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泥塑教案(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4:04:06
彩繪泥塑教案(模板15篇)
時間:2023-11-13 14:04:06     小編:翰墨

教案中應包括教學過程的具體安排和教學活動的選擇。教案的編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做到因材施教。教案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的依據(jù)。要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師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彩繪泥塑教案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應知:初步了解泥塑藝術,感受我國民間豐富多彩的泥塑藝術的特點。

(2)應會:嘗試運用揉、捏、剪、挑、壓、粘、貼等方法,塑造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小組合作精神,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注重美術課型特點,運用情境教學,啟發(fā)式教學、演示式教學,在課程學習的延伸中關注生活,走向社會大課堂。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鄉(xiāng)土文化、學習鄉(xiāng)土文化、保護鄉(xiāng)土文化、發(fā)揚鄉(xiāng)土文化的意識。

(2)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學生們了解和接觸中國泥塑藝術,提高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了解泥塑作品造型及其色彩所包含的寓意。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泥塑的創(chuàng)作形式、制作技藝和表現(xiàn)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準備:

1、橡皮泥或彩泥。

2、泥塑配備工具(廣告色、水粉筆、毛筆等)牙簽、剪刀、小塊卡紙、泥塑的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導: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泥塑(板書)師:大家觀察一下,這兩個作品有什么區(qū)別?生:一個是彩色的,一個是素色的。

師:要想了解更多泥塑的知識,首先我們就要了解一下泥塑藝術的起源。(出示幻燈片:概括新石器時代泥塑特點——造型簡單、顏色單一)。

過渡: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泥塑藝術水平不斷提高,我們來了解一下泥塑藝術的發(fā)展。(出示幻燈片)。

(二)分析代表性作品。

(1)師:老師給大家搜集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們共同欣賞一下。

(2)小組探究:

a、從造型上看,說一說這些泥塑作品有什么特點?b、從色彩上看,說一說這些泥塑作品有什么特點?(3)小組匯報:

無錫泥塑特點:造型圓潤,色彩典雅,做工精細。

天津“泥人張”泥塑特點:造型古樸典雅,寫意多于寫實,幽默多于敘事。

淮陽“泥泥狗”泥塑特點:造型古樸淳厚,色彩艷麗,以黑色墊底,周身施以五彩紋飾形狀奇特怪異,充滿神秘感。

鳳翔泥玩具特點:造型圓潤飽滿,色澤鮮艷,具有強烈的立體效果,充滿歡樂喜慶的情感。

北京“兔兒爺”泥塑特點:形態(tài)憨態(tài)可掬,惟妙惟肖。兔爺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護神,傳說兔爺能賜給人們平安和吉祥。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

過渡: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由陶泥、膠泥、自然黏土、紙黏土等制作而成,由于條件有限我們只能使用彩泥,下面我們就來欣賞老師給大家?guī)淼牟誓嘧髌贰?/p>

(三)欣賞彩泥作品圖片。

(四)總結制作方法。

a、彩泥制作的基本工具:彩泥、安全小刀、牙簽、剪子。b、彩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分泥:用目測的方法將大塊的泥,按物體的比例和制作的需要,分成若干小塊來準備塑造。

團圓:將泥放在兩手手心中間,雙手均勻轉動,將手中泥團成圓球。搓長:將泥放在手心,兩手前后搓動,將泥搓成長條狀或圓柱體。壓扁:用手掌或工具將搓成的長條或團成的圓球壓成片狀。抻拉:從一整塊泥中,按物體的結構抻拉出各細節(jié)部位(如大象鼻子、天鵝脖子等)。

連接:直接粘接——將需要粘接的部分塑成一邊凹進一邊凸出,插接后壓緊。使用連接道具(竹簽或小棒)插接兩端,壓緊后完成。

(五)演示制作方法(出示幻燈片,邊出示邊講解)。

(六)學生制作,教師輔導:出示制作要求:

上交一個自己最滿意的立體卡通形象作品。1.形象立體。2.色彩鮮明。

3.造型可愛。

(七)展示作品、評價作品。

(八)課堂小結:民間藝術的形式種類繁多,形態(tài)豐富多彩,其文化內(nèi)涵深遠豐富,他們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述說著各個時期的故事,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用眼睛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用巧手創(chuàng)造美,更好地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板書設計:泥塑。

造型色彩。

——民間傳統(tǒng)藝術。

彩繪泥塑教案篇二

1、練習鞏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搭配色彩,設計造型多樣的手鏈。

3、嘗試通過多樣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設計出造型多樣的手鏈。

活動準備: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鏈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先出示多種造型的手鏈實物或圖片,鼓勵幼兒嘗試從串珠的顏色、形狀以及排列規(guī)律上簡單描述每串手鏈的特點。然后,請幼兒選出自己認為最漂亮的手鏈,并說明原因。最后,教師指出有些手鏈的串珠顏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鏈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規(guī)律……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當小小手鏈設計師,嘗試用塑型泥來設計色彩美麗、造型獨特的手鏈。

1、制作手鏈的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各種顏色的塑型泥制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幼兒多用幾種不同顏色的塑型泥來制作每種造型,而且每種造型都應有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比如對球形造型,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用紅色、綠色、藍色塑型泥來制作,并且每種顏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

2、嘗試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做好的串珠嘗試設計漂亮的手鏈,在幼兒設計前教師可以提醒幼兒,請他們想想自己準備怎樣排列各種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串珠?這些串珠怎樣排列才漂亮?在幼兒排列結束后,請幼兒互相欣賞、評價對方的設計。(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采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設計多種造型的手鏈。)在串珠風干后,教師可和幼兒一起用線把串珠串起來,做成手鏈。教師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裝飾手鏈,如用泥塑工具刻畫花紋、用畫筆添畫等。

3、手鏈示例。

活動分析。

1、豐富幼兒知識經(jīng)驗,促使幼兒頭腦中“內(nèi)在圖式”的積累。內(nèi)在圖式指的是以信息形式儲存在頭腦中的種。種表象、概念,它是幼兒從事泥塑活動的原材料。比如,要設計新的手鏈,幼兒頭腦中就必須有手鏈的`相關信息存在,以及與設計有關的色彩和樣式組合方面的感知,否則就很難表現(xiàn)。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擴大幼兒的知識面。

