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3:15:17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大全(17篇)
時間:2023-11-23 03:15:17     小編:XY字客

讀后感是一種將個人閱讀體驗轉(zhuǎn)化為文字的方式,用以總結(jié)自己的閱讀成果。需要充分閱讀并理解書籍,才能寫出有深度和亮點的讀后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l(fā)。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一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書——《中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發(fā)的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以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與思考。

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徐文長的故事、幸福鳥和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徐文長的故事的主要資料是:知府不相信徐文長是神童,于是便把他召來對句,并說如果對不上,就將他驅(qū)逐出城。結(jié)果自我聽了啞口無言,只好悻悻而去;徐文長與“林狠心”比力氣,力大無窮的“林狠心”輸給了斯文瘦弱的少年徐文長;徐文長用自我的聰明幫忙大頭和尚的畫配詩。

我的感想是:我們要多看一些有關中國民間的書,從里面學習知識,我們要向汪嘉學習,因為他勇敢,也總是為別人著想;我們也要向阿凡提學習,他也經(jīng)常幫忙別人。我們也要多看書,自我也要學習成為對別人有用的人。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二

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谷鳥的傳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座山,山里住著幾戶人家,日子都過的挺清苦,唯獨王老漢家有一點家產(chǎn)。王老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剛,小兒子叫博古。王剛勤勞,博古懶惰??墒遣┕攀峭趵蠞h與后妻張氏的兒子,張氏一心想趕王剛走,好讓他的親生兒子獨占那些家產(chǎn)。她便想了一個方法:讓他們倆去山上種豆子,誰種的豆子發(fā)芽了,誰就回來。張氏給王剛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卻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種下去,王剛的豆子發(fā)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發(fā)芽。于是,王剛下山走過一條小溪時,游來一條小魚,小魚十分喜歡這個勤勞的小伙子,忽然變成了一個姑娘,想和他結(jié)為夫妻。而博古卻還留在山上,最終被餓死了,他靈魂化作了一只布谷鳥。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天道酬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王剛的后媽張氏,為了讓親生兒子得利,想把王剛趕走,結(jié)果失去了她的兒子,后悔莫及;博古本質(zhì)懶惰,還受了他母親無端庇護,結(jié)果餓死了;王剛善良勤勞,神仙都保護他,還愿意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嫁給他,讓王剛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要向王剛學習,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誠誠實實做人,老老實實辦事。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三

《中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名群眾以自發(fā)形式世世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字樣式。它以勞動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用。

散文。

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真與思考。它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抒發(fā)了勞動人民的淳樸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一般來講,民間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民間童話等多種形式。

中國民間故事經(jīng)過了廣泛的采集、選擇,在流傳、講述的過程中,經(jīng)過了無數(shù)人的加工與琢磨,其中許多故事成了人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倉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相傳他是皇帝的史官,為了研究出簡單又容易的記事方法,他悉心觀察天上星術的分布情況,訪遍了山川脈絡的樣子,尋遍了鳥獸魚蟲的痕跡,看盡了草木器具的形狀,通過描摹繪寫,創(chuàng)造出種種代表不同意義的文字。

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jié)食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每到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織女便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據(jù)說在這天晚上,人們還在能在瓜果架下,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脈脈情話呢!牛郎和織女的美麗故事深入人心。

像這樣反映勞動人民反抗封建禮教,表達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傳說還有很多。如白娘子和許仙斷橋相會、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戰(zhàn)法海、法海將白娘子鎮(zhèn)壓在雷鋒塔下的動人傳說;還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同窗苦讀,不服包辦婚姻,堅貞不移雙雙化蝶的佳話。這些故事在民間曲藝和戲曲中廣為傳唱,成為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文藝作品。

維吾爾族的阿凡提是一個機智勇敢、愛憎分明、不畏權貴的的智者民間流傳的關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智斗愚蠢的學者、作弄貪婪的國王、整治狡猾的巴伊,他辛酸地諷刺、嘲笑甚至咒罵這些偽道學家、守財奴、貪官污吏、體現(xiàn)了積極的去惡揚善的精神。然而最讓人稱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種機趣、幽默、詼諧的品格,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故事會如此地深入人們喜歡的原因。

中國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生活的根基,有著各自獨立的的民間文學,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民族情感,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著永恒的藝術魅力。中國民間故事蘊含著英雄主義、樂觀主義、人道主義等崇高的思想與美德,給人以知識、教誨、鼓舞和希望。

今天,我讀了一本《中國神話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神話故事,共有29篇。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這些神話故事中我最喜歡農(nóng)嘗百草;上古時,人類不懂醫(yī)藥,因此得了疾病也沒辦法醫(yī)治。有一年流行瘟疫,大地上橫尸遍野,哀鳴一片。南方的炎帝不忍人類受疫病的折磨,到處去嘗草藥??墒?,嘗草藥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有時會中毒,炎帝會用神力把毒素排出體外,漸漸地,他的身體越來越來差。有一次,他一不注意嘗了斷腸花,最后斷腸死去了。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覺得炎帝是一個不怕死亡,為百姓著想,值得我們敬佩的神。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有我許多我喜歡的故事。又比如說盤古開天辟地: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沒有分開的,人類的老祖先盤古睡了一萬八千年,醒來時看見周圍烏黑一片。他從身邊拿出一把斧頭對準一個地方猛砍下去,透出了一絲光,盤古又是一陳猛砍,天和地分開了。盤古頭頂天,腳踏地,不讓它們再合起來,從此天地不再全起來。盤古倒下死了,他的身體變成了自然萬物。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盤古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神。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無限魅力,讓我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四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著三個美貌的仙女,她們是同胞姐妹。老大叫恩固倫,老二叫正固倫,老三叫佛庫倫。三個仙女都玩夠了那天上的宮殿和彩云,沒有地方可玩,想找個地方玩一玩。到什么地方去呢?她們早就聽說地上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有個天池,池水像鏡子一樣清澈透明,池周圍飛禽走獸,樹木花草樣樣都有。怎么才能從天上下來呢?三仙女佛庫倫聰明伶俐,她用采來的白云做羽毛,用披上羽毛的胳膊當翅膀,搖身變成一只雪白的天鵝。兩個姐姐也學著她的樣兒,從天上飛下來,落在了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的天池旁邊。

