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材料,加深對內容的印象和記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好的讀后感呢?首先,要認真理解和消化所讀內容,抓住核心思想和觀點。其次,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和思考,深入挖掘主題和意義。同時,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用詞得體、條理清晰。此外,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盲目照搬原文,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最后,要仔細檢查和修改,確保讀后感的內容完整、準確、有條理,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讀者撰寫的讀后感,讀完后能給您一些不同的思考和觸動。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一
前幾天,我學習了《七律長征》這首詩,我感受到了紅軍的偉大。
這首詩主要寫了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歷盡了許多艱辛困苦,經(jīng)過了重重困難,但是他們卻能以苦為樂,還時常保持開朗的心態(tài)。
讀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詩,我體會到了紅軍是多么的勇敢。
有了紅軍的堅強不屈,有了紅軍的流血犧牲,有了紅軍的努力拼搏,才有了我們今天美好的家園,我們才能安安心心的坐在溫暖的教室里幸福的學習。
紅軍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困難,仍然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而我呢,卻總是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兒難題,就想放棄了;在生活上遇到一點兒挫折,就想退縮了。見到困難就害怕,就想往后退,不敢前進了,這是我的缺點。
學過這首詩后,我告訴自己以后一定要像紅軍一樣勇敢,要有堅強不屈的精神,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遇到困難就害怕退縮。
我們不僅要學習紅軍堅強勇敢,樂觀積極的精神。同時我們也要珍惜我們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紅軍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安定的生活,我們才能吃飽穿暖,才能無憂無慮地學習進步。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不浪費;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不破壞。
紅軍,你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我們要學習,繼承,發(fā)揚你們的優(yōu)良品質。我們要把祖國的未來建設的更加美好!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二
毛澤東主席寫的長征,負載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飽含中國共產(chǎn)黨的萬般豪情壯志。讀者讀了是否也這樣認為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長征七律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币宦?lián)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服。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板藻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亙,這是紅軍也是詩人心中的山,極大和極小正是詩人對山的感知,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則愈顯紅軍長征之難;愈則愈縣紅軍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通過兩組極大于極小的對立關系,詩人充分地表現(xiàn)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概。從藝術手法上說,這是夸張和對比。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動靜結合,明暗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币宦?lián)是寫水,也是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沙江寬闊而湍急,蔣介石夢想利用這一天險圍殲紅軍于川、滇、黔邊境。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戰(zhàn)斗,那么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xiàn)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zhàn)斗。大渡河的險惡也不亞于金沙江,且有敵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敵人還拆掉河上瀘定橋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鐵索。但是英勇的紅軍硬是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闖過了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企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所以這兩句所寫的戰(zhàn)斗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拔鍘X”“烏蒙”兩句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直接表現(xiàn)了紅軍的英雄氣概,這兩句則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xiàn)紅軍的英雄事跡。
頸聯(lián)中的“暖”和“寒”這一對。
反義詞。
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芭弊譁剀跋矏偙憩F(xiàn)的是戰(zhàn)勝困難的歡快;“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巨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于其中顯無窮之趣于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足聯(lián)“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笔菍κ茁?lián)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度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現(xiàn)在,紅軍又翻岷山,進陜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zhàn)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xiàn),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氨M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后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F(xiàn)。
長征如此偉大復雜的題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并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于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jīng)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面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面八方抒寫,景致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里,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毛主席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xù)革命的主題。那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即便在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chuàng)時期,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
口號。
: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猶如詩人毛澤東在奪取江山后也說過類似的話,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同志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斗,自強不息,沖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于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幅射面,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斗。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jù)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他說(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經(jīng)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征。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jīng)歷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钡拇_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司,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向往,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向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脫口說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讓我們重溫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chǎn)。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么廣大的民眾怎么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偠灾?,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引自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lián)是全詩的統(tǒng)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不懼自然界的困難,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于紅軍來說,他們只是等閑之輩,不堪一擊。
接著頷聯(lián)、頸聯(lián)四句從首聯(lián)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脫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么是“萬水千山”。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優(yōu)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xiàn)“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面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從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但在詩人的眼里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xiàn)了紅軍不屑于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xiàn)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云流水般的對比及夸張來達成的,得來并不費功夫,全仗經(jīng)年歷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yǎng)。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溫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作者在此沒有正面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zhàn)斗,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干部團在后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云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只小船,經(jīng)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對于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征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zhàn)斗隱了下去,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溫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喜之氣緩緩拍打著夾江的懸崖,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悅。緊接著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zhàn),雖不是大規(guī)模的人海戰(zhàn),卻是顯現(xiàn)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zhàn),鐵血亡命之戰(zhàn),旋風般的理想之戰(zhàn),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跳出了數(shù)十萬敵人圍追堵?lián)舻娜ψ?,取得?zhàn)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嘆。但紅軍在大詩人毛澤東的率領下,一舉沖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shù)氖擞率咳砦溲b,攀踏著懸空的寒冷鐵索,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后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對于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zhàn),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后二行(即尾聯(lián)),詩人終于發(fā)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后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里轉戰(zhàn)的目的地已經(jīng)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說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軍”用得妙,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說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面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憑添了當代漢語之美,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
《七律長征》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首聯(lián)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tǒng)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斑h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松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頷聯(lián)先具體寫山,五嶺“逶迤”形容其綿延不斷。一個“騰”字寫出了它的奔騰之勢,但它們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細浪”“泥丸”,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xiàn)紅軍敢于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頸聯(lián)是紅軍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險,詩人蔑視了這兩處困難,只用了“云崖暖”“鐵索寒”寫出了這兩道天險搶渡成功,其他都沒有提及。何等輕松!
