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實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6:33:14
2023年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實用21篇)
時間:2023-11-28 16:33:14     小編:LZ文人

讀后感可以啟發(fā)我們的思維,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書中的深層次意義。那么我們寫讀后感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接下來是一些精彩的讀后感實例,讓我們一起領略其中的思想和感悟。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一

這是國內(nèi)第一部精神患者訪談手記。作者高銘是北京人,在聽過一次自己的深度催眠錄音后,他決議去觸摸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精神患者,去看看他們眼中的國際。作者用老到卻樸素易懂的文字,記載下于數(shù)十個精神病的互動,為咱們帶來了一場不一樣的腦力盛宴——幾十個不同的視角,幾十個懸殊的國際。那么究竟哪一個才是咱們很是存在著的國際呢?“不論你看見了什么,請不要對號入座!”這是勸告,更是戒律,由于,天才和瘋子僅僅一念之差。何為天才?望文生義,天生之才;某百科將“天才”界說為“某人展示了卓越的構(gòu)思,而此構(gòu)思通常在某范疇陣線史無前例的洞察力??捎糜诿枋鲆粋€人的某種特別才干,也能夠用于描述知曉各方面問題的博學家,或許某個范疇的佼佼者。

在本書中,瘋子主要是指精神病患者。在于作者互動的患者中,有思想行為天真、簡直不契合常人的邏輯的;也有邏輯完善、思想細致的;更有邏輯高手,設下的連環(huán)邏輯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逼人。給我影響最深入的,也就數(shù)這些邏輯高人了。人生在世,必定有自己遵循的一套國際觀,這將決議你的行為辦法以及思想方向。

國際觀的樹立必定有所依靠,最為常見的一類是依靠神論或宗教,例如徒,佛教徒,道家等;再者就是依靠科學的,像是以數(shù)學、生物學、物理學、哲學為樹立根底的;剩余的一些都是小門雜眾。在群眾看來,精神患者多半是癡傻者,由于他們的思想行為異于常人,不契合社會群眾的認知(狂躁癥者或有暴力傾向的除外),或許更直截了當一點,他們的行為思想在咱們的眼中是“錯”的。讀后感.可是,契合群眾規(guī)范的就是對的,不契合的就是錯的,這樣判別,是否有失偏頗呢?不可否認,思想慣性實實在在地捆綁著咱們大多數(shù)人,咱們怯于承受新的理論,新的事物,不知道的總是可怕的,我忍不住想起書中《在墻的另一邊》這一章,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被一位醫(yī)師和兩位心理學家界說為“思想上的風險人物”的男士,他建議“思想是阻撓咱們認知國際的一堵墻,思想之外還有更大的國際”。如果我事前不知道他是一位確證的精神病患者的話,我必定會被他細致的邏輯降服。

其實就他的病況確診來看,為什么心理學家和醫(yī)師說他是患者就必定是?判別規(guī)范從何而來?規(guī)范又是誰擬定的?其實就現(xiàn)在精神病醫(yī)學的開展而言,精神病醫(yī)學只能界說為經(jīng)歷醫(yī)學,是在人類開展中逐漸開。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二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讀者可以了解到瘋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覺得他們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時間合適的是普通人,早一點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認為。)。

當看完幾個關于物理科幻的章節(jié)時,我感覺他們所說的內(nèi)容是可以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釋一些科學謎題,不管正確與否,思路很新穎。我總是邊看邊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對螞蟻,石頭是另一種生命形態(tài)的說法讓我驚呆了,想法新奇,但邏輯卻無懈可擊,我們過去的觀念太循規(guī)蹈矩了,就像我們一直堅定地認為生命必須要有水,總是用自己來做標準,難免有些狹隘。另外一些哲學的東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這書中的好多東西都是我聞所未聞的,一邊看一邊笑一邊醒悟,感覺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盡快嘗試(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這本書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畢竟不是誰都想聽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說了什么,但或許只有這些人才能擺脫常規(guī)思考吧。即便書中內(nèi)容不是真的,當本科幻小說看也是不錯的啊!

因為有些患者的世界觀,說真的,ej乍一看真的覺得很有道理不是隨便說說。

一切都是無法完全邏輯清晰回答完整的問題不是嗎?

所以書中有些患者說的世界觀其實不完全錯誤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陷就否定因為有些他們被判定有疾病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其他(雖然那些其他也是因為這些世界觀而發(fā)生。。。)有些世界觀還很有道理,我想這也是作者選擇這些故事的原因之一吧,否則書名也不會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個人覺得許多故事的患者對事件的解讀很有意義很有邏輯性甚至有些還很靠譜!

至于最后作者稍微涉及到自己的問題ej果斷忽略_原諒我已經(jīng)被好幾篇與物理學有關的部分繞暈了,雖然通過這種接觸方式覺得量子物理學很有趣但是沒有完全白話文解釋我真的看不懂理解無能啊tat(其實我覺得作者在文中呈現(xiàn)的與患者之間的問答互動本身就有點不合理。。。

另外,整本書唯一嚇到我的故事就是『2夢的真實性』。

讀完這本書,腦袋里就蹦出兩個字“刷機”,感覺就像自己被重裝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系統(tǒng),但卻又感覺毫無違和感、理所應當,不過還處在混沌狀態(tài),會慢慢………慢慢理清楚的。

看這本書,你得確認自己思維夠開闊、三觀不正常、心理不正常(玩笑,哈哈),因為這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錄,其中不乏有著淵博知識,邏輯高度嚴謹?shù)摹安∪恕?。嚴格來說:他們并沒有病,只是我們認為他(她)們有病,這個社會既定標準認為他們有病,他們只是孤獨!

其實我寫不出讀后感來,因為我覺得文字的力量有點孱弱,就隨便做點摘錄吧:

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3.四維蟲子。

女人的那兩個x都包含好幾千個基因!而且都是活動頻繁的,y對x,幾十對好幾千!就憑這些,差別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說女人比男人進化的高級多了!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空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就你瘋了。--17.真正的世界。

整篇推薦:四維蟲子、三只小豬(前篇,后篇)、女人的星球、飛禽走獸、時間的盡頭(前篇,后篇)、超級進化論、迷失的旅行者(前篇,中篇,后篇)、還原一個世界(前篇,中篇,后篇)、果凍世界(前篇,后篇)。

作者在序言中說:“我希望讀者能撥開文字和表象的迷霧,更開闊的接近這奇妙的世界。我更希望,看完這本書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邪門歪道、違法亂紀、鉆牛角尖的不算)。這個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希望這本書是一扇窗,能讓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他們眼中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很坦然地說,讓我來告訴你,在我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p>

有時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過是他們的世界觀與我們正常人的世界觀不一樣,與主流的世界觀不一樣?!坝幸惶炷阏J為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p>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關于精神病人的世界的書。它并不是一本介紹精神病人生活或者治療的書,而是一本關于精神病人異于常人的世界觀。這是一本極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訪談錄,作者通過多次接觸二十多個精神病人,了解他們的世界觀,根據(jù)筆錄和錄音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的獨特深刻的所思所想。

當大家聽到精神病人時,就會想起那些行為怪異,冷血殘酷,瘋瘋癲癲的人。這就是精神病人嗎?先前我以為是,后來讀這本書時我才發(fā)現(xiàn),有時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過是他們的世界觀與我們正常人(在我們看來我們是正常人,在精神病患看來我們才是不正常)的世界觀不一樣,與主流的世界觀不一樣,而我們正常人難以接受他們的世界觀,因此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把與我們正常世界觀不一樣的人界定一個圈,把他們圍起來。

在這本書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對于世界的本質(zhì)的一種看法。里面有一個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稱自己是另外一個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論,多宇宙論就是宇宙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舉一個例子,假設讓你回到五十年前殺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會有你的存在,但是沒有你的存在,怎么殺死你的祖父呢?于是會有你存在的宇宙,也會有你殺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他來到我們目前存在的這個宇宙是通過精神傳輸.精神傳輸,聽起來讓人覺得不可能,但其實如果量子力學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時此刻我們還能認為他真是一個瘋子嗎?可是他的真實性無法得到證明,因為我們的技術沒有達到這樣一個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說法,因為多宇宙論在物理屆里還存在著爭議。

關于精神病人,我還覺得他們很可悲。這本書記載了一個可憐的人,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一個可怕的夢,他夢見自己睡了很久很久,當他醒來的時候卻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包裹著他的是一種類似于雞蛋薄膜的物質(zhì),他憑著生存本能撐破物質(zhì),走出來時發(fā)現(xiàn)是一個陌生的房間,他逃到房外,看到都是十間一模一樣的房間,里面同樣有雞蛋膜一樣的物質(zhì),可是里面包裹著的確實已經(jīng)干癟的死尸,再走出這一層,才發(fā)現(xiàn)他正在一只大船上,周邊都是一望無際的海,沒有任何生物,他哭了,哭得嘶聲裂解,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很絕望。這一篇目就叫《孤獨的守望者》。那種無所不在的孤獨,不是寂寞,吞噬著僅有的一絲靈魂,無法解脫,只能承受,直到崩潰。

