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實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4 04:19:08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實用12篇)
時間:2023-11-14 04:19:08     小編:FS文字使者

教案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步驟,注重知識點的遞進與延伸。通過借鑒和改進這些教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一

第三課時:元、角、分、時、分的認識復習內(nèi)容:元、角、分、時、分的認識。復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人民單位及相互間的進率關系,并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懂得1時=60分,并能正確認識鐘面上的時刻。2、過程與方法:通過復習,體會人民幣和時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培養(yǎng)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復習重、難點:1、重點:通過復習,體會人民幣和時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2、難點:使學生認識人民單位及相互間的進率關系,并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懂得1時=60分,并能正確認識鐘面上的時刻。教學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的有關掛圖、鐘面。復習過程:一、復習元、角、分的認識1、我們學過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們來復習元、角、分的認識。2、老師說人民幣的數(shù),學生拿;老師出示人民幣,學生認,組內(nèi)同學一人拿,其它同學認。3、讓學生說出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4、復習人民幣簡單的換算和計算。1元=()角10分=()角10角=()元1元=()分300分=()元100元=()元人民幣的簡單換算,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5、課堂練習課本第99頁第8題填寫完整。二、復習時、分的認識1、出示鐘面。問:鐘面上一共有個大格,每個大格分成()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個小格,分針走一小格時間是(),時針走一大格時間是()。2、1時和1分是什么關系?1時=60分3、請同學翻到書p100頁第9題,請大家看看會不會讀鐘面上的時間?把讀出來的結果寫到書上。4、老師引導學生總結看鐘面上的時間的`方法。三、課堂練習1、課本第100頁第9題,第105頁第15題。針對第105頁第15題,強調(diào):時針雖然接近4時,但是還未到4時,只能是3時,再看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幾分,也可以說是4時差幾分。第四課時:位置與圖形、統(tǒng)計復習內(nèi)容:位置與圖形、統(tǒng)計復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1)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并會用語言表達出來。(2)會數(shù)方塊圖,并能根據(jù)圖形排列找出一定規(guī)律。(3)初步分析統(tǒng)計圖,并根據(jù)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的計算。2、過程與方法:體會在平面上確定位置需要兩個條件,初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復習重、難點:1、重點: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并會用語言表達出來。2、難點:初步分析統(tǒng)計圖,并根據(jù)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的計算。會數(shù)方塊圖,并能根據(jù)圖形排列找出一定規(guī)律。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方塊復習過程:一、復習位置與圖形1、課件出示課本第100頁第10題。師:圖上有幾個小朋友?大家思考2樓媽媽是誰的媽媽?她住在幾門幾層?師:說“我家住在她家左邊”的小女孩是哪一個?她家應該是幾門幾層?師:說“我家住在你家樓上”的小女孩是哪一個?她指的是誰家的樓上?她家應該是幾門幾層?練習:將課本第100頁第10題補充完整。讓同學自己討論交流所處的位置,說說前、后、左、右是誰。2、復習圖形。實物出示(課本第100頁第11題方塊圖)。(1)出示圖1,讓學生數(shù)數(shù)看得見的方塊有幾塊。(2)出示圖2,讓學生先數(shù)看得見的方塊數(shù),再說明還要數(shù)上藏在圖后面有露出一塊的方塊位置。(3)出示圖3,先討論怎樣數(shù)?a:先數(shù)看得見的方塊數(shù),再數(shù)看不見的方塊數(shù)。b:一排一排有規(guī)律地數(shù)。老師肯定他們的答案后,表示第二種方法更好。課堂練習課本第100頁第11題補充完整。3、出示課本第101頁的圖形。師:小豬遇到小麻煩,請聰明的小朋友動腦筋,誰會幫它解決難題呢?讓學生討論,得出自己的思路:相信兩個數(shù)呈3、5、7、9遞增。二、復習統(tǒng)計圖出示第101頁的課件圖1、讓學生觀察圖形。觀察統(tǒng)計圖,讓學生將圖上表示各興趣事支持的格子數(shù)一一說出來。2、出示問題:師:你怎么知道誰最受同學歡迎?你怎么知道誰的人數(shù)最少?師:喜歡看電視比喜歡看書的多幾人?怎樣算出來?師:看著圖形你還能提什么問題?老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并一一解答,同時表揚他們養(yǎng)成積極動腦、積極發(fā)言的好習慣。3、練習課本第101頁第12題填寫完整。三、課堂小結。第五課時:綜合課復習內(nèi)容:課本第102頁,第103頁,第104頁復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熟練口算20以內(nèi)退位減支和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2)使學生熟練地數(shù)、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順序、會比大小。2、過程與方法: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的問題。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有序性。復習重、難點:1、重點:使學生熟練口算20以內(nèi)退位減支和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使學生熟練地數(shù)、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順序、會比大小。2、難點: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的問題。教學準備:口算卡,各題的課件圖復習過程:一、讀寫數(shù),排順序1、寫出63前面的5個數(shù)。2、從小到大排順序。375978948018二、計算1、口算學生解答第104頁第11題,要求每分鐘做對6題。2、筆算。讓學生完成課本第102頁第3、4題,第103頁第8、9題。3、復習文字式題:課本第102頁第5題。(1)讀題,明確文字式題所表示的含義。(2)口述算式。(3)讓學生列式解答。三、復習應用題1、復習圖畫應用題。課件出示圖畫應用題。看圖回答問題。(師變換條件和問號位置,生口述算式)課堂練習:課本第104頁第12、14題,第103頁第10題補充完整。2、復習文字應用題。(1)出示課本第102頁第6題。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師: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生列式解答。(2)出示課本第103頁第7題。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師: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師:還能提什么問題?(3)課堂練習。課本第103頁第7題補充完整。四、全課小結。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我們?nèi)蛶退麄?,好?(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nèi)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小組匯報。