尾聯(lián)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精神,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詩人既不嘆息過去的困難,當然也不必寫出后邊的困難。
全詩首尾照應,在結構上十分完美。在開篇就定下了全詩的基調:“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比姼叨雀爬?,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它是詩人那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膽略和氣魄的自然流露。
周美翀。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三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弊x著這首《七律·長征》,我的心又一次被強烈的自豪感占據(jù)了。是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每個中國人都引以為傲的。
打開中國地圖,標出紅軍長征所行走的路線,就像是一條紅飄帶。紅軍雙腳走二萬五千里,爬雪山,過草地,這該有多難!據(jù)我所知,在長征期間,紅軍戰(zhàn)士們共翻過了18座大山,跨過了24條大河,走過了660里荒無人煙的草地。如果說長征是“紅色之旅”,那么紅軍戰(zhàn)士們就是一枝枝傲霜斗雪的紅梅,一片丹心向陽開。
長征途中,紅軍戰(zhàn)士們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無數(shù)戰(zhàn)士倒在了長征途中。據(jù)我國統(tǒng)計,紅軍長征每行走300米,就有一位戰(zhàn)士倒下。所以,長征是一曲悲壯的歌,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可在毛主席的筆下,這一切都是那樣平淡無奇?!案册荷角Ю镅娺^后盡開顏?!边@是何等豪邁的氣概呀!
現(xiàn)在,我們要把長征精神放在學習上,翻越學習中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迎來自己人生中的“盡開顏”!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四
長征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不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也激勵了世界各國人民。近日,我重新讀了《七律長征》,從中深受啟發(fā),有感而發(fā)。長征史詩追溯了中國革命的艱辛歷程,映照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擔當精神,同時也給我?guī)砹艘恍┧伎肌?/p>
首先,讀《七律長征》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長征的艱苦與卓絕。長征途中,共產(chǎn)黨的紅軍在艱苦環(huán)境下咬緊牙關,奮勇向前。詩中描繪的情景讓我心潮澎湃,那漫天的炮火、無盡的山嶺、隨處可見的鮮血……這些困難對于站在今天的我們來說,簡直難以想象。然而,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贏得了勝利。對我而言,這是一種強烈的信念,鼓舞著我面對困難勇往直前。
其次,這部作品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擔當精神。在長征中,共產(chǎn)黨員牢牢地守護著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將其化作堅定的行動。無論是架設架橋、爬上陡峭的山嶺、渡水過橋、逃亡時飛躍險峽,還是面對嚴寒、疲勞、饑餓,紅軍都一往無前。他們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革命事業(yè),從不抱怨,從不退縮。這種擔當精神深深地觸動了我,使我產(chǎn)生一股認真學習、奮發(fā)努力的激情。
再次,這部作品帶給我對世界的思考。長征作為一段中國革命史,其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中國國界。長征是一場偉大的進軍,它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了新的生活契機,也激勵著其他國家的人們追求自由和正義。正是因為長征的存在,才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幫助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革命運動,為這個世界帶來一片新的希望。讀完《七律長征》,我深切感受到無論我們來自哪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人民生活得更好,都希望世界更加和平、公正。與長征相比,個人的得失顯得微不足道,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標,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通過讀《七律長征》,我體驗到了詩歌的力量。詩歌既能真實地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畫面,又能引發(fā)讀者對歷史的思考。詩歌以其獨特的方式鼓舞人心,激發(fā)人們勇往直前的精神?!镀呗砷L征》以簡練的語言,流暢的節(jié)奏,描寫了長征的艱難與壯麗。每讀一句,我都仿佛親身經(jīng)歷了那一幕幕的場景,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和力量。詩歌使我愈發(fā)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創(chuàng)作,用心去傳達,我們都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通過讀《七律長征》,我不僅增長了知識,理解了歷史,更加深刻地體悟到了奮斗的意義和力量。無論是面對個人困境還是社會挑戰(zhàn),我們都要像長征精神一樣,堅定信念,擔當責任,勇往直前。正如賀敬之在詩中所說:“長征時若不困難,輩動蒼梧新若何?”長征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段壯麗的史詩,更是偉大的進軍,激勵著我們在新的征程中奮勇前行。讓我們懷著對長征的感激之情,懷抱暢想未來的夢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五