2、給幼兒創(chuàng)設審美環(huán)境,加強幼兒審美情感的體驗。要激發(fā)幼兒進行泥塑創(chuàng)作的動機,教師就必須先調(diào)動幼兒進行泥塑活動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獨立選擇與自己的活動目標相適應的材料,并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操作。同時,教師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充滿情感色彩的環(huán)境,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從事泥塑活動。

3、適時引導幼兒,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在泥塑活動中,幼兒探索活動的意義遠大于做出一件作品的意義。在泥塑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讓幼兒自主探索,培養(yǎng)幼兒的泥塑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對事物的形態(tài)、色彩、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進行整體性把握。這有助于在幼兒頭腦中形成美的意象,為培養(yǎng)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打下基礎。為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啟發(fā)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起幼兒進一步的思考,最終創(chuàng)作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

小百科: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jīng)陰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繪。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彩繪泥塑教案篇三

幼兒對泥類的喜愛源自生活,泥塑活動更大的魅力在于幼兒園泥塑課教學以玩為載體,在玩中滲透技術練習,在玩中尋找表現(xiàn)內(nèi)容,在玩中進行師生互動。

一、教學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2、發(fā)展幼兒想象、推理及判斷能力;

3、體驗玩泥巴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收集各種廢舊內(nèi)包裝(幼兒人手個3-4件)。

2、和好的紅膠泥。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出示模型,引出課題。

1、公示模型,展開思維想象。

師: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禮物,你們猜猜是什么?

師:現(xiàn)在找一個最棒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師:這到底是什么呢?

2、對幼兒的猜測推理驗證。

3、出示模型。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知道老師的這個模型是怎么做成的嗎?

(二)展示其它模具,展開想象推理。

1、掀開布條,露出模具;

師: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看好看的這樣的內(nèi)包裝盒,你們想看看嗎?

2、小朋友們充分觀察老師提供的內(nèi)包裝盒。

師:你覺得這個盒子原來是裝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

3、鼓勵幼兒用包裝盒的模型。

師:你們想不想用這些包裝盒的模型?今天老師就滿足你們的愿望(出示泥巴),讓你們來做一些好玩的模型吧。首先讓我們在泥上印出自己的小手印。

(三)引導小朋友用泥來做模型,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動手用手中的內(nèi)包裝盒制作模型。

(四)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的個性差異較大,有的幼兒膽小、內(nèi)向,不敢表現(xiàn)、展示自己,對這些幼兒我為他們提出合理的建議,鼓勵他們,讓孩子們的作品擺在桌上。

(五)自然結束。

彩繪泥塑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用水滴形、空心制作烏龜造型。

2、幼兒能運用材料和工具大膽裝飾烏龜。

3、愿意與同伴分享制作烏龜?shù)慕?jīng)驗。

活動重點:幼兒能運用材料和工具大膽裝飾烏龜?;顒与y點:幼兒知道用水滴形、空心制作烏龜造型。

活動準備:泥工板、泥工工具、彩泥、烏龜范例,海底世界的錄像。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

2、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觀察圖片,等一會兒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師生打招呼。

2、謎語引入。

身披盔甲慢慢爬,愛縮腦袋壽命長。(烏龜)。

4、再次欣賞圖片,重點觀察烏龜?shù)男螒B(tài)特點。

請幼兒說說烏龜主要的外形特征。

(一對眼睛、四條腿、硬硬的殼、一條小尾巴。)。

5、學習制作小烏龜。

重點指導烏龜四肢和頭部均勻分泥的方法,烏龜殼和四條腿的連接。3、教師教幼兒制作烏龜。

三、結束部分:

1、幼兒自由欣賞同伴作品。

2、鼓勵幼兒相互評價同伴作品。

3、教師小結。

四、活動延伸。

幼兒將做好的作品放入?yún)^(qū)域。

教師:仇艷2017年11月3日。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蝴蝶的主要外形特征。

2、通過觀看圖片,了解制作蝴蝶的簡單方法。

3、樂意在制作過程中努力地思考,裝飾出與眾不同的蝴蝶。

活動重點:幼兒知道蝴蝶的主要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觀察蝴蝶圖片。

“小朋友,這是誰呀,你們知道蝴蝶是什么樣子的嗎?”

2、教師和幼兒共同探索按示意圖塑造蝴蝶。

“老師這里有一張圖,它告訴我們?nèi)绾蝸碜鲆恢黄恋暮?。讓我們一起來邊看邊做吧?!笨梢宰層變荷蟻磉呏v邊示范做,也可以由幼兒說教師示范,讓幼兒了解基本方法和步驟。重點示范講解:如何將各部位連接成蝴蝶。

3、幼兒嘗試用泥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不同蝴蝶。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觀察了解幼兒的制作情況,并進行個別輔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操作,做出與眾不同的蝴蝶。

4、幼兒作品展覽。表揚有創(chuàng)新的幼兒作品。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彩繪泥塑教案篇五

1、感受玩泥的樂趣。

2、嘗試運用團、搓、按、捏等技能制作漢堡包,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漢堡包。

2、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3、各種顏色的橡皮泥若干份。

活動過程。

1、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是什么?你們吃過漢堡包嗎?

問: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漢堡包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圓圓的,里面有好多好吃的東西)。

2、你們知道漢堡包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面包、肉,菜)。

1、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請小朋友們看看動畫片里小動物們是怎樣制作漢堡包的。

2、討論:

漢堡包有幾層呢?都有那些東西包在里面?

(漢堡包里面有面包、肉、生菜,里面還有沙拉醬)。

3、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怎樣制作一個漢堡包呢?