最后我覺得書中以為精神病人說的話很有意思,于是摘抄了下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認為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p>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關于精神病人的世界的書。它并不是一本介紹精神病人生活或者治療的書,而是一本關于精神病人異于常人的世界觀。這是一本極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訪談錄,作者通過多次接觸二十多個精神病人,了解他們的世界觀,根據(jù)筆錄和錄音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的獨特深刻的所思所想。

當大家聽到精神病人時,就會想起那些行為怪異,冷血殘酷,瘋瘋癲癲的人。這就是精神病人嗎?先前我以為是,后來讀這本書時我才發(fā)現(xiàn),有時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過是他們的世界觀與我們正常人(在我們看來我們是正常人,在精神病患看來我們才是不正常)的世界觀不一樣,與主流的世界觀不一樣,而我們正常人難以接受他們的世界觀,因此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把與我們正常世界觀不一樣的人界定一個圈,把他們圍起來。

在這本書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對于世界的本質(zhì)的一種看法。里面有一個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稱自己是另外一個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論,多宇宙論就是宇宙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舉一個例子,假設讓你回到五十年前殺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會有你的存在,但是沒有你的存在,怎么殺死你的祖父呢?于是會有你存在的宇宙,也會有你殺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他來到我們目前存在的這個宇宙是通過精神傳輸。精神傳輸,聽起來讓人覺得不可能,但其實如果量子力學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時此刻我們還能認為他真是一個瘋子嗎?可是他的真實性無法得到證明,因為我們的技術沒有達到這樣一個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說法,因為多宇宙論在物理屆里還存在著爭議。

關于精神病人,我還覺得他們很可悲。這本書記載了一個可憐的人,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一個可怕的夢,他夢見自己睡了很久很久,當他醒來的時候卻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包裹著他的是一種類似于雞蛋薄膜的物質(zhì),他憑著生存本能撐破物質(zhì),走出來時發(fā)現(xiàn)是一個陌生的房間,他逃到房外,看到都是十間一模一樣的房間,里面同樣有雞蛋膜一樣的物質(zhì),可是里面包裹著的確實已經(jīng)干癟的死尸,再走出這一層,才發(fā)現(xiàn)他正在一只大船上,周邊都是一望無際的海,沒有任何生物,他哭了,哭得嘶聲裂解,,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很絕望。這一篇目就叫《孤獨的守望者》。那種無所不在的孤獨,不是寂寞,吞噬著僅有的一絲靈魂,無法解脫,只能承受,直到崩潰。

最后我覺得書中以為精神病人說的話很有意思,于是摘抄了下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認為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

看來,這本書的所謂啟迪,恰恰不是想象力那一面,而有可能是毒害。我對這本書在豆瓣上的很高評價感到深深的擔憂。我想,這么多人給它打了高分,只是因為這是一個很新的題材,滿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其負面影響的那面。精神病人的思維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很多人僅僅只是病態(tài),我當然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很天才。很多人都不了解精神病,所以對它好奇甚至是浮想聯(lián)翩.。

我想我很有資格深入這個問題,因為我在16歲時,是個心理問題非常嚴重的小孩。我曾經(jīng)深深地陷入了現(xiàn)實和理想的糾纏中無法自拔。我也問自己,人為什么要這么生活?為什么不建立一種新秩序?為什么要這樣?為什么要那樣…但是由于當時很年幼,我也沒有得出任何結(jié)論。

現(xiàn)實中生存的人,都被罩在一張無形的網(wǎng)里,這張網(wǎng)就是從小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但是,精神病人是由于某種原因或者刺激脫離了這張網(wǎng)的人。他們站在網(wǎng)外,質(zhì)疑現(xiàn)實那張網(wǎng)的合理性,并在編織自己的那種網(wǎng)。所以,很多精神病人他們都有貌似很強大的邏輯,就是因為他們在不斷的編織和形成自己的那個網(wǎng),來對抗現(xiàn)實的網(wǎng)。

我曾經(jīng)花了2年時間,幾乎脫離了現(xiàn)實的網(wǎng)。但是由于各種外界因素,或者我不太聰明或者我很走運,我沒有形成自己的網(wǎng)。但是,我花了4年時間說服自己和完全正常,徹底認清現(xiàn)實和理想的關系,徹底分清楚有益和有害的思想。那6年,是人生最如花的年紀,從17歲到22歲。我沒有讀過心理學或者精神病學的書,但是我不斷的在和自己溝通,在說服自己,在幫自己找到回歸現(xiàn)實的路。這是個非常漫長和無比痛苦的過程。沒有體驗過的人,根本就就無從知道其中的艱難。但是精神問題非常復雜,我只是其中一種。

我在初中是個成績特好的小孩,年年年級第一。我當是的狀態(tài)是拼了命也要考第一,我的生活全部內(nèi)容就是學習那些書本的東西,完全忽視了建立人生觀和世界觀。當時,我在大家的眼里是個優(yōu)秀又漂亮的小女孩,好像什么都好。幾乎來自所有人的夸獎,讓年幼的我自信心膨脹到無限大。但其實這種自信心的唯一根基,就是我成績第一。所以我拼了命也要保持這個記錄。

噩夢從高中開始了。這也讓我相信,當人生的軌跡走到頂峰時,后面就是不斷地下落、下落。高中是一所省重點學校,我的成績本來進校也排在中后的位置,支撐我自信和自尊的那個唯一一下就沒有了。再加上我性格非常內(nèi)向,且極為單純,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不光成績好,還有性格好,外表好,家境好;而我什么都沒有了。

我每天就在不斷的想,上課想,下課想,簡直進入了瘋狂的狀態(tài)。我覺得這些問題關乎人類生死存亡,自己有非常重大的責任去想清楚。甚至覺得,為什么就我意識到了這一點?而其他的小孩都只是埋頭在備戰(zhàn)高考--所以,足于證明我的特殊性和我的重大責任。但其實,我什么結(jié)論都沒有得出。因為這些問題都太巨大了,以我當時的水平是無解的。但我當時并不這么認為,我執(zhí)迷不悟,瘋狂求索。

其實,這是脫離現(xiàn)實和編織那個怪異的網(wǎng)的開始。這其實就是個惡性循環(huán),只會導致我更加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我當時的問題是缺乏世界觀和嚴重的性格缺陷,但思考這些無解的問題,只是更加加速了我滑離現(xiàn)實的腳步。我開始覺得現(xiàn)實很骯臟可鄙,人類的行為很丑陋可憎,只有那個理想才是高貴的。于是,我要徹底放棄現(xiàn)實,投奔理想。我覺得自己異于常人,但是肯定高于常人。這樣的想法也會導致我表現(xiàn)在行為上。有些同學覺得我有病,家人也覺得我有問題。但是由于我表現(xiàn)的并不明顯,且我一直都是很邏輯的在思考一切(我本身就是一個理性遠多于感性的人),所以我在整個過程中都很理智。這也是我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任何精神崩潰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大腦里每天都在進行激烈的思考斗爭,和感受來自現(xiàn)實的極大壓力(高考和我與現(xiàn)實的格格不入),但是理智和邏輯一直在穩(wěn)住我的整個狀態(tài)。

高考后,我進入了一所野雞大學。由于在軍校內(nèi),所以實施封閉管理,導致我沒有任何獨處的時間。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脫離現(xiàn)實的問題。也是各種機緣巧合,命運安排了一個很優(yōu)秀的女孩子和我同寢室同班,所以我們自然而然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是個非常有主見、有理想、性格也很好的人,軍校和她,可以說是導致我回歸正常的重要因素。軍校讓我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因為我找不到地方獨處,幾乎任何時候周圍都是人。由于封閉管理,我想跑出去也出不去。而她的非常正面的思維和性格,成了影響我和讓我模仿的榜樣。

高中的我?guī)缀醪槐煌瑢W接受,沒有朋友。因為大家都忙著考試,所以很正常的覺得我很怪、很可笑,遲早要出問題。但是,他們的態(tài)度和我當時面臨的高考壓力,讓我更加覺得現(xiàn)實可憎,更加陶醉于脫離現(xiàn)實帶來的快樂。但是,當我開始有了知心朋友,和我開始逐漸被寢室人接受以及喜歡的時候,我覺得現(xiàn)實對我開了一扇小小的門,我開始逐步告訴別人我的困惑。由于我一直在行為上都很正常,且我有可愛的一面,大家都完全的在接納我。我開始反思現(xiàn)實和理想的關系,以及改變自己的性格。其實,這就是我開始步入良性循環(huán)的開始--糾正和建立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改正我的性格缺陷。

我是三月底出生的白羊。俗話說三月黃,人癡狂。人到了三月份就容易亢奮和活躍,很多人犯病也是在三月份。三月份出生的人,本質(zhì)上就有進入精神歧途的潛質(zhì)。我也是個非常典型的白羊,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內(nèi)心活躍,喜歡思考本質(zhì)的問題,容易偏走極端,內(nèi)心單純。這樣的本質(zhì),必須搭配一個非常外向和開放的性格。我內(nèi)向的性格很早就讓我感到無比壓抑,我也意識到一定要成為外向的人。但是,改變性格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經(jīng)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已經(jīng)成功的把自己從一個內(nèi)向、封閉、自卑、幾乎沒有朋友的人,轉(zhuǎn)變?yōu)榱艘粋€很外向、活潑開朗、很討人喜歡的人.。