a組、利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diào)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shù),最后在左側寫除數(shù),商要和被除數(shù)的各位對齊。強調(diào)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18÷2=63÷9=。

三、學中做。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能填幾?

3×()258×()367×()29()×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zhì)疑。

同學們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64÷8=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shù),最后寫除數(shù),商和被除數(shù)個位對齊。

教學資源。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分橘子”,課本第3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分橘子的實際操作過程,初步了解余數(shù)的含義,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結合實際操作,經(jīng)歷用豎試表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并體會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和判斷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明確“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試書寫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課件出示14個橘子,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如果每盤放4個橘子,14個可以放幾盤?(教師板書)。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2、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師:從題目中你們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盤放4個橘子,總共有14個橘子。

師:題目要求我們要怎么分?

生:每盤放4個(平均每盤放4個)。

師:那題目要我們求什么?

生:14個可以放幾盤。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誰知道該怎么列式呢?

生1:從14里減去3個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盤;(14-4-4-4=2)。

生2:根據(jù)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得出結論可以放3盤,還剩2個。

生3:可以用除法運算列算式:14÷4=3(盤)……2(個),說明可以放三盤,還剩2個。

3、教師與學生合作擺一擺,驗證以上結論是否正確。

4、介紹用豎式解決以上問題。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14÷4=3(盤)……2(個)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每一步的含義:

先寫“廠”,表示除號,把要分的14個橘子,也就是被除數(shù)寫在“廠”的里面。把每盤的橘子數(shù)4,也就是除數(shù)寫在“廠”的左邊。寫好后,按下面的步驟用豎式計算。

一試商:14除以4,商是幾,寫在哪?根據(jù)乘法口訣求商,商是3,相同數(shù)位對齊,即商與被除數(shù)14的個位對齊。

四檢查:看看余下來的數(shù)是不是比除數(shù)小,并說說豎式上的每個數(shù)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4頁的第3題。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三

對魯迅文化觀的研究仍然是新世紀的一個持續(xù)不衰的話題。與以往不同的是,中國學人在深化魯迅與中國文化的話題時,不再過于注重魯迅的“反傳統(tǒng)”或?qū)︳斞傅摹胺磦鹘y(tǒng)”作偏于一端的簡單理解,而是采取了更科學、更辯證、更實事求是的分析態(tài)度。王富仁的系列長文《魯迅與中國文化》認為,魯迅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是:魯迅“并不絕對否定中國古代的任何一種文化,但同時也失望于中國古代所有的文化”,魯迅“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王富仁還特別注意把魯迅放在中國文化歷史發(fā)展的宏大建構中審視魯迅思想與中國文化主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生成,這對于如何建設中國的現(xiàn)代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啟迪意義。

陸耀東在《“五四”時期的魯迅與傳統(tǒng)文化》中指出,“魯迅當時對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傳統(tǒng)文化整體確持否定態(tài)度,但對其他文化派別(如墨家)和儒家內(nèi)部的異化的聲音(從屈原到曹雪芹)則有所肯定?!睆堄廊凇稄奶斓赜^看魯迅早期文化思想》中認為,魯迅留日時期“對以普崇萬物特別是敬天禮地為‘本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完全肯定的,對以此為‘始基’的‘一切睿知義理與邦國家族之制’是完全肯定的?!?/p>

