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論文 施工工序論文(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10:06:44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論文 施工工序論文(五篇)
時間:2023-01-11 10:06:44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論文 施工工序論文篇一

鋼絞線壓花錨固技術使用時間不長,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經驗,尤其是七孔壓花錨,施工實踐相當少。根據(jù)一些資料介紹,混凝土的強度,構造配筋的多少、混凝土握裹層厚度及鋼絞線長度等因素,對壓花錨固技術的成敗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驗證設計,并為施工提供必要的數(shù)據(jù),在箱梁施工前進行了一次壓花錨固性能試驗,由試驗積累了不少有價值的資料與經驗。

1試塊的設計

1.1試塊尺寸地擬定;

錨固板厚度、混凝土強度、構造鋼筋的布置、鋼絞線的錨固長度及錨具質量等是影響壓花錨固性能的幾項指標。為了盡可能使試塊與實際箱梁各項參數(shù)相接近,故擬定試塊尺寸長300cm、寬150cm、厚20cm,混凝土的強度為c50,在錨固端設鋼筋網(wǎng)片和螺旋筋,均與實橋保持一致。試塊內鋼絞線品種與實橋相同。鋼絞線壓花形狀按實橋設計圖制作,壓花后用鋼筋將鋼絞線固定好,并采用與實橋相同的扁型波紋管及7孔扁錨具固定。試塊內設一部分構造鋼筋,其數(shù)量較實橋設計圖的鋼筋量稍少。鋼絞線錨固長度較大,為增加其穩(wěn)定,在試塊的兩側增設20cm高的加勁肋。試塊分兩次灌注,間隔6天,在灌注試驗塊的同時做砼強度試塊5組。

1.2測點布置及試驗目的;

(1)為弄清混凝土對鋼絞線粘結錨固力沿長度的變化,選擇有代表性的鋼絞線沿長度方向設應變測點。每個試塊選擇4根鋼絞線,每根鋼絞線按等距離設2~3個測點。在測點處將鋼絞線打磨平整,再按照工藝要求,在每個測點粘貼兩片應變片。

(2)為了測試出壓花錨附近混凝土應力分布情況,對第一號試塊測試采用:a.在試塊內埋設鋼筋應變計24根;b.在試塊的一面粘貼大標距(標距100cm)應變片;c.在試塊的另一面采用手持式應變儀,共設測點44組。對第二號試塊的應力測試采用:a.在試塊內埋設鋼筋計16根;b.在試塊的一面采用手持應變儀,共設測點44組。

2實驗裝置及加載方法

實驗設備主要有張拉千斤頂ycq-25,及配套的油泵、油壓表。試驗前用ye-5000壓力機進行標定。測量混凝土變形用的byj-2行應變儀和手持式應變儀。為了觀測砼的裂紋還配備了刻度放大鏡。

按設計要求,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后,即可進行張拉試驗。第一號試塊灌注后,故于3日后開始試驗。試驗前對混凝土強度試塊試驗為57.6mkp,稍超出了設計張拉強度。第二號塊試驗時,混凝土的強度控制在設計強度的85%之內,測量混凝土應力時不再貼應變片,僅采用手持式應變儀。從灌注試塊后第二天開始,每天上午對強度試塊進行試驗。進行第二號塊試驗時混凝土試塊張拉強度39.7mpa,盡管較設計張拉強度42.5mpa低一點,但這是偏于安全的。

兩次試驗的加載程序均按設計張拉力的40%、70%、100%三級加載。具體加載方法及測試內容如下:

(1)加載至40%(78kn)后保持荷載5分鐘,對各測點進行測試;

(2)當加載至70%(136.7kn)后保持10分鐘,進行各測點的測試,并觀測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縫;

(3)當加載至100%(195.3kn)后保持10分鐘,再次進行各測點的測試,觀測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縫;

原計劃加載至100%后持荷2小時,繼續(xù)觀測各項表面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并將試塊表面清掃干凈,仔細觀測表面有無裂縫,再持荷一小時繼續(xù)加載(超張拉)至破壞。但因千斤頂額定最大張拉力為250kn,油泵壓強上不去,最后僅加載至230kn即停止,此時僅超張拉18%,在此荷載狀態(tài)下進行了各項數(shù)據(jù)的觀測和混凝土表面裂縫的觀測。鑒于觀測結果正常,決定再持荷24小時繼續(xù)觀測,第二天再去觀測時,試塊表面仍未出現(xiàn)裂縫。