小打岔了一下,重新回到我開始反思現(xiàn)實和理想的關系。其實,正常人很難理解和體會--脫離現(xiàn)實是種什么感覺。因為,大家都罩在那個無形的和讓你察覺不到的大網(wǎng),這個大網(wǎng)就是在你從小長到大、外界給你成功輸入的、正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傮w而言,全世界的人都有類似的關于如何生活的概念。但有些人又是如何脫離這種網(wǎng)的呢?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本身世界觀就很脆弱,人生觀模糊,以及現(xiàn)實的失敗,會導致他們開始反思眼前的這個網(wǎng)。很理智的病人,就開始邏輯上構(gòu)思新的網(wǎng)。

這就是書中提到的,那些貌似邏輯無懈可擊的天才在進行的事。但是誰也無法證明那個網(wǎng)的正確性。當然,書中提到了人類的證明本身就很可笑,那我們憑什么相信那個網(wǎng)是天才的、是有預見性的、是真理呢?這也是當時我走的路,只是我走了個開頭,就由于外界的因素給拉回來了。但是很多人只是越走越遠,他們開始把自己的網(wǎng)越編越大,越編越無懈可擊。但其實,所有的一切說白了,都是妄想、臆想、假象,也就是胡思亂想。但是,由于他們的網(wǎng)看起來非常無懈可擊,很有說服力,如果想讓他們回歸正常,就必須有一個更加強大的邏輯,把他們的網(wǎng)一點點粉碎和推翻。但是,很多時候精神科醫(yī)生都很難做到粉碎和推翻他們的網(wǎng),所以也無法讓他們正常。但是,為什么他們的網(wǎng)會貌似無懈可擊呢?因為織網(wǎng)是他們對抗現(xiàn)實的唯一手段。

他們要抵抗現(xiàn)實,必須不斷織網(wǎng);他們只有把網(wǎng)結(jié)的足夠強悍,才能抵抗現(xiàn)實的入侵。如果一個人總是在做一件事,肯定在這件事上會有很大進展,這也是規(guī)律。所以,他們會通過各種辦法證明自己的網(wǎng)存在的可能性。但是,我覺得很多網(wǎng)都是有漏洞和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或者醫(yī)生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或者是破解他們的那些網(wǎng),并且搗鼓那些東西也是危險的,會把你不小心帶進去。所以真實的情況是,只能讓他們繼續(xù)像個忙碌的蜘蛛在結(jié)網(wǎng)。但是,我只是脫離了,還沒有形成網(wǎng),或者只是非常零星的點。所以,導致只要我感到現(xiàn)實還有空隙接納我,我就會想著回來。當然,也許是我不夠聰明或者天才才結(jié)網(wǎng)失敗,呵呵。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某些人由于巨大的刺激讓它無法面對現(xiàn)實,由于精神的自我保護讓自己處于休克狀態(tài),于是也飛出了網(wǎng)。前種情況的離開現(xiàn)實,是緩慢的脫離,也是理智地;但是后者的飛就是瞬間的,這種也容易發(fā)生在過于感性敏感和性格脆弱的人身上。

但不管怎樣,脫離現(xiàn)實都是目的和結(jié)果。我大概花了2年時間,在說服自己要看清現(xiàn)實和理想的關系。我也會找很多理由,去說服自己,給自己心理暗示??隙ㄓ腥艘|(zhì)疑--為什么要花這么久?因為,一旦脫離了心理,就會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巨大的反力。當我越想回來,我心理的那個反力就越是往后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和自己溝通,其中的過程也非常痛苦。

其實,回到高中我開始想結(jié)網(wǎng)和每天胡思亂想的時候,那時的脫離對自己是種解脫,讓人覺得很輕松很快樂。并且,思考一些貌似偉大的問題,會給與自己自信和自尊。我當時就覺得,自己到了一種空曠遼闊和無比美好的狀態(tài),是和當我面對現(xiàn)實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對現(xiàn)實,只是大家都不喜歡我,家人的失望和高考的逼迫;但是一旦我出來了,或者開始思考那些問題,我就完全進入了另外一種狀態(tài)。當時,我也看王小波的書。我很堅定的覺得,自己找到了精神家園和那片干凈的沃土。所以,我要呆在那個地方,放棄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我就感覺很自卑和挫敗感;而我的自負、積極、奮進,只能在那個看不見的理想中彌漫和伸展。

但其實,關于那個理想是什么?在哪里?我是沒有答案的,因為我只是處于結(jié)網(wǎng)的開始。但是,當我決定,我要重新回到現(xiàn)實正常生活時,我又陷入了深深的心理拉鋸戰(zhàn)中。雖然,我一直都過著正常的生活,但是我心里還是想著,是否可以找到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如果要完全正常,你只有完全接受現(xiàn)實。我的潛意識在說,不要放棄理想,那是種墮落,因為現(xiàn)實是可憎和平庸的。實際情況就是,當我大腦里有一種力量告訴我,要完全認可和接受眼前的現(xiàn)實時,另一種力量就在奮力反駁、否定現(xiàn)實、尋找理想。我當時真的很不愿意完全認可和接受眼前的生活方式,我覺得我要不同的東西,但是不同的是什么,卻是個空白。但當時,我已經(jīng)停止了脫離的腳步了,我在逐漸回來,我每天就像個唐僧一樣的告誡自己--完全接受眼前的一切,這就是人類的生活方式。

其實,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暗示,才可以讓自己完全記住我該做的。之后,我又花了2年時間,讓自己完全正常,我讓自己完全的感受現(xiàn)實的力量和接受現(xiàn)實的網(wǎng)的約束。我當時覺得,只有接觸戶外才能快點找到回來的路。于是,我上課都挑些靠窗的座位,我盡量花時間和同學在戶外散步或者休息。后來,學校管的不嚴了,我就想辦法出去,到大街上胡亂走。我當時覺得,在大街上走路,是回歸現(xiàn)實的最好的途徑。我一條街一條街的走,有時一天走4-5個小時,就是多感受現(xiàn)實的力量。其實,我也不知道這種方式是否正確,但我當時就是這樣的。我也幾乎走了大概2年?,F(xiàn)在想想自己真是可憐,一個20歲左右的女青年每天在大街上四處游走,尋找回到現(xiàn)實的感覺。但這也是一個非常痛苦和極端無奈的方法,我也是在不斷說服自己,在和心理的那個反力做對抗??粗鴦e人都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而我只能糾纏于讓自己接受現(xiàn)實這類破事,我就覺得很痛苦。但是,我沒有其它的辦法了,這都是我為成長和自己步入精神歧途所犯下的錯誤的更正。

但是,我已經(jīng)越來越正常。使我真正完全接受所有的一切的是,我開始參加工作的半年后,我已經(jīng)和常人想的完全一樣,心里的那個理想或者說是惡魔(我當時就覺得那是個惡魔)已經(jīng)被我完全的拋棄了。但其實,整個過程也是我改變性格和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過程。這就是回到了那個導致我犯錯的原點了,我繞了很大的一圈,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浪費了非常寶貴的6年青春,高中和大學幾乎什么都沒學進去,只是在現(xiàn)實和那個如惡魔般的根本不存在的理想中掙扎。但我也成功的解決了我的性格缺陷和世界觀的問題。

這6年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多痛苦的片段,有太多拉扯的疼痛。準確說來,就是我首先必須意識到我病了,然后我要分析我為什么病,之后是怎么去治好。其中,要不斷地分析自己的過去,剖析成因,要不斷的和自己溝通,去說服自己接受和面對現(xiàn)實。我想,如果不是靠著我頑強的意志力和非常樂觀的性格,以及理智的分析,是很難完成的。也許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徹底崩潰了,或者還是陷在那個泥潭中苦苦掙扎。但是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完全正常,我也成為了一個非常獨立、有主見、認真工作和生活的女子。

其實,我把我的整個經(jīng)歷寫出來的原因,只是想說明,脫離現(xiàn)實和誤入精神歧途是件非??膳潞捅瘧K的事,絕對不是什么想象力的問題。因為,他的那些所謂的思想和行為,沒有對他自己和社會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相反,他只是在不斷欺騙和麻痹一個人,就是他自己。他不斷地讓自己相信,自己的網(wǎng)有多么好多么偉大,但是社會和現(xiàn)實是不會被欺騙的。當然,不排除一些人真的非常聰明智慧,想出了有可能正確的東西,但是他完全可以在現(xiàn)實的過程中去繼續(xù)一切啊!為什么要劍走偏鋒呢?總之他們就是病了,即使天才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天才,要回歸現(xiàn)實才是唯一的王道,這對他們、對社會都是最好的結(jié)果。

并且,這本書也在某種程度上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其實書中講述的很多人的想法都很怪異,看世界角度也很詭異。但我覺得首先這就是種病態(tài),雖然我現(xiàn)在沒有擺出很多強大的理由來反駁。當然,我也不想花那個時間研究。但是我覺得,如果在人群中彌漫這種思維,只是讓一些精神脆弱的人誤入歧途。所以,建議這本書只能當小說來看,笑笑或者嚇嚇就夠了,然后忘掉它。