只是到了五四時期才展開對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制度激烈而深刻的批判,并“深刻揭露了中國傳統(tǒng)天地觀的本質(zhì),原來這不過是歷代儒者為了推行他們的思想主張而臆造出的騙人的手段。”胡兆錚的《魯迅筆下的“天”及其他》指出,“天”與“無”在傳統(tǒng)文化意義上是相通的,而魯迅終生堅定不移的戰(zhàn)斗目標則是與“天”爭斗。沈慶利的《試論魯迅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觀》認為,魯迅盡管沒有全面否定農(nóng)民戰(zhàn)爭,但魯迅確實地“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把農(nóng)民戰(zhàn)爭和農(nóng)民起義作為特定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加以獨到而深邃的剖析和批判。”主要“批判了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野蠻性和殘忍性”,“抨擊了農(nóng)民起義和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揭示他們“與原始宗教的密切聯(lián)系”。

關于魯迅和宗教文化的關系,王富仁在《魯迅與中國文化》中認為,魯迅與“佛家文化對于物質(zhì)世界虛幻性的揭示和對于人生痛苦的解析”產(chǎn)生過強烈的共鳴,并受到佛家文化動態(tài)地體驗性地把握社會人生的方式的影響。但魯迅對佛家文化的虛無主義人生哲學持否定態(tài)度。哈迎飛的系列長文《魯迅與佛教文化關系論》從“魯迅、尼采與佛教”、“以一身來擔人間苦”、“談鬼物正像人間”三個不同的角度細致、深入地分析了魯迅與佛教文化的關系,不僅揭示與論證出魯迅與佛教或遠或近的內(nèi)在原因,還對佛教對魯迅思想與創(chuàng)作的實際影響及意義做了闡釋。管恩森《耶穌?撒旦?魯迅――魯迅與基督教關系發(fā)微》側重揭示了魯迅與基督教在精神層面的契合點:“精神主體的推重”、“面對庸眾的先覺者”、“反傳統(tǒng)的異端力量”。王家平的《再論魯迅與中外宗教文化》對魯迅與宗教文化的關系以及魯迅在接受宗教文化的過程中思想的發(fā)展變化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四