3結果及分析

3.1鋼絞線受力測試結果:

將兩次試驗過程中鋼絞線上應變測點在各階段中測試數(shù)據(jù)換算成軸向拉力(鋼絞線彈性模量為1.95*105mpa,斷面積為140mm2),從數(shù)據(jù)看出,鋼絞線的測點距張拉端近的點實測拉力最大;第二個測點(距離張拉錨固端70cm~80cm)拉力小了很多;第三個測點(距離張拉錨固端110cm~130cm)基本上沒有拉力存在。這種分布隨著張拉階段不同有規(guī)律的變化。

3.2鋼絞線與混凝土的粘貼錨固性能;

同一根鋼絞線相鄰兩點拉力差即是該段混凝土對鋼絞線粘結錨固力。從數(shù)據(jù)看這種錨固力也是從張拉端開始逐漸遞減,而且遞減得很快。到第二個測點已經變得很小了。由第二個測點到第三個測點之間基本沒有錨固力。說明有效錨固長度只到第二個測點為止,往后基本沒有錨固作用。

3.3試塊混凝土應力測試結果;

本次試驗在兩個試塊內都埋設了應變式鋼筋計,但由于灌注過程中失效一部分,加上測試結果也不十分理想,比較離散。此外在1號試塊表面貼了不少大標距應變片,但由于粘貼時混凝土齡期僅3天,混凝土內部的自由水尚未完全散失,因此不少測點因絕緣度差使測試數(shù)據(jù)規(guī)律性差。三種測試手段中以手持式應變儀測試結果相對最穩(wěn)定、規(guī)律性也好。

3.3.1豎向應力;

將兩個試塊的手持式應變儀測試值換算成應力值,可以看出,張拉過程中在壓花錨頂端出現(xiàn)了拉應力。拉應力最大為1.44mpa。其他各斷面均為壓應力。張拉錨頭附近斷面的壓應力最大,可達6.12mpa(2號試塊中)。

3.3.2橫向應力;

兩個試塊的實測應變值除在張拉端錨頭的兩側有很小的拉應力出現(xiàn)外,其他均為壓應力。最大壓應力大約在試塊長度1/2斷面處,最大值為2.84mpa(1號試塊中)。

從兩個試塊的測試結果看,第二次試驗的應力值普遍偏大,兩次試驗,混凝土的齡期不同,兩個試塊的混凝土強度有一定的差別,第一號試塊張拉時,混凝土強度為57.6mpa,第二號試塊張拉時強度為39.7mpa。雖然張拉力一樣,由于強度不同產生的應變不同。而換算時采用同樣彈性模量值,結果使計算出的應力值有一個差別。

3.3.3試塊混凝土表面裂紋情況兩次試驗每次張拉后都檢查試塊混凝土表面,特別進行第三級張拉和超張拉后,經過仔細的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混凝土表面有裂紋。

從混凝土應力測試結果看,拉壓應力值都很小,也不足以造成混凝土開裂。

4結論

4.1本次壓花錨固性能試驗不論試塊尺寸,混凝土強度還是壓花錨固長度均與實梁設計保持一致,其中試塊的構造配筋比實梁偏少;另外第二個試塊張拉時混凝土的強度只有39.7mpa,比設計要求的42.5mpa還小,而且對兩個試塊都按設計張拉力的15%~18%進行超張拉,既沒有發(fā)生鋼絞線拔出,也沒有發(fā)生表面有裂紋。說明采用壓花錨的設計是合理的,所設計梁的斷面尺寸(橋面板厚度20cm)是滿足要求的,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是安全的。

4.2從混凝土對鋼絞線錨固力的實測結果看,靠近張拉端粘結錨固力大,往后很快地遞減,有效錨固長度為80cm左右。但這并不是說壓花錨頂端燈泡狀沒有錨固作用,相反,而是由于燈泡狀壓花錨地作用使錨固能力加強了。還應考慮在做試驗時總是比在實橋上的操作精心得多,因此,把壓花錨的錨固作用作為施工操作誤差的一種安全儲備也是很有必要的。