當然,也希望大家能夠用更加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這個群體。首先,他們真的非常非常可憐和悲慘,所謂的脫離現(xiàn)實、也就是在精神和認知上被世界拋棄了的人。他們比一貧如洗的窮人更加可憐,他們在社會中找不到認可和安全感,所以才編織自己的那張網(wǎng)。不管那張網(wǎng)看似多么強大,他們都是極端孤獨和脆弱的。因為我們都是群居在一起生活的動物,但是他們住在只有一個人的網(wǎng)里,他們其實非??释F(xiàn)實的接納,那是讓他們有可能回來的唯一要道。但是,如果這些人不幸生存在一個被排斥、被打擊、被侮辱的環(huán)境里,只能是讓他們徹底放棄眼前的生活,死心塌地的繼續(xù)織網(wǎng)。

我想特點說明的是,精神有問題的人有個共性是--都排斥現(xiàn)實。他們都會覺得,現(xiàn)實如何如何,給你描述他的想法如何如何。但是任何人都可以保有任何奇思怪想、但是很現(xiàn)實的生活。因為現(xiàn)實并不排斥任何奇思怪想,只是你要很現(xiàn)實的去認識和處理它們之間復雜微妙的關系,學會把奇思怪想放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就行了。很多人在物理學上、哲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們的想法在當時看也很奇怪,但是他們還是很現(xiàn)實的生活。人要學會辨別有益的奇思妙想和純粹的妄想臆想,雖然它們有時長的很像,但有本質(zhì)區(qū)別。當然,這也是個很巨大的話題,我們也不深究,但肯定是有區(qū)別的。

所以,任何放棄現(xiàn)實而追求純粹理想的人都是有病的人。因為現(xiàn)實不拒絕任何理想,只是你自己如何處理的問題。而他們之所以排斥現(xiàn)實的唯一解釋,就是他們不知道怎么在現(xiàn)實中生活,而絕非他們有什么奇特或者思想,更與天才沒關系。所以,這是我非常討厭書的作者冠之以天才或者有可能天才的原因,這只會對大眾形成誤導。而書這樣起名字,也無非是為了吸引眼球,在經(jīng)濟利益前忘記了做人的本分。

最后我想說明,我沒有讀過什么心理或者精神學之類的書,我也懶得去理解那些貌似高深的東西。文中所述的各種觀點很可能錯誤,因為這只是我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但是都是真實的,我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去杜撰這么個并不好玩的故事。

我也覺得,這樣的一本書會對20歲以下的青少年會產(chǎn)生一些負面的影響。通常工作后還會讀書的人,都是比較上進和積極的人,讀這樣的書也只是獵奇,過后就忘了。但是青少年的人生觀很脆弱,任何小事或者小的問題在他們眼里就會被自動放大。他們通常會很認真地去讀書,如果也模仿書中的怪異甚至病態(tài)的思維去看世界,恐怕只會誤入精神歧途。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爾!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三

這本書是一本從精神病人的角度看世界的書,我用了短短幾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無論是從《四維蟲子》這一章的“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還是在《真正的世界》這一章的“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有一天你認為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又或者是在《最后的撒旦》中那位病人聲嘶力竭地咆哮:“我信奉惡魔,那又怎么樣?自甘墮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沒有對比,也就沒有光明……你們都是神好了,我甘愿做惡魔,就算你們?nèi)窟x擇光明,為了證實你們的光明,我將是最后一個撒旦。這!就是我的存在!”以及類似這些的所有都讓我感到震撼。盡管從整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告訴讀者,千萬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深想精神病人們的說過的話,但是我仍然把自己的思維帶入到了故事當中。

作者從頭到尾描述的觀點大概是“永遠不要用你的思維評判別人的對錯”。我感謝自己的學識不夠豐富,讓我沒有資格做這些高智商精神病人;我也很感謝自己的懶惰讓我不去思考的太深。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就是你瘋了。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四

沒有用太久的時間,就讀完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這回趁著有實體書,通讀全書。

讀之前就大概了解本書是講述精神病院里病人的故事。精神病院是神奇的充滿神秘感的地方,感覺不會像醫(yī)院那么神圣,也不像醫(yī)院那么陰森,共同點是人們不會想進去待著,但精神病院會有神秘感吸引人想揭開一角窺探一下。

有些瘋子并不是真正的瘋,他們是真正有高智慧的人。讀完本書,總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仿佛在病院里的人,是掌握大智慧的人,因為自己不同世俗的舉動,而被誤關進來,里面很多內(nèi)容講述高深莫測的世界觀、科技觀、生命觀等。我記得有被外星人抓走監(jiān)控地球的間諜人;有從未來穿越回來的旅行者;有人研究古代文明否定過去;有人研究科學技術否定現(xiàn)在,這些人讓人感覺需有很強的邏輯及豐富的知識,怎么能被認為是瘋子。

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有多重人格的他她他,有人看所有人都是各種動物,有人在平靜的屋子感受到大風的侵襲,這些人的奇怪想法似乎沒有那么的高深,但卻也讓人無法捉摸,一些無法去想象的事情,卻真實的感受在他們身上。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五

我現(xiàn)在的名字其實并非我的本名,而是派出所在登記名字時錯誤的產(chǎn)物,為了在上學時避免麻煩,只好將錯就錯用到今天。大學以前的同學還都知道我的本名,而上大學后則就極少有人知道了。我在大二時遇到一件非常離奇的事情。在一個二十來人的小班。

英語。

課上,我的那位英語老師上課有點名的習慣。在學期中的一堂課上,老師按照慣例點名,按順序點到我時卻喊了我的本名。我十分驚訝,以為是老師把相鄰的名字看混了或者隨口喊錯了(我的本名和現(xiàn)在的名字的兩個字讀音差別很大,不會聽錯),當時雖驚訝但也沒有太在意??墒?,在那個星期的第二次英語課上,那位老師點名時又叫了我的本名,這次我再也無法按住自己的好奇心了。老師的名單我見過,我的名字并沒有印錯,而且之前點名一直都是點的我的注冊名字,而我也從來沒有把本名告訴過大學同學或老師。一次可以算是口誤,兩次就無法解釋了。下課時我特意跑到老師那兒去看了下名單——沒錯,是注冊的名字,上下左右也都沒有任何同學的名字帶有我的本名的那個字。不解的我問老師為何連續(xù)兩次點了我的本名,那位老師顯然也很驚訝,他壓根沒注意到這個問題,也從來不知道我的本名。留給我的,依舊是個謎團。不過,自從我問過老師后,以后點名就又回歸“正?!绷?。

之所以提起這個陳年往事,是因為最近讀了高銘寫的《天才在做,瘋子在右》一書。遠在美國的好友楊從網(wǎng)上買了這本書,輾轉(zhuǎn)寄給我,并強烈推薦好好讀。這是一本寫精神病人的書,我之前對這個領域并沒有關注過,但看了幾篇后卻立即被吸引住了。在連續(xù)一周的晚班的空隙,我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也確實給我留下了極大的震撼。

我們這些自詡為“正常”的人,一直認為精神病人是“不正?!钡模驗槲覀冏约航⒘艘惶着袛嘁粋€人“正?!迸c否的標準用于劃分社會上的人,可這套標準并非如法律法規(guī)一樣是經(jīng)過民主程序產(chǎn)生的,也并未考慮那些作為少數(shù)的“不正?!钡木癫∪说囊庖?。這些少數(shù)人一旦被判為“不正?!保捅毁N上精神病人的標簽,而作為少數(shù)的他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作為多數(shù)的“正常人”強加在他們頭上的異類標簽,并接受治療改造。可是,看了高銘在這本書中所收錄的近50個“不正?!钡木癫∪说陌咐?,至少目前仍出于“正?!标嚑I的我不得不開始對這套判斷正常與否的標準存疑疑問,或曰質(zhì)疑:這個標準本身或許就是錯誤的。大家都認為我就叫現(xiàn)在的名字,但卻不知道這個名字其實是個錯誤;大家都認為我大二英語課上那位老師連續(xù)點錯了我的名字,其實他的“錯誤”恰恰是百分百正確的。

著名科幻大師克拉克爵士的克拉克第三定律即為: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在大學快結(jié)束時,我讀到了曹天元寫的《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一書,這本書同章詒和的書一起給了我在思想上至今為止最大的兩次顛覆。章的書顛覆了我在許多年來的文科教育中學來的歷史觀,而曹天元的這本書則顛覆了我的世界觀。在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

哲學。

教育中,我原本堅信世界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第一性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辯證法的基礎。但曹天元的這本書中記載道,物理學家波爾曾對“世界從何而來”這一問題給出了新的答案——用量子物理學來看,世界就是“無中生有”。初看來,波爾的這個答案太不可思議了,簡直與魔法無異。但波爾顯然不是一位魔法師,他是量子物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這一解釋有著確鑿的事實依據(jù)和嚴密的邏輯體系。

再如,物質(zhì)論認為意識源于物質(zhì)且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質(zhì)。想必很多人都在政治書中讀到過對六祖惠能那句“唯心主義”

名言。

——“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的批判??墒?,量子物理學理論卻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觀察者”可以直接影響物質(zhì)的客觀存在?!把Χㄖ@的貓”、“測不準原理”,這些都是顛覆物質(zhì)和意識關系的科學理論。在此書“四維蟲子”一篇中,那位17歲精神病少年提出的“四維生物”理論看似絕對唯心,但卻也完全可以用量子力學理論加以解釋。“你可以想象得出來,跨越。

