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優(yōu)質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5 11:06:16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優(yōu)質17篇)
時間:2023-11-15 11:06:16     小編:碧墨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驗。通過教案可以提前預測和解決可能出現的教學問題。教案中的教學活動要多樣化,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一

1、讓幼兒了解春天天氣漸漸變熱,有很多傳染病會發(fā)生,教育幼兒要養(yǎng)成常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凈、不喝生水的良好習慣。

2、認識蒼蠅、蚊子的外形特征,知道它們的害處。

3、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相關圖片和錄象帶。

1、讓幼兒猜謎語,引出活動。

分別說出蒼蠅和蚊子的謎面,讓幼兒猜。

2、認識蒼蠅和蚊子及其危害。

(1)、讓幼兒觀看蒼蠅、蚊子的圖片(主要外形特征),使幼兒從外形特征上認識它們。

(2)、觀看錄象帶:使幼兒了解蒼蠅和蚊子生活在什么地方(重點引導幼兒觀看蒼蠅蚊子在臭水溝、糞坑、垃圾箱等臟的地方生活)。

(3)、介紹蒼蠅是如何傳播疾病的.,并告訴幼兒蒼蠅傳播的疾病是痢疾(拉肚子)。

(4)、介紹蚊子是怎樣傳播疾病的,并告訴幼兒蚊子傳播的疾病是乙腦(傷害大腦)。

3、活動總結:教育小朋友要勤洗手,不吃不清潔的食物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今天的活動中,幼兒知道不能買攤販的食物,因為他們從錄像中看到了食品沒有防護措施是不干凈的,蒼蠅、蚊子等到處亂飛,傳播疾病,因此吃了不干凈食品就會生病,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大家都決定以后不購買這些食品。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二

活動目標:

1、能說出橘子的外形、顏色等。

2、學會自己剝橘子,知道橘子皮像什么。

活動重點:

會剝橘子并能說出橘子皮像什么。

活動準備:

機子若干(同幼兒人數)。

活動過程:

1、這是什么:

幼兒人手一只橘子,“請幼兒說說橘子的形狀、顏色等”。

2、剝橘子:

請幼兒自己剝橘子,說說橘子是什么樣的?一瓣一瓣像什么?橘子皮像什么?(橘子花)。

3、品嘗交流:

幼兒吃橘子,說說橘子的味道。

4、布置教室:

將剝開的“橘子花”布置在教室水果裝飾墻面上,供大家欣賞。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三

目標:

通過孩子多角度地對肥皂觀察與感受,體驗生活用品的美,激發(fā)孩子愛洗手的情感。

在摸摸、看看、聞聞的過程中促進感知覺的發(fā)展。

準備:

孩子自帶各種形狀、顏色、大小的肥皂;多媒體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說說我知道的肥皂。

1、你們帶來了什么?有什么用?

2、你們家里的肥皂放在哪里的?

3、說說你帶來的是什么肥皂?(舉得高高的說給大家聽)。

顏色不一樣——舒服佳。

作用不一樣——德夫、滴露。

形狀不一樣——旅游皂。

品牌不一樣——洗衣皂正章、雕牌。

藥皂——為什么要放藥。

強生嬰兒皂。

進口皂——包裝美。

4、你們知道這么多肥皂有的是用來洗手消毒的,有的用來洗衣服,還有的用來洗澡。

二、看看我喜歡的肥皂(放音樂)。

1、現在我們就一起打開包裝盒看看,它們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聞、看、摸、比)。

2、我們一起來看看、把肥皂都放到盤子里來。

有些什么顏色?。浚ㄎ孱伭?。

那種顏色的肥皂最多?數數有幾塊?

找找最大的肥皂、最小的肥皂?(洗衣服的、旅游用的)。

聞聞看,怎么樣?

3、小結:原來肥皂的顏色、形狀、大小、香味都不一樣。

三、欣賞特別的肥皂。

1、今天我也帶來了許多肥皂,想看嗎?

逐一出示:星形。

糕形——這是什么?(猜)。

畫——上面有什么?(象畫一樣的)。

棒棒糖香皂。

幼兒共。

同感知。

2、還想看嗎?我拍了許多肥皂的照片,我們一起。

來看看吧。

3、小結:那么多漂亮的肥皂,你們愿意和他們做朋友嗎?現在我們就去和肥皂做朋友,讓我們的小手變得更干凈!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

活動準備:

1.圖片:《我會上廁所》。

2.故事:《皮皮生活劇》、布偶、海報紙、筆。

3.掛圖:《我會上廁所,我會洗手》。

活動過程:

1.演一場皮皮遇到問題就哭的生活劇。

2.準備一個布偶,告訴幼兒,他叫做“皮皮”,今天皮皮有一些問題不懂,想要請班上的小朋友告訴他該怎么辦。

3.觀看后,皮皮要提出問題啦,請知道的小朋友幫幫他的忙。

――我想上廁所時,該怎么辦?

