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還可以加入一些教學評價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和分析。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該注重反思和總結(jié),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個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借鑒。大家可以通過閱讀這些教案,了解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法,為自己的教案編寫提供一些靈感和借鑒。記住,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適應不同的教學場景和學生需求。開始動手吧!%20教案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制定的一種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設計,它是教學的基礎和保證。教案的編寫可以幫助教師提前思考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資源,提高教學效果。%20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高質(zhì)量的教案呢?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確保教學內(nèi)容符合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其次,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進程,設計合理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保證教學過程有序、連貫。最后,要加入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和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的參與和主動學習。%20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個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借鑒。大家可以通過閱讀這些教案,了解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法,為自己的教案編寫提供一些靈感和借鑒。記住,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適應不同的教學場景和學生需求。開始動手吧!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一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4、感受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的成因。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圖片或課件。
2、課前引導學生去生活中體驗回聲。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揭題:小時侯,老師很喜歡鉆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課前我也讓大家在生活中去尋找這個感覺,你談談自己的體會吧!(學生談感受)(板題:回聲)
(聯(lián)系課前實際,拉近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表達愿望,自然引入課文學習。)
2、揭題激趣:(板書:聲)你們看這是什么字?平時你們聽過什么樣的聲音?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回聲》,看到課題同學們想知道什么?(學生質(zhì)疑。)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
(因題質(zhì)疑,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提問的能力。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動機及問題取向,有利于設計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率。)
對話平臺
自讀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自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以及不懂的詞句。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培養(yǎng)自讀能力,整體感知課文。)
識字
1、字卡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呱哩圈紋碰返。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把識字與讀文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重點字音。如:呱:讀什么?呱呱呱是誰的叫聲?課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讀句子、指導朗讀);圈、紋:課文中圈和紋可以組成詞語一圈圈波紋。(出示)看看課文的插圖,找找一圈圈波紋是怎么樣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這個詞語一句話?(出示課文插圖。一圈圈波紋碰到河岸又返回來。)
(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識字活動,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識用結(jié)合,提高了識字效率,訓練了學生語言。)
2、組內(nèi)識字鞏固。組織組間的識字比賽。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字,組織學生觀察,分類學習書寫。
2、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指名說(洞、紋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寫。生描紅,臨寫。同桌評一評。
3、觀察。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不同(口字的左右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寫。生寫。
4、范寫倒、游提醒各部分應該寫的瘦長,緊湊一些。提醒寫字姿勢。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抓住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和特點,豐富識字寫字經(jīng)驗,提高書寫能力。)
朗讀
1、分組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評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2、指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一段,師生共同評議。
感悟
1、組織學生通過讀文,回答自己課前的問題或是在讀書中弄懂的.問題?;卮穑x相應的課文。
2、啟發(fā)思考:小青蛙聽到了什么聲音?把有關(guān)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guān)的句子畫來。仔細讀一讀。
反思:
《回聲》是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通過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形象地告訴了學生,和回聲有關(guān)的知識。網(wǎng)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點放在了向?qū)W生介紹回聲的形成這一塊上。但是我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識字朗讀才是我們教學的重點。作為這課的第一課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識字和朗讀上。本課的生字是呱、哩、圈、紋、碰、返六個子,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且很有規(guī)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紋(纟+文)返(辶+反),他們的讀音有類似的地方。而且有三個口字旁的字,識字是很有規(guī)律的。我的教案中設計了兩個合作的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識字和小小組合作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主要體現(xiàn)合作的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識字。在這節(jié)課中我花的時間最多的就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總結(jié)了一下,覺得原因還是有很多:
1、讓學生把方法寫出來比較耗時,可以改成口頭交流,比較省時,效果也應該會不錯。還有個別學生組詞時有錯誤。
2、反饋花了大量的時間,是否可以尋找更好的方法。
3、學生對這個方法掌握得還是不夠好。
4、任務分配還沒有到位。
我想通過這堂課,在以后的班級小組合作中,我還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找一些更為省時的方法,學生之間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嘗試琢磨。
第二課時
導入
復習鞏固字詞。同桌互考;看老師的口形說字,帶讀。
精讀
1、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2、啟發(fā)小組合作讀書,思考:
教師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填空。)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顆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紋(),又一圈圈地()回來。
(抓住課文的主要線索,突出重點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討論,完成填空等活動,初步了解了回聲現(xiàn)象。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水平。)
3、教師運用多媒體或圖片等,進一步解釋聲波,加深學生對回聲現(xiàn)象的理解。
4、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jié)合課件或圖片,同桌或與周圍的同學互相講解。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媽媽帶著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們來到山頂上,小明對著大山喊:喂,我來啦!對面的大山也喊了起來:喂,我來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媽媽笑著說:___________。
小朋友都來做小明的媽媽,對你的同桌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訓練學生語言,發(fā)展學生思維,鞏固學生對回聲現(xiàn)象的認知。)
2、平時生活中你認為哪里還可以聽到回聲?你能來解釋一下嗎?
3、小結(jié):關(guān)于聲音還有許多奧秘,同學們課下去尋找吧!