1、重點演示雙手團泥。

2、將泥團圓后放在手心進行按壓、壓扁。

3、選兩塊做最外層的面包,里面放兩層:

一層做生菜,一層做奶酪,最里面的防疫曾作為雞塊。

4、一層一層的包起來,一個美味可口的漢堡包就做好了。

制作前,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團、搓、捏等動作表演,加深幼兒對基本動作的理解。

1、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漢堡包的方法。

2、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分享制作美食的樂趣。

彩繪泥塑教案篇六

1、知識與技能:

1)應知:初步了解泥塑藝術,感受我國民間豐富多彩的泥塑藝術的特點。(2)應會:嘗試運用揉、捏、剪、挑、壓、粘、貼等方法,塑造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小組合作精神,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2)注重美術課型特點,運用情境教學,啟發(fā)式教學、演示式教學,在課程學習的延伸中關注生活,走向社會大課堂。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鄉(xiāng)土文化、學習鄉(xiāng)土文化、保護鄉(xiāng)土文化、發(fā)揚鄉(xiāng)土文化的意識。

2)在各種玩具充斥市場的今天,更應讓學生們了解和接觸中國泥塑藝術,提高藝術鑒賞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了解泥塑作品造型及其色彩所包含的寓意。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泥塑的創(chuàng)作形式、制作技藝和表現(xiàn)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準備:

1、橡皮泥、泥(到磚瓦廠去買處理好的泥)。

2、泥塑配備工具(廣告色、水粉筆、毛筆等)牙簽、剪刀、小塊卡紙、泥塑的圖片,當?shù)啬嗨茏髌穼嵨?兩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以欣賞為主,讓學生初步了解泥塑作品悠久的歷史、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甘肅敦煌莫高窟的菩薩。

麥積山石窟的菩薩。

山西太原晉祠的宮女。

天津“泥人張”泥塑。

無錫惠山泥人。

山東聶家莊泥玩具。

并要求下一節(jié)課前搜集本地民間泥塑作品的資料、圖片或實物并準備好學具,為下一節(jié)制作課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泥塑的玩具,請學生了解諸多民間工藝即將失傳的事實。

二、講授新課(一)課件展示:

1、學生泥塑作品欣賞:

2、出示范作,講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壓、揉、搓、擰、剪。

3、老師示范:(1)設計草圖。

學生回答:(略)。

5)刷底粉上色(6)整理陰干完成。

5、學生開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6、反思學習、激勵評價:隨堂和綜合評價相結合,拿不同學生的作。

執(zhí)教人。

王芳。

泥塑動物教案1教學內(nèi)容:課文通過“制作舉例”、“課后實踐”、“新思路”、“評比臺”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捏制泥塑,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捏制泥塑,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捏制泥塑。

教學準備:黏土或橡皮泥、圖紙、鉛筆。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用黏土可以捏制出許多有趣的小動物,再加上小木棍、火柴等做裝飾,小動物就更可愛了。

二、制作舉例。

1、學生看課本。

2、老師教學捏泥塑(1)畫圖,設計出造型。(2)把要塑的小動物分成幾部分,分別用泥捏制出來。(3)把捏好的各部分黏合或用小木棍插接起來。(4)裝飾成形。

3、學生動手捏制泥塑,教師巡視指導。

三、課后實踐。

四、新思路你自己會設計新的造型嗎?把你設計的造型畫在下面,并嘗試捏制。

五、評比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師:你們喜歡看迪伲斯動畫《貓和老鼠》嗎?生:喜歡師:為什么???

生:因為動畫片拍的很好玩,笨貓tom總是被聰明的老鼠打敗師:還有呢?

生:動畫片的想象力很豐富,tom有很多鬼主意(生十分高興,氣氛頓時輕松活潑)師:你們說的對,貓的形象是非常有趣,可是有一次啊當tom在家睡覺時卻發(fā)生了一件事…(演示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tom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它被一陣聲音驚醒,頭腦出現(xiàn)“?”——這是什么聲音)。

師:你們聽出是什么聲音了嗎?

生:是天亮了,雞籠里的雞叫聲生:有許多雞,公雞、母雞、小雞…。

師:對!可是老師要考考你們,你們能把這些雞畫給老師看看嗎?生:能(充滿自信的)(生開始在紙上畫,師請兩生上黑板表現(xiàn))師:恩,畫的很不錯。

師:還有哪些同學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同學們看一下(將學生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這幅畫的怎么樣?生:他畫的雞形象很逼真。

師:對,這位同學抓住了雞的基本形和動態(tài)特征,所以很生動。那么你們知道雞的基本形體特征嗎?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只雞,讓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公雞標本)(生很吃驚,接著非常興奮,有幾個還學著雞叫)。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雞有哪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長的什么樣。不清楚的同學還可以上來摸一摸,把你觀察的結果告訴同學們(生紛紛舉手上講臺,氣氛異?;钴S)。

生:我知道,雞由雞頭、雞身、雞尾組成生:不,還有雞冠、雞嘴、雞翅、雞腿…(生大笑,“有點象在說鹵菜了!”)。

生:想!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捏塑:雞)評析: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建立了一個輕松活潑、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為使學生在自由中找到自我、發(fā)揮天性、真正提高各方面素質(zhì)埋下伏筆。教師通過聽一聽、畫一畫、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來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覺,使學生真正了解雞的特征,為進行下一步制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讓學生先畫再看的確是一大亮點。

二、新授。

師:在做陶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我們陶藝家和和我們同齡的學生自己制作的陶藝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去用陶來表現(xiàn)雞這只動物的……(多媒體演示雞的陶藝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燒制成功的作品)。

師:我們每制作一件陶藝作品,都要先進行構思,之后再考慮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適、怎樣去制作!現(xiàn)在也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樣的雞,怎樣做的與眾不同,又如何去表現(xiàn)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學之間可以進行討論、交流一下看法。還有、我們在制作時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學、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生思考、討論)。

師:你們想好了沒有?哪位同學愿意把你想的或討論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

師:既然同學們都已想好,那就開始制作,注意開始要練泥(生開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適時推薦優(yōu)秀做法和講解注意事項)。