時間。

地看,我們是一個很長很長的蟲子怪物,延伸到好多地方。因為我們的動作在每個時間段都是不同的,以跨越時間來看,我們都是一條蟲子。從某一個時間段開始,到某一個時間段來結(jié)束?!痹谶@位少年看來,我們不能以人類存在連續(xù)性來認定時間與我們的存在同步,而是要從時間地角度來看人類的存在。在他看來:

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

根據(jù)現(xiàn)在的理論,平行宇宙并非沒有可能。若平行宇宙是真的,那么真的如六祖惠能和那位17歲的少年所言,我們現(xiàn)在所認識到的“存在”,不過是無數(shù)個我們?nèi)缦x子般在時間面前蠕動的結(jié)果。人的存在可以化為24幀/秒的影像,而反過來,24幀固定的影像也可以重現(xiàn)為1秒的活動存在。

震撼之外,書中一些精神病人的故事也深深觸動了我,讀后禁不住唏噓與感慨。

“我寧愿自己是那些干枯的尸體,我寧愿在什么災難中死去,我不愿意一個人那么孤獨地等著……找著……但是在夢里我就那么等著,我總是帶著那么一點點希望等著,可是,從來沒有等到過。每次視線里移動的都只是冰山,每一次耳邊的聲音都只是海水,每一次……”

“每次夢里我都在房頂上向遠處望,拼命想找到任何可能的存在,我曾經(jīng)翻遍了那里所有房間找望遠鏡,我想看更遠的地方是不是還有同伴。如果有,不管是誰,我會付出我的一切,我只想不再孤獨……那是刻骨銘心的悲哀,那是一個烙印,深深的烙在欣賞!我想盡所有辦法,卻揮之不去……”

讀了上面兩段文字,我也要捫心自問:如若是我,我“能理解星球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感受嗎”?我不能。

還有,在“永遠,永遠”一篇中,在那位老太太的世界中,他的丈夫一直好好的活著,并沒有去世,他們每天依然如過去一樣生活在一起;“盜尸者”中那位動力機械專家為了復活去世的妻子,數(shù)年間盜取20多具尸體,用自己的知識做實驗,只是為了“再給她一次生命……想她能活過來,不管什么樣子,只要是她就好……”這位“病人”和他的妻子在大學里相識相愛,十二年間從未離開過彼此。逝去的妻子不遠離開他,他則永遠屬于妻子。在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他們之間這種跨越生死的。

愛情。

又有幾人能夠理解。

根本沒有什么“正?!焙汀安徽!?。一切的一切,不過是——。

紅塵顛倒。

2

頁,當前第。

2

1

2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六

讀這本書的時間不長,但依照我素來讀書的速度來說也算是略長的一次閱讀體驗,沒辦法,到了這個容易被手機誘惑的時間段,很難靜下心來看書了,但打開這本書的時候,我承認我還是被吸引了。

選擇閱讀這本書是一種偶然起意,早就在各處聽聞這本書的大名,電視上名人口中也是經(jīng)常有推薦,我們來了第二季到誠品書店那期時,好像就有人推薦過這本書,是劉嘉玲還是誰,記不清了,并且此書更是常年位居暢銷書榜單之列,看眾多網(wǎng)友觀后感評論都是這書如何如何了不得,如何如何神奇,簡直是讓人打開了新的世界,原來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有一線之差,贊美之論層出不窮。

但這兩天細心看了之后,我覺得評價有些過譽了,不是說它配不上好的評價,在基礎知識科普上不得不承認有部分還是做的挺好的,但其實不好的點恰恰也因此。

首先,看著本書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很怪,云里霧里不至于,就是奇怪,你不懂作者究竟是想給你講個志怪故事呢,還是想給你科普物理知識呢,是個有神論者呢,還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呢。每篇故事都很短,標題起的倒是足夠吸引眼球,勾起人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看看它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但你讀下去讀完了這一篇呢,你又會發(fā)現(xiàn)其實好像也沒什么,每次結(jié)尾倒是很意味深長,引人深思的感覺,可再往后讀越讀我就越覺得作者是在故作高深。

除了少數(shù)幾個故事脫離了高深的量子物理,哲學層面的探討之外,都是披著和精神病人的皮在討論這些東西。

書名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書后作者也說這20個故事是基于真實故事做了適當刪改,可是我感受不到絲毫真實性。試問真實生活中有多大概率真能遇到這么多精通科學,哲學,物理,心理等方面的天才精神病患者?況且有些故事我覺得是已經(jīng)脫離了精神病的范疇,人也不至于因為那些無傷大雅的想法被送入精神病醫(yī)院去看醫(yī)生。

眾聲喧嘩卻無人可聽的語言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潛藏于人性內(nèi)在本質(zhì)的暴力孤獨……剩下的就不列舉出來了,我認為作者偷換概念這一點做的非常好。

瘋子,本就是最無法為常人理解的人,所以他便將那些一旦擁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各種想法的接受采訪的“病人”認作瘋子。本質(zhì)上來說,我只覺得那應該算是“孤獨”的人,人人都有潛在的孤獨之處,并不能說有了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就都是瘋子,沒有這種說法。

可作者最巧妙地就是他不斷將思考方向往,究竟是他們瘋了,還是我們自己瘋了,這個邏輯怪圈引導,使我們?nèi)菀妆粻恳?,模糊重點。

作者只是在借精神病之口,說出自己這些年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理論,整本書,通共講的還是他自己的想法,這些擁有想法獨特的病人們是否存在,我強烈懷疑其真實可信性。甚至我個人妄加揣測一下,通通都是假的。

天才不是說有這些奇思妙想就是了,瘋子是瘋子,天才是天才,智商擺在這兒,不是一線只差。當然有些偉大的天才本就是科學瘋子這點毋庸置疑,讀后感對他們來講才能適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句話,而不是隨便一個有邏輯能正常思考,辯論能力強,能把你護得一愣一愣地都叫做天才的鄰居,那也不是瘋子,那叫神棍。

講回書里科普的基礎知識這一點。這大概也是它能被廣泛推薦,廣泛宣傳的一點。書中涉及大量量子物理學以及相對論的知識,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觸這些知識,感覺十分新奇有趣,不自覺肅然起敬,十分佩服。還是那句話,模糊了重點,精神病應該探究的是精神領域的,而不是賣弄似的展露知識。

我沒有研究過,也沒怎么了解量子物理學這方面的知識,但之前也算是看過幾本這方面的書,有些也略微搜過,所以認為書里所講的也并不都是高深的東西,有些確實是入門級的只是用一種鬼吹燈式懸疑寫法,輕易讓人帶入,覺得新奇刺激,欲罷不能,這是作者最妙的一點,也是此書的魅力點。用這種寫法,就不容易感到枯燥,反而能很好地吸收這些知識,勾起好奇心,甚至自發(fā)去搜索,想了解更多有關的知識,在科普這方面的作用,誘發(fā)人思考,我認為是此書最大的優(yōu)點,可以一贊。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七

如果一個孩子深信世界是果凍,大家就夸他有想象力。

如果一個成人比喻世界是果凍,大家就稱他為哲學家。

如果一個成人假設世界是果凍,大家就稱他為科學家。

如果一個成人創(chuàng)造的世界是果凍,大家就稱他為藝術先鋒。

如果一個成人深信世界是果凍,在古代他可能被稱為宗教先知,在現(xiàn)代就叫精神病患者。

可憐的精神病患,為什么唯獨他進了醫(yī)院?

因為哲學比喻和藝術表達不必是絕對真理;宗教先知受限于時代(《圣經(jīng)》擱現(xiàn)在也是一傳記);兒童的臆想向來被允許(比如圣誕爺爺、牙仙、美人魚等等);科學假說有其特定的陳述形式且可證實或證偽,簡言之是基于模型的實證(否則弦論的提出者早就進醫(yī)院了)。

而精神病人堅信的理論——只有闡述、無法驗證、消除未知、解釋“一切”——它使探索尚未開始就已經(jīng)終結(jié)。有兩種理論最不可信:漏洞百出的和無懈可擊的。后者即使再完美,也受限于時代、物種、認知、語言等等,而其無懈可擊阻止了探索者去突破這些界限。它唯一的作用是消除人們對未知的不安。停止提問也就停止了思考,停止思考便就不再糾結(jié)。

一般而言,好奇引人接近未知、恐懼讓人遠離未知。不過,當人深受內(nèi)心源源而出的詰問所困擾時,恐懼反而使人接近未知——為了消滅它,這是恐懼誘發(fā)的攻擊。好奇與恐懼產(chǎn)生兩種探索者,前者樂在其中,后者則表現(xiàn)出一種焦慮、直至未知消除。

有一類未知,被稱之為終極問題,比如:時空本性、生命意義、因果關系……。

有那么一群人,熱衷于終極問題,他們中有:兒童及幼態(tài)持續(xù)者、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還有精神病人。