在讀過了《七律長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紅軍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每每讀過此詩,腦海里便會浮現(xiàn)出紅軍戰(zhàn)士們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紅軍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不怕”表明了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憑此精神,戰(zhàn)士們把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看得極為平常。
紅軍戰(zhàn)士們在長征途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都被他們克服了。一路上,他們擊潰了敵軍的`無數(shù)次的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綿延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跨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爬岷山,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才取得了勝利。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為的就是后代們的幸福生活。
長征,譜寫了中國革命的交響曲,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敘述了了紅軍的大無畏,我們要把長征銘記于心,把長征精神發(fā)揚光大。
黑龍江大慶紅崗區(qū)大慶市第四十二中學初二:宋文。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六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遍L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我讀了這首詩,感觸至深。
紅軍戰(zhàn)士們在長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種種艱難困苦,歷經(jīng)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連綿起伏的山嶺;天寒地凍的雪山和茫茫無涯的草地等等各種天險的阻隔。但他們心中充滿奮斗的心情,滿腔的熱血,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英勇地與敵人作斗爭,他們還勤于思考,巧與敵人做周旋,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有一次,我在放復讀機,不知怎么了,突然放不動了,原來帶子卡住了。我又急又氣,使勁拽。但轉念一想,這樣會把帶子拽斷。于是,我靜下心,慢慢的取,經(jīng)過一番周折,我終于取出來了。我悟出一個道理:遇事不怕困難,要克服它才行。
我還從詩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體會出紅軍戰(zhàn)士們有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不僅在戰(zhàn)場上無不流血犧牲,而且還要面臨環(huán)境的惡劣,糧食的不足,但是紅軍戰(zhàn)士卻依然開開心心地過著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們。
現(xiàn)在,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不能忘記勇敢的紅軍戰(zhàn)士,更不能忘記國家的新中國的創(chuàng)始人。如果沒有他們的指揮作戰(zhàn),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一天。因此,我們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用努力來迎接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長征,譜寫了一首悲壯的交響曲和一曲悲壯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我要把長征銘記在心,把長征精神發(fā)揚光大。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七
讀了《七律·長征》這首詩,我對紅軍戰(zhàn)士們的敬佩油然而生。紅軍戰(zhàn)士們不怕艱險、奮勇向前的精神讓我無比敬仰。
縱觀全詩,每一句的慷慨激昂都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奔t軍戰(zhàn)士們不畏懼長路征程,將種種困難等閑視之,認為這漫漫長路上的千山萬水也平常不過了??墒聦嵣?,紅軍走過的大山、大河,哪一處不是危險重重?哪一處不是令人畏懼?但紅軍戰(zhàn)士們仍不懼怕。他們是勇敢、無畏的!
再看這一處:“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边@連綿不斷的五個山嶺,在紅軍戰(zhàn)士眼里,竟像細小的波浪;氣勢恢宏而磅礴的烏蒙山,高大,險峻,可在紅軍眼中,只不過是小小的泥丸,輕輕一腳就會被踩扁。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讓我敬佩!
在詩的最后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中,我感到了紅軍戰(zhàn)士對長征勝利結束的盼望。盼望長征勝利,就連茫茫千里白雪也令人喜愛了。紅軍戰(zhàn)士們希望勝利,盼望勝利,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學習他們!