――別人都不和我玩,怎么辦?

――我想找媽媽,媽媽什么時候才會來?

――吃飯時有我不喜歡吃的菜,怎么辦?

――褲子尿濕了,怎么辦?

――如果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怎么辦?

――有人打我,怎么辦?

4.當皮皮提出問題后,請幼兒自愿為皮皮解答;若幼兒也不知道,可一起討論,共同想想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告訴皮皮。

5.展示掛圖,并請幼兒看圖片《我會上廁所》,討論正確的上廁所方法。

6.活動結束后,可在每天活動的某時段中設立“我該怎么辦”時間,讓幼兒討論每個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建議:

1.問題不宜一次過多,可根據開學初最常碰到的問題發(fā)問。

2.教師可利用海報紙,將幼兒的討論記錄在海報紙上;可能的話,以圖畫輔助說明,放在教室或語言區(qū),作為情境布置。

[附]故事:皮皮生活劇。

皮皮是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因為皮皮沒有兄弟姐妹,而幼兒園里有很多小朋友,所以皮皮很喜歡上幼兒園。

可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不喜歡和皮皮一起玩,因為皮皮很愛哭。想上廁所時,皮皮就哭;聽故事時,皮皮哭著要找媽媽;尿褲子時,皮皮也哭;吃飯時,皮皮哭著說不想吃青菜;午睡時,皮皮又哭了,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吵醒了。

皮皮自己也很難過,他也希望小朋友喜歡他,皮皮該怎么辦呢?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五

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公勺的作用,并在吃點心時會正確使用。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講衛(wèi)生的小公勺》。

2.討論:小貓這樣用公勺對嗎?應該怎樣用公勺?為什么公勺不可以放在嘴里?

3.小結:小公勺最講衛(wèi)生了,它不喜歡到小朋友的嘴里,我們只能拿它舀餅干放在盤子里,這樣大家都講衛(wèi)生,不會生病了。

附故事:講衛(wèi)生的小公勺。

吃點心的時間到了,小動物們洗好手都來到餐廳吃點心了。小貓看見有好吃的餅干,很開心,用勺子舀了一塊,塞到了嘴里。一旁的小兔忙說:小貓,這個勺子是大家一起用的,只能舀了餅干放在盤子里,不能塞到嘴里的。小狗也說:是啊,公用的勺子放在嘴里,這樣多不衛(wèi)生啊!這時小兔舀了一塊餅干放到盤子里,小狗也舀了一塊餅干放在盤子里,又把勺子放回桌上。小貓看了,明白了道理,也學著它們的樣子,把餅干舀到盤子里,不再往嘴巴里塞了。小勺子看到大家都那么講衛(wèi)生,露出了開心的笑臉。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六

2、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隊。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黃。蛋殼。會愛護蛋寶寶。

1、圖片:雞。鴨。鵝。鵪鶉。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一.開始部分:情境導入。

1。、“雞媽媽要來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給大家?guī)Я耸裁炊Y物?”發(fā)揮幼兒想象力,鼓勵幼兒說出不一樣的答案!

2、“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對了嗎?”教師讓幼兒伸手到籃子里摸摸,然后再讓幼兒說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雞媽媽不僅帶了自己生的蛋,為了讓小朋友們獲得更加豐富的營養(yǎng),看看她還帶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寶寶:鴨蛋,鵝蛋,鵪鶉蛋?!罢埓蠹也乱徊?,這些都是什么蛋寶寶,瞧一瞧,你見過他們嗎?”