三個天鵝仙女下凡來,正趕巧被三個獵人看到了。這三個獵人是同胞三兄弟,老大二十歲,老二十八歲,老三十六歲。兄弟三人都能射箭,斗獸,他們整年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里鉆來鉆去,靠打獵為生。

兄弟仨朝天鵝落地的地方奔去,追到天池邊上,見三只天鵝變成了三個美貌天仙,脫下衣服“撲通”,“撲通”,跳進天池水里,立時把三個兄弟驚呆了:從長這么大還沒見過這么漂亮的姑娘呢!老大說:“讓她們給咱們做媳婦該有多好啊!”老二說:“就怕人家不干。”別看老三小,心眼最靈,他說:“咱們把她們的衣裳偷偷拿走,她們回不去天,就得留在地上?!崩洗?、老二覺得老三說的辦法好,就一起悄悄來到天池旁邊,將三個姑娘的衣服拿走了。

三個仙女在天池里洗澡,邊洗邊玩,邊玩邊樂,等到日頭快落山了,大姐恩固倫說:“咱們該回去了?!闭虃悺⒎饚靷愓f:“走吧!”可上岸一看,衣服沒有了。三個仙女急得哭了起來。正在這時候,兄弟三個走到姐妹三個跟前,老大把自己身上的獸皮衣服脫下來,披在恩固倫身上;老二把自己的獸皮衣服脫下來,披在正固倫身上;老三把自己的獸皮衣服脫下來,披在佛庫倫身上。

三個兄弟領著三個姐妹離開了天池,在大森林中架起干柴,燒烤野鹿、野牛、野豬的肉。再拿出石刀把烤熟的肉拉成小塊塊,請三個姐妹吃。吃完,老大扯著大姐,老二扯著二姐,老三扯著三姐,各自進了自己的小馬架子。

三個姐妹過膩了天上的生活,從來沒穿過這么暖和的獸皮衣服,沒吃過這么香的烤肉,更沒有過丈夫的恩愛。她們舍不得這人間的生活,干脆不走了。

三個姐妹在人間一年,學會了鉆火、烤肉、縫皮衣。又都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她們和丈夫相親相愛,過得很美滿。

一晃又過了兩年,一天,大姐對兩個妹妹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咱們已經(jīng)出來三天了,哪天給玉帝知道了,就要受到天規(guī)懲罰。趁時間不算長,快回去吧!”

兩個妹妹也覺得不回去不行了,弄不好丈夫、孩子也得受連累。三個姐妹找出了丈夫收藏起來的衣裳穿在身上,胳膊一抬,兩腳起空了。地上的三個孩子,都兩歲多一點,剛會答答話,見三只大鵝在頭頂來回飛,一齊扎撒扎撒:張撒變音,即攤開。著小手,說:“鵝,鵝!”

兄弟三人打獵回來,不見了妻子,只聽孩子說:“鵝,鵝飛走了!”一找衣服也沒有了。知道三個仙女回天上去了,就對孩子說:“那鵝,就是你們的娘,知道嗎?”

傳說滿族人管母親叫鵝娘。就是從這兒起始的。后來受到漢族人稱呼母親為“媽媽”的影響。叫成了“訥訥”。

兄弟三人的妻子走后,三個孩子漸漸長大了。后來這三個孩子順松花江走到與牡丹江匯合的地方,覺得那里寬敞,就定居下來。后來兄弟三人的后代家口越來越多,三支人分開,各支都有了自己的姓,三支人分為三姓。因此這地方就叫做“三姓”三姓,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在佳木斯西南。了。

三個仙女回到天上,吃飯不香,喝水不甜,日夜想念人間的生活;可又不敢把真情泄露出去,只好藏在心里。就這么過了九百九十九天,正趕上王母娘娘開蟠桃會,天兵天將們把守不嚴,姐妹三個一核計,無論如何也得到人間看一看,就是看上一眼,也免得這樣牽腸掛肚。

姐妹仨還是采天上的白云做羽毛,變成三只天鵝飛了下來,落在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上。她們找丈夫、找孩子,都不見了。她們在人間時夏天住的小馬架子,沒有了影兒;冬天掘的避風寒的地窨子,也早已填滿了泥土。姐妹仨不禁落下淚來,邊哭邊沿著松花江往下飛。冷丁在一處密林中有個百十戶人家聚居的部落。一打聽,才知道這地方叫三姓,正是她們姐妹三人的后代。天上九百九十九天,地上九百九十九年。不但她們的丈夫早已不在人世,兒子也早就死去了,已不知傳了多少代了。三姐妹見三姓人雖然像自己的丈夫一樣勇敢,卻不像三兄弟那樣和睦相處。他們生性好斗,常?;ハ鄴嗟秳影簦虻妙^破血流。仗越打越兇,仇越記越深。

怎么才能讓他們不打仗呢?三姐妹很著急。一邊往回飛,一邊想,不知不覺飛到了天池邊。她們脫去外衣,跳進天池里,一邊想著心事,一邊洗起來。

正洗著,三仙女見天邊飛來一只喜鵲,飛到天池上空,將嘴里銜著的東西吐在她的衣服上。她本來已經(jīng)不想在水中多呆了,就游著上了岸。見衣服袖上放著一枚熟透了的紅果,大得出奇,紅得透亮。她在山上呆過三年,還沒見過這樣的果子,撿起來含在嘴里,準備穿好衣服等大姐、二姐上岸給她們看。誰知紅果一含進嘴里,哧溜一下從嗓子眼滑進肚子里去了。

大姐、二姐穿好衣服要回天上了,三仙女身子發(fā)沉,說什么也飛不起來。大姐、二姐知道她是誤吃紅果懷了孕,勸她不要著急,等生完孩子再來接她。說完后先飛走了。

三仙女留在人間,渴了喝天池水,餓了捕野獸、采野果,冷了點篝火,一過過了十二個月,生下一個濃眉大眼的孩子。這孩子生下就會說話,不一會兒就滿地跑,過了不幾天,竟和十七、八歲的小伙子長得一般高大,一樣英俊了。三仙女見孩子這么快就長大了,心想這一定是天意。她知道人間最貴重的'是金子,就說:“孩子,你就姓愛新覺羅愛新覺羅:滿語,金子。吧。”她又望望眼前的布庫里山,說:“你的名字就叫布庫里雍順吧?!彼肫鹫诔商齑蛘痰娜杖?,又說:“天生你,是要你停止械斗,平息戰(zhàn)亂,統(tǒng)領人民過安定日子,你懂嗎?”

