續(xù)寫,能激發(fā)學生續(xù)寫興趣,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窮人
生活貧困精神高尚
(副板書: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九
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用法的好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鮮明的愛憎情感,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白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1課時。
多媒體課件。
1、詞語鋪墊。
丑陋渺小鴻毛卑微唾棄滅亡。
美麗偉大泰山崇高愛戴永生。
2、本單元我們已學過關于魯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魯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生簡單匯報。
3、揭示課題,板書,齊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著名詩人臧克家于1949年寫的經典詩篇《有的人》)。
1、指三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正確。
2、根據(jù)朗讀表現(xiàn),簡單評價。及時指導字音,呵在詩中讀啊的音。呵平時讀———笑呵呵,還可以讀—————呵斥,呵在這應該讀第———四聲。試著讀好這一句。
1、聽讀錄音。(今天,我?guī)痛蠹艺垇砹艘晃焕蠋?。聽,他來啦?。?/p>
2、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jié)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范第一小節(jié),指名練習第二小節(jié),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結。)。
3、學生自由展示朗讀,把握節(jié)奏。
4、齊讀,慢慢讀出詩的味道。
讀出了詩的味道!我相信你們已經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
1、可是詩歌的魅力不僅僅表現(xiàn)在它有明顯的節(jié)奏,更表現(xiàn)在它獨特的寫法上。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生默讀體會)。
2、生匯報發(fā)現(xiàn):對比的寫法,讀出相應詩句。再讀讀,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說出每小節(jié)中還有對比,2、3、4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5、6、7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其實這兩部分內容之間又是一一對照的。)。
3、根據(jù)學生匯報的適時出示插圖和文字,圖文對照,男女生對比朗讀。
4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兩類人?引讀第一小節(jié),這兩類人你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雖生猶死,雖死猶生)。
3、對這兩類人,你認為作者的態(tài)度一樣嗎?生匯報出幾種態(tài)度:批判,贊揚,熱愛。你對這兩類人的態(tài)度呢?充分激發(fā)學生情感。
4、對待不同的人,勢必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語氣。請同學們兩兩對讀,一人一句,讓我從你們的表情中看看誰最能讀出臧克家的心聲。
5、師生對讀,烘托詩情。
小結:同學們讀得真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我們更——愛戴、敬仰、懷念……。損害人民利益的人我們更——痛恨,蔑視,憎惡。
1??凑n文題目,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齊讀),有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你發(fā)現(xiàn)了嗎?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的名字。詩人該不會忘了吧?你一定能從文中找到魯迅的影子。學生讀詩找詩句。
2、匯報讀詩句。結合所學課文簡單談談你的理解。
4、讓我們把深深的敬仰獻給那些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人。齊讀描寫魯迅的詩句。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你打算做個怎一個什么樣的人?
3、總結:讀兩句詩,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1、看課件資料,了解人們紀念魯迅的活動及評價。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也更激起了我們對先生的深切懷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時寫的,今年是魯迅逝世75周年,也是魯迅誕辰130周年,讓我們深切緬懷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請你為先生獻上真摯懷念詞吧?。ㄈ绻茉囍\用對比的寫法,用上課前積累的詞語寫幾句詩,會更精彩?。?。
3、交流展示。
總結鼓勵:同學們寫的真好!你們的詩是所有我看到的詩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從這節(jié)課開始叩響了詩歌的大門。期待你們愛上詩歌!期待你們當中能夠誕生杰出的詩人!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zhàn)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xù)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zhàn)象的友好、戰(zhàn)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zhàn)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zhàn)象以及戰(zhàn)象對戰(zhàn)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zhàn)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2、小組合作探究: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在書本標注。
4、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在書本標注。
5、為什么戰(zhàn)象見到戰(zhàn)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zhàn)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6、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zhàn)象的“忠誠”?在課文標注。
7、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十一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會本課15個生字,12個新詞,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能夠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能夠準確的評價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借鑒課文9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心理活動的片斷,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認識窮人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體會窮人的高尚品德。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寫一段心理活動片段。
第一課時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會本課15個生字,12個新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初讀課文,掌握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時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專制時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無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一方面宣傳惡勢力的不抵抗。其中《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他長篇小說的三個里程碑,對世界文學有很大的影響,成為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
《窮人》這篇小說如實的反映了這段時期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的崇尚品德。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時正音,特別指出易讀錯的字“作”、“梧”。
2、隨機理解下列詞語:忐忑不安、傾聽、抱怨、自作自受、寧靜、擱板、顧惜。
3、“揍”的右邊。
4、同桌檢查朗讀課文。
5、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6、交流不懂的問題并整理。
三、整體感知,初步讀懂課文。
1、了解課文內容: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說。
2、理清文章脈絡。
四、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能夠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能夠準確的評價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借鑒課文9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心理活動的片斷,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認識窮人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體會窮人的高尚品德。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寫一段心理活動片段。
圍繞桑娜的情感變化體會她的人物品質,向學生滲透心理描寫的作用以及寫作方法,讓學生編寫結尾,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散學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漁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華。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窮人?而文中的窮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深入課文自主學習
1、學生速讀課文,回答上一個問題。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著怎樣的事呢?