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單元分析本單元是小學數(shù)學中關于人民幣教學的唯一單元,使在學生已有了一些認識和使用人民幣的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教學的。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和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人民幣計算。單元目標在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在簡單的購物活動中,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逐步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單元重點、難點在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課時分配5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目標在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模擬購物活動,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數(shù)學知識于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合理使用零花錢,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教學重、難點在現(xiàn)實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電腦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生學習過程一、導入今天是王麗小朋友的生日,她要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錢為媽媽買一件禮物。你知道她為什么要給媽媽買禮物嗎?(學生交流想法)那么她到底存了多少錢呢?(教師倒出存錢罐中的錢讓同學看)二、新授課1、你們知道我國的錢叫什么?(板書人民幣)我們今天就一起認識人民幣。關于人民幣,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隨時表揚鼓勵。)2、分類整理(1)你怎么能知道王麗存了多少錢?(數(shù)一數(shù)。先整理整理。)那我們就幫她整理整理吧。(給學生充分時間整理)誰能說一說?說的能說清楚,聽的同學能傾聽其他組的想法。(2)剛才我們已經(jīng)將王麗存的錢分好了類,你能拿出一種你最熟悉的人民幣給大家介紹介紹嗎?(指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完整地介紹人民幣,如顏色、面值、正面、反面的圖案等,介紹一種就在黑板上貼出一種。同學們介紹得真不錯,大家都認識人民幣了嗎?我能考考大家嗎?(教師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學生認,并說出是怎么辨別的。)3、不同的人民幣就象一家人,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教師出示一張1元的人民幣)你能拿出與我拿的一樣多的人民幣嗎?(學生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形式)(肯定各種換法,板書1元=10角。)4、一張1角的人民幣能換幾張1分的?板書1角=10分5、一張5元能換幾張1元?學生用人民幣學具進行兌換。如果你有20元錢,你想怎么換?50元錢呢?(學生回答,說明換法和理由。)數(shù)出存錢罐中的錢。(小組合作數(shù)一數(shù),進行匯報。)三、教師進行課堂小結板書設計人民幣的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1元=10角1角=10分作業(yè)設計回家與父母一起認識人民幣課后反思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38頁自主練習教學目標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能進行簡單的交換。養(yǎng)成愛護和合理使用人民幣的意識,逐步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教學重點、難點能進行簡單的交換。養(yǎng)成愛護和合理使用人民幣的意識,逐步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教學準備人民幣教具電腦學生學習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人民幣朋友,大家還認識他們嗎?(投影出示人民幣教具),誰能說出他們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幣?二、新授1、自主練習1,認一認,填一填。(1)你能說出他們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幣嗎?(小組討論后回答)他們分別是1分、2分、5分、5角、1角、1元、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50元、100元、100元。(2)準備人民幣學具,做換錢游戲。一張1元可以換張5角。一張10元可以換張1元。一張50元可以換張20元和張10元。2、自主練習2,認一認,讀一讀,填一填。(1)丁丁到商店買了一個玩具小熊,你知道是多少錢嗎?學生看圖填空。討論后全班交流。(2)冬冬也到商店買東西,她買的是什么?(飛機)你知道她花了多少錢嗎?學生看圖讀題填空,全班交流。3、自主練習37元=()角50角=()元2元8角=()角16角=()元()角30角=()元3元5角=()角(1)學生讀題,說明題意。(2)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填空。全班交流。4、自主練習4你知道這些信的郵資嗎?(1)你知道信封上的郵資在哪里嗎?(在右上角)(2)看郵資填空。交流,說說你是怎么想的。5、自主練習5購物(1)學生準備好人民幣學具。(2)模擬購物。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上面都有價錢,你想買哪一件東西,先準備好人民幣來購買,要正好的錢。(玩具羊10元3角計算器18元滑冰鞋元6角……)(3)同位做購物游戲。6、自主練習6哪兩種物品的價錢相同?(1)出示各種物品及其價錢。(2)你能說出哪兩種物品的價錢相同嗎?(小組討論回答)強調(diào)4元5角與4.5元相同,等。7、擴展練習連線3元8角7元6角23元6元9角7.60元23.00元6.90元3.80元三、教師進行課堂小結板書設計各種人民幣7元=()角50角=()元2元8角=()角16角=()元()角30角=()元3元5角=()角作業(yè)設計做人民幣的練習課后反思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40頁信息窗2購買文體用品教學目標學習對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在簡單的購物活動中,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逐步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教學重點、難點在簡單的購物活動中,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逐步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教學準備各種實物及其價錢實物投影儀人民幣學具學生學習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你們到商店里買過東西嗎?(買過)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老師扮演商店里的售貨員,你們來扮演顧客,大家準備好人民幣,我們開始吧。二、新授課(一)解決買兩樣東西應付多少錢1、臺上有各式各樣的物品,每樣物品都有價錢,請一位同學來買東西。注意引導學生買東西時的話語。阿姨,我想買一只拍子和一個乒乓球。2、同學們,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生:小紅買一只拍子和一個乒乓球要花多少錢?師: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小紅買一只拍子和一個乒乓球要花多少錢呢?生討論回答:要把它們的價錢加起來。師:對,我們要先找到一只拍子多少錢,一個乒乓球多少錢,誰找到了?學生回答。3、學生列算式7元6角+8角=4、討論算法,小組交流。5、全班交流算法。(二)解決買一樣東西應找多少錢1、再請同學來買一樣東西,小明要買橡皮,他帶了5元錢,你能提出什么問題?2、售貨員要找他多少錢?列算式5元-7角=3、小組討論算法4、全班交流(三)再請同學來買東西,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人民幣及其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在學生買東西的過程中適當進行勤儉節(jié)約教育。三、教師進行課堂小結板書設計7元6角+8角=(8)元(4)角5元-7角=(4)元(3)角作業(yè)設計回家和爸爸媽媽做買東西的游戲。課后反思第四課時教學內(nèi)容42頁自主練習教學目標繼續(xù)鞏固購物中對人民幣的計算。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愛護人民幣、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教學重點、難點繼續(xù)鞏固購物中對人民幣的計算。教學準備人民幣學具電腦學生學習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丁丁真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自從學了人民幣以后,他就自己的東西自己買了,并且算的非常好,大家去看看他買的東西吧。二、練習1、自主練習1(1)丁丁都買了三次東西,誰來說說?(第一次買了一枝鉛筆,第二次買了一個地球儀,第三次買了一個魔方)(2)丁丁每次買東西帶的錢同學們自己看,現(xiàn)在丁丁請大家?guī)鸵粋€忙,那就是幫他算一算售貨員應該找給他多少錢?(3)學生獨立完成并填空。(4)全班交流。2、自主練習3(1)冬冬也來請大家?guī)兔α?,你能看明白冬冬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嗎?(2)拿20元可以買哪些商品,小組討論回答。(3)全班交流,并說說為什么。3、自主練習4(1)同學們,老師問大家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是屬什么的?你的爸爸是屬什么的?你媽媽屬什么的?學生回答(2)現(xiàn)在商店里有了12生肖,小紅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并想買,我們?nèi)タ纯矗胭I什么?(鼠和龍)(3)拿10元錢買一個老鼠和一個龍的生肖夠不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4)全班交流你想買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板書學生的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4、自主練習2說一說第27屆奧運會圣火傳遞的過程。(1)擴充知識奧運會圣火(2)看時間,說說圣火傳遞的過程。(3)全班討論。&nbs。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五

教科書第84頁例2、例3、例4及相應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過程,掌握時間計算的基本方法。

2.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你們?nèi)ミ^游樂園嗎?