這種熱衷出于好奇,也來自恐懼——恐懼尚未聞道就帶著疑問進了墳墓、恐懼生命的無意義、恐懼真理的缺失。這些人中,精神病患者的恐懼尤其突出,因為他們比誰都希望:真理是存在的、世界是完整相關聯(lián)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他們一廂情愿地將全部未知變?yōu)橐阎?,不過是為了讓世界符合想象。

然而,人無法知曉一切,我們只能看到過去光錐中的事物,人類的大腦與技術都存在局限性,我們的感官與思維會過濾信息(試想一下同時聽到世界上所有聲音的感覺……對傳說中無所不知的、不具備信息過濾能力的神表示同情)。

人類多長了幾個腦細胞,就自以為在宇宙中地位獨特,自覺身體雖然渺小,然精神偉大而崇高。甚至,光用精神一詞還不足以形容萬物之靈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又有了靈魂、智慧、思想、心靈……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頭腦無能為力,就各種不自在。絲毫未發(fā)現(xiàn)自己的執(zhí)著、矛盾、自負。此處沒有貶損書中精神病患者的意思,他們只是在思考——這一點就足夠贏得尊重。

其實恐懼未知再正常不過了,它推動了人類文明,但沒必要心為其役。

請順其自然。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八

像靈魂盤起尾巴擠進軀殼當人一樣。想不被人當成精神病,那就必須藏好一些想法,不要隨便告訴別人,這樣安全了。因為我們的世界,還沒有準備好容納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最后一段話了,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會細細品每篇文章,每句話。后來才知道他們是天才,他們是敢于把自己的突出的差異表現(xiàn)出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一旦出現(xiàn)異類,就會被稱為精神病。只有藏好自己的差異,才能和大家通行。

小男孩在路上遇到了一個老爺爺,給他講了靈魂的事情,他不光自己相信,還說通了身邊人一起相信。

“萬一只有靈魂知道呢?”

靈魂這個東西,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我是相信有的,因為當你感受到了你沒有看到聽到的東西,我更愿意相信這個是靈魂的感受。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更像一個神經(jīng)病,而非精神病。因為神經(jīng)病是病,而不是你對這個世界更多的參悟。

讀后感姍姍來遲,有時候心事很重的時候也會看幾章節(jié),暫時忘記不愉快,可能看完了也想明白了。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九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讀者可以了解到瘋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覺得他們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時間合適的是普通人,早一點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認為。)。

當看完幾個關于物理科幻的章節(jié)時,我感覺他們所說的內(nèi)容是可以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釋一些科學謎題,不管正確與否,思路很新穎。我總是邊看邊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對螞蟻,石頭是另一種生命形態(tài)的說法讓我驚呆了,想法新奇,但邏輯卻無懈可擊,我們過去的觀念太循規(guī)蹈矩了,就像我們一直堅定地認為生命必須要有水,總是用自己來做標準,難免有些狹隘。另外一些哲學的東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這書中的好多東西都是我聞所未聞的,一邊看一邊笑一邊醒悟,感覺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盡快嘗試(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這本書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畢竟不是誰都想聽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說了什么,但或許只有這些人才能擺脫常規(guī)思考吧。即便書中內(nèi)容不是真的,當本科幻小說看也是不錯的啊!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

一次次讓我停了下來。原因很簡單,書看的讓人頭"脹"。對,用“脹”這個字形容,最接近我的狀態(tài)了。我自認心理精神還是蠻強大的,但是越到后來沒看兩篇就得停下來,讓大腦休息一下。這時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別想做個數(shù)學題或者幾個英語單詞。前者讓我重新回到理性的世界,后者讓我暫時忘掉一些東西。

這不是危言聳聽。雖然最終因為好奇心的驅(qū)動,我還是讀完了小說。

它對人最大的幫助是里面好多個案例涉及到了量子物理的知識以及相對論的知識?!熬癫∪恕庇们擅畹乇扔髯屓嘶腥淮笪颉Eで臻g是相對論的結(jié)論,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理解。那個“瘋子”天才般的用蘋果在布上滾動解釋,順便解釋了黑洞和白洞之間的聯(lián)系,讓人不得不佩服。

但最后別看這本書。

每讀到一個案例,特別是遇到邏輯能力很強的病人,他的邏輯沒有絲毫弱點,講的讓我感覺“很有道理”。我不止一次的想到這幾個字,然后提醒自己,他是個精神病人。連作者也不知一次的提到精神病醫(yī)師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作者費盡心思的寫這些東西,很好,但是幾乎每個案例,他都留下了空白。那是個令人難受的空白,他采訪了病人,病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作者把筆錄搬出來,即就是把精神病人的語錄復述一遍。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論,把自己的空間縮小,讓病人釋放出自己的空間??墒撬麑懗闪藭?,那些病人的空間被無限的放大了。

最令人不可忍受的是,靠后有一篇的案例的病人竟是作者自己。他毫無掩飾的承認了自己的多重人格。如果說,從前的我對于精神病人,以玩笑的態(tài)度視之,今后我不得不提醒自己,他們只是少數(shù)而已。

看書的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自己想問題的方式已經(jīng)有了變化。強迫癥的感受也更加強烈。總之,我很后悔自己看了這本書,并且思考了其中的內(nèi)容。

看書的時候,我有的添加筆記。我不愿意再回顧這些天才們的高見了,那些”經(jīng)典“的思想我也不愿再記住。愿想看書的人,收起你的好奇心,珍愛生命。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一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瘋子、精神病對于我來說就是古怪、可怕的代名詞,然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讓我對他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甚至最終發(fā)覺,他們的思想有時會強大到超乎我們的想象。

相對我們這些正常人,我們會發(fā)現(xiàn)精神病人的視角遠比我們寬闊得多:面對各種包裝紙上舉著“腿”進行宣傳的動物,面對一塊從不運動的石頭,面對地球是圓是方的質(zhì)疑,我們總會一笑而過,而與此相反,精神病人會全身心地投入思索之中,乃至成為正常人眼中的異類,從而被人們稱之為精神病。其實,一位患者的話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切:“你們看我是瘋子,實際上我看你們才是瘋子?!?/p>

書中記錄了一位奇人,他未滿十八歲,卻在思考著物理四維問題,他的觀點,甚至讓量子物理學教授也聽得目瞪口呆,但是他卻又在量子物理學考試中錯得一塌糊涂——這樣的人,在我們眼中只是一個怪胎,可實際上,他的知識卻貫穿維度領域!可以想象,如果他不是精神病人,物理界也許會出現(xiàn)一顆閃耀的科學新星。

通過精神病人的視角,我們會發(fā)現(xiàn)與我們的認知所不同的世界。一位患者曾在自己的口袋里挖了一個洞,用dv機從里面拍下自己一整天的生活,他想站在另外一個視角來審視自己、探究自己。這讓我在一瞬間明白了一點什么——某些精神病人也許正因為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過于執(zhí)著,達到了偏執(zhí)、甚至于癲狂的狀態(tài),才被人們所不理解,事實上,他們的思想與我們,也許高出了許多。

天才與瘋子,有時僅有一步之遙。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二

看了很多講述精神病院的電影,我也設想過假如我被送到精神病院后該怎么逃脫?也許也只是歇斯底里里的喊叫“我沒病,我是正常的”,在這里,正常與精神病是同義詞或者說“同一個詞”??刹豢梢哉f,我們都有“病”,病的不是身體,而是思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在社會中我們都在尋找認同,當別人不愿意按你的思維出發(fā),你就變得“不一樣”“不可理喻”,有的人會選擇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同時也容易走上“有病的不歸路”;有的人喜歡以別人為參照物,對于不一樣心懷恐懼,懷疑自己的不正常,在不安中放棄上天給你的獨特稟賦,戴上面具,披上虛偽的外衣,朝別人靠攏。

看了書中這么多案例分析,認識了人以及人性的復雜,這種復雜不是貶義詞,而是真的包含了很多可能性,跟隨筆者的分析,戀童癖,異裝癖,露陰癖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下流,精神病,狂躁癥沒有我們想象的恐怖,就像我們想當然的以為“瘸狠,瞎壞,啞巴毒”。

書中有個案例“丟失的左邊”挺有啟發(fā),一位女性因中風右腦損壞導致左邊的眼睛看不見,每次吃東西都會抱怨護士給的食物少,因為她只能看到右邊的食物,大腦沒辦法下指令往左看,為了讓她吃完另外一半食物,醫(yī)生設計了一款旋轉(zhuǎn)椅,她只要有意識的一直往右旋轉(zhuǎn)就能找到左邊剩下的食物,但是每次找到依然會剩下左邊的'一點,只能靠不斷轉(zhuǎn)圈中吃完左邊剩下的食物。我曾以為雖然只有一只眼,在旋轉(zhuǎn)中也能完全認識,不曾想雖然旋轉(zhuǎn)360度看似全部都看了一遍但仍然有很大空間的死角,只能靠不斷增加旋轉(zhuǎn)的次數(shù)來檢驗才能讓死角越來越少。人們的認知也是如此,不是360看了一遍就自以為掌握了真理,還是有很大的誤差,只能在不斷的認知驗錯中才能減小誤差,不敢妄自菲薄了解了真相或真理。希望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要急于確定真相,所要做得懷著包容的心態(tài),多聽多看多想,不要妄自論斷。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三