4.3從試塊混凝土應力測試結果看,壓花錨張拉后,只在壓花錨頂部出現(xiàn)拉應力,另外在張拉錨固端兩側也會出現(xiàn)拉應力,但拉應力值都很小,對混凝土不會產生危害,其余均為壓應力。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論文 施工工序論文篇二

1施工工藝

1.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進行中心線位置的放線。測量建筑的軸線,以此軸線為起點,引出每條軸線。

2)模板放線時,根據(jù)施工圖用墨線彈出模板的內邊線和中心線,柱模板要彈出模板的邊線和外側控制線,以便模板安裝和校正。

3)做好標高測量工作。用水準儀把建筑物水平標高根據(jù)實際高的要求,直接引測到模板安裝位置。

4)找平。模板承墊底部位應先找平,以保證模板位置正確,防止模板底部漏漿。找平方法:沿模板邊線用1:3水泥砂漿抹找平層。

5)按施工用的模板及配件,對其規(guī)格數(shù)量逐項清點檢查,未經修復的部件不得使用。

1.2模板的支設安裝

1)模板的支設安裝,應遵守規(guī)定。

2)按配板設計順序拼裝,以保證模板系統(tǒng)的整體穩(wěn)定。

3)配件必須裝插牢固,支柱下的支承面應平整,要有足夠的受壓面積。

4)預埋件與預留孔洞必須位置準確,安設牢固。

5)支柱所設的水平撐和剪刀撐,應按構造和整體穩(wěn)定性布置。

6)多層支設的支柱,上下應設置在同一豎向中心線上。

1.3模板的支設方法

1.3.1柱模板

1)按圖紙尺寸制作柱側模板,先將柱子第一節(jié)四面模板就位,調好對角線,并用鋼管柱箍固定,然后用同樣方法組拼第二節(jié)模板,直到柱全高,兩垂直方向加斜拉頂撐,校正垂直度及柱頂對角線。

2)安裝柱箍。柱箍為時準48×35鋼管柱箍,根據(jù)柱模尺寸,側壓力的大小等因素,確定柱箍間距為500mm,當柱箍截面>700mm時設置柱中準12穿心螺絲,間距500mm。

3)柱模板安裝時,應保證柱模的長度符合要求,不符合部分放到節(jié)點部位處理。梁柱模板分兩次支設時,最上一段柱模保留,以便與梁模板連接。柱模高度>4m時,應四面支撐。

1.3.2梁模板

1)在柱子上彈出軸線、梁位置線和水平線,釘柱頭模板。

2)梁底模板。按設計標支柱的標高,安裝梁底模板,拉線找平,梁底板應起拱。當梁跨度>4mm時,高度宜為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時,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梁側模板。根據(jù)墨線安裝梁側模板,固定豎龍骨,間距制作高度應根據(jù)梁高及樓板模板壓旁確定。

4)梁模板安裝時,應特別注意梁口與柱頭模板的連接。梁模支柱采用雙支柱,間距以60~100cm為宜,縱橫方向的水平拉桿的上下間距不宜大于1.5m縱橫方向的垂直剪刀撐的間距不大于6m。

1.3.3現(xiàn)澆板模板

1)樓層地面立支柱前墊通長腳手板,采用多層支架支模時,支柱應垂直,上下層支柱應在同一豎向中心線上。

2)從邊跨一側開始安排,先安第一排支柱,再安第二排支柱,依次逐排安裝。同時安裝大龍骨:支柱的間距為80~120cm,大龍骨找平(準48,壁厚3.5mm)。間距為60~120cm,調整支柱高度,大龍骨找平,鋪小龍骨(5×10方木),間距為20cm。

3)鋪膠合板模板。平臺鋪完后,用水準儀測量模板標高進行校正。

4)標高校完后,支柱之間加水平拉桿。一般情況下,離地面20~30cm處設水平拉桿一道,往上縱橫方向每隔1.6m左右一道,并應經常檢查,保證拉桿牢固。

1.3.4樓梯模板

1)施工前應根據(jù)實際層高放樣,先安裝休息平臺梁模板,再安裝樓梯模板斜楞,然后鋪設樓梯底模,安裝外側模和踏步模板。

2)安裝模板時要特別注意斜向支柱(斜撐)的固定,以防澆筑混凝土時模板移動。

2模板拆除

1)墻、柱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墻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撐,用撬棍輕輕撬動模板,使模板離開墻體。