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點點頭,三仙女指著松花江說:“孩子,你就順這條江下去吧!”說完,她變成一只天鵝飛走了。

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砍下天池旁的小樹做成筏子,折下柳樹枝葉盤成套圈戴在頭上,然后跳上筏子,盤膝端坐上面,順著山口進了松花江。小筏子穿過幾十九道灣,闖過九十九道灘,經(jīng)過九十九天的漂流,來到了三姓地方。

小筏子擱淺了,岸邊一個汲水的姑娘看見他,跑回村子,告訴了村里的人們。大家爭著來看,見他頭戴柳枝圍成的圈,盤膝端坐在筏子上,那模樣很像一尊天神,便問:“你從哪兒來的?”布庫里雍順一指江上頭,說:“從上邊來的?!贝蠹覍に际钦f他從天上來的,布庫里雍順想起訥訥囑咐的話,就勢說:“我是天女生的天童,來管理你們的?!贝蠹乙娝⒖】齻ィ_實與眾不同,就相信了他的話。布庫里雍順又指著汲水的姑娘說:“是她先看見我的,我就到她家去了。”大家把他讓進了姑娘家,姑娘的父母聽說布庫里雍順還沒成家,就把姑娘許給了他。幾位穆昆達穆昆達:滿語,族長。也認為這樣合適,就做了主婚人,當天舉行了婚禮。他們將豬在祖先前領了牲,在院子里架起火堆,全村的人都來上禮,通宵唱歌跳舞,從此以后再不打仗了。

布庫里雍順在三姓地方居住下來,勸大家和好。各家之間發(fā)生糾紛經(jīng)他排解,大家都和和樂樂。大家擁戴他,推舉他為部落長。他帶領三姓地方的人們,建立了鄂多哩城。

布庫里雍順就是滿族的祖先,他的傳說也一直流傳到今天。這篇傳說和滿文老檔及《清史稿》記載相同。但它當然是口頭流傳下來的。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五

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帶領著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門生,周游列國,講學傳道。一天晌午,天氣有點兒燥熱,師生們來到海州(今江蘇連云港市),忽聽得“轟隆……嘩啦!”“轟隆……嘩啦!”孔夫子吃了一驚。忙叫:“子路!”

子路正揮著鞭子趕車呢,聽到呼喚,問道:“老師,有什么吩咐?”

孔夫子說:“聽呵!山那邊轟隆嘩啦,又打雷,又下雨,你怎么還一個勁地往山前趕車呢?快點兒找個地方落腳,免得遭雨淋!”

子路聽了孔夫子的話,趕緊勒住韁繩,停下馬車。這時候,子貢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對孔夫子說:“老師,山那邊并沒有下雨呀。”

孔夫子說:“沒下雨,怎么會有雷雨之聲?”

子貢道:“老師有所不知。過去,我曾到此地做過珠寶買賣,對這里的地理情形知道一些。你看,前面那座不高不矮的小山,叫朐山,山那邊是大海……”

孔夫子生長在山東曲阜,游歷的幾個國家也都在山野平原,他一直沒有見過大海。眼下子貢提到“大?!倍郑追蜃佑X得很新鮮,問道:“大海是什么樣子呢?”

子貢說:“大海呀,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滔天。那‘轟隆嘩啦’的聲音,本是驚濤拍岸,而不是……”說到這兒,子貢見孔夫子臉色有點兒發(fā)紅,急忙把話頭一轉(zhuǎn):“老師,咱們到山上逛逛,一來觀賞大海,二來避暑乘涼,不亦樂乎?”孔夫子高興地連連點頭說:“好好,上去看看?!碑敿捶愿雷勇?,把馬車趕到朐山下。

師生們下了馬車,子貢在前,孔夫子隨后,子路、顏淵等幾個門生也都跟著登山。孔夫子一鼓作氣攀到山頂,向東一看,喲!只見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滔滔,望不到邊,好大的海,好多的水呀!這時,孔夫子覺得喉嚨發(fā)干,嗓門冒火,口渴得難受,喊了聲:“顏淵?!?/p>

顏淵也沒見過大海,正在驚訝地觀賞著海景呢,聽到孔夫子喊他,連忙問道:“老師,有什么吩咐?”

孔夫子說:“你到山下去,舀點兒海水來解解渴。”

“是!”顏淵解下隨身攜帶的飲瓢,抬腿剛要下山,忽聽背后有人放聲大笑,“哈哈哈哈……”顏淵愣住了,孔夫子更覺奇怪。轉(zhuǎn)臉一看,嘿!只見一個老漁民,左手提著漁網(wǎng),右手拿著漁叉,肩后背著漁簍,腰間系著葫蘆,面孔黝黑,身材魁偉,精神抖擻,沖著孔夫子和顏淵直笑??追蜃訂柕溃骸袄闲值?,你笑什么呀?”

老漁民說:“你們是外鄉(xiāng)人吧?要知海中事,須問打漁人,可不能冒失呀!那海水,咸、腥、澀、苦,不能喝,一喝就會鬧肚子?!闭f完,從腰間解下盛水的葫蘆,說里面是玉帶河的淡水,遞給孔夫子解渴。

孔夫子又慚愧,又感激,捧起水葫蘆喝了幾口,覺得心里涼爽痛快,正要向老漁民道謝,天空中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陡陡地撲了過來。子路大聲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兒躲雨呵?”老漁民說:“莫慌,跟我來!”說著,把孔夫子和他的門生領進一個山洞。這山洞面對著大海,是老漁民藏魚落腳的地方??追蜃佑X得洞里有點兒氣悶,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著看著,詩興大發(fā),不由地吟誦起來:

風吹海水……千層浪,

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民聽了這兩句詩,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

孔夫子問:“怎么不對呢?”