評析: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各種雞的陶器,使學生了解雞的不同做法,提高制作欲望;讓學生構思再說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能力、開拓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使學生明白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而學生為達到成功而克服種種困難作鋪墊,也為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打基礎。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進行自由交流,使他們在自由的空間里自主的選擇創(chuàng)作主題、內(nèi)容和形式。改變了以前那種課堂結構,打破了傳統(tǒng)觀念,教師與他們多方面交流和發(fā)展,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中學習知識,使他們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

三、小結師:同學們完成了沒有?生:完成了(成功的喜悅)。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看生:我(紛紛舉手,極想表現(xiàn))。

生:我認為他用泥條做的裝飾很漂亮,我要向他學習。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你們能推選出今天的最佳創(chuàng)意獎嗎?生:能師:你們可以小組討論,然后把結果告訴班長(生討論)。

班長:同學們一致決定最佳創(chuàng)意獎是鄭佳同學做的“驕傲的公雞”

師:鄭佳同學,祝賀你,希望你以后能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老師頒發(fā)自制獎品)師:其實陶藝本身底蘊深厚、內(nèi)容豐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識,老師希望同學們以后認真學習各科知識、認真觀察我們生活,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作品來!

評析:教師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評價:評價自己、評價別人好在那里、還可以怎么做,這樣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參加陶藝活動每個學生都會根據(jù)自己的不同思路、獨特的審美觀來做自己的作品。雖然每個學生做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所以陶藝活動中的每個學生都是成功的,他們會因此而高興,因此而自豪。從而產(chǎn)生成就感,就會對這一活動更加感興趣、更加投入,因此會提高的更快。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是陶藝課的一大特點,這節(jié)課教師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看到學生作品哪怕是一點點閃光點都進行及時表揚和鼓勵,肯定他們的成績,與他們一起分享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使他們能產(chǎn)生更大的成就感!

執(zhí)教人管新芹。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說陶。

1、了解我國有關陶文化的知識。

2、學生講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賞陶(媒體展示陶文化)。

1、欣賞彩陶文化:(1)半坡型(2)廟底溝型(3)馬家窯型(4)半山型、馬廠型。

2、欣賞黑陶文化特點:黑、薄、光。

3、彩陶文化運用的藝術法則。

4、欣賞現(xiàn)當代陶文化。

三、玩陶。

1、提問:這些作品分別運用了什么方法?

2、這一件作品運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覺怎樣。

4、搓泥條應該怎樣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樣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變得牢固而不會輕易損壞?

6、拍泥板應該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別運用了哪些裝飾的手法,你能說說嗎?

8、欣賞學生作品。

媒體出示捏制法、盤條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應文字。

四、老師總結陶藝在生活中各個地方的應用。

第二課時。

一、對比導入。

1、出示陶藝作品,仔細觀察比較,說說它們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歸納:泥條盤筑、隨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用各種方法做成的陶藝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將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藝作品在學生間傳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點。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驟和方法是怎樣的?

3、同桌或小組間交流。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藝作品。

三、教材賞析。

1、觀察教材步驟圖例,進一步了解陶藝制作的整個流程。

2、欣賞教材范品,開闊思維,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樣性。

四、作業(yè)要求:運用多種方法個人獨立制作或與同學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歡的造型生動的陶藝作品。

五、學生制作,教師指導。

六、作業(yè)展評。

執(zhí)教人:張茂芳。

彩繪泥塑教案篇七

《師徒四人行》。

】林樂娜。

【】一課時。

【】。

1、發(fā)展概括性觀察能力,能抓住師徒四人的典型特征。

2、嘗試用彩泥制作豬八戒的形象,練習團、搓、壓、對接等泥工技能。

【】。

3、豬八戒泥塑步驟圖,見幼兒用書第3冊第7頁。

【】。

一、開始部分:

(1)師:我們先來唱一首歌,請小朋友隨音樂唱《猴哥》。(進入情境)。

(2)歌唱完了,請小朋友看看這幾張圖片,告訴我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長得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自由回答)。

師總結出各自的明顯特征:

孫悟空,外號美猴王,,自封為齊天大圣,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于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經(jīng),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jīng)。取經(jīng)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熱愛自由。

豬八戒,孫悟空常稱他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犯錯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它雖好吃懶做,卻心地善良,待人熱情。

唐僧,誠實善良,一心向佛。他沒什么本領,經(jīng)常不能識破妖怪的詭計,落入妖怪的陷阱之后,只會喊:悟空,救我!

沙僧,原是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后跟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對師傅忠心耿耿。

二、基本部分:

1、介紹材料及方法,引發(fā)幼兒泥塑的興趣。

(1)師:看,老師在捏面人的老爺爺那里買了四個泥人,小朋友們,好玩嗎請小朋友看看他們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兒回答)。

你們想不想也做一個啊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學捏面人的老爺爺,捏一個你喜歡的《西游記》里的人物。

(2)師:捏泥人可不是一樣簡單的事,除了要用到橡皮泥外,還要用到很多東西,小朋友們可要聽清楚老師手里的這些東西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要不你的泥人可就做不成了。

介紹輔助材料,師幼共同討論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用。

教師重點示范對接的技能。

2、師:下面我們小朋友就開始你的泥塑創(chuàng)作吧。

引導幼兒獨自進行泥塑創(chuàng)作。讓幼兒參照幼兒用書中豬八戒泥塑步驟圖進行塑造,指導幼兒運用不同顏色的彩泥表現(xiàn)人物特征,同時注意面部特征的塑造要精細,啟發(fā)幼兒運用輔助材料(牙簽等)進行人物身體不同部分的對接。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捏的泥人可真棒,都快趕上捏面人的老爺爺了,現(xiàn)在老師為你們和泥人照張相吧。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手工區(qū)繼續(xù)進行泥塑創(chuàng)作。

彩繪泥塑教案篇八

1.引導學生用夸張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自己的頭部,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體驗自由創(chuàng)作的快樂?;顒訙蕚洹?/p>

1.陶泥和泥工板若干,各種輔助物(豆類和鉛絲,火柴、羽毛、毛線等),背景音樂磁帶。

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都很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都很有趣。

