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專業(yè)技術工作總結(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0 15:10:41
個人專業(yè)技術工作總結(3篇)
時間:2022-12-30 15:10:41     小編:zdfb

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guī)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優(yōu)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專業(yè)技術工作總結篇一

一是發(fā)揮村隊文化室的陣地作用,落實學習計劃,強化學習效果。開辟“漢哈語互學”專欄,本著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原則,從基本的拼音、字母學起,然后學習語法,日常用語。每日學習一句,每周只學習五句,學習內容簡單實用,且都是村民學習、工作、生活的常用語,不僅要記牢記熟,還要達到會說的目的。

二是開展互幫互學結對子活動,共同學習共同提高。這樣既方便了工作又促進相互進步。

三是鼓勵自學成才。

在雙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村干部大多數(shù)年齡偏大,學習“雙語”有難度。

2、個別同志對“雙語”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較低,缺乏學習“雙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加強“雙語”能力的方法措施:

1、學習“雙語”要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加大對“雙語”學習的投資,制定和完善激勵制度;

2、加強“雙語”重視和培訓力度,加強監(jiān)督檢查,及時通報情況;

3、完善雙語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做好筆記等有關學習工作。

個人專業(yè)技術工作總結篇二

這個學期,我有很多方面都進步了,比如書寫、考試成績等都有很多進步。

記得有一次我在看我的作文本時,發(fā)現(xiàn)以前的字沒有現(xiàn)在的好。

這說明了:我每一次都進步了。

錯別字也很少了,這是因為原來我抄完了作文就直接交給老師,而現(xiàn)在我總會看一看,讀一讀句子通不通順。

我的錯別字越來越少,我很為自己而高興!考試成績也有突飛猛進的變化,例如做的卷子:第一次89、第二次……而這次期中,我卻得了98!不過,我還是有些地方要加強,比如細心。

有一次數(shù)學考了89分,我拿來一看,全是計算方面不該錯的!下次可得再細心點呀!我決定以后全部寫完后,查一查單位名稱,查一查審題錯了沒有,一定要檢查一下計算,否則多吃虧呀!又不是不會做!這次解決問題驗收,98分,還是有一個地方粗心了。

答案查出來有錯改了,答題沒改!有一個地方是大家除了一個人以外都錯了。

期末考試要來了,我希望英語方面再加強,細心檢查,我覺得期末拿個好成績應該沒問題。

個人專業(yè)技術工作總結篇三

就我個人而言,從最開始對嵌入式一竅不通到現(xiàn)在越學越感興趣,當然相應在嵌入式方面的提高也是很明顯的。學習潛入式越來越成為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現(xiàn)在把我的學習過程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那些和我一樣對嵌入式想學而又迷茫,不知從哪入手的同學朋友有所幫助。

一、語言基礎

嵌入式開發(fā)很大一部分靠c語言,尤其在底層驅動等用的很多,當然在應用開發(fā)還用到諸如c++等其他語言,但我想對于一個初學者有c基礎就足夠了,等到學到一定程度再去擴展。所以,c基礎是學嵌入式的前提。

二、單片機等知識的儲備

我覺得單片機、嵌入式等這一類都有很大的相似性,知識功能不一樣,但工作的原理、控制原理都和大的相似。就我個人而言,能比較快的進入嵌入式的學習與提高,很大一部分依賴于對單片機的原理有較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單片機比較簡單,學習起來相對比較容易,所以我建議哪些想學潛入式的同學,可以和我一樣從單片機入手,那樣不僅可以理解這些微處理器、微控制器的操作與控制原理,當然還可以順便學學匯編語言,這對后面的嵌入式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接受培訓

暑假,我在學院的組織下參加過icc的嵌入式培訓,雖然接觸的都是皮毛,但是對我進入嵌入式的學習起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所以,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去報名正規(guī)的專門的培訓班,這樣如果遇到問題也可以比較容易的得到老師或專業(yè)人士的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四、買開發(fā)板自己動手做

個人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種做法。這東西沒自己親手做,程序沒親手寫,沒有進行調試等,都是很難學到東西,因為很多東西感覺看的都懂,其實真正做起來就什么都不會了。因此買塊板來自己做,這樣才能真正將所學的應用到實際中去。而且這樣做映像很深,死記硬背原理及規(guī)則不但不可行還會拖垮你的學習興趣,自然學不下。

總之,我覺得,基礎知識很重要,但是動手做更重要!我能說的就這些了,能力有限,不好的地方請指教!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9456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