老漁民說:“‘千層浪’,‘萬點坑’,都不妥當。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灘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shù)過嗎?”

孔夫子覺得老漁民是在故意抬杠,心里很不高興,反問道:“既然不妥當,怎樣才合適呢?”

老漁民不慌不忙說:“咱生在水邊,長在海上,時常唱些漁歌。歌也罷,詩也罷,雖說不必真魚真蝦,字字實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傳神。要我看,你那兩句應當改……”

孔夫子沒想到漁民也懂詩理,有心聽聽高見,急忙問道:“老兄弟,你看怎么改呢?”

老漁民說:“最好改成‘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浪層層,坑點點,數(shù)也數(shù)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對不?”

孔夫子一聽,心服口服,正想贊嘆幾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沖著老漁民說:“哎哎,圣人作詩,你怎能亂改!”

這話太嗆人了。老漁民厲聲問:“誰是圣人?”

子路指著孔夫子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就是孔夫子孔圣人!”

孔夫子喝道:“子路!不可傲慢!休得無禮!”

老漁民拍著子路的肩膀說:“小伙子!對圣人,咱敬佩,可你也不能拿‘圣人’嚇唬人呀!圣人有圣人的見識,但也不見得樣樣都比別人高明。比方說,這魚怎么打法,你們會嗎?”

一句話,把子路問了個倒憋氣。他想說“會”,可自己確實沒有打過魚;說“不會”,又怕丟了面子。想了想,便把胸脯一挺,說:“打魚誰不會?拿根魚棍,往水里狠狠地打就是了!”

“哈哈哈哈……”老漁民笑得前仰后合,說了聲:“請看!”飛身奔下山去,跳上漁船,撒開漁網(wǎng),揮舞漁叉,表演起打魚的招數(shù)來。

孔夫子看著老漁民熟練的打魚動作,想著老漁民談海水,改詩句,議“圣人”,責子路的情形,猛然間發(fā)覺自己犯了個大錯誤,于是把門生招攏在一起,嚴肅地說:“為師以前對你們講過‘生而知之’,這話錯啦!大家要記?。褐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說完,順口吟出小詩一首:

登山望滄海,

茅塞豁然開,

圣賢若有錯,

即改莫徘徊。

只因這么個傳說,加上早先人們尊孔崇圣,所以后來朐山就改叫孔望山了。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六

這次我要講的是趙州橋的傳說。說起趙州兩座赫赫有名的石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是石家莊的標志。相傳城南的石橋是魯班修建的,城西的小石橋市他的妹妹魯姜修造的。它們可謂是建橋的經(jīng)典之作。

傳說有一天,魯班帶他妹妹游玩來到趙州,眼看就要到趙州了,可是有一條渡河橫在他們眼前。寬闊的河面上只有兩條小船,每次只能搭載幾個人,而坐船的人卻有很多。于是魯班問旁人為什么不搭建一座橋,人們笑道:“這河寬十里,能在我們渡河上修橋的人還沒出生吧!”他聽到這話十分難受,決定要給趙州人修好這座橋給人們帶來便利。他的.妹妹也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展現(xiàn)自己的才智以超過哥哥,所以她提議要和哥哥比賽,分開修橋,一個在城南修,一個在城西修,規(guī)定從天黑開始,天亮雞鳴時收工,如果誰沒有修建完工就算輸了。于是他們開始比賽,到了午夜時分,妹妹已經(jīng)修建好了,她悄悄到了城南卻發(fā)現(xiàn)一點變化也沒有,哪里有橋的影子,正當她感到納悶,她遠遠看到南邊有個人影正緩緩向自己趕過來,只見魯班的身后跟了一大群綿羊,十分熱鬧,走近再看,后面所謂的綿羊居然是一塊塊潔白如雪的石頭,它們好像有生命一樣動著。魯姜心都涼了半節(jié),想這么靈性的石頭造出一座橋該是多么結(jié)實多么雄偉??!她趕緊趕回城西,對著自己的石橋又經(jīng)過一番修刻,每個圖案都栩栩如生,大放光彩。她這才自信起來。這時候她一看時間快到了,而哥哥也造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橋頭兩塊石頭沒有鋪好。她計上心來,捏著嗓子學著公雞喔喔地叫了起來,魯班以為時間到了,一著急匆忙把兩塊石頭往橋頭上一放就算是建成了。

短短一夜時間趙州就建起了兩座石橋,不僅轟動了遠近各地,就連蓬萊島上的神仙聽了也十分震驚。其中一個神仙張果老不太高興以為魯班在弄虛作假,他決定騎著毛驢親自下凡去看看,路上碰到柴王,又邀他一起去瞅瞅,于是柴王推上金瓦銀把的獨輪車,載著四大名山,浩浩蕩蕩來到了趙州橋上。張果老在橋上大聲地問道:“這橋是誰建的?”魯班趕緊說是我建的,請問有什么問題嗎?張果老指指自己的毛驢,又指指柴王的小車,傲慢地說:“沒什么,我就是想問問,這橋能不能撐得???”魯班說:“您盡管過吧,如果這都走不過,我的橋不是白白建造了嗎?”張果老和柴王剛上橋,石橋就開始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塌了,魯班趕緊跳到橋下雙手撐住橋身,這才把橋托穩(wěn)了,橋身經(jīng)過這么一壓,反而更加結(jié)實了。到現(xiàn)在你還可以在橋底下找到魯班的兩個手印呢!張果老和柴王爺好不容易過了石橋?qū)︳敯嗾f:“真可惜,有眼無珠??!”魯班心中十分羞愧,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了出來,悄悄放到了橋邊,然后離開了。魯班可謂是木匠界的鼻祖,所以現(xiàn)在木匠干活的時候,平準掉線都只是單眼吊線。