夜,總是在世界的喧囂中變得狂躁與落魄,夜的世界充滿恐懼與孤獨,在這個看似熱情的世界里里,無數(shù)個黑夜,游蕩著無數(shù)個孤獨的靈魂,無法沖破、無法感知的孤獨;沒有開始、沒有結(jié)束的孤獨;他人無法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孤獨。他們是一群孤獨的守望者,他們——————是我們眼中的“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看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羞辱”一本正經(jīng)的正常人。在我的世界里:你是瘋子,在你的世界里:我是弱智。

你腦容量的巨大,思維的深邃,使得眾人不能理解,讀不懂你,道不明你,遍覺你“怪異”,異于同類,于是疏遠你,鄙視你,惱怒你,厭棄你,憎恨你,終不能忍受你,一把鎖鏈,鎖了你的身,禁了你的言,送你去我們眼中的精神病院。

內(nèi)心的孤獨很可怕。沒有人與你共鳴很可怕。聽不到屬于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很可怕。

所有的人都圍成了一個圈子,唯獨你在外。你感到惶恐、無助,被世界拋棄。

你存在著,這個世界卻仿佛感覺不到你的存在。于是,消極、自卑、絕望、挫敗讓你變得極端。于是,不再有對與錯的界限。于是,只有用震撼、極致的手段,才能重新證明和感知自己的存在。于是,才有那一幕經(jīng)典的浴室殺人,于是才有了所有的超出常理和駭人聽聞。

可憐,我們正常的人那,永遠走不進你深邃的內(nèi)心,永遠有多遠,遠到生生世世不得開啟你內(nèi)心世界的閘門。

我的世界里有花,有蟲,有四維空間,有時間盡頭……有你們永遠不能觸及的世間角落,有你們永遠進不去的人生殿堂。

誰才是真正的清醒者?你不屑與我們交談,因為你不信我們,因為我們卑微,不懂你的世界,是我們根本不能理解的存在。

又或許你只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個適合你的世界,一個你懂它它也懂你的世界,在你的世界里,有你的真實存在。

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

因執(zhí)著而瘋狂,因為執(zhí)著你把自己關在房子里冥想,因為執(zhí)著,你咀嚼蘋果仔細體味,因為執(zhí)著你打開自己的頭顱……瘋即是癡,癡就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孤獨。

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但卻只有你的存在。你承受全部寂寞等待著,你是一個孤獨的守望者。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四

另外,本書有句話大意是——對那些患者說的話不要太深琢磨不然會崩潰……嗯……我也是這么覺得的。

因為有些患者的世界觀,說真的,ej乍一看真的覺得很有道理不是隨便說說。

一切都是無法完全邏輯清晰回答完整的問題不是嗎?

所以書中有些患者說的世界觀其實不完全錯誤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陷就否定因為有些他們被判定有疾病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其他(雖然那些其他也是因為這些世界觀而發(fā)生……)有些世界觀還很有道理,我想這也是作者選擇這些故事的原因之一吧,否則書名也不會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個人覺得許多故事的患者對事件的解讀很有意義很有邏輯性甚至有些還很靠譜!

至于最后作者稍微涉及到自己的問題ej果斷忽略_原諒我已經(jīng)被好幾篇與物理學有關的部分繞暈了,雖然通過這種接觸方式覺得量子物理學很有趣但是沒有完全白話文解釋我真的看不懂理解無能啊tat(其實我覺得作者在文中呈現(xiàn)的與患者之間的問答互動本身就有點不合理......

另外,整本書唯一嚇到我的故事就是『2夢的真實性』。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五

書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不過不得不說,過程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書中,每一個所謂的精神病人,在我的角度,卻反而比正常人,更加執(zhí)著,更加堅定著某些事物,大概也是如此,有些才會被正常人視作病人。

本書一開始,從對世界的看法,來漸漸導入,最后卻不知不覺中升華到了人的存在,時空,存在的原因的探討。

影響深刻的有很多,挑幾個簡單描述一下吧,那個說作者是書中角色的,至今仍覺得他真的很聰明,找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來構(gòu)筑自己的夢想,雖然做法甚是不當。那些四維生物,泡沫世界,時空理論的病人,不得不敬佩他們的邏輯,層次,還有那個內(nèi)心默默守護著,三只小豬的故事的患者,那個深刻體會,前生前世之境,如同無法逃脫的束縛的囚犯的,讓人惋惜的病人,還有對妻子的那份真摯的情感,不由得讓人心生敬意。

或許,我們真的太過于,去否定,去質(zhì)疑,去不屑一顧,不相信,不去接受新事物。狼孩的事件,以及對其的思考,真的驚醒了我,原本只是作為一個局外人,想要枉自去希望他回歸社會,卻沒能發(fā)現(xiàn)他身上,已經(jīng)發(fā)生著重大變化,而他卻因此接受各種檢測,被當作了實驗對象。意識真的很強大,甚至可以決定你身邊的一切,當然前提是你足夠渴望,不對以及屈服!

今生只若、初見。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六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與其說是國內(nèi)第一本記錄與精神病人訪談語錄的書,不如說它是一群誤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

本書內(nèi)容是作者高銘歷時4年,通過各種渠道,利用自己所有的閑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門等機構(gòu),對這群“非正常人群”進行近距離訪談、加工、整理而來。

書中內(nèi)容分為多個小故事,故事之間沒有關聯(lián)性,內(nèi)容讓人匪夷所思,卻又是這群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但如果你按照這群人的邏輯去推理,那么這也將是一個完美的閉環(huán)。

如:夢的真實性,她整日生活在恐懼中,不相信任何人,她的恐懼來源于她的夢境,她記得她從小到大的夢境,夢里的生活和現(xiàn)實的生活基本一樣,隨時間流失,后來她逐漸接受了“兩個世界”——現(xiàn)實世界和夢境生活。夢境中有一位影子先生每次拉著她跳樓,而且影子的先生的五官,還在不停變換著形狀,仿佛很多人的面孔??吹竭@里,我身上也仿佛冒著一股寒氣,如果我是她,我也會恐懼。

又如:超級進化論,她覺得我們從胚胎時期起,就已經(jīng)微縮了整個進化過程。胎兒寄生在母體內(nèi)最開始母體不適應,后面胎兒就釋放出化學物質(zhì)讓母體認為胎兒是個器官,躲避了免疫系統(tǒng)的追殺。

人類之所以進化得這么成功,是因為我們有進化的大腦。有了優(yōu)質(zhì)的大腦,我們就不需要獠牙,不需要尾巴,也不需要游泳,不需要夜視,同時我們還可以藐視周圍任何生物。

今后的人類,因為大腦進化更高級,于是她大膽推測,會有很多器官退化,但是都無所謂,嘴巴可以變成吸管,只要食物是流質(zhì)的;眼睛可以更小,因為不用警惕周圍的環(huán)境;手指可以變成多個,方便打字,腿可以更小,因為油門剎車全用手解決,脖子要更粗,這樣才能托住那個大腦......看完之后,我也覺得好開心啊,和書中的精神病人一樣,興高采烈地手舞足蹈起來。

再如:人間五十年,她精通與預測有關的一切,四柱八字、星座等。她講著講著,她的很多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她覺得她能窺探未來只是某種統(tǒng)計學,就像一顆熟透的蘋果必然會落地。命和運,交匯在一起就是命運,你的性格和選擇、機遇和膽識,雖然選擇和機遇有變數(shù),但是它們會交在一起,形成一個必然的點,很多點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人的命運。絕大多數(shù)這種變化會很小,但往往這種很小的變化卻對未來有深刻的影響。從很小的一個點開始,一毫的偏差,整個人生完全不同,正所謂:一念之間,萬物生或死,一芥之間,宇宙存或滅。一切變化,有時候只是始于那一點點。

她有段時間為此迷茫,不過后面,她就想通了,如果你因為一句話而坐享其成,那么即使機緣巧合得到了什么也會從指縫中溜走,因為你不配擁有它。如果你對未來渴望恨不得從喉嚨里伸出一只手去抓住它,那么你得到的往往超過你的期許。

最后她說,命運,很多時候掌握在自己手里,人間一世50年,不要為了活著而活著,要為夢想而活??赐赀@個故事,我也相信,命運,很多時候看上去是注定的,但實際上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其實,書中還有很多很多關于這群特殊人群的故事,如雙子中有一對雙胞胎,姐姐覺得過世妹妹的靈魂附在自己身上;還有一個患者的關節(jié)站立法,他認為只要找到關節(jié)的節(jié)點就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包括自己的血液的流動和血小板的聚集;還有一個人他能預見未來,他說了很多關于他預知到的事情,這些事情發(fā)生在他這樣一個普通人身上,他卻只能瘋狂、無奈、絕望和疲憊,事后,作者問了他的主治醫(yī)生是否相信,醫(yī)生說他信;生化奴隸中,這個病人每天會洗n次手,而且必須用各種殺菌的東西洗,不計代價的洗手,因為細菌很強大很危險;還有一個人轉(zhuǎn)世了很多次,記得前世發(fā)生的很多事情......