2)樓板、梁模板拆除。應先拆除側模,再拆除樓板模板。拆除水平拉桿,然后拆除樓板模板支柱,每根龍骨留1~2根支柱暫不拆。操作人員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龍骨自由墜落。拆模區(qū)域應設警示線。樓層較高時,支模采用雙層排架,使龍骨和模板落在底層排架上。上層模板全部運出后,再拆底層排架。

3)柱模板拆除時,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損的情況下,方可拆模。墻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必須超過1mpa時,方可拆除。

4)拆下的模板及時清是黏結物,涂刷脫模劑,折下的扣件。

3結語

模板工程在現(xiàn)代工程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通過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總結并參考有關資料,論述了模板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工藝,旨在引起廣大同仁對建筑模板改革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推進我國混凝土結構施工的工藝進程,降低工程成本。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論文 施工工序論文篇三

【摘要】供水工程在社會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所以應不斷提高供水工程施工質量,進而為人們更好的進行服務,因此本文主要結合工程實例,探討供水工程施工工藝,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供水工程;施工工藝;質量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供水工程不斷增多,以滿足對水量的需求,因此供水工程的質量與人們的用水具有重要關系,因此供水工程施工過程中中,合理的進行施工,不斷提高供水工程施工的質量,解決供水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本文在此進一步探討供水工程施工工藝。

1工程概況

位于新豐縣回龍鎮(zhèn)境內新豐越堡水泥有限公司,需要建設輔助供水工程,這主要是因為水泥廠的需水量較大,在規(guī)劃過程中,水泥廠日最大生產用水量為6000m3/d,供水效率為0.112m3/s,而且需要進行連續(xù)供水,其時段不應低于15h,對于年最大供水總量,應不少于219萬m3,水源選定為在距離廠區(qū)約為4.0km的回龍河上抽水。

2工程水文地質情況

該工程的供水主要來自于北江水系之流的回龍河,長度為32.0km,流域集雨面積為190.0km2,地貌呈山丘區(qū),在距離水泥廠址4.0km處,設置抽水點。通過對回龍水庫的徑流量進行分析,其枯水年的水量為11455.1萬,高于本工程設置的水泥廠日最大生產用水量為6000m3/d,因此可以進行供水。本工程處于侵蝕、剝蝕的低山地區(qū),巖石種類為中粗粒花崗巖。

3供水工程施工工藝

3.1基礎開挖

基礎開挖是供水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礎,所以必須做好基礎開挖工作。首先在基礎開挖之前,應合理進行基礎放線,一方面應準確確定管道敷設中心線,另一方面確定確定土方開挖邊界線,同時還應合理確定中心線坐標,將其作為后續(xù)施工的參照點。在基礎開挖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施工圖紙,進行機械開挖,并利用人工進行修整,在加壓泵房基礎開放施工過程中,應采1臺其立方米的挖掘進行開挖。完成之后,還應進行管溝回填,應采用機械回填結合人工的方式進行,并嚴格控制回填的厚度,保證回填的密實度。

3.2集水井施工

在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在距離回龍河大橋右岸距離岸邊10m進行集水井的設置,并采用集水廊道進行引水,并設置攔污柵,其目的的是將水中的漂浮物攔截在集水廊道外,為了便于維修,應將工作閘門設置在攔污柵后。在設置集水井時,應采取沉盤布置方式,同時應采用簡易過濾池,將其設置在集水井的前半部分,其四周應設置集水廊道,引來的水經過過濾層進行初步過濾,之后進入集水井,再經過過濾池進行過濾。

3.3抽水加壓泵房施工

在抽水加壓泵房施工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兩個方面:①不被洪水淹沒;②與建設單位規(guī)劃進場公路地面高層銜接,在施工時,對于抽水加壓泵房地面高程和泵房頂高程,分別設置為125.0m和131.5m,在設置泵房的平面布置,按照要求,應將成設置成7.0×4.5m2,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地面覆蓋層厚度,應使其在2.5~3.0m之間,想要提高抽水加壓泵房地面高程,可以采用大板,結合排架柱結構。在選擇水泵機組時,應選擇長軸泵機組,同時在布置泵房主機時,應采用垂直布置方式,同時還應將閘閥以及止回閥,設置在每臺的水泵出口處以及出水管連接處。