3、默讀課文,畫下有關的句子,從中你認為桑娜和漁夫是怎樣的人?
三、理解課文,解決問題
1、小組交流。
2、匯報
3、從第9節(jié)中,你體會到了哪幾種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價、希望平安歸來等)
1)文中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復雜心情?討論。
2)學生體會讀,師指導讀。
3)再讀體會人物心理及寫法。
4)指導寫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
5、分角色朗讀。
四、課后延伸意在創(chuàng)新:看圖片,聽音樂
導: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兩個孩子,他們是多么善良呀??墒牵麄兘窈蟮娜兆佑謺趺礃幽??請大家試想一下,給課文編寫結尾。
學生回答
五、作業(yè):仿照課文第9節(jié)的寫法,寫一個心理活動片段
板書:
窮人
桑娜又收留了兩個孩子今后日子?
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小學六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篇十二
1、桑娜和西蒙兩家到底窮到什么程度呢?打開書,放開聲音讀1——7自然段,邊讀邊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們的確是窮啊,可是當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樣對待西蒙家的兩個孩子的呢?迅速瀏覽有關段落,用一句話來概括。
3、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樣想的呢?默讀8——11自然段,邊讀邊把桑娜是怎樣想的劃下來,劃好后大聲朗讀一遍。
(1)指名讀劃下來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指名讀——齊讀——指名說:你覺得桑娜是怎樣的一個人?
把這種善良讀出來。通過你的讀要讓人感到桑娜的善良,應該怎樣讀。練讀——指名讀——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4、桑娜的確是善良,可是當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時候,她的內心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1)指名讀——想:桑娜的內心有什么變化
(2)再讀這段話:讀出由害怕、緊張、矛盾到堅定。
(3)自己再讀讀這段話,看看還有那些不懂的。
(4)處理五個省略號
a、看第一個省略號,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嗎……如果你是桑娜你會怎么想——學生說第一個省略號。
b、一個省略號看出桑娜思緒萬千,以下四個你任選一個,就照剛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會想些什么?但要記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準備,準備好后同桌交流。)
c、通過對省略號的理解,我們知道了,桑娜抱回這兩個孩子心里充滿了矛盾,那我們在讀這段話的時候,一讀到省略號就要想一想,要讀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試著讀讀-指名讀。
5、我們體會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質,打開書看看,跟桑娜有同樣品質的人還有誰,自己讀12自然段。
6當桑娜把西蒙家的情況告訴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現(xiàn)呢?齊讀24自然段。
(1)處理“熬”。這個字還可以換成什么,為什么用“熬”不用別的。
(2)通過這個熬,將來漁夫和桑娜的生活將怎樣?(生命受到威脅,流落街頭。板書:犧牲自己)
師:課文學完了,讓我們再回味一下托爾斯泰的這篇文章,課文通篇除了課題之外,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里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和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而文章通篇卻贊美了窮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916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