憑著不畏艱險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紅軍完成了長征。二萬五千里路程中,種種困難,種種險境,種種令人生畏的境地,紅軍都一個一個闖了過來。無論怎樣的艱難險阻,紅軍秉持著永無畏懼的精神,都能一個個粉碎。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八
《七律·長征》這首詞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曲折和悲壯,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七律·長征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遍L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我讀了這首詩,感觸至深。
紅軍戰(zhàn)士們在長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種種艱難困苦,歷經(jīng)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連綿起伏的山嶺;天寒地凍的雪山和茫茫無涯的草地等等各種天險的阻隔。但他們心中充滿奮斗的心情,滿腔的熱血,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英勇地與敵人作斗爭,他們還勤于思考,巧與敵人做周旋,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有一次,我在放復讀機,不知怎么了,突然放不動了,原來帶子卡住了。我又急又氣,使勁拽。但轉念一想,這樣會把帶子拽斷。于是,我靜下心,慢慢的取,經(jīng)過一番周折,我終于取出來了。我悟出一個道理:遇事不怕困難,要克服它才行。
我還從詩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體會出紅軍戰(zhàn)士們有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不僅在戰(zhàn)場上無不流血犧牲,而且還要面臨環(huán)境的惡劣,糧食的不足,但是紅軍戰(zhàn)士卻依然開開心心地過著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們。
現(xiàn)在,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不能忘記勇敢的紅軍戰(zhàn)士,更不能忘記國家的新中國的創(chuàng)始人。如果沒有他們的指揮作戰(zhàn),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一天。因此,我們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用努力來迎接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長征,譜寫了一首悲壯的交響曲和一曲悲壯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我要把長征銘記在心,把長征精神發(fā)揚光大。
今天,學習了毛澤東《七律。長征》這首詩,我感觸頗深。
長征,這震驚中外舉世皆無的兩萬五千里的軍事長征,是中國紅軍的戰(zhàn)略大轉移。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驅二萬五千余里,縱橫十一省。長征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zhàn)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還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長征本身是一曲悲壯的交響樂,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
但是毛澤東寫的長征的。
詩詞。
卻沒有刻意描寫長征經(jīng)歷的苦難和犧牲而是洋溢著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種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連那從浩浩太古以來就獨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霽日出陽光映著白雪、紅旗為紅軍的勝利而笑逐顏開了。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啊!
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chǎn)黨人,憑借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相結合的長征精神,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開始了揚眉吐氣的日子。在長征詩中,我領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豪情萬丈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感受到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和艱辛曲折,體會到我們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長征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作文。
后,我無比敬佩紅軍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紅軍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的正確引導下,取得了四次勝利。以后,由于在王明路線的錯誤引導下,第五次"圍剿"以失敗告終。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進行長征。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長征全程二萬五千里,這期間,紅軍翻越了連綿起伏的五嶺山、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穿過荒無人煙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經(jīng)過了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條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后,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在長征勝利結束以后,毛澤東同志以及其輕快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滿懷豪情的《七律·長征》。這首詞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曲折和悲壯,震撼了我的心靈。
毛主席多次為紅軍的英勇而慨嘆,多次賦詩言聲。1935月10月,毛主席在全軍排以上干部大會上朗誦了這首詩。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高昂的氣質,更讓我敬佩紅軍戰(zhàn)勝艱難險阻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崩弦惠厽o產(chǎn)階級革命家?guī)ьI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艱難地前進,經(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勝利到達了陜北。長征不僅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而且形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五年級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七律長征》,從課文中學習到,回首起七十年前那漫長的征途,紅軍隊伍的腳印踏遍了十一個省份,進行了三百多次的戰(zhàn)斗。勇敢地沖出敵人的重重包圍。長征隊伍宛如一把銳不可當?shù)募肋h向前進。兩奇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穿越荒蕪人煙的地區(qū),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跡。盡管路途有多么的遙遠,征途有多少的艱辛。但他們仍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怕犧牲,不屈不撓,積極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如今,我們的生活雖然富裕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豐功偉績,長征精神依然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