3.4供水管道施工

在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供水管道采用的為pvc-u型管,管徑為0.355m,長度約為3930.0m。采用地下埋管型方式進行施工,不得出現(xiàn)叉管的現(xiàn)象。在布置管道時,應沿著公路進行布置,且嚴格控制管道的埋置深度,應在1.2m以上。在地下埋管施工過程中,地下管溝應設置成上底和下底分別為1.42m和0.7m的梯形,按照1:0.3比例,進行邊坡開挖,同時應合理的設置0.3m厚度的砂墊層,將其設置在供水管道下方,完成施工后,應采用回填土進行夯實,對于管頂填土厚度,應將其控制在1.2m及其以上,在管道設置區(qū)域,應設置示意牌,特別是行人經常經過的地段。在管道設置過程中,還經常出現(xiàn)許多的轉折點,對此應設置m10漿砌塊石型式的幀墩,其斷面應為矩形。在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供水管線出現(xiàn)了高低不平的情況,這樣就會造成氣壓的不平衡,進而會對供水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可以合理的設置排氣井,可以選擇地勢較高點進行設置,也可以選擇管線轉折點,并將其自動排氣閘閥設置在排氣中,為了便于閘閥的維修與保養(yǎng),還應合理的設置防護墻。另外在供水管道施工過程中,應將排砂孔設置在供水高程較低的樁位,同時對于排砂孔,應采用d400三通閥控制,3.5變電站布置

在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合理的設置抽水泵站變電站,在設置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泵站所在位置及要求,所以在泵站進站大門右側,應設置泵站的變電站,站內主要包括兩項裝置,一項為一臺主變電裝置,另一項為10kv配電裝置。

3.6環(huán)境保護

在供水工程施工過程中,應注重環(huán)境保護。①水質保護。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的廢水,包括混凝土施工廢水、生活污水以及機械廢水,其中混凝土廢水的處理,可以設置明溝,將混凝土廢水集中到初級處理池中進行處理;生活廢水的處理,可以采用分流排水系統(tǒng),對廢水進行生物處理,達標后,排入到河中;對于機械廢水處理,由于其廢水中含有油污,因此可以將其收集到油水分離池中,進行集中排放。②大氣保護。施工區(qū)的產生的空氣污染物主要包括兩種:;,tsp主要來源于土方開挖,對此應經常進行灑水,nox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對此應將尾氣凈化器安裝在運輸車輛中。

3.7工程管理

為了保證供水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必須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在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組織了臨時管理所,所長1人,對工程施工所有事物進行負責,辦公人員5人,其中4人主要負責建筑物定期維護,另1人為勤雜工,為了保證工程施工質量,應充分發(fā)揮各管理人員的職能,做好各施工工作的協(xié)調。同時本次工程中,涉及的建筑物有變電站、抽水加壓泵房、供水管道以及變電站等,而且對供水工程的運行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完成施工后,應進行水壓實驗,保證各系統(tǒng)能夠正常運行,達到標準要求,同時應組織相關的人員進行監(jiān)督,應定期進行維護,并及時發(fā)現(xiàn)各建筑物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通知施工人員進行處理,進而實現(xiàn)供水工程的穩(wěn)定的運行。

4總結

總之,供水工程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對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工程施工質量至關重要。所以在供水工程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工程施工的具體情況,應合理的進行工程施工,充分施工工藝,不斷提高供水工程質量,保證供水工程安全可靠,進而促進我國供水工程的不斷發(fā)展。

作者:李巍 單位:東莞市交建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慶春.長距離輸水工程施工供水方案的確定[j].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2:48~50.[2]李昌前.供水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4,18:24~25.[3]廖遠敏.城市供水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管理[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5,03:133~135.[4]周天志.關于供水工程施工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農業(yè),2015,20:108~109.[5]袁野,楊帆.淺析供水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管理方式[j].科技展望,2017,02:172.[6]單紅梅.淺談供水管道工程施工的質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3,03:305~306.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論文 施工工序論文篇四