學生激動地高聲答道:去過!

教師:游樂園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歡玩的是什么?

學生1:有碰碰車、摩天輪、過山車。我最喜歡玩過山車!

學生2:還有海盜船、旋轉木馬。我喜歡玩旋轉木馬!……。

教師:有這么多啊!那如果去游樂園玩的話,一定要花不少的時間吧!

學生們肯定地答道:嗯!

教師:你們會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嗎?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并全班匯報。

學生1:我1時1時地數(shù),從2時到3時經(jīng)過了1時,從3時到4時又經(jīng)過了1時,一共玩了2時。

學生2:我用減法做,4-2=2時,小紅在游樂園里面玩了2時。

教師小結:計算從幾時到幾時經(jīng)過的時間,可以1時1時地數(shù),也可以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

2.教學例3。

教師:第二天,小紅去上學。算一算,她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課件出示例3圖,引導學生觀察:小紅是什么時間離開家的?什么時間到達學校的?)。

學生獨立解決,并匯報。

方法一:小紅出發(fā)時,分針指向1,到校時分針指到5,從1到5是4個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紅出發(fā)時是8時5分,到校時間是8時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師:說一說你喜歡哪種方法,說出喜歡的理由。

嘗試練習:“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3.教學例4。

教師:小紅所在的學校在周末舉行了春季運動會。(課件演示運動會的場景)看,緊張激烈的比賽開始了。拔河比賽從8:30開始,9:40結束(板書: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賽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誰愿意介紹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30是1時,9:30~9:40是10分,所以經(jīng)過了1時10分。

方法三:可以用減法,9時減去8時是1時,40分減去30是10分,所以經(jīng)過了1時10分。

教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你喜歡哪一種?說一說,單項賽用了多長時間?學生獨立解決,全班交流。

小結:怎樣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

三、鞏固深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生生互動,互相說一說自己參加的一項活動經(jīng)過的時間。

(2)小強的星期天。

先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再填在書上。

(3)出示課堂活動第3題情境圖,說一說有哪些活動,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時間,課后再實際驗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時間過得真快,一節(jié)課就要結束了,對于時間,你想說些什么?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六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練習課,在學生學習《不含括號的四則運算》的基本上進一步進行的鞏固練習。還記得,在上一節(jié)課上教學完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知識點掌握的還是不錯,課堂的習題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覺還可以??墒牵斀裉煸绯磕玫綄W生的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出錯率很高,主要的出錯是,學生對運算順序掌握的不好,這不就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嗎?是呀,在上節(jié)課中自己講的也很清楚,學生總結的也很高呀?,F(xiàn)在回想一下,的確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對于重點內(nèi)容把握不夠,雖然我在備課時知道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但在實際操作時,我沒有把握好重點。其次,對于學生的期望太高,在講完例題,要做練習時大部分學生都會做,并有學生說出了“先乘除,后加減”。當時自己也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并且利用課間還重復了一遍。而且在總結算法時,我們還一起總結了在沒有括號的算式中,我們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墒窃趯W生的作業(yè)中真的是先“乘”“除”嗎?針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以上情況,我在本節(jié)課中是這樣想的:

首先要明確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并且讓學生用橫線標注;。

其次,針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不同錯誤情況進行展示,然后集體進行糾錯;最后,在本節(jié)課中還應加大強化算法練習。讓學生經(jīng)歷不同類型題的變式訓練,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經(jīng)過又一節(jié)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再是拿到題目,盲目的去完成了。通過對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的原因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課堂中的不足之處,故以后再改學生的作業(yè)和做課堂練習時,要認真仔細的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做法,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以使及時的改正。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七

班級:姓名:評分:

一、填空。(每題2分,共16分)。

1、筆算乘法時,乘到哪一位數(shù)滿幾十,要向()進幾。

2、計算5070時,先算()(),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個0。

3、27的30倍是(),12個30是()。

4、0和任何數(shù)都得(),1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

5、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積可能是()位數(shù)或者()位數(shù)。

6、1919的積大約是()。

7、最大的三位數(shù)與最小的兩位數(shù)的積是()。

8、2650的積的末尾有()個0。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6分)。

1、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

2、3169的積大約是2100.()。

3、5060的積的末尾只有兩個0.()。

4、因數(shù)的中間有幾個0,積的.末尾一定也有幾個0。()。

5、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一定是四位數(shù)。()。

6、用十位上的2乘13積是26。()。

三、我是小小的神算家。(共32分)。

1、直接寫出得數(shù)。(6分)。

5050=8030=5=。

6030=2140=60200=。

10500=60013=25200=。

8340=7050=4520=。

2、用豎式計算。(18分)。

321327564358。

251763724525。

3、脫式計算。(8分)。

68+2440125539。

78351258+231。

四、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4分)。

2848。

2465。

122240。

616288。

6282()528()。

五、爸爸栽了15行蘋果樹,每行13棵。(6分)。

13。

15。

655行栽了()棵蘋果樹。

13(行栽了130棵蘋果樹)。

19515行栽了()科技蘋果樹。

六、解決問題。(共36分)。

1、學校組組織參觀兵馬俑,共46人去參觀,其中有18名學生。票價如下:

學生票28/元。

成人票60/元。

團體票40/元。

(1)購學生票需要多少元?購成人票需要多少元?(3分)。

(2)一共需要多少元?(3分)。

(3)如果按團體票購買,需要多少元?(3分)。

(4)你會選哪一種方式,為什么?(3分)。

2、張?zhí)m從家到學校要用25分鐘,她每分鐘走74米,她家到學校有多遠?

3、某工廠有男職工32人,女職工的人數(shù)是男職工的18倍,這個工廠有職工多少人?(6分)。

4、有163名同學乘3輛車旅游,前兩輛車每車坐54人,第三輛車坐多少人?(6分)。

5、學校的禮堂最后一個座位18排25號,我們學校共有436人,這些座位夠坐嗎?(6分)。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八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初次經(jīng)歷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計算過程,容易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混淆。

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容易書寫錯誤導致計算結果有誤。

1、講授法。

2、合作討論法。

導入

一、回顧同級運算的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2)明確計算過程。

沒有括號的乘、除混合運算與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探究新知

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圖意

2、觀察情境圖,獲取數(shù)學信息

已知條件:

3個翹翹板上各坐4個小朋友;

草地上有7個小朋友。

所求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題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 12+7=19

綜合算式:4×3+7或7+4×3

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19人。

4、探究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屬于不同級運算,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確計算過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體步驟如下:

歸納總結

在不帶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減法)。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鞏固練習1-4題。(課件出示)

小結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九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后加減”。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1、正確理解和運用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2、理解規(guī)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一、導學質(zhì)疑。

1、說出下列每題計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燈片)。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互學釋疑。

1、探索混合運算的順序。

(1)理解題意,解決問題。

出示主題圖,請大家仔細觀察,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2)學生嘗試計算并交流。

小組交流:是先算7+3還是先算3×4?

7+3×4。

=7+12。

=19。

比較:4×3+7的運算順序和7+3×4,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當綜合算式里有乘加時,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請說說是什么樣的混合運算,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應該先圈哪一步?

三、測學提升。

1、根據(jù)剛才的混合運算順序,想一想,它們都是遵循什么運算法則呢?

齊讀幻燈片兩級運算的運算法則。

2、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板書:

兩級運算。

7+3×4。

=7+12。

=19。

人教版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驗數(shù)的產(chǎn)生和作用;能認、讀、寫千以內(nèi)的數(shù),知道這些數(shù)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shù)位的名稱,識別各數(shù)位上數(shù)字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整十數(shù)的口算加減法。

2、結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通過用數(shù)來描述現(xiàn)象,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驗數(shù)的產(chǎn)生和作用;能認、讀、寫千以內(nèi)的數(shù),知道這些數(shù)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shù)位的名稱,識別各數(shù)位上數(shù)字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整十數(shù)的口算加減法。

教學難點:結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教具準備;情景圖、小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上個星期天,我們的手拉手學校的同學來到了青島,你們看看,他們都參觀了咱們城市的哪些地方?(學生回答)。

請學生找出信息,并讀出信息.

(學生可能有些數(shù)讀不出來)。

師適時小結:看來這里有很多新的數(shù),我們還不能很準確地讀出來,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和學習“千以內(nèi)的數(shù)”(板書課題)。

二、主動探究、建立數(shù)感。

1、初步感知。

(1)出示一小堆方塊(10塊)。

談話:你能估計一下這里有多少個方塊嗎?請你數(shù)一數(shù)。

(學生進行初步地數(shù)數(shù)體驗)。

提問:我們是怎樣數(shù)的?(學生可能回答:一個一個地數(shù))。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板書:[一]。

繼續(xù)提問:我們還可以怎么數(shù)?(學生可能回答:2個2個地數(shù)、5個5個地數(shù))。

教師對學生多種數(shù)的方法都要給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塊(100)。

談話:你能估計這堆方塊有多少塊嗎?