作為初中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頑強的毅力,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我們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明天。這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同學們,當你沉溺與網(wǎng)絡游戲,浪費大好時光的時候;當你留戀于武俠小說,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著洋快餐,為明星瘋狂的時候。想想長征吧,想想那些為了新中國的成立浴血奮戰(zhàn)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說老一輩的先烈們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新時代的青少年們所面臨的,則是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jīng)濟列強國的行列,這關系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作為即將擔負國家建設的青少年,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遠大理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征,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新的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
長征精神是一種奮發(fā)圖強開拓進取的精神,告戒我們青少年要勇于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它的精神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長征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是一個軍隊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樂觀,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成就事業(y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只要有了長征精神,就一定能成功。讓長征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并且銘刻在每個人心中!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三個生字礡、丸、岷,會寫三個生字丸、崖、岷。能正確理解“遠征、萬水千山、等閑、五嶺、逶迤、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云崖、大渡、鐵索、岷山、三軍、盡開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nóng)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教學難點:
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毛澤東的資料、了解毛澤東其人。搜集紅軍長征的故事:金沙江、瀘定橋之戰(zhàn)、紅軍翻越岷山的故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事先寫好課題)。
1、同學們,你們了解長征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2、我們偉大的開國領袖毛澤東回首這驚心動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揮筆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長征》。
3、我們的音樂家為這首詩譜了曲,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欣賞歌曲《長征》。
4、學生談感受。
5、就讓我們帶著(順著學生回答的敬佩、自豪)的心情來學習——《七律長征》。
6、文體介紹。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2、出示生字、生詞檢查認讀情況。
3、再讀課文。
4、師范讀,生邊聽邊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描寫紅軍長征途中歷盡艱難、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謳歌了紅軍藐視困難、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
三、精讀全詩。
1、那么詩中什么地方寫出長征非常艱難的,用——劃出,面對困難,紅軍戰(zhàn)士又是怎樣看待的,用~~~~~劃出。
2、小組交流。
3、匯報。
4、聯(lián)系課外搜集的資料說說紅軍在長征途中還遇到哪些困難?
5、面對這樣艱辛的困難,紅軍是怎樣看待的?
6、理解“等閑”。
8、出示課件五嶺、“五嶺”指什么?聯(lián)系資料說(五嶺是指五座山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的邊界,彎彎曲曲,綿延起伏,長達數(shù)千里。這“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就叫——逶迤?!板藻啤边@個詞也用來形容河流道路連綿不斷。)。
9、出示課件理解“烏蒙”“磅礴”
10、出示對比圖五嶺山脈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烏蒙山在云南,海拔2300多米,氣勢磅礴。拖著病殘之軀,忍饑挨餓翻越這樣的大山,紅軍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戰(zhàn)士們的草鞋走破了一雙又一雙,有的戰(zhàn)士累倒了,有的戰(zhàn)士病倒了,有的戰(zhàn)士永遠留在了山上。但這樣的困難紅軍怕不怕?(不怕)引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磅礴——走泥丸。
12、出示課件金沙江圖,生交流搜集的金沙江之戰(zhàn)的資料,感受“暖”。
13、出示課件鐵索橋圖,生交流搜集的瀘定橋之戰(zhàn)的資料,感受“寒”。
15、過渡戰(zhàn)斗慘烈,戰(zhàn)友犧牲,大渡橋上的鐵索寒光閃閃,寒氣逼人哪!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惡戰(zhàn),這一“暖”一“寒”是紅軍戰(zhàn)士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兩場戰(zhàn)斗,心情一樣嗎?帶著這樣的心情讀詩句。個人讀、齊讀。
16、課件“三軍”圖,理解詩句意思。過渡:是的,只要翻過這座雪山,勝利就在眼前。
長征就要勝利了,多少艱難,多少辛酸,但都過去了。戰(zhàn)士們高興??!我們也為他們高興,讀讀全詩。背誦詩歌。
四、拓展延伸。
1、毛澤東是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詩人?!镀呗?長征》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詩中的一首。關于長征,他還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我們一起欣賞。