2、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的大小。-----幼兒比比。看看。掂掂。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顏色。份量來比較蛋。教師小結“有的蛋寶寶大(鵝蛋最大)有的蛋寶寶小(鵪鶉蛋最?。械念伾t(如雞蛋),有的蛋是淺綠色(如鴨蛋),不同的動物生的蛋也不一樣。”

3、幼兒將蛋寶寶排隊。提醒幼兒在拿蛋過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最大的蛋寶寶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

4、猜猜它們是誰的蛋。“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誰呢?”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小朋友把蛋寶寶送到自己媽媽的身邊。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幼兒將圖片與實物一一對應。

三:結束部分:

“這些蛋有大有小,顏色也不一樣,但是在蛋殼里面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產生想要打開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師將蛋逐一打開在玻璃碗中,請幼兒仔細觀察蛋殼、蛋清、蛋黃。

(2)讓幼兒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殼,蛋殼很薄、容易碎,蛋殼里面有蛋清、蛋黃。

(3)向幼兒介紹有營養(yǎng)的蛋,知道蛋有營養(yǎng),吃了對身體有好處,要多吃蛋。

四:延伸:

與廚房合作,讓幼兒看一看蛋不同的做法。并做好觀察記錄。

這節(jié)課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蛋,對小班孩子來說,雞蛋、鵪鶉蛋是幼兒園幼兒經常會吃到的,幼兒對此很熟悉,但是平常接觸鴨蛋、鵝蛋的機會少,幼兒感到很陌生。我請幼兒將這些蛋進行比較,說說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孩子們觀察的比較仔細,說出了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再通過感受知道重量也不一樣。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主動探索較少,作為教師,我們應適時地引導,積極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探索、交流、展示的空間,讓他們也能充分的體會到探索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七

1、認識時間與日常生活關系。

2、了解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程序。

3、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時鐘娃娃、實物鐘、記錄單、筆、歌曲《鐘》的磁帶親子手冊《主題活動·幼兒園的一天》。

1、教師彈唱歌曲《鐘》,時鐘娃娃出場,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時鐘,描述特點。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鐘面,再引導幼兒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時鐘的`模樣與特點,接著啟發(fā)幼兒在小組中討論:時鐘為什么是人們的好朋友。

3、引導幼兒回憶一天活動,了解作息程序。鼓勵幼兒嘗試用簡單的符號把一天的作息內容記在一張紙上,啟發(fā)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怎樣安排幼兒園的一天生活,談一談自己最喜歡的是什么活動。

4、組織幼兒游戲《時鐘娃娃》,讓幼兒感受時間。

(1)全體幼兒扮演各種時鐘娃娃,在音樂聲中自然表演動作。當音樂停止時,由教師隨意說出時間,幼兒根據時間做出或說出相應的動作,事件,如8點半做操,9點吃點心,12點睡覺等。

(2)幼兒中做錯內容的逐一被淘汰,全部做對,堅持到最后的為優(yōu)勝者。

(3)幼兒游戲2~3次后結束。

1、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在日記本沙鍋內記錄當天的活動。

2、鼓勵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開設“幼兒園”主題,讓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體驗幼兒園一天活動的樂趣。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八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

3、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花生若干盤、人手空桶一只、各種積木、剪刀。

一、導入活動。

(1)師:瞧!這位是松鼠阿姨。我們一起來跟阿姨打聲招呼吧?。ㄕ堃晃焕蠋煱缪菟墒蟀⒁獭#┙裉煅?,松鼠阿姨開宴會,她會送給每位小朋友一個禮物。來,我們把小手做成小花的樣子,這樣禮物就會來了。

(2)師:請拿到禮物的小朋友跟著老師坐在椅子上。

(3)師:你們拿到的禮物是什么呀?(花生米)那我們一起來嘗嘗吧!

二、認識花生。(運用投影儀)。

(1)師:恩!花生米真香呀!那小朋友再來看看這是什么呀?(一顆花生)。

輕輕地打開花生,看,這是什么?(硬硬的花生殼)里面住著花生寶寶,是什么?(花生米)看看,里面住著幾個花生寶寶?我們一起來數一下!

(2)總結:我們吃的'花生里面的寶寶有的多有的少。

(3)認識花生米。

師:那小朋友看看這個花生寶寶它長的什么樣子呀?(穿著一件紅衣服)。

我們幫它脫掉紅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肉)。

(4)總結:一顆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殼,里面有好多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著一件紅衣服。

三、探索剝花生的方法。

(1)師:剛剛每個小朋友都吃了松鼠阿姨的禮物——一粒香噴噴的花生米,那還想不想再吃一點?(想)。

那我們就一起去自己動手吧!我們可以剝給好朋友吃,剝給自己吃,還可以剝給客人老師吃。(老師巡回觀察、指導,提醒幼兒可以用桌子上的工具。)。

(2)請小朋友輕輕的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3)師:你是怎么剝花生的?(引導小朋友自己說出方法,并做示范。)。

四、結束活動。

(1)出示花生作品,問:這是用什么做的呀?(花生)。

(2)那我們帶著花生一起去做一做,玩一玩吧。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九

1、學習按物體的用途分類。

2、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1、視頻錄像。

2、玩具、書的圖片、實物若干。

3、筐若干。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看一個視頻,看看里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二、提問

——小虎家里的東西可真多,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

——觀看視頻,幼兒說出物品的名稱。

——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

——小虎是怎樣做的?