二、欣賞有趣的臉譜圖或大師作品,拓寬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

師:老師這里也有幾張?zhí)貏e的臉,有的還用了一些特別的材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小臉;有的臉像個愛心;有的辮子上還有兩個小臉;有的臉上還插著羽毛??。

教師小結:這些作品有的很有趣,有的給人感覺很奇怪,但這些作品都很特別。

三、學生創(chuàng)作“特別的我”1.師:老師也想變一個特別的。

我。教師運用泥工的基本技能進行示范講解:先用紫砂泥做臉盤(紫砂泥有些硬,可以先捏一捏,再壓一壓,盡量使臉盤變大),然后用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做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最后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裝扮“特別的我”。

2.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得特別呢?那你想變得怎樣特別呢?3.學生互相交流后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追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變?”“你想用什么材料來裝扮自己?”4.學生操作,教師提示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播放背景音樂)。

四、交流展示學生作品(見附2)1.請小朋友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什么地方變得最特別,心里是怎么想的。

現(xiàn)出來,那你就是最棒的。活動反思。

泥塑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選擇了孩子們感興趣的材料——陶泥,并添加了羽毛、紐扣、吸管、毛線等輔助材料,讓學生與材料展開積極互動,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作。另外,活動中還提供了一些大師的作品,讓學生與大師直接對話,感受其獨特的構思和創(chuàng)新,這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尤其是本次活動立足于讓學生在熟悉“團圓、搓條、壓扁”的技能基礎上,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出“特別的、與眾不同”的我,凸顯了學生對自己的想象和對自我的認識,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彩繪泥塑教案篇九

和一定的美學素養(yǎng),并能使幼兒積累一些初步的立體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動都以實物范例為主來引導幼兒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獨立創(chuàng)造性,違背了當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學習,幼兒被動地學,學得辛苦。

這次活動,我決定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泥塑活動,試圖在指導方面突破以往的“范例+臨摹”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點,用啟發(fā)引導的方法,讓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逐漸掌握一些基本造型。于是我通過設置一定的懸念來調(diào)節(jié)幼兒的心理,促使幼兒自主地嘗試,學習,積累。

目標:

1、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講一講,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點。

2、能恰當運用搓、揉、捏等技能,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泥塑花瓶。

3、設置情境,提高幼兒對泥塑活動的興趣。

準備:

每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種形狀)。

每人一塊橡皮泥,泥工板。

若干朵用鉛絲、皺紋紙做的彩色紙花。

過程:

1、猜一猜。

請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著什么?

[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懸念,激發(fā)幼兒對這次活動的興趣。]

2、摸一摸,講一講

大家輪流摸一摸,邊摸邊講,講講里面是什么東西?是什么形狀的?

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塑料袋里藏著什么?(花瓶)

3、提出要求,幼兒操作

要求:保持安靜,小嘴巴抿緊

可以一邊摸,一邊捏,一步一步感知。

4、展示作品,小結

請每組小朋友打開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賞。

在整個活動中,由一個懸念緊緊吸引著幼兒,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很投入,真正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結束后,揭示謎底,幼兒通過比較、欣賞,通過老師的肯定,對自己樹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積累了更多的泥塑經(jīng)驗。

在設置情境時,如果能結合時代特征,布置成有一定藝術品味的陶吧環(huán)境,更易激發(fā)幼兒的內(nèi)在創(chuàng)造欲望。

彩繪泥塑教案篇十

1.在欣賞的基礎上能搓出大小相似的圓。

2.通過老師的指導能做圓的粘接。

3.能快樂的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樂意在探索過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難。

4.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重點: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做出圓的粘結,做成毛毛蟲并進行裝飾。

難點:在制作過程中探索創(chuàng)新。

1.毛毛蟲泥塑成品 2.橡皮泥 3.小標志

1. 小朋友你們見過毛毛蟲嗎?教師展示做好的毛毛蟲作品,告訴幼兒毛毛蟲就是蝴蝶的前身,并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的外型特征。

2. 小朋友你們看毛毛蟲的身體想什么?。浚ㄒ还?jié)一節(jié)的,像小湯圓似的)

3. 老師示范制作小湯圓,取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心搓成小圓球,然后繼續(xù)搓出很多個。

1.先搓出6-7個小湯圓,即毛毛蟲的身體前置作業(yè)。

2.觀察毛毛蟲的身體是相連接的,將剛剛搓成的湯圓粘接成長條狀,也就是毛毛蟲的身體部份。

3.把剛剛完成的半成品,加上眼睛和裝飾,完成毛毛蟲身體特征形態(tài)。

4.毛毛蟲做好了,小朋友想不想讓它動起來,引導幼兒了解毛毛蟲不是一種靜態(tài)的生物,做出毛毛蟲的動態(tài)模式。

5.裝飾毛毛蟲,可以給毛毛蟲身體下加上一片葉子,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各式各樣的毛毛蟲

1. 小朋友走下座位觀察其它小朋友的作品,把自己認為做漂亮的作品投出自己的一枚標志。

2. 總結展示作品,鼓勵孩子們,表揚做的好的有創(chuàng)意的孩子。

3. 收拾整理桌面。

1. 孩子們對制作毛毛蟲泥塑很有興趣,這也是孩子們常見的小昆蟲,孩子們操作起來也很容易。

2. 剛開始孩子們捏小湯圓似的小圓球捏的不太圓,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后大部分孩子能捏出小圓球了。

3. 裝飾毛毛蟲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大多加上了一片葉子,也有點孩子加上了小樹枝,很漂亮。

4.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我讓他們和其他小朋友合作這樣效果較好,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

彩繪泥塑教案篇十一

1、引導幼兒用面粉泥通過捏、搓、揉、壓等方法,制作出蛋糕的不同形態(tài)。

2、引導幼兒學會整體布局蛋糕。

3、教會幼兒用原料,色彩來裝飾蛋糕。

4、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

1、一次性的小蛋糕盤若干,小膠叉子若干。

2、面粉泥、布條,小花朵,彩色小膠棒,蠟燭,櫻桃果,葡萄果等等。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布條,小花朵,小膠棒,水果等等來制作蛋糕的形態(tài)。