2、1935年10月7日,毛澤東率眾將士登上萬里長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盤山主峰,面對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氣,再凝望陣陣南飛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懷: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3、1935年1月,黨的遵義會議以后,紅軍第一次打婁山關,勝利了!毛主席又吟道: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啼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小結:
師:70多年過去了,遠征者的足跡早已被歲月的流水磨平,但長征的精神是永恒的。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xù)去思考,去了解長征的歷史,去感受長征的精神,同時也繼續(xù)學習毛主席的其他詩詞,感受偉人毛澤東的風采。
板書設計:
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教學評析。
《七律長征》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組“走進毛澤東”專題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革命樂觀主義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現(xiàn)了毛澤東的藝術風格和高昂氣概。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詩文雖然不長,但知識豐富,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習是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本案設計為四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即: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長征;初讀課文,感知長征;精讀課文,深入長征;拓展延伸,升華長征。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閱讀教學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長征距離現(xiàn)在已隔多年,與現(xiàn)今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較遠,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義較難體會。為使學生走近文本,對詩歌描繪的情境與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以增加對長征的了解。學生通過交流自己了解的長征,能為課文中的閱讀理解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長征》這首歌曲,讓學生帶著敬佩、自豪的心情來學習課文。
學習這首詩是讓學生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體會詩句蘊含的思想感情。通過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和課上交流資料等手段,不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了鋪墊,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文的理解減緩了坡度,各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來感悟其中的情感。在整體把握之后,扣住“難”和“只等閑”,運用背景資料、音頻等多種資源讓學生在直觀中、在情境中體驗,從而達到與文本對話的目的,生發(fā)出對紅軍戰(zhàn)士豪邁、樂觀情緒的贊嘆。在“暖”與“寒”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文本和影視資料以及過金沙江的資料的理解,去感悟詩文蘊涵其中的一份細膩的詩情。
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詩到詞,從作品到文風,深入淺出地讓學生在濃濃的文學殿堂徜徉,使這節(jié)課充滿了語文味,擴展了學生的閱讀面。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一
片斷一:
師:紅軍在長征的路上都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呢?拿起書,把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艱難的詞句畫下來。(生自學3---6句,師巡回指導)。
師:哪個詞讓你具體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
生1:“烏蒙磅礴走泥丸”,“烏蒙”指烏蒙山;“磅礴”指氣勢很壯觀。
師:你體會到了“磅礴”,我們一起來看看“烏蒙山”。(課件出示烏蒙山的圖片)。
師:用一個詞形容你看到的“烏蒙山”。
生2:氣勢磅礴。
生3:高大雄偉。
生4:險峻、陡峭、崎嶇……。
師:讀讀這句話,能不能讀出烏蒙山的這種氣勢?(生齊讀)。
師:讓這烏蒙山的氣勢再磅礴些?。ㄉR讀)。
師:僅僅是烏蒙的磅礴嗎?
生1:五嶺逶迤騰細浪。
師:看圖,“五嶺逶迤”是什么樣子的?(課件出示五嶺的圖片)。
生2:山嶺連綿不斷。
生3:有的山嶺高聳入云、峰巒雄偉。
生4:山勢高大、險峻。
師:你能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讀出這種氣勢嗎?
生齊: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老師還沒聽出五嶺的雄偉,再讀。
生齊: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聽老師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再讀。
生齊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同學們,五嶺如此之險峻,烏蒙如此之磅礴,但是在紅軍戰(zhàn)士的眼里卻成了什么?
生1:細浪、泥丸,五嶺雖然逶迤,烏蒙雖然磅礴,但在紅軍戰(zhàn)士的眼里都成了毫不起眼的“細浪、泥丸”
師:這里你體會到什么?
生2:長征雖然艱難,但在紅軍眼里跟本就算什么。
師:讀出這種情懷。
生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誰再讀?
生3: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讓我們全班一起讀。(生齊讀)。
(自評:在體會“五嶺之逶迤,烏蒙之磅礴”時,教師很快出示五嶺、烏蒙的圖片,讓學生對五嶺、烏蒙有了一個表象的認識。在引導學生朗讀這兩句時,始終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效果。我認為在這里,學生對五嶺之逶迤體會得還不夠深刻,比如可引導學生想象“紅軍行進在五嶺、烏蒙山上可能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體會紅軍長征的艱難,這樣再來朗讀可能效果會好一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讀出氣勢。)。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二
在讀過了《七律·長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紅軍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每每讀過此詩,腦海里便會浮現(xiàn)出紅軍戰(zhàn)士們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紅軍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不怕”表明了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憑此精神,戰(zhàn)士們把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看得極為平常。