這個傳說雖然是人們虛構的,但是魯班建造的趙州石橋給趙州人們帶來了便利,到現(xiàn)在也成為了中國的名橋之一。我不但從這里了解到了趙州橋的由來,也感悟到了做任何事一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穩(wěn)打穩(wěn)扎,不然一個不小心有可能就前功盡棄,得不償失。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七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閱讀欣賞外國名著,小說,散文,而漸漸忘記了屬于咱們中國的語言藝術,民族藝術,為了再次感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精選》這本書。

一開始,我并不了解民間故事。這本書的導讀為我詳細地介紹了,原先民間故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主要依靠于勞動人民之間的口耳相傳。而民間故事傳承的強大的力量,能夠同風俗習慣相比擬,因為這是種靠行動、語言的團體傳承,所以具有著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民間故事中的很多篇章成了后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源泉。

懷著一份期待與激動,我開始從第一個故事細細閱讀起,沒翻幾頁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本書,有我很小時候就明白,并且常常聽大人講的故事,比如狼來了,東郭先生和狼,這些故事雖然十分簡短,但卻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許多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無一不性格鮮明,惹人喜愛,并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夠讓我們明白許多簡單的小道理。比如狼來了就讓我明白了小孩子不能撒謊,撒謊的后果就是羊都沒了,經(jīng)濟造成嚴重損失。東郭先生和狼告訴我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壞人,要時刻堅持警惕心啊。書中也有許多讓我感到無比的故事,比如寶蓮燈,懂獸語的海里布。寶蓮燈中,三圣母和劉彥昌這段超越界限,愿意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感情讓我震撼。沉香為了拯救母親,不怕危險,歷盡千辛萬苦,更讓我感動。懂獸語的海里布中的海里布也讓我十分敬佩,他為了保證其他人的安全,不惜出賣了密碼,之后拯救了其他人,卻犧牲了自我,成為了一尊石像。當然,也有許多我以前聞所未聞,讓我大長見識的故事,比如李白求師,李白乃一代詩仙,在文學領域上可謂無人可敵,可他居然也為了尋找高人請教而放棄了欣賞美景,等待了五天五夜,這種虛心請教,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佩服。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八

《中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發(fā)形式世世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字樣式。它以勞動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真與思考。它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抒發(fā)了勞動人民的淳樸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完美愿望。一般來講,民間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民間童話等多種形式。

中國民間故事經(jīng)過了廣泛的采集、選擇,在流傳、講述的過程中,經(jīng)過了無數(shù)人的加工與琢磨,其中許多故事成了人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倉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相傳他是皇帝的史官,為了研究出簡單又容易的記事方法,他悉心觀察天上星術的分布情景,訪遍了山川脈絡的樣貌,尋遍了鳥獸魚蟲的痕跡,看盡了草木器具的形狀,經(jīng)過描摹繪寫,創(chuàng)造出種種代表不一樣意義的文字。

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jié)食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每到農(nóng)歷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織女便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據(jù)說在這天晚上,人們還在能在瓜果架下,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脈脈情話呢!牛郎和織女的美麗故事深入人心。

像這樣反映勞動人民反抗封建禮教,表達完美愿望和夢想的傳說還有很多。如白娘子和許仙斷橋相會、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戰(zhàn)法海、法海將白娘子鎮(zhèn)壓在雷峰塔下的動人傳說;還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同窗苦讀,不服包辦婚姻,堅貞不移雙雙化蝶的佳話。這些故事在民間曲藝和戲曲中廣為傳唱,成為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文藝作品。

維吾爾民族的阿凡提是一個機智勇敢、愛憎分明、不畏權貴的的智者民間流傳的關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智斗愚蠢的學者、作弄貪婪的國王、整治狡猾的巴伊,他辛酸地諷刺、嘲笑甚至咒罵這些偽道學家、守財奴、污吏、體現(xiàn)了進取的去惡揚善的精神。然而最讓人稱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種機趣、幽默、詼諧的品格,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故事會如此地深入人們喜歡的原因。

中國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我的文化、傳統(tǒng)和生活的根基,有著各自獨立的的民間文學,所以就有各自不一樣的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民族情感,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著永恒的藝術魅力。中國民間故事蘊含著英雄主義、樂觀主義、人道主義等崇高的思想與美德,給人以知識、教誨、鼓舞和期望。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九

富蘭克林曾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本學期,我們在教師的陪同下,共同閱讀、交流、匯報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

民間故事在各民族間廣泛流傳,書中那些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故事中那些主人公的優(yōu)秀品質(zhì),讓我感受到了真、善、美。其中最讓我受益的是——《魯班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魯班決心上山拜師學藝,經(jīng)過重重考驗之后,將教師傅五百年沒用過的工具磨得像新的一樣,最終成為我國偉大的發(fā)明家、創(chuàng)造家。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恒心,就沒做不成的事,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所以,以后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魯班一樣,堅持不懈地朝著目標努力前進。

讀完整本書,我仿佛整個人已經(jīng)融入了進去,那些生命力頑強的故事在吸引我的同時,還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必須要在書中讀自我,在書中發(fā)現(xiàn)自我?!逼谕麤]讀過這本書的你,有機會去讀一讀,相信你讀完后必須會和我一樣受益匪淺。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閱讀欣賞外國名著,小說,散文,而漸漸忘記了屬于中國自己的語言藝術,民族藝術,為了再次感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精選》這本書。

一開始,我并不了解民間故事。這本書的導讀為我詳細地介紹了,原來民間故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主要依賴于勞動人民之間的口耳相傳。而民間故事傳承的強大的力量,可以同風俗習慣相比擬,因為這是種靠行動、語言的集體傳承,所以具有著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民間故事中的很多篇章成了后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源泉。