2、把小塊的面粉泥捏、搓、揉、壓成各種各樣的蛋糕形狀放在蛋糕盤上。

3、裝飾蛋糕。

4、引導幼兒采用多種方法來制作蛋糕的形態(tài)。

5、幼兒進行原料,色彩搭配與整體布局時,老師可以給予一些好的建議,使蛋糕更加漂亮。

6、引導幼兒要愛護面粉泥,掉落的小屑也要及時的撿起。

7、展示自己的作品。

1.激發(fā)幼兒對泥工造型的創(chuàng)作欲望。

2.學習泥工技能:練習搓球并學會組合,訓練雙手的協(xié)調(diào)配合能力。

1.幼兒人手一份彩泥(橡皮泥),一根竹棍。

2.教學vcd。

彩繪泥塑教案篇十二

3.通過泥塑的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設計能力和藝術想象力;

4.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協(xié)作的精神。

1.泥塑模型2.泥塑工具——泥塑刀一套3.粘泥。

1.簡介:輔導員老師簡介泥塑藝術、泥塑創(chuàng)作要求及泥塑工具的名稱和使用。

a:泥塑是一種以粘泥為基本材料的雕塑藝術,它通過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種造型。

b:泥塑的評判標準從藝術價值、技術難度、作品設計三個方面評價。

(2)泥塑創(chuàng)作:

a:(主題泥塑)將花瓶泥塑模型(三片)或碗泥塑模型(兩片)合起來,

然后邊往泥塑模型中鏟粘泥邊拍實,直到模型中鏟滿粘泥為止,接著仔細地分片取下泥塑模型,最后通過挖、雕、掏等手段對泥塑作品進行加工。

b:(創(chuàng)意泥塑)(讓學生發(fā)揮藝術想象力,自由創(chuàng)作)。

2.分組:每兩個學生為一個泥塑創(chuàng)作小組,合作進行創(chuàng)作。

3.創(chuàng)作:依照泥塑模型進行創(chuàng)作。(也可進行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

4.命名:給自己創(chuàng)作的泥塑作品命名。

5.評比:輔導員老師(或學生代表)選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評講。

1.每個操作臺安排3個學生,每張課桌安排2個學生。

2.每兩個學生為一個泥塑創(chuàng)作小組。

3.活動時,輔導員老師巡視,作個別指導。

4.愛護泥塑工具,不得丟失或損壞。

5.活動結束,做好泥塑操作臺的整潔工作,將泥塑工具洗干凈放回原處。

根據(jù)活動情況,輔導員老師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彩繪泥塑教案篇十三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動畫片拍的很好玩,笨貓tom總是被聰明的老鼠打敗

師:還有呢?

生:動畫片的想象力很豐富,tom有很多鬼主意 (生十分高興,氣氛頓時輕松活潑)

師:你們說的對,貓的形象是非常有趣,可是有一次啊當tom在家睡覺時卻發(fā)生了一件事… (演示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tom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它被一陣聲音驚醒,頭腦出現(xiàn)“?”—— 這是什么聲音)

師:你們聽出是什么聲音了嗎?

生:是天亮了,雞籠里的雞叫聲生:有許多雞,公雞、母雞、小雞…

師:對!可是老師要考考你們,你們能把這些雞畫給老師看看嗎?

生:能(充滿自信的) (生開始在紙上畫,師請兩生上黑板表現(xiàn))

師:恩,畫的很不錯。

師:還有哪些同學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同學們看一下 (將學生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這幅畫的怎么樣?

生:他畫的雞形象很逼真

師:對,這位同學抓住了雞的基本形和動態(tài)特征,所以很生動。那么你們知道雞的基本形體特征嗎?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只雞,讓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公雞標本) (生很吃驚,接著非常興奮,有幾個還學著雞叫)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雞有哪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長的什么樣。不清楚的同學還可以上來摸一摸,把你觀察的結果告訴同學們 (生紛紛舉手上講臺,氣氛異?;钴S)

生:我知道,雞由雞頭、雞身、雞尾組成生:不,還有雞冠、雞嘴、雞翅、雞腿… (生大笑,“有點象在說鹵菜了!”)

生:想!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捏塑:雞)評析: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建立了一個輕松活潑、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為使學生在自由中找到自我、發(fā)揮天性、真正提高各方面素質(zhì)埋下伏筆。 教師通過聽一聽、畫一畫、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來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覺,使學生真正了解雞的特征,為進行下一步制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讓學生先畫再看的確是一大亮點。

師:在做陶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我們陶藝家和和我們同齡的學生自己制作的陶藝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去用陶來表現(xiàn)雞這只動物的… … (多媒體演示雞的陶藝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燒制成功的`作品)

師:我們每制作一件陶藝作品,都要先進行構思,之后再考慮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適、怎樣去制作!現(xiàn)在也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樣的雞,怎樣做的與眾不同,又如何去表現(xiàn)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學之間可以進行討論、交流一下看法。還有、我們在制作時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學、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 (生思考、討論)

師:你們想好了沒有?哪位同學愿意把你想的或討論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

師:可以,只不過你們幾個要商量好各做什么喲

生:我準備和同桌做兩只正在搶吃蚯蚓的小雞

生:我做一只驕傲的大公雞,雞腿我做成基座,這樣才穩(wěn)定,能站牢

師:你的構思真妙,了不起,希望你能成功

師:既然同學們都已想好,那就開始制作,注意開始要練泥 (生開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適時推薦優(yōu)秀做法和講解注意事項)

評析: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各種雞的陶器,使學生了解雞的不同做法,提高制作欲望;讓學生構思再說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能力、開拓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使學生明白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而學生為達到成功而克服種種困難作鋪墊,也為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打基礎。 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進行自由交流,使他們在自由的空間里自主的選擇創(chuàng)作主題、內(nèi)容和形式。改變了以前那種課堂結構,打破了傳統(tǒng)觀念,教師與他們多方面交流和發(fā)展,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中學習知識,使他們在學習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

生:完成了(成功的喜悅)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看

生:我(紛紛舉手,極想表現(xiàn))