三、物品大分類

——小悟空是怎樣教小虎收拾書和玩具的。應該怎樣放才是正確的做法。

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教師小結:整理就是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四、嘗試收拾用具

——幼兒依次將整理好的物品擺放到相應的筐里。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五、檢查物品分類是否正確。

六、小結:

以后小朋友在家要堅持自己收拾玩具與書。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

1、讓幼兒了解夏天避暑降溫的一些方法,知道自我保護。

2、理解故事《哪里最涼爽》。

課件《哪里最涼爽》。

2、教師總結:夏天很熱,如果一直在陽光下會中暑。在樹蔭下可以讓我們覺得涼爽,如果夏天的時候覺得很熱,一定要采取一些辦法讓自己變的涼爽。

3、教師打開課件,讓小朋友幫助課件中的小朋友,選擇可以讓她變得涼爽的事物。

二、欣賞理解故事1、分段欣賞故事:

第一段:小狗趴在門口怎么了?

第二段:小狗媽媽爸爸怎么讓小狗變得不熱了?

第三段:小狗又去了哪兒?給媽媽爸爸拿了什么?

2、再次播放課件請幼兒討論,故事中的小狗和爸爸媽媽都用了什么方法來讓自己涼快。

三、討論教師:除了故事中的辦法,生活中還有什么辦法讓自己變的涼爽。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一

蔬菜寶寶(小班日常生活區(qū),娃娃家,科學區(qū))

1、認識各種蔬菜,辨識不同蔬菜的形狀和顏色。

2、知道蔬菜有營養(yǎng),喜歡吃蔬菜。

自制蔬菜6種,相對應的蔬菜圖片6張,盤子6個,玩具炒鍋1個,鏟子1個,夾子1個。

1、從托盤中夾出一種蔬菜,用鏟子在炒鍋里翻炒。

2、炒熟后用夾子夾出,盛放在與圖片對應的盤子里。

3、依此法操作其他蔬菜。

4、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做菜感受。

1、根據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投放相應的蔬菜圖片。

2、提供真實的蔬菜,學習蔬菜印畫,當掌握拓印技能后,還可以讓幼兒想象添畫。

3、組織幼兒收拾整理好活動材料。

看!這是辣椒!

這是白菜

呵呵,這是菜椒

看!這是蘑菇!

看!這是洋蔥!

這是我最愛吃的西紅柿!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二

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并能與其他幼兒做一個橫向的比較,進行相互間的交流。

1、知道西紅柿的外形特征。

2、嘗試制作涼拌西紅柿,體驗勞動成功的快樂。

:1個西紅柿,1把刀,1個盤子,1碗白糖,1把勺子。制作好的涼拌西紅柿。

:人手1個西紅柿,1把刀,1個盤子,1把勺子。每組1碗白糖,毛巾,牙簽。

一、導入了解西紅柿的外形特征。

小結:西紅柿長得圓圓的,紅紅的。

2、請幼兒摸一摸,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紅柿摸上去軟軟的、滑滑的、涼涼的。

二、嘗試制作涼拌西紅柿,體驗勞動成功的快樂。

1、提問:你們吃過西紅柿嗎?平時你吃過用西紅柿做的什么菜?幼兒回答。

今天我們做一道特別的菜叫涼拌西紅柿,請小朋友嘗一嘗,是什么味道?

2、教師示范做涼拌西紅柿。

3、幼兒操作。

三、幼兒品嘗。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三

最近幾天氣溫驟降,幼兒陸陸續(xù)續(xù)開始戴手套了。來園的時候,我們會在一起談論手套,幼兒很開心,這給了我教育的靈感。我想:手套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用品,能否利用手套演繹一個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呢?結合托班時我們曾開展過的“襪子找朋友”活動,幼兒已積累了初步的配對經驗,我預設了集體教學活動“有趣的手套”。

本次活動凸現一個“趣”字,即各種各樣不同手套的“有趣”,讓幼兒找找、說說、戴戴手套的“樂趣”,以及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快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挑戰(zhàn)并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多向思維的發(fā)展。

1.喜歡各種各樣的手套,初步感知其明顯不同。

2.知道手套可以保暖,體驗活動的樂趣。

1.創(chuàng)設手套商店場景,其中包括各種不同種類的手套(如五指的、并指的、半指的、能翻蓋的、有掛繩的,大人戴的手套和幼兒戴的手套等)。

2.事先帶領幼兒參觀過手套商店。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呈現“手套商店”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1.這是什么地方?(教師帶領幼兒學說“手套商店”。)

2.手套商店里有些什么?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吧!