比如狼來了就讓我明白了小孩子不能撒謊,撒謊的后果就是羊都沒了,經(jīng)濟造成嚴重損失東郭先生和狼告訴我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壞人,要時刻保持警惕心啊書中也有許多讓我感到無比的故事,比如寶蓮燈,懂獸語的海里布寶蓮燈中,三圣母和劉彥昌這段超越界限,愿意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愛情讓我震撼沉香為了拯救母親,不怕危險,歷盡千辛萬苦,更讓我感動懂獸語的海里布中的海里布也讓我十分敬佩,他為了保證其他人的安全,不惜出賣了自己的密碼,后來拯救了其他人,卻犧牲了自己,成為了一尊石像當然,也有許多我以前聞所未聞,讓我大長見識的故事,比如李白求師,李白乃一代詩仙,在文學領域上可謂無人可敵,可他居然也為了尋找高人請教而放棄了欣賞美景,等待了五天五夜,這種虛心請教,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佩服。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是如此的有趣,令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收錄了許多不同民族的民間故事:有藏族的民間故事《幸福鳥》;有民間故事《天眼重開》;有蒙古族人民中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獵人海力不布》;還有漢族的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等。

在這么多的精彩的民間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漢族的民間故事《魯班學藝》。這個故事講述春秋時期有個姓魯?shù)睦夏窘?,雖然他在村里手藝高超,但是在終南山上有個比他技藝更高超的木匠。

老木匠決定叫自己的三個兒子去拜師學藝。首先出發(fā)的是大兒子和二兒子,他們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沒有去拜師學藝。小兒子魯班一心學藝,終于來到了終南山。魯班學習非常勤奮,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到了晚上又趁著月光在設計圖紙。經(jīng)過三年的堅持不懈努力,魯班學到了一身的好手藝,最終成為木匠的祖師爺。

故事里魯班說:“學藝如果只學三個月,那么學到的只是皮毛;如果學三年,那么學到的才是精髓。"這句話對我的感觸非常大,我們平時做事也要如此。記得我學了一段時間的q版漫畫后,覺得自己已經(jīng)畫得很多很好了,便學起難度更大的少女漫畫。剛開始學習時自我感覺良好,得意地向同學顯擺。之后我學得越久,才發(fā)現(xiàn)我的技法有許多錯誤,像頭身比例不正確,上色不立體等。

經(jīng)過不斷的練習我才慢慢改正了這些缺點。要是當時我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不是繼續(xù)往下學習的話,估計到現(xiàn)在我的漫畫還會有很多的缺點。學習的道路是漫長的,沒有捷徑可以走,我們一定不能松懈,要不斷往深往寬鉆研。

讀完這些民間故事,我的收獲很大。這些民間故事不僅讓我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積累了精彩的語言,更讓我在故事中收獲一個個有益于自己成長的道理!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俺亳州人特別喜愛芍藥,不單因為它的根能入藥,花兒好看,還因為有一段優(yōu)美的傳說。

唐朝武后當皇帝時,亳州城東住著一位姓白的花匠。白花匠年輕英俊、勤勞善良,二十多歲還沒說上媳婦。爹娘替他著急,他卻不焦不躁,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除了下地干活兒,就是侍弄花草。春天他給花草施肥,夏天他給花草澆水,秋天他給花草剪枝,冬天他給花草培土。他的房前屋后也都是花兒,春有春蘭,秋有秋菊,夏有荷花,冬有臘梅。莊戶人雖說日子苦點,可有花花朵朵作伴,有蜜蜂蝴蝶起舞,倒也得到不少樂趣。

在所有的花草中,白花匠最喜愛一種花:春二三月,紫紅紫紅的花芽兒破土而出,它長得又粗又壯,很快長成一蓬蓬,像一叢透明的紅珊瑚:“紅珊瑚”越長越旺,又很快地變成一叢綠瑪瑙。不久花兒含苞了,花兒咧嘴了,花兒又開放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心,色彩十分明麗?;▋航惺裁疵??不知道,那是他從渦河灣里尋來的野花。他去請教私塾老先生,那位老先生就給花兒起了個名字叫“灼花”,后來又把火字旁的“灼”改為草字頭的“芍”,芍花算有了名兒。

再說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后,胃口越來越大。御花園雖有數(shù)不清的花兒朵兒,卻不知足,非要把天下的奇花異草都搜進皇宮,以供享樂,還要把天下的花師花匠弄進皇宮,專為自己種花兒。

這一天,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來到亳州,他聽說白花匠種了許多花兒,又是個侍弄花兒的把式,就騎著高頭大馬去了。他到那地方一看,呀,眼都直了:花兒真多,味兒真香,開得真好!特別是那一株芍花,他見都沒見過。他心想若是帶回皇宮,老姑娘準喜歡。她老人家一喜歡,我武三思更抖了!于是,他對花匠說:“種花的,算你小子走運,明天隨我進京獻花兒,便可在宮中謀個差事?!敝宦?,也跟著和:“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還不趕快謝過大人?”白花匠說:“俺不去,這花兒俺留著看哩?!?/p>

武三思一聽,臉一下子拉長了:“種花的,這是皇上的意思,你敢抗旨不遵嗎?”他拿出圣旨抖了抖,對白花匠說:“限你明天一早,帶上花兒到州衙聚集。”

這下,白花匠嚇得沒神了!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來到州衙,后來又進了皇宮,當了御花園的花師,他那棵心愛的芍花也種在御花園里。

御花園里的花兒真多,天南海北的名花都有,白花匠一見就愛上了這些花兒。清早他給花兒除蟲,晚上他給花兒澆水,晌午頂著日頭給花兒鋤草,夜晚他披著月光在花間散步。他一天到晚不愿閑著,因為他一閑著就想家;二老爹娘誰照顧呀?宅前屋后的花草誰侍弄呀?地里的五谷雜糧靠誰種呀?為這他愿一天到晚干活,干活可以暫時忘掉許多煩惱。

功夫不負苦心人,那滿園的花木也長得特別喜人,遠遠望去,像一尺云錦,花兒水靈靈的,葉子支撒撒的,別提多好看了。

可是那棵芍花呢?卻長得干巴巴的,白花匠一見就難受。他知道那是起的時候動了根兒,走在路上傷了枝兒,再加上不服水土――唉,花兒也和人一樣戀著亳州的水土哩。

白花匠難受,對芍花格外愛護。天天挑水澆,一邊澆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葉兒返青,別再想家。

他澆下一瓢水,那花兒咕咕喝完了,小葉兒支撒撒地泛綠了。

他又給芍花追肥,一邊追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趕緊發(fā)棵,別再想家。

他追上幾遍肥,又松松土,芍花舒舒服服地挺挺腰,真地發(fā)棵了。

他又給芍花除蟲,一邊捉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開花,

有我作伴,別再想家。

他一遍遍捉蟲,汗珠叭嗒叭嗒掉在花枝上,花枝上很快抱滿了花骨朵。

眼看花兒要開了,白花匠卻累病了。這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朦朧入睡。他夢見芍花開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芯,從花芯里走出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長得比九天仙女還俊。她手托綾帕,冉冉地走到床前,白花匠連忙問:“姑娘,你是誰?”