師:公雞也會有蛋(生大笑)看樣子可要注意實際生活喲,你們認為怎么樣

生:我認為他做的雞形象很生動也很有趣

生:我做的是一只母雞,在它的背上蹲了一只小雞,它們正在吃食

生:我認為,它想象很豐富,雞槽做的很好

生:我做的是一只驕傲的公雞,雞身都是用泥條做裝飾,

師:哦,讓老師看一看你構思的底座現(xiàn)在做的怎么樣

師:太好了,你成功了,祝賀你??熳屚瑢W們看一看

生:我認為他構思很巧妙

生:我認為他用泥條做的裝飾很漂亮,我要向他學習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你們能推選出今天的最佳創(chuàng)意獎嗎?生:能師:你們可以小組討論,然后把結果告訴班長 (生討論)

班長:同學們一致決定最佳創(chuàng)意獎是鄭佳同學做的“驕傲的公雞”

師:鄭佳同學,祝賀你,希望你以后能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老師頒發(fā)自制獎品)

師:其實陶藝本身底蘊深厚、內(nèi)容豐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識,老師希望同學們以后認真學習各科知識、認真觀察我們生活,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作品來!

 教師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評價:評價自己、評價別人好在那里、還可以怎么做,這樣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參加陶藝活動每個學生都會根據(jù)自己的不同思路、獨特的審美觀來做自己的作品。雖然每個學生做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所以陶藝活動中的每個學生都是成功的,他們會因此而高興,因此而自豪。從而產(chǎn)生成就感,就會對這一活動更加感興趣、更加投入,因此會提高的更快。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是陶藝課的一大特點,這節(jié)課教師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看到學生作品哪怕是一點點閃光點都進行及時表揚和鼓勵,肯定他們的成績,與他們一起分享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使他們能產(chǎn)生更大的成就感!

彩繪泥塑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雙手手掌制作水滴形。

2、把蘿卜和葉子連接,表現(xiàn)蘿卜的主要特征。

3、喜歡泥工活動,體驗自己動手制作的快樂。

活動重點:指導幼兒用手掌底部進行水滴形制作。

活動難點:搓時要用力均勻,及時關注形狀變化。

活動準備:彩泥、胡蘿卜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蘿卜專賣店”,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出示蘿卜及小兔,導出情境“蘿卜專賣店”。

2、提問、引導幼兒說出蘿卜的'名字及顏色。

二、運用實物引導幼兒討論塑造蘿卜的方法。

1、出示蘿卜引導幼兒觀察蘿卜的不同之處。

(大小、粗細、長短、顏色、有葉子、有胡須)。

2、出示彩泥與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討論:尖尖的蘿卜什么形?怎么搓?蘿卜葉子怎么捏?

(水滴形,用雙手手掌底部前后搓上下搓;小水滴,手指搓)。

三、教師示范制作,幼兒觀察并嘗試制作。

1、教師運用雙手手掌底部前后搓——長水滴形、手指搓——小水滴的方法制作蘿卜,幼兒觀察。

2、幼兒獨立嘗試制作,教師個別指導。

3、師幼小結:先搓出“蘿卜”的身體,再用綠色彩泥搓葉子,然后進行組合。

四、“送蘿卜”集體欣賞幼兒作品。

1、請幼兒將制作好的蘿卜送到小兔子的“蘿卜專賣店”。

2、展示幼兒的作品。

五、活動延伸:

遷移本次活動經(jīng)驗,引導幼兒嘗試制作其他幾種常見的水滴形蔬菜。

彩繪泥塑教案篇十五

徽州壁畫民居彩繪作為壁畫的一種,在明清時期繪制較多,主要作為徽派建筑的石雕、磚雕的補充而存在。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與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分不開,它的繁榮與發(fā)展需要深厚的思想根源為支撐,更需要相應的經(jīng)濟基礎。明清時期,徽商雄踞天下,留下了“無徽不成鎮(zhèn)”的佳話,有了徽商的經(jīng)濟投入,加上徽州工匠熟悉繪畫,兼通數(shù)藝,畢精畢細,壁畫成為民居裝飾的一種主要形式。而到了清末民初,徽州經(jīng)濟衰退,出現(xiàn)了以繪畫代替雕刻作品的現(xiàn)象,更加促進了民居壁畫的發(fā)展?;罩莠F(xiàn)存的壁畫多建于明清時期,也是徽州壁畫的成熟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的思想漸漸活躍起來,建筑開始出現(xiàn)新的觀念,不再一味沿用過去傳統(tǒng)的做法,作為裝飾作用的民居彩繪漸漸淡出歷史的舞臺。民居彩繪市場的缺乏造成繼承者甚少,加上一些壁畫藝人漸漸老去,徽州壁畫的發(fā)展速度緩慢,民居彩繪甚至處于停滯狀態(tài)?,F(xiàn)存的徽州壁畫民居彩繪年久失修,加上后人缺乏保護意識,所以遺存較少,且分布較散,不夠集中。目前在徽州地區(qū)保留較完整的壁畫有墻頭壁畫、民居彩繪和寺廟道釋壁畫。其中民居彩繪以黟縣關麓村“八大家”連體民居彩繪為代表,作為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徽州文化的一個縮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堪稱墻壁上的“敦煌藝術”。