1鐵路路基的施工工藝要點

施工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將路基范圍內30cm的耕植土、雜填土、垃圾土等加以清除,等施工完工后再對邊坡進行回填。在進行完清理后,要對填筑的路段進行碾壓,讓緊實度和密度可以滿足規(guī)定要求。對于特殊路段如過濕地基、填挖交界及低填路基等,必須符合實際現(xiàn)場情況開展有效處理[1]。

1.1土方開挖施工

在對土方進行開挖的時候,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依照圖紙開展,避免亂挖超挖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開挖前要確定路床頂高,并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確定下沉量,以保證在路床下的30cm處的壓實度在96%以上。雨天情況下不能進行土方挖掘,并保證符合規(guī)定及要求。

1.2石方開挖施工

石方的開挖一定要從實際施工情況出發(fā),根據(jù)地形及環(huán)境采取合理的爆破;在邊坡的2m范圍內,要采用光面進行爆破的控制,以確保邊坡巖沒有松動。進行的爆破一定要經過嚴密的實驗,確認參數(shù)基礎上對設計進行精確,以確保爆破的最終質量。利用爆破為石方開發(fā)奠定基礎工作,并依照圖紙的要求,嚴格控制開挖情況。符合路基填筑的爆破石方,可直接用于路基的填筑。開挖后大型石料多的情況下,應采取集中破碎方法,對顆粒進行二次破碎,以滿足填筑立方的粒徑要求。對于石料在現(xiàn)場采取的破碎要嚴格禁止。

1.3深挖路塹施工

排水設施是現(xiàn)場施工的關鍵工作,應在開挖前就做好準備。塹頂截水溝要實現(xiàn)順利排水,就要依靠山體溝幫來強化與山體的緊密,減少并避免地表水的沖刷作用。路塹邊坡的施工一定要依照圖紙開展,路基在開挖后要遵從“橫向分層、縱向分段、兩端同步、階梯掘進”原則推進開展。運碴與挖掘是兩項密切相關工作,必須做好合理安排、妥善開展、互不影響,保證整體挖掘的順利推進。

1.4深挖路塹邊坡防護

對路塹進行深度挖掘,首先要對邊坡給與充分的重視和穩(wěn)定,并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坡度施工。對于高度大或特殊的邊坡,一定要在施工時對路塹邊坡開展合理的觀測。對于每段邊坡的開挖,一定要及時和合理,在確認無需變更后才可進行防護工程及開挖。土質邊坡段深埋砼樁作觀測樁,石質邊坡段在穩(wěn)固石塊中作觀測標記代替觀測樁。觀測樁測量用光電測距儀和水平儀進行。

2鐵路路基施工工藝控制

2.1精確并選擇路基填料

填料中必須對最大顆粒的直徑進行嚴格的要求和選擇,并嚴格控制表層顆粒的情況,以確保施工的最終質量。基床的材料選擇必須滿足施工質量的基本要求,對存在質量問題的材料一定要及時處理,并對級別低的填料采取加固的處理。路堤填充必須保證是同等材料,這樣才能保證不會因為顆粒導致的質量問題出現(xiàn),確保整體的施工質量。

2.2對鐵路基底進行強化處理

如果路基是松土或耕地,應采取合理的翻挖,并分層予以填充。如若經過池塘、沼澤等軟地基,應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地基加以穩(wěn)固等,一般采取的措施有:排水晾干、拋填土石、去除污泥等。

2.3做好路基填充及壓實

路基的壓實一般采用的是震動壓路機協(xié)助開展,噸位數(shù)要符合標準要求,首先要平壓之后進行震壓,速度上也要掌握從慢到快的原則,采取先輕后重進行壓實。壓實寬度大于等于之前的設計值和旁坡的穩(wěn)定值,要以鐵路兩側的加寬度為主。同時還要注意,在進行填筑時,每隔三層就應對中線開展一次恢復。

2.4強化并保證路基基床的質量

采取多種措施強化、控制路基的填筑質量,并逐層進行壓實和水量檢驗,以保證每層都符合標準質量的要求?;惨x擇棱角清晰的類型,平整度、坡度一定要符合標準要求。邊防工作一定要把握好穩(wěn)定性,符合防護的要求,防護層、土石邊坡面一定要保證嚴實性,絕不容許有任何的空隙出現(xiàn)。對設置了墊層的坡面,一定要墊、砌同步。