(學生進行估計,可能回答50塊或80塊)。

課件演示:一排10個方塊,共10排。

提問:現(xiàn)在你知道有多少個方塊嗎?你為什么能一下子說出是100塊呢?

引導學生理解以10作單位清楚、方便,并板書[十]。

請學生隨著課件一十一十的數(shù)一數(shù):10、20、30……90、100。

(3)出示更大一堆方塊(1000塊)。

談話:你現(xiàn)在還能估計這堆方塊有多少個嗎?

(學生再次進行估計)。

課件演示:一板100個方塊,共10板。

提問:現(xiàn)在知道有多少個方塊嗎?你為什么也能一下子說出是1000個方塊呢?

引導學生理解在這里以100作單位,能更方便地數(shù)數(shù)。板書[百]。

請學生隨著課件一百一百的數(shù)一數(shù):100、200、300……900、1000。

(4)進一步感知1000這個數(shù)。

(學生根據(jù)數(shù)的過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數(shù),10個一百是1000。)。

引導學生開火車數(shù)數(shù):

一百一百地數(shù),從100數(shù)到1000。

一百一百地數(shù),再從1000數(shù)回100。

2、認識計數(shù)器上的“千”。

提問:同學們,你們能在計數(shù)器上撥出一百二十五嗎?

(學生自己嘗試撥數(shù))。

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

讓學生在回憶前面所學計數(shù)器上數(shù)位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繼續(xù)提問:你知道從右邊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嗎?

(學生利用遷移規(guī)律認識千位)。

3、活動體驗。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出示一本筆記本]。

談話:請同學們看,這本筆記本有100張紙,1000張紙有這樣的幾本?

請學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勢,比劃一下1000張紙的厚度。

(2)[出示一袋牙簽]。

提問:這袋牙簽有200根,多少袋牙簽是1000根呢?

學生能夠估計出大約5袋牙簽是1000根。

教師呈現(xiàn)1000根的牙簽,讓學生進一步感知1000這個數(shù)。

(3)[出示一本書]。

學生從估計簡單的文字數(shù)量到估計稍多一點的文字數(shù)量,逐步感知千以內(nèi)的數(shù)。

(4)生活中感知:

提問:

我們的階梯教室能坐500人,幾個這樣多的人是1000人?

我們班同學40個,多少個班的同學大約有1000人?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舉出你身邊的例子呢?

4、數(shù)數(shù)練習(一個一個地數(shù)):

(1)從195數(shù)到204。

(2)從407數(shù)到414。

(4)從989數(shù)到1000。

5、學習寫數(shù):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讀數(shù),你能試著寫出這個數(shù)嗎?寫125。

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寫的方法,并向?qū)W生介紹習慣的寫法是從高位寫起。

練習寫數(shù)。

談話:同學們仔細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樣寫呢?(學生自己試寫)。

三、解決問題,實際運用。

談話: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數(shù)。我們來看看我們身邊的數(shù)!

1、談話:剛才我們在情境圖上看到了很多的數(shù),現(xiàn)在你能準確地讀出這些數(shù)嗎?

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2、出示:溫州大橋全長6977米,橋塔有50層樓那么高。184根鋼索,把寬27米、跨江400多米的巨大橋身托了起來。橋面上有6條行車道。399根雙叉燈柱整整齊齊排列在兩旁。

請學生自己先讀,并且在小組中交流。

3、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數(shù),你們也搜集了不少吧,請你們相互交流,匯報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數(shù)。

4、猜數(shù)游戲。(以“幸運52中猜價格”為形式)。

(1)吸塵器150元。

(提示語以“少了”或“多了”為標準,如:生說100,師說少了,生說200,師說多了等,直到猜中為止。)。

(2)羽絨服789元。

(方法如上。)。

(3)消毒柜999元。

(改題提示為:它的價格是一個三位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字都相同。是最大的三位數(shù),與最小的四位數(shù)1000非常接近,請學生以此為例進行猜測。)。

5、拓展游戲活動:。

談話:有兩個小朋友在做一個轉盤游戲,我們來看看:轉盤轉到了3、6、9,這三個數(shù)能組成哪些三位數(shù),請你們把它們寫出來。

學生交流結果(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課總結,不斷升華。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加深對表內(nèi)除法、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3.經(jīng)歷整理過程,構建表內(nèi)除法、有余數(shù)除法間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思維能力。