“我是芍花仙子,是花王的小女兒?!?/p>

“你來做什么?”

芍花仙子說:“你為俺操心勞碌,累病了,俺擰下一支花根為你治病?!闭f著,眼里閃出淚花。

只見芍花仙子擰下一條根,白花匠一見,一哆嗦,心想十指連心,那該多痛?。∷屑さ乜粗只ㄏ勺?,見她那月白軟緞花鞋上滲出一點殷紅的血跡,他正想起身道謝,芍花仙子雙手遞上繡花綾帕,轉(zhuǎn)身走了。白花匠望了一眼繡花綾帕包著的花根兒,連忙起身追去。

他追呀追呀,一直追到芍花跟前,那女子忽然不見了。他輕輕地撫摸著花朵,又輕輕地扒開花根,果然花根上有擰掉的痕跡,那受傷的地方還濕漉漉地往外冒水呢!

白花匠哭著回到屋里,哭著煎藥熬藥,哭著把藥服下。這藥真靈驗,第二天病就好了,為了記著芍花仙子的恩情,他把芍花改名芍藥花。從此,他對芍藥花更加看重了,有什么心事總愛給她說。他真希望能和芍花仙子天長地久呆在一塊兒,一輩子侍弄芍藥花,他心里也高興。

暑往寒來,花開花落,轉(zhuǎn)眼冬天到了,御花園里百花凋零,一片肅殺景象。偏巧武則天又動了游興,帶著文武百官、宮娥彩女來御花園賞花看景。她一進御花園,立即來了氣兒,叫過白花匠問道:“白花匠,這花兒怎么都敗了?”

白花匠小心回稟:“萬歲,天有四時,月有圓缺,眼下已到十冬臘月,花早該謝了?!?/p>

武則天說:“不行。朕要看花,傳我的口喻園中百花,都要連夜開放,抗旨不遵者,一律治罪!”

第二天一早,武則天賞花來了,那臘梅花迎合圣意,冒雪而開,被封為花魁,杏花開得慢了一步被貶到民間,牡丹花才冒出芽兒,被貶到洛。芍藥花和白花匠卻不見了。

白花匠和芍藥花哪兒去了呢?他們連夜逃出皇宮,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回到亳州。白花匠又把那棵芍藥花栽在自家宅前,說來也怪,芍藥花回到了故土,長得真快,轉(zhuǎn)眼間發(fā)芽了,長葉了,開花了。花兒一開從里面走出年輕美貌的芍藥仙子,她對白花匠笑了,白花匠對她也笑笑,他兩口兒成了親。他倆一塊種地,一塊兒養(yǎng)花,一塊兒撫養(yǎng)子女,他們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白芍”。為了逃避官府追捕,也為了讓兒孫不再被選進皇宮,每逢花開時節(jié),他們將花掐去,光長根兒好給百姓治病。老百姓愛芍藥花,把掐掉的花泡在瓶子里,也有種在家前屋后讓她開花的。后來越種越多,亳州的芍藥天下聞名,成了亳州一大特產(chǎn)。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民間故事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講故事是世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普通的變化娛樂活動。許多優(yōu)美的故事伴隨著人的一生,給人以各種啟迪。

當你走進民間故事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神奇的世界!你可以進入鳥語花香的仙境,同美麗的仙女共舞;也可以進入陰森恐怖的地獄,與惡魔交戰(zhàn);在這里,動物是你忠實的朋友,他們會說,重友情,幫你出主意、想辦法,為你分憂解難;在這里,神奇的寶物隨處可見,他們幫助善良的弱者戰(zhàn)勝惡魔、獲得幸福……這些故事中的主角多姿多彩,有忠于愛情、有知恩圖報的田螺姑娘,還有巾幗英雄花木蘭……這些人物演繹了一個個動人曲折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魯班學藝》了,魯班勇敢、堅強的精神,令我佩服,魯班為了學業(yè),每天都在練習很晚才睡覺,他翻過一座又一座高山,快過了一條又一條大河,歷盡千辛萬苦,見到了老木匠。魯班這種精神值得被我們當成學習,他的執(zhí)著,忍耐和不知都值得我們學習。這也是我最喜歡的。

這本民間故事,不僅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而且讓我了解了各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他會拒了各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同時這本書的許多故事的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是我們成長的動力。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滋養(yǎng)著我的心田,希望大家也能夠讀讀這本好書,他能讓你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威爾遜說“書籍是經(jīng)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近日,我去書店轉(zhuǎn)了一圈。想要買些課外的書。此刻,一本名為《中國民間故事》的書吸引我的眼球。懷揣著一份好奇買下了它。帶著一顆好奇的心認真讀完了。最大的感慨便是:中華文化之博達精深!