3鐵路路基工程的主要處理方法

3.1基坑開挖方法

在鐵路路基工程施工過程中,對基坑支護開挖施工提出的技術要求要更高。工程項目技術管理人員應該根據(jù)涵洞基坑支護經驗深入調查整個現(xiàn)場情況,可采取分級開挖的方法來強化坑壁的穩(wěn)定。

3.2解決路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方法

施工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所使用的路基填充料粒徑方面存在著差異,以及填充料填筑后沒有壓實等問題的出現(xiàn),都要予以充分的重視。3.3混凝土工程應對方法①混凝土必須在施工前進行詳細的檢查,確認模板的清潔度。②混凝土振搗應采用插入式的振搗器,以確保振搗的充實和緊密,并要注意插入要快、拔出要慢?;炷敛幌鲁?、不冒泡、表面平坦是最主要的密實標志。③在施工時,應按照施工進度來振搗混凝土,并按照一定厚度、順序和方向對混凝土分層澆筑。

參考文獻:

[1]朱孟會.鐵路路基工程施工現(xiàn)場管理探析[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2,(3):275-276.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論文 施工工序論文篇五

1工程概況

g316線我段管轄重鋪路段屬村鎮(zhèn)路段,三級路,路基寬度7.5米,行車道寬7米,部分路段路基寬7米,行車道寬6.5,交通量大,路面病害嚴重。因此,需要對此路段進行重鋪。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首先應該需要刨除原有路面,對原有基層進行清理后,再進行施工。對瀝青混合料必須先由拌和機進行攪拌,之后再通過運輸車被配送到施工場地。接著,將瀝青混合料倒入瀝青攤鋪機料斗中,在對其進行壓實后便可形成瀝青混凝土路面。

2施工準備工作

2.1熟悉圖紙

這是進行瀝青碎石路面施工的前提條件。在施工準備階段,只有仔細閱讀圖紙以及相關的文件合同,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此過程中主要由技術人員以及項目經理負責。按照圖紙設計的內容來看,面層設計為:1cm下封層+4cm中粒式瀝青碎石+3cm細粒式瀝青碎石。

2.2拌和場設置

通常拌和場的需要考慮到其在運輸上占據(jù)的優(yōu)勢,這是為了保證瀝青碎石路面施工的經濟性。一般的場地選擇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空曠、平整、對居民無太大影響。除此之外,還必須保證場內運輸?shù)缆返恼麧崳瑴p少車輛和車輛之間的擁擠,這能夠大大地加快施工進度。

2.3材料的選擇

材料采購是準備階段相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能夠直接影響到瀝青碎石路面質量的好壞。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數(shù)量問題,要時刻保證材料的供應,避免其給工程進度帶來不利影響。這個過程中可以采用隨機抽檢的方式,將不符合標準的劣質材料清除場外,特別要重視瀝青的采購工作,這是整個材料準備工作的重心。在選取原材料時,必須做到謹慎、安全。其中,材料取樣以及擬采購的料場必須接受監(jiān)理工程師的監(jiān)督,同時根據(jù)業(yè)主要求送到專業(yè)的試驗室。拌和站按照其提供的目標配合工作,在進行反復的工序之后使生產配合比得到確立。

2.4設備的安裝調試

通常在實際施工中,不僅僅要注意瀝青混合料的選擇,在拌和設備的選用上也要引起重視。筆者依據(jù)實際調查發(fā)現(xiàn),拌和設備的判斷標準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是否符合工程進度、是否能夠穩(wěn)定工作。這個過程中對瀝青路面產生較大的影響則是攤鋪機,其在施工中發(fā)揮著著必不可少的作用。至于壓路機,最好選用雙鋼輪振動壓路機及輪胎壓路機組合作業(yè),具體的數(shù)量則必須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

3施工階段

3.1瀝青混合料拌和

在瀝青混合料進行拌和的過程中要尤其注意幾個要素的變化,即溫度、油石比及材料的級配。這個過程中控制油石比的儀器為電子稱量器,施工過程中的各個材料都需要被稱量。級配則主要是通過兩級控制完成的,即它必須經歷這兩個過程。第一步是從各個生料倉的出料斗門及皮帶轉速進行初控,在完成各項工作后將材料運至振動篩。第二步是振動篩將會再次對其進行篩分。在這個階段,要注意振動篩的尺寸選擇,其必須符合施工標準。目前通過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工程的振動篩為4級。拌和設備是自動化設備,其級別相對較高。因此,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可以在操作室得到整理和調整,這樣工作起來相對方便。同時,工地試驗室要發(fā)揮自身職能,及時檢查油石比及級配,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則不要隨便亂動設備。