二、看看說說,感知手套的不同

1.參觀手套商店,引導幼兒發(fā)現手套的不同。

(1)手套商店里有那么多手套,你最喜歡哪一副手套?(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這只手套有什么特別?

(3)這兩只手套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從手套的顏色、大小、花紋、款式進行感知比較。)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簡單小結手套的不同。

三、找找戴戴,體驗手套能保暖

1.幼兒自由挑選手套,鼓勵他們自己學戴手套。

(1)每個人要選幾只手套?為什么要選兩只手套?(豐富詞匯:一副手套)

(2)請你去選一副自己最喜歡的手套,戴在手上。(重點幫助戴“分指手套”的幼兒。)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手套是什么樣的?戴上手套后有什么感覺?

(1)你的手套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同伴之間互相交流。)

(2)帶上手套后你的小手有什么感覺?(豐富詞匯:暖和、溫暖、舒服……)

3.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小手套》,激發(fā)幼兒喜歡自己的小手套。

一副小手套,真呀真漂亮。帶上小手套,真呀真暖和。

4.幼兒為教師挑選手套。

(1)你們戴上了手套都覺得很暖和,我的手好冷呀。(引發(fā)幼兒主動為教師挑選手套的愿望。)

(2)今天來了許多客人老師,他們也想戴上暖和的手套,請你們挑選一副手套送給他們。

1.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玩”手套商店。

2.在區(qū)域活動中開設手套商店,并投放手套紙樣,供幼兒玩涂色、配對游戲。

3.在生活區(qū)中讓幼兒學戴手套,并創(chuàng)設“小陽臺”,鼓勵幼兒每天將自己帶來的一副手套夾在一起擺放。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四

1.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

1.圖片:《我會上廁所》。

2.故事:《皮皮生活劇》、布偶、海報紙、筆。

3.掛圖:《我會上廁所,我會洗手》。

1.演一場皮皮遇到問題就哭的生活劇。

2.準備一個布偶,告訴幼兒,他叫做“皮皮”,今天皮皮有一些問題不懂,想要請班上的小朋友告訴他該怎么辦。

3.觀看后,皮皮要提出問題啦,請知道的小朋友幫幫他的忙。

――我想上廁所時,該怎么辦?

――別人都不和我玩,怎么辦?

――我想找媽媽,媽媽什么時候才會來?

――吃飯時有我不喜歡吃的菜,怎么辦?

――褲子尿濕了,怎么辦?

――如果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怎么辦?

――有人打我,怎么辦?

4.當皮皮提出問題后,請幼兒自愿為皮皮解答;若幼兒也不知道,可一起討論,共同想想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告訴皮皮。

5.展示掛圖,并請幼兒看圖片《我會上廁所》,討論正確的上廁所方法。

6.活動結束后,可在每天活動的某時段中設立“我該怎么辦”時間,讓幼兒討論每個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建議:

1.問題不宜一次過多,可根據開學初最常碰到的問題發(fā)問。

2.教師可利用海報紙,將幼兒的討論記錄在海報紙上;可能的話,以圖畫輔助說明,放在教室或語言區(qū),作為情境布置。

皮皮是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因為皮皮沒有兄弟姐妹,而幼兒園里有很多小朋友,所以皮皮很喜歡上幼兒園。

可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不喜歡和皮皮一起玩,因為皮皮很愛哭。想上廁所時,皮皮就哭;聽故事時,皮皮哭著要找媽媽;尿褲子時,皮皮也哭;吃飯時,皮皮哭著說不想吃青菜;午睡時,皮皮又哭了,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吵醒了。

皮皮自己也很難過,他也希望小朋友喜歡他,皮皮該怎么辦呢?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五

活動意圖:

幼兒期是每個人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從小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生活方式,對維護和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幼兒教育要重在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有趣的活動,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游戲、探索、操作,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幼兒的健康是每一個師長最為關心的問題。

活動目標:

1、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5、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分析:

2、健康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會感覺到身體難受,沒有體力和精神做事。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都知道哪些健康的生活習慣。

2、制作健康的工作表,然后讓幼兒進行對照。

3、將需加強方面記下來。

4、師幼一起做操。講解具體過程。

5、告訴小朋友平時注意衛(wèi)生,多做運動,保證自身健康。

活動延伸:

將學過的操回家自己練習,還可以教爸爸媽媽一起做。

活動反思:

“健康生活每一天”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觀念,師們從健體和心育兩方面,精心設計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參與鍛煉。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六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生活中物品的顏色,形成相應的顏色概念,初步了解綠色所代表的意義。

2.猜測、感知、理解綠色的含義,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對開紙、綠色圖卡、綠色物體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綠色在說話》和幼兒討論生活中哪里有綠色(如動物身上、樹、葉子、日用品等)。

2.出示綠色物體的圖片,如“綠色吊蘭”、“綠色的小鳥”,讓幼兒看圖片,熟悉“這是什么綠”。

3.請幼兒將圖片內容編入句子,如“這是什么綠?吊蘭葉子綠”、“這是什么綠?小鳥羽毛綠”等。當幼兒熟悉句型后,請幼兒編入不同的內容。

4.智力游戲:生活中的綠色認識、理解綠色在不同情境下所代表的含義,根據圖卡說出綠色在不同情境下所代表的含義。如馬路上的紅綠燈提醒過馬路的安全,一些標記牌上的綠色也有特別意思。

活動反思:

1.考慮到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我采用了故事開頭。

2.玩找綠色的游戲,找找教室里的綠色物體,然后學會發(fā)問,學會回答,之后延伸到去戶外找綠色的物體。例如:我問孩子:這是什么綠?他們會回答:花兒葉子綠。我覺得重要的是在游戲中讓孩子不知不覺學會知識,然后激發(fā)他們對顏色的探索。

小班生活活動教案個篇十七

1、能用感官知道蛋的味道、顏色、形狀。

2、初步學會剝雞蛋。

了解蛋的形狀會剝雞蛋。

人手一只雞蛋或鵪鶉蛋、毛巾、小盤

1、猜猜這是什么:

“請幼兒猜測蛋里面有什么”

2、剝雞蛋:

鼓勵幼兒敲碎蛋殼剝開來看看,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況。

3、 品嘗交流:

與幼兒邊吃邊聊:雞蛋的味道、顏色、形狀、告訴幼兒雞蛋有豐富的營養(yǎng)。

4、提出問題:

“蛋還可以怎么吃?”

活動名稱:母雞下蛋嘍(音樂活動)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2、能用有節(jié)奏的叫聲和動作表現母雞下蛋。

理解歌曲內容,能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1、布置活動室場景:草地、花叢、小木屋等。

2、音樂錄音、幼兒用書《母雞下蛋》

1、游戲—母雞下蛋:

方法: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小雞,在音樂的伴奏下出去玩。

一會兒來到花叢里,一會兒走在草地上,玩得真高興(注意要跟著音樂節(jié)奏進行簡單的動作表演)。在游戲中,“雞媽媽”拍拍翅膀,大聲叫“咯咯咯咯噠,咯咯咯咯噠?!比缓蟆吧毕乱粋€大雞蛋。

2、熟悉音樂的旋律和內容:

(1) 幼兒欣賞歌曲:

—“母雞媽媽帶小小雞們出去玩得時候,有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你們聽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你覺得母雞媽媽下蛋的時候,心里什么樣?”

(2)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教師示范演唱歌曲:

—“母雞媽媽生蛋的時候是怎么叫的?好像在說什么話?”

(4)幼兒練習有節(jié)奏地念母雞下蛋時的叫聲:

咯咯咯咯 噠 ,咯咯咯咯噠,咯噠 咯噠 咯咯噠

3、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輕聲跟著教師演唱歌曲,注意示范、提醒幼兒開始兩句都有休止符,要停頓。

(2) 幼兒分組演唱,一組幼兒唱歌,一組幼兒做動作,然后輪換。

(3) 引導幼兒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生蛋:

—”媽媽生蛋時,地方不能太小太擠,否則蛋要擠破的?!?/p>

(4) 示意幼兒在游戲時人要適當地分開:

—“你是在什么地方生蛋的?”“生了幾只蛋?”

(5) 幼兒邊唱邊用動作表演。

活動三:音樂廳

組織幼兒到音樂廳,玩各種樂器并學會整理。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21801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