紅軍戰(zhàn)士們在長征途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都被他們克服了。一路上,他們擊潰了敵軍的無數(shù)次的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綿延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跨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爬岷山,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才取得了勝利。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為的就是后代們的幸福生活。
長征,譜寫了中國革命的交響曲,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敘述了了紅軍的大無畏,我們要把長征銘記于心,把長征精神發(fā)揚光大。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三
這學期剛開學,我們就學習了毛澤東的《七律·長征》這首詩,學習過后使我深受感動。
這首詩共八句,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走遍千山萬水,不懼千難萬險。詩中為我們展示了“跨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這五幅“征難圖”。通過這五幅圖高度概括了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喜踏岷山雪”這幅圖,使我仿佛見到了這樣的畫面:那是在1935年,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北進,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岷山。這座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終年積雪。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時段,到處陰風怒號,漫天飛雪,寒冷異常。山高陡峭,連鳥兒都飛不過去。行軍數(shù)月,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甚至有的人在冰上摔倒了,站不起來,就永遠的倒在了雪上之上。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最終,中央紅軍翻過了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和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相比,紅軍當年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們到了冬天回家有暖氣,出門有羽絨服和棉鞋,可紅軍翻越雪山時穿的是單薄的衣衫和草鞋。我們現(xiàn)在可以大魚大肉,有的同學還挑三揀四,可紅軍翻越雪山時不僅要忍受饑餓和稀薄的空氣,還要頂著刺骨的寒風。我們現(xiàn)在自私自利,不懂分享,可紅軍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不畏艱辛,勇敢地犧牲自我。
通過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使我明白,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由紅軍當年的辛苦付出以及英勇犧牲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學習當年的紅軍精神!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四
讀了《七律·長征》這首詩后,時我無比敬佩紅軍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黨中央在毛澤東的正確引導下,取得了四次勝利。之后,由于在王明路線的錯誤引導下,第五次"圍剿"以失敗告終。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進行長征。黨中央召開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失敗走向勝利。
長征全程二萬五千里,這期間,紅軍翻越了連綿起伏的五嶺山、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穿過荒無人煙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經(jīng)過了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條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后,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在長征勝利結束以后,毛澤東同志以及其輕快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滿懷豪情的《七律·長征》,這首詩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曲折和悲壯,震撼了我的心靈。
毛主席多次為紅軍的英勇而慨嘆,多次賦詩言聲。后來毛主席在全軍排以上干部大會上朗誦了這首詩。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高昂的氣質,更讓我敬佩紅軍戰(zhàn)勝艱難險阻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長征”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感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學生自讀自悟和教師引導感悟相結合,適時補充相關影像或其他資料,以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查找長征有關資料,通過借助工具書,預習詩文。
2.教師:查找長征相關資料,準備飛奪瀘定橋的視頻畫面,準備歌曲《長征》。
五、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師板書“長征”)讀!同學們知道長征嗎?關于長征你們了解到哪些內容?例如:你知道的長征故事有哪些?(交流)。
揭題:聽了同學們的介紹,這兩個字應該是不平常的,沉甸甸的,再讀“長征”!(板書“七律”,簡介七律)。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是我們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為歌頌長征而作的,毛澤東雄才大略,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走進他的詩,走進那一段不平常的歲月。
2、出示詩文,師范讀。
3、生自學,三讀詩文。
一讀,讀通詩句,讀準生字。
二讀,讀出節(jié)奏,理解詞語。
三讀,借助工具書,嘗試理解詩意。
4、交流:。
(1)出示生字詞:磅礴泥丸岷山云崖。
指導讀詞,讀出每個詞的“味道”,你知道了文中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2)指導讀詩,讀出節(jié)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交流,共同評議。
5、品讀詩句,深入感悟。
(1)長征這段硝煙彌漫的歲月已漸行漸遠,今天的你我對長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但是詩中有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詞卻像一聲驚雷,豪情萬丈。你能體會出來嗎?(師生交流,板書“不怕”)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指導讀首聯(lián)。)。
(3)交流。重點指導:“大渡橋橫鐵索寒”的畫面。知道這句詩背后的故事嗎?指名介紹或師生共同介紹(出示相關視頻片段)當時大渡河上只有13根鐵鏈,橋下水流湍急,對岸敵人利用天險瘋狂掃射,紅軍為了爭取時間,以身擋彈,強渡鐵索橋。當時的場面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墒羌t軍有沒有懼怕過?這個“寒”字你是怎么理解的?那這句你該怎么讀?(指導朗讀)。
(交流并指導朗讀)。
(5)紅軍長征途中是不是就遇到了這些困難?你還知道有哪些?