4.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價值,提升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目標解析:

在問題中經(jīng)歷表內(nèi)除法、有余數(shù)除法的整理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計算的方法;在對比中明辨混合運算的順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鞏固有余數(shù)除法試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余數(shù)為什么要小于除數(shù)。

2.鞏固同級、不同級及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除法相關知識,逐步學會整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揭示課題。

(一)游戲活動:

教師選12個小朋友上臺。

1.分組。

讓其他同學給他們分分組,要求每組人數(shù)同樣多,且每組不止1人。

(可以每組2人,分成6個組;可以每組3人,分4個組;可以每組4人,分3個組,可以每組6人,分2個組。)。

2.搶答。

分好組后,開始搶答游戲。

(課件依次演示:)。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復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形式,既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即除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又調(diào)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回顧梳理,構建聯(lián)系。

(一)復習表內(nèi)除法和有余數(shù)除法。

1.課件出示:

(1)16枝鉛筆,裝在4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多少只?

(2)16枝鉛筆,每8枝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3)16枝鉛筆,裝在7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幾枝?還剩幾枝?

2.學生分析后列式并計算。

3.學生匯報。

(1)三道題如何列式,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計算時用什么乘法口訣?

(3)第三題余數(shù)是多少?余數(shù)與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4.學生自主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裝一盒,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5.說一說:表內(nèi)除法與有余數(shù)除法的異同。

6.練一練:

(1)出示習題:如果每枝鉛筆8角,小英帶了6元錢,她最多能買幾枝?還剩多少錢?(列式并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并說說用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3)比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第一種錯誤的原因,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為12角里面還有1個8角,還能買一枝鉛筆。)從而進一步理解為什么余數(shù)一定要小于除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表內(nèi)除法和有余數(shù)的除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jīng)歷知識的整理過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復習混合運算。

(1)說一說:先請學生說說這些混合運算的順序。

(2)分一分:讓學生將這些算式按運算順序進行分類。

(3)根據(jù)分類結果分別計算。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舉出類似的例子。

2.練一練:

(1)課件出示:18-6÷3(18-6)÷318÷6×318-6×3。

(2)學生計算。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先看運算順序,然后計算。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重點是先看運算順序,因此在復習前出示三類不同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分類,既突出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給學生復習混合運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

結合直觀圖鞏固對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理解,溝通兩者間的關系。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

鞏固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強化試商的技能。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

以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的方式,突出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

1.40個圖形如下排列:……第34個圖形是(),40個圖形中有()個。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復習題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獲,總結提升。

談話: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二

一、認真讀題,細心填寫。

1.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shù)的和是。

2.23比()少1;13米比16米多()。

3.29=()27=8()=12()=()81。

4.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擴大5倍,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分子(),分母縮小7倍,分數(shù)大小不變。

5.1318去掉()個與它相同的分數(shù)單位后是12。

6.把3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長的(),每段長()米。

7.分數(shù)單位是1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shù)的和是()。

8.3個29與4個29的差是(),和是()。

二、認真思考,大膽判斷。

1.把34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加上6。()。

2.35的分子擴大3倍,要使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分母也要擴大3倍。()。

3.大于15而小于35的分數(shù)只有1個。()。

4.比23少12的數(shù)是16。()。

5.因為56,所以1516。()。

6.78+56=7+58+6=1214=67()。

7.分數(shù)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shù)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

9.因為912=34,所以912的分數(shù)單位是14。()。

10.計算14+59時,最合適的分數(shù)單位是136。()。

三、周密分析,慎重選擇。

1.從1里面連續(xù)減去15,減去()次得0。

a、4b、5c、6。

2.下面算式的結果不是12的是()。

3.512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分母應加上()。

a、4b、15c、24d、45。

4.1―47―17可以按照()計算。

a、1―(47―17)b、(1+47)―17c、1―(47+17)。

5.一根繩子截了49次,正好截成同樣長的若干段,每段長是這根繩子的()。

a、148b、149c、150d、151。

6.計算19-(4.8-145)正確合理的方法是()。

a、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計算b、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計算c、兩種方法都可以。

7.王兵3分鐘算了4道題,馬樂7分鐘算了8道題,他們兩個()算的快。

a、馬樂b、王兵c、一樣快。

四、把12、38、29、47、1120、415分別填在下面的圓圈里。

五、計算。

1.直接寫得數(shù)。

2.計算下面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

3.解下列方程。

14+x=56x-27=720x+14+25=910。

4.列式計算。

(1)從34里減去18與512的和,差是多少?

(2)3減去35,再減去56,等于多少?

六、走進生活。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177883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