最開始,我是抱著一種我是正常人,里面的人是精神病人這種心態(tài)去看的,可看著看著,固有的觀點卻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里面的內(nèi)容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瑪雅文明及預言等眾多領域,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很奇妙,寬廣而遼闊;這個世界很系統(tǒng),嚴謹而規(guī)則。遺憾的是雖然我們深處這個世界中,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只能感知到其中的一點點,更多的事我們一無所知。

很多事情,不是說你了解的越多,你就知道的越多,相反,你了解的越多,你質(zhì)疑的越多,未知的更多。當有人問作者《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會出第二部嗎?作者說不會。

因為好奇,作者決定接觸這群人,而四年之后的某天,作者決定結(jié)束,停止這種因好奇而引發(fā)的接觸。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就是你瘋了。其實人生若只如初見,也挺好!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七

談到精神病,很多人腦海里就是這樣。有的認為是小說;有的能將人類看成動物;有的人能看到每天的顏色;有的把這一生看做章節(jié)里的一章;有的將生活從不同的角度去思索。

會浮現(xiàn)出一個舉止癲狂,胡言亂語的形象。我在沒看這本書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

這本書,讓我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原來,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原來,他們的世界這么專一。每天都期盼著發(fā)現(xiàn)高級生命;用大塊頭字典查生僻單詞只為“了解四維生物所告訴的”,研究學說到瘋狂。

原來,夢中的事也能將現(xiàn)實中的人擊垮,整個世界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孤寂,每次都要體會一次死亡的絕望,最后帶著不甘離開。

原來,他們也能當我們的老師,一些新的知識通過他們的嘴講述出來變得通俗易懂,真是諷刺呢,人們苦思冥想也不能理解,自己所看不起的一些精神病人卻能用簡單的方法講述出來。你將他看做瘋子,他把你當做笑話。

在“永生”中,我體會到了活在當下的滿足,永生一直是人們向往的,可它的缺點人們卻不能忍受,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時間過客,看著自己的妻兒子女相繼離去,忍受數(shù)輩子的碌碌無為,人們總想去打開潘多拉之盒,卻沒有勇氣去承擔相應的后果。

我害怕死亡,因為生命太過脆弱,有的人上一秒還在言笑晏晏,下一秒就躺在那冷冰冰的地上,上一秒還溫柔的對我微笑,下一秒?yún)s在病床上面如土色,。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再恐懼,他們,可能進入了一個新世界,可能以新的形式存在,可能.......

在“偽裝的文明”中,我們是被欺騙的部分,外星人是受害者,為了限制表象存在的人口而組織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各類疾病發(fā)生,假設是真的,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在“永遠,永遠”中,老太太的感情讓我淚目,最讓我羨慕的愛情從來不是那些抖音里所謂的“狗糧”,而是在過馬路時兩位銀發(fā)老人相握的手,而是在午后在藤椅上相靠著閑聊。那些溫馨的畫面,組成了如今我對愛情的最美詮釋。

在讀完這本書,我對當精神病醫(yī)生有了不小興趣,但正如本文所說,如果你被他們繞進去,就會由精神病醫(yī)生變?yōu)獒t(yī)生精神病。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八

于是我決定讀這本書了。初看幾頁覺得很有意思,原來精神病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這樣的。他們的一些觀點是常人所不敢想也不能想的。但是他們想到了。這些人里面,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知識淵博的學者,不是物理學家就是生物學家,要么就是歷史學家或者哲學家,他們有著常人難及的智慧,但是可能因為他們研究這一領域太專注了,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于是就成了人們口中的瘋子。

其實,天才和瘋子的定義,并沒有那么嚴格的標準,甚至沒有什么界限,只是對于常人而言,是否在能夠接受的范圍內(nèi)。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想法和習慣,但大多都是在大眾所接受的范圍內(nèi)。

這本書我認為可以當作百科全書來看,因為這其中涉及到太多領域了。有物理學,有生物學,有心理學,有哲學,有醫(yī)學,有歷史,甚至有神學......然后我發(fā)現(xiàn),這些領域其實都是相通的。我是個求知欲比較強烈的人,看到這些自己從所未聞的知識時,覺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議。但同時我又覺得很滿足,很充實。尤其是量子物理。讀完這本書以后,覺得中學時學的那些快要忘卻的知識,突然間又回到了我的腦子里。

不過,你也可以把這本書當作鬼話連篇來看,因為這里面講的事太玄幻了,那些是從未接觸過的觀點和想法,聽起來像神話或者變魔術。哈哈,不過,真的很有意思。

精神病人們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思考世界的本質(zhì)。他們常常會問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最終又要去向何方?這個世界是怎么來的?最終又會變得怎樣?空氣里的塵埃是怎么來的'?云是怎么形成的?等等。我想,可能也只有他們才會思考這些在正常人眼里不足掛齒的東西吧。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十九

在前幾天看完這本書后,沒有想著寫什么觀后感的,但是今天實在是閑不住吧,不能什么都不干啊。

這本書的主角(作者)在采訪精神病患者后寫下的這本書,給我的感想是真的厲害,因為你長時間和精神病患者接觸,可能會被影響,書中也有作者記錄下的一句話是:“千萬千萬別太在意精神病人說的話、別深想他們告訴你的世界觀,負責你遲早會瘋的?!?/p>

在這本書中發(fā)現(xiàn)好多精神病人的思維邏輯和世界觀超出平常人太多了,作者有次采訪一位女患者時就被這句話給深深的震懾住了“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瘋了,其實就是你瘋了?!边@句話給作者的影響很大,當然這句話也成了這本書很出名的一句話。

書中采訪的患者什么樣的的人都有下至平頭老百姓,上至海外留學生和公司老板,真的是什么樣的人都有,那些患者的邏輯真的讓人懷疑人生,思維邏輯之強想法之驚奇,但是你細想一下那些邏輯都說的通。

書中的精神病患者到底是不是真的瘋了,還是說像以前地心說和日心說的那樣,想想太可怕了。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二十

書中的“天才”們,大多有著令人羨慕的超能力。但是有幾個天才,卻因為他們的能力,變成了瘋子,而他們的能力,就是預見未來,還有無限重生。

先來說說預見未來,他能預見的事情很多,如:他買了一個杯子,過了幾天后,他毫無理由買下的這個杯子,派上了用場。還有,他會突然想起某個人,然后那個人很快就就會和他聯(lián)系,他想象一座建筑物被火燒,沒過幾天,真的就發(fā)生了火災,等等。最可怕的是,有時會有一些雜亂無章的信息流過他的眼睛,他知道,他非常清楚,這些信息非常重要!可他卻抓不住,看不清。所以他抓狂,焦慮,疲憊,飽受這令人羨慕的能力的折磨,可他卻又無能為力,與他人傾訴,別人還不相信他,以為他在說胡話,所以,他變的狂躁,他從一個天才,變成了一個瘋子。

另一個,無限重生,他擁有著令無數(shù)人想要擁有的能力,當然,他可能只是個有著妄想癥的精神病患者,但是,他也可能真的有這個能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可能是因為我有錢,沒人認為我瘋了,而那些沒錢的,就是瘋子。”真是諷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人想長生不老,無限重生,他們焚香放生,茹素念經(jīng),出家煉丹,尋仙求神,但無限重生真的好嗎?對他而言,無限重生就說折磨,他甚至自殺過,想要真正的死去,但沒有用,還是一世又一世的`重生。他只能看著他所愛的,在意的人們,一個又一個的死去,所以他不敢愛,不敢恨,他只能活著,永遠的活著!他只能絕望的大喊著:“不要死!也不要孤單的活著?!?/p>

個瘋子個天才讀后感篇二十一

每個人看待這個世界都不一樣,倘若能嘗試從別人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這是多么幸運的事,本書是通過與“精神病人”的對話,讓讀者了解到,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與普世的看法不一樣,也正是因為特立獨行的看法,那些所謂“瘋癲”的話語,才真正會觸發(fā)讀者對世界觀的思考,這是一個多姿多彩世界,不是因為看到了多姿多彩,而是因為有多姿多彩的思考和想象才多姿多彩。

在閱讀本書時,有個感觸,到底誰才是精神病?他們邏輯清晰、嚴謹,思維自洽,又能自圓其說,倒是沒有精神異常的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懷疑從始至終都存在,有一章給予了解釋和說明,但懷疑變沒有減輕,解釋其實也是正確的,是這樣的:只要不傷害別人的執(zhí)著,都是不算精神病人,比如說,人有自己的愛好這是好事,當愛好上升到潔癖,大家也能忍受,也無傷大雅,但當潔癖上升到暴力的話,這肯定就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療了。

其實,不管是愛好、潔癖或者患者,是因為他們有深深的執(zhí)念,過度的追求,也許正是因為有了執(zhí)念,才讓他們做出了非普通人認同的處理方式,他們往往很優(yōu)秀,這也就是為什么說,天才和瘋子僅僅一念之隔,而普通人為什么無法做到如此優(yōu)秀,是因為普通人學會了變通,學了原諒自己的不足,說白了,是放棄了追求,這到底是對,還是錯。

不管對與錯,當我們以正常人的角度來看這個群體,而這個群體也在審核著我們,他們對世界的見解,讓我覺得,世界大而不同,要允許有不同的世界觀,還要有接受和包容的心態(tài),君子和而不同吧。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有了一個思想上的造反、改過、完善的機會,也提升對世界觀的認知,感謝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0919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