萬里長城也有人叫八達嶺長城,以往在那一帶住著兩戶人家,分別姓孟和姜。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明白肯定和孟姜女有關。沒錯,我要說的是鮮為人知的她的來歷。話說某年孟家種的瓜秧爬到了隔壁的姜家,并在墻邊結(jié)了個瓜。秋收時,這個瓜被一分為二,一家一半。切開時便出來個女孩兒,兩家取名孟姜女。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孩兒長大了,與一個名叫范喜良的喜結(jié)良緣。而那時正值秦始皇招人修建萬里長城。毫無疑問,范喜良被抓走了。可憐的孟姜女在洞房之夜失去了丈夫,可見她是何等的悲痛難過??梢幌虻却姆断擦际冀K沒有回家,于是她決定去找范喜良。從此便開始了尋夫這路。

歷經(jīng)千辛萬苦來到長城腳下,映入眼簾的是官兵拿著皮鞭兇殘的對待那些可憐的壯士,正因為這樣,長城腳下的一堆堆白骨就構成了。如此悲慘的場面,讓孟姜女悲憤不已!便開始拼命的尋找丈夫??捎腥烁嬖V她,她要找的人早在三天前已經(jīng)死了。孟姜女第一反應就是痛哭,于是長城倒了,露出了她丈夫的尸骨。作為一國之王的秦始皇聽說這事豈能不生氣,便處死了孟姜女。從此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感人故事便在民間傳開。

關于牛郎織女,都是婦孺皆知。而我看完這則故事后,覺得主人公更應當是牛郎身邊的那頭憨厚忠誠的牛。那個憨厚樸實的孩子敵可是哥嫂的霸道,便只得了一頭牛和一點田地后被哥嫂趕出家門。

某天黃牛,哦不,應當叫神牛。當它對牛郎說該娶媳婦的時候,牛郎無奈自我的窮困只得搖搖頭。老黃牛便為他支招。牛郎有幸娶到了仙女織女,有情人終成眷屬。牛郎與織女不但在一齊了并且還有了孩子。

可好景不長,王母得知這事,無疑是雷霆大發(fā)!捉走了織女。而老牛為了牛郎能追回織女,犧牲了自我。這張充滿神力的牛皮助牛郎飛上天去尋找織女。

傳說之后牛郎和他的兩個孩子變成了星星,最中間的就是牛郎星。而織女也變成了星星。他們相隔一個銀河的距離。而之后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七日他們才能借喜鵲搭建的鵲橋見上一面。

小時候聽老人說,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坐在葡萄架下能夠聽見牛郎和織女的談話呢。遺憾的是,關于這個傳說,我一向沒有得到驗證,當人們在感慨牛郎織女的悲慘感情時,我卻佩服老黃牛的默默奉獻。留下的一段傳奇佳話是他們的,他什么也沒有。

每一個簡單的小故事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然后檢討自我,完善自我。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必須要在書中讀自我,在書中發(fā)現(xiàn)自我,檢查自我!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五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書——《中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發(fā)的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以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與思考。

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徐文長的故事、幸福鳥和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徐文長的故事的主要資料是:知府不相信徐文長是神童,于是便把他召來對句,并說如果對不上,就將他驅(qū)逐出城。結(jié)果自我聽了啞口無言,只好悻悻而去;徐文長與“林狠心”比力氣,力大無窮的“林狠心”輸給了斯文瘦弱的少年徐文長;徐文長用自我的聰明幫忙大頭和尚的畫配詩。

我的感想是:我們要多看一些有關中國民間的書,從里面學習知識,我們要向汪嘉學習,因為他勇敢,也總是為別人著想;我們也要向阿凡提學習,他也經(jīng)常幫忙別人。我們也要多看書,自我也要學習成為對別人有用的人。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六

不久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中國神話故事》。

這本書一共有27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精彩無比,資料豐富多彩,文字簡單易懂,并且具有極深的教育意義,讓人讀后受益匪淺,同時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里面有許多個為我們所熟知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辟地、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神農(nóng)嘗百草、女媧補天……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

大禹他為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幸福寧靜地生活,不再受到洪水的侵害,他毅然勇敢地帶領百姓和搞破壞的敵人作斗爭,進取地千方百計想辦法治理洪水災害,他用了長達十三年的時間疏通了九條大河,平息了洪水的危害,而最為可貴的是,為了早日治理好洪水災害,大禹他以往三次經(jīng)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家門和親人團聚。正因為大禹他有大公無私的忘我精神,所以最終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百姓的愛戴。

從這個故事中,我讀懂了,要想做好并做成一件事,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不怕困難險阻的決心,才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對于我們來說,努力了、奮斗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此刻我們僅有好好學習,不怕辛苦、勤學、多問、多練,這樣才能學有所得。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100篇》這本故事書,書中故事富有神奇色彩,歷來是人們所喜歡的,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這此民間傳統(tǒng)故事,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王祥臥冰求鯉》講在很久以前,有一戶姓王的人家很窮,母親靠幫人縫補衣服,兒子王二小幫人放牛、打魚、捉蝦為生。有一年冬天,一連下了十多天的雪,王祥的母親生病了,郎中面帶難色說:“必須要用一斤重的鮮活鯉魚做藥引才能治好病?!庇谑?,王祥在冰封雪地里,不能鑿掉冰塊,怕把魚嚇跑,僅有脫掉衣服躺在冰面上要用體溫把冰焐化,寒冰刺骨,王祥凍得不一會兒就失去了知覺,他的行為感動了上天,感動了神仙,神仙幫他捉到了一條鯉魚,王小兒感過神仙后,立刻回家治好了母親的病。

王祥的愛母親,為母親所做的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我要像王祥一樣,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好孩子,好好學習,勤奮努力,要以優(yōu)異成績報答父母和教師。

讀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篇十七

《民間故事》這本書,我一直愛不釋手。書中搜集了很多篇民間故事,每一篇故事都那么生動有趣,富有哲理。

我最喜歡《九色鹿》這一篇,這個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是:九色鹿救了在水中快要淹死的調(diào)達,為了報答九色鹿,他答應不會說出九色鹿的住處。有一天國王夢見了九色鹿,并下令找到九色鹿的人重重有賞。調(diào)達知道這個消息后,就帶著國王去找九色鹿。九色鹿看到這個人,一眼就認出了他,這時九色鹿氣憤極了,一眨眼功夫就不見了。國王怒氣沖天,立馬下令把他殺了。調(diào)達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讀了這篇故事后,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做人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這些都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這讓我想起發(fā)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約好星期天去公園玩。結(jié)果我卻忘了,害得同學在公園足足等了我兩個多小時。同學們實在等不住了就到我家來找我,看見我竟然在玩電腦,差點被我“氣死”。他們問我為什么不去,我說“忘了”。從那次以后,我和同學之間有約定時,他們總是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還免不了說上一句:“你行嗎,別又‘忘了’”。

是啊,人要誠實,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既然答應了就要做到。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2462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