(6)是啊,千難萬險又算什么?紅軍正是憑著藐視一切困難,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才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來再讀第一句。(指導讀好“不怕”“只等閑”)。
師引生讀:(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生)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更開顏。
聽了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把我們的感想融入我們的聲音吧!來!師引……紅軍……(有感情地背誦)。
小結:通過這首詩,長征這一段輝煌而又壯烈的歲月又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同學們,此時的你想對參加過25000里長征的先輩們說些什么?(交流)今天的我們是不會忘記這一段崢嶸歲月的,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九、板書設計:
不怕萬水千山。
金沙水拍五嶺。
大渡橋橫烏蒙。
岷山。
十、作業(yè)設計:。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六
讀了《七律·長征》這首詩,我對紅軍戰(zhàn)士們的敬佩油然而生。紅軍戰(zhàn)士們不怕艱險、奮勇向前的精神讓我無比敬仰。
縱觀全詩,每一句的慷慨激昂都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奔t軍戰(zhàn)士們不畏懼長路征程,將種種困難等閑視之,認為這漫漫長路上的千山萬水也平常不過了??墒聦嵣希t軍走過的大山、大河,哪一處不是危險重重?哪一處不是令人畏懼?但紅軍戰(zhàn)士們仍不懼怕。他們是勇敢、無畏的!
再看這一處:“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边@連綿不斷的五個山嶺,在紅軍戰(zhàn)士眼里,竟像細小的波浪;氣勢恢宏而磅礴的烏蒙山,高大,險峻,可在紅軍眼中,只不過是小小的泥丸,輕輕一腳就會被踩扁。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讓我敬佩!
在詩的最后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中,我感到了紅軍戰(zhàn)士對長征勝利結束的盼望。盼望長征勝利,就連茫茫千里白雪也令人喜愛了。紅軍戰(zhàn)士們希望勝利,盼望勝利,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學習他們!
憑著不畏艱險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紅軍完成了長征。二萬五千里路程中,種種困難,種種險境,種種令人生畏的境地,紅軍都一個一個闖了過來。無論怎樣的艱難險阻,紅軍秉持著永無畏懼的精神,都能一個個粉碎。
紅軍是勇敢的,他們有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每當想到這些,我心中對紅軍的敬佩就會油然而生。
七律長征讀后感篇十七
1.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2.熟讀課文,讀出詩的韻味。
3.體會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所表現(xiàn)出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長征路線圖。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長征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我們所了解的一般是用故事的形式來寫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長征的詩,題目就叫做《七律•長征》。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是毛澤東。(板書課題)。
二、解題,補充課外資料。
1.同學們通過預習,查找了哪些與長征有關的資料?
2.學生匯報:
a.介紹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一般情況。
b.介紹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線。教師出示紅軍長征的路線圖及相關圖片。
c.介紹這首詩的體裁。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言,就是字,每句有七個字。
3.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guī)淼倪@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xiàn)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詩的韻律與節(jié)奏。
三、誦讀品味,領略詩境。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詩里面有2個生字,我們來讀一下。(指導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2.教師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指導讀。
3.借助多種形式的讀,讀出詩的意境。
四、再讀詩句,質疑解疑。
1.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讀得很好了,那么在這首詩中,有許多山名和水名,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請你標注出來。
2.那么這些山和水在哪兒呢?(教師指圖講解)。
3.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五、總結。
紅軍在一年的時間里,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就是在平地上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何況還要翻越那么多的高山大川,再加上天上的飛機轟炸,地上幾十萬敵軍的追趕、攔截,這長征真是太難了。那面對艱難險阻,紅軍戰(zhàn)士怕了嗎?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課件播放長征場景)看過這段錄像,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2.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xiàn)出長征途中那一幅幅壯闊的畫面:那五嶺、烏蒙山上飄揚的紅旗;那金沙江畔回蕩的歡聲笑語;那瀘定橋上的斑斑血跡;還有那千里岷山映照著的張張笑臉。我們繼續(xù)學習毛澤東的這首詩——《七律•長征》。
二、讀詩。
1.請大家把詩讀兩遍。
2.指名讀,指導讀,齊讀。
三、講詩意。
1.這首詩大家已經(jīng)讀得挺好了,那么這首詩什么意思呢?先自己練習講一講,然后幾個人再商量商量。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2.匯報。(一個人完整講,其他人補充)。
3.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來?(學生置疑)。
重點理解:“騰細浪”“走泥丸”“暖”“寒”。其中“暖”和“寒”,教師可以結合兩次著名的戰(zhàn)斗,幫助學生理解。
4.誰來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講一下?
四、感情誦讀。
1.我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讓我們在歌聲中進一步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的英雄氣概。(放《長征七律歌》)。
2.大家練習把這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3.這樣壯麗的詩篇,我們應該牢記在心中。大家練習把它背誦下來。
4.我們一齊背誦一下。
五、總結。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542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