3.2瀝青混合料的運輸

按照拌和以及攤鋪機的生產情況,并且參考運距對車輛數(shù)進行計算,要確保在攤鋪機前面,存有一定數(shù)量的待卸車,最好為4~5輛。運輸車輛的選擇也是由著嚴格要求的,在運輸材料時,最好采用重量較大的自卸汽車,最好是在15t以上。在進行裝料時,為了防止材料粘結在一起,可以在汽車翻斗內刷一層混和物。除此之外,對于完成裝料工作的汽車,用保溫布覆蓋其周圍,再出場。此過程對于時間有著嚴格的要求,不能超過30min。這主要是為了保持一定的運力。作為瀝青混合料的運輸工具,運輸車應保持整潔,在進行裝料工作之前必須將其清理干凈。此外需要做好卸料指揮工作過,以避免瀝青出現(xiàn)離析。在完成車輛裝載工作之后,必須對瀝青混合料開展保溫工作,一般采用裹覆式雙層蓬布。除此以外,有關的施工人員必須關注瀝青混合料運送時出現(xiàn)的溫降狀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瀝青混合料溫度滿足現(xiàn)場施工的需要。(一般的瀝青混凝土溫度在到達現(xiàn)場時必須達到145~165℃,改性瀝青混合料略有不同,為160~185℃)。值得注意的是,在運輸時必須使用到無線對講系統(tǒng)加強施工現(xiàn)場與控制中心的交流,這能夠施工現(xiàn)場混合料裝卸工作的穩(wěn)定性,并且清理掉多余的混合料。

3.3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當車輛被運送到場地時,需要將攤鋪機調制初始狀態(tài)。施工中攤鋪的厚度、寬度則是按照圖紙設計的內容控制。施工人員對攤鋪機熨平板仰角的控制必須做到仔細、精確,行走速度不宜太快或者太慢。目前的攤鋪機中都存在無接觸式均衡梁,其在施工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其工作原理為:通過電腦從聲鈉探頭獲取幾個垂直點距離并進行處理,同時控制好攤鋪機熨平板的提升裝置。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瀝青碎石路面的平整度。在保證攤鋪機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下,要準確地把握好方向。操作人員必須集中注意力,要仔細地操作防止出現(xiàn)問題。在攤鋪質量的控制過程中,溫度控制相當重要。無數(shù)的實例證明,在瀝青運送過程中,受攤鋪機熱溫傳遞和熨平板加熱的共同作用,瀝青混合料的溫度將會升高,具體的升高范圍為5~10℃。為了保持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使其密實度符合施工要求,瀝青攤鋪設備在施工工藝系統(tǒng)控制中必須保持勻速攤鋪。

3.4攤鋪層碾壓

為達到最佳壓實度,必須根據(jù)施工路段的實際情況進行碾壓施工,以此提高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質量。首先進行初次碾壓施工。應選用2臺雙鋼輪壓實機進行壓實作業(yè),通常將其碾壓遍數(shù)定為兩遍,確保其溫度在135℃以上,并將其速度控制在2~3km/h,壓實必須在攤鋪后及時進行。隨后再次進行碾壓施工,也可以稱為復壓,通常將其碾壓遍數(shù)定為2到3遍,溫度要控制在110℃以上,并將其速度控制在每小時2.5~5km/h以上。最后碾壓施工必須確保其溫度在90℃以上,遍數(shù)不少于兩遍,其速度與復壓相同。在壓路機行駛中,要重視其初始速度和結束速度的緩慢性。并指派專人對各種機械設備進行配合利用,根據(jù)施工相關規(guī)定進行碾壓遍數(shù)、速度的確定,避免出現(xiàn)碾壓過度或沒有碾壓的情況。

4結束語

瀝青路面改建工程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首先對原有路面進行處理,確保路基平整后可進行鋪筑工作。需要做好基層、面層材料的選擇,拌和、攤鋪、碾壓等各項施工工藝,才能確保整個工程的質量。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0818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