一、徽州壁畫民居彩繪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

徽州壁畫民居彩繪現(xiàn)存下來的大都是繪制在廳堂藻井和內(nèi)壁天花上,采用的繪制底材一般都是木板。繪制者相當慎重對待板材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板材的強度和硬度,還要深入了解板材的紋理、形狀、大小、疏密,以方便作畫。主人往往還會考慮到保存的時間長久,會在繪制前對板材做一些防潮、防曬、防腐、防蛀的保護措施,以確保繪畫材料的可靠。其次,在用色上也很講究,早期的黑色、深灰色的提取直接用煙灰制作,徽州壁畫中大都直接用稻草灰,或者用農(nóng)村燒柴火的鍋底的煙灰,刮下來用酒熬制成墨黑。黃色、赭石類色彩則從礦石中提取,綠色則從植物的根莖上提取,紅、黃、白等色則將河床里的淤泥曬干研成粉末,徽州地區(qū)將紅色和黃色的泥巴淘洗出來,直接使用??梢哉f,繪畫的顏料完全取諸自然,間色、復色的使用可以從自然界提取的色彩再經(jīng)過人為的加工、混合得出。沒有化學成分的作用,這樣繪制更加環(huán)保。色泥、礦石制成的顏料都屬于礦物質(zhì)顏料,不容易褪色,使徽州壁畫歷經(jīng)百年依舊色彩鮮艷。在工藝做法上,徽州傳統(tǒng)的做法采用披麻灰做底,外墻上均用熟石灰膏披灰而成,即先攪拌灰泥抹勻,半干時其滲透性很強,不同于紙上作畫,也不同于其他墻面?;罩荼诋嬐鈮ψ鳟嬓枰诎霛竦那闆r下一揮而就,以保證顏料的滲透,這樣會使顏料與墻體一起干透,繪畫者需要熟悉石灰膏的干燥程度,以使畫面保存時間長久。內(nèi)室彩繪大都是繪制在木板上,作畫者要充分熟悉木板的收縮和延伸等性能,包括繪制底板的強度、硬度和表層紋理的疏密。這些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需要繪制者在熟悉繪畫材料性能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好材料。工匠畫師的作畫技巧都是過硬的,他們對墻體的干燥程度及如何使用筆墨相當了解,能充分把握好墻體的干燥度進行作畫,使筆墨滲入墻體達到最佳狀態(tài)。而在黟縣關麓村的民居彩繪中,天花上都是木板鋪筑,采用直接在木板上涂上白色做底,畫上白色花卉。據(jù)考證,在徽州建筑中,居室窗戶較小,畫師以白色為基色,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室內(nèi)的亮度,一方面也是為了拓展房間的內(nèi)部空間,使居室顯得明亮。

二、徽州壁畫民居彩繪的傳統(tǒng)繪畫技法工藝。

徽州壁畫的繪畫方法采用以工筆帶寫意的方法,采用勾、勒、染、點,很少使用皴法和擦法。結合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以線造型的特點,先用重彩或深黑勾線造型,線條流暢,再為其染色,最后復勾線條使畫面完整。用線獨樹一幟,沉著挺拔,在壁畫中真正體現(xiàn)出中國繪畫的線條美。繪制的構圖由外框圖案和框內(nèi)畫面兩部分組成,多為滿堂彩的構圖形式,多幅畫面題材各自獨立,并不重復。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外框都采用各種回字型紋或吉祥寓意紋樣,具有很強的襯托作用。在黟縣關麓村“八大家”民居彩繪中,藻井彩繪的.造型有寶鼎、葫蘆、彩色蝴蝶、鯉魚、扇子、桃形等多種外框形式,還有常見的圓形、八角、套方、十字、扇面、書畫、葫蘆、蝴蝶、花瓣等式樣。而且圖案具備簡練、素雅、流暢、鮮明的造型特點,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可謂構圖精細,整幅畫看起來富麗而不華貴,繁華中透著淡雅。接著在框內(nèi)重點描繪內(nèi)容?;罩荼诋嬅窬硬世L題材極為寬泛,含有淳樸的鄉(xiāng)土氣息。涉及山水、人物、花鳥和竹石,采用的都是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表現(xiàn)形式,將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作為主要的作畫內(nèi)容,其中以人物為主,注重描繪人物的形態(tài)和神韻,再將故事情節(jié)以敘說的形式展開,生動感人。在黟縣關麓村的“八大家”民居彩繪中,居室內(nèi)板壁窗門上的彩繪有近十幅內(nèi)容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內(nèi)框里畫上白色花瓣作為基底,再用深色邊線畫上各種形式的外框,這樣就成了一個個獨立的畫面,互不干擾。在一些配景中,有的畫一個冰裂紋的花瓶,瓶內(nèi)插上一枝梅花,寓意為“冰清玉潔”??梢姡L畫思想上崇尚儒學、喜慶和吉祥,從這些畫面中滲透出的人文關懷是徽州文化的典型特征。傳統(tǒng)的傳承以師承為主。在徽州,很多工匠在徽州三雕傳承人的相互影響下極大地提高了繪畫者的功力,保留了傳統(tǒng)的風格。在這些民居彩繪中,人們看到了形、神、韻的完美結合,值得后人不斷地學習、研究。在色彩處理運用上,以冷色、復色為主,大都使用青綠、三綠、石黃、朱砂著色。采用灰色復色為基調(diào),畫面顯得雅致。而在小面積處理上,通常會將紅色、黑色穿插其中,畫面顯得不呆板,充分顯示出靈動、清雅的效果。黟縣關麓村的民居彩繪采用的正是白色做底,用藍色、褐色繪制花卉,散布在天棚上,間以蝙蝠、彩蝶穿插其中。有的彩繪采用白色間隔,有的彩繪采用白色水浪紋和白色花卉為底,深淺色并用,保持天花的亮度,烘托出典雅、沉靜的色調(diào)。歙縣呈坎的寶龍閣中的彩繪,梁上大面積設彩的木表為土黃色,繪畫的顏色通過冷暖對比,間以黑、灰、藍或白線來協(xié)調(diào)。典雅的色彩給徽派建筑增添了一份韻味,與黑瓦白墻相得益彰?;罩荼诋嬅窬硬世L的傳統(tǒng)工藝圖案多采用錦紋和宋代以來相沿用的各種紋樣,構圖多樣活潑,以線造型,用線遒勁。色彩以冷色調(diào)為主,配以簡潔的錦紋,淡雅簡明,溫暖明快,達到裝飾的作用,室內(nèi)美化功能增強,生活更有趣味。民居彩繪傳統(tǒng)制作者在制作中將實用與美觀結合,一方面通過繪畫裝飾美化了居住環(huán)境,陶冶了性情,一方面又能于耳濡目染之中灌輸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教育后人,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這些民居彩繪精品對于今天的美術工作者和美術愛好者有極高的鑒賞和臨摹價值。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15940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