反思: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qū)W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jié)生動,引人入勝,內(nèi)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我從文章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大多數(shù)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因此,在課前我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比較螞蟻和蟈蟈不同的表現(xiàn)和結(jié)果,懂得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3、在感悟課文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句式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和說話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樂于傾聽、勇于發(fā)言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和說話能力。
一、朗讀課題,直接導入課文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小動物,他們是誰呀?(齊讀課題)
2、強調(diào)螞蟻和蟈蟈的讀音。(再讀課題)
二、品讀文本,感受螞蟻的勤勞(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夏天真熱。指名讀。齊讀。
是呀,夏天真的很熱,太陽像火一樣,這就是驕陽似火烈日炎炎汗流浹背大汗淋漓。
來,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夏天的炎熱吧。齊讀。
2、整體感知:天氣這么熱,不知道螞蟻和蟈蟈在干什么呢?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話說說。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關(guān)語句。
3、出示:一群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
(1)你覺得小螞蟻搬得累嗎?自己讀讀這句話。
(2)指導朗讀:讀出螞蟻的辛苦、累。
(3)是呀,小螞蟻搬得很累,汗都流出來了。用一個詞表示就是滿頭大汗。
(4)讀好滿頭大汗。指名讀,齊讀。
(5)小螞蟻背呀、拉呀,有沒有偷懶的,誰來讀好這個詞?個個滿頭大汗。
4、同學們想一想:小螞蟻除了用背、拉的方法,還會用什么方法搬糧食呢?(推、抱、扛、抬、頂、舉、咬、拖)交流。(動作演示)
6、小螞蟻真勇敢,真勤勞呀!用我們最美的讀書聲來夸夸這群小螞蟻吧。
三、品讀文本,感受蟈蟈的懶惰(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螞蟻在烈日下起勁地搬糧食,干得熱火朝天,蟈蟈們在干什么呢?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相關(guān)語句。
出示: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想象一下,蟈蟈們除了唱歌,睡覺,還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2、對比總結(jié),引導用有的有的句式說說。
3、蟈蟈們的生活如此自由自在,怪不得在看到螞蟻搬糧食的時候都笑螞蟻是傻瓜。
(1)蟈蟈的笑是一種怎樣的笑?(嘲笑,譏笑)
(2)蟈蟈會怎么笑話螞蟻呢?可以加上你的動作和表情來說說。
(3)(出示: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蟈蟈嘲笑螞蟻的語氣。
5、讓我們拿起書,擺好讀書姿勢一起讀讀這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象蟈蟈自由自在的樣子。
6、朗讀比賽:同學們,同樣是在夏天,螞蟻和蟈蟈的表現(xiàn)是多么不同呀!請第一、二大組的同學做勤勞的螞蟻,讀第一自然段,第三、四組的同學做懶惰的蟈蟈,讀第二自然段,比比哪一組讀得棒。
四、文本對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學習第三自然段)
1、時間過得真快,一轉(zhuǎn)眼,冬天來到了。
(1)聽,(課件播放風聲)你聽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了。
指讀、齊讀。
2、這么冷的天,螞蟻和蟈蟈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看看圖,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3、天氣這么冷,出示: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了。
他們生活得怎么樣?
4、此時的蟈蟈:
(1)你看到了什么?這時候他們會說些什么?出示: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2)是呀,他們一點都不神氣了。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真是一群可憐的蟈蟈呀!
5、合作朗讀第三自然段:冬天,螞蟻和蟈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師讀冬天的句子,男生讀螞蟻的句子,女生讀蟈蟈的句子。
五、總結(jié)課文,揭示主題。
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
六、課外作業(yè),延續(xù)語文的快樂
1、背誦課文。
2、分角色演一演這個小故事。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三
2、今天,老師就要給小朋友講一個和螞蟻有關(guān)的故事。(貼螞蟻圖)
3、板書課題:16、螞蟻和蟈蟈
4、指名讀課題,要求讀準字音:第二個"蟈"為輕聲。
5、讀了課題,我們知道了,原來,這個故事里不止有可愛的小螞蟻,還有蟈蟈。(貼蟈蟈圖)
螞蟻和蟈蟈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打開書自身借助拼音把課文讀一讀。
1、同學自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
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把字音讀準;詞要連讀;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
(1)指讀生字詞和難讀詞句:
糧食 納涼 裝滿 洞里 神氣
躺在 躲到 自由自在
(2)指讀難讀句子:
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了。
(3)分自然段朗讀。
這個故事真有趣,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圖:
(1)這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你怎么知道這是夏天?
板書:夏天
(2)太陽怎么樣?(太陽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氣這么熱,太陽火辣辣的,小螞蟻在干什么?(勞動)
這么熱的天,小螞蟻在忙什么呢?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2、男同學讀第一自然段。
3、提問:
(1)這些小螞蟻在忙什么呀?(搬糧食)
板書:搬糧食
(2)你讀了這一自然段之后,你覺得小螞蟻怎么樣?(愛勞動,不怕吃苦)
(3)你從課文中哪些詞看出來的?(背、拉、滿頭大汗)理解:滿頭大汗
4、指導朗讀:
(1)夏天,太陽火辣辣的,天氣真熱。這群勤勞的小螞蟻還這么愛勞動,在搬糧食,個個干得滿頭大汗。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這些小螞蟻嗎?那么,小朋友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一自然段?(喜愛的語氣)
(2)下面,先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注意老師在讀的時候突出了哪些詞,來表達對小螞蟻的喜愛。
(3)同學練讀。
(4)齊讀。
火辣辣的太陽下,小螞蟻在搬糧食,我們再來看看這時候蟈蟈們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2、提問:
(1)幾只蟈蟈看到螞蟻在火辣辣的太陽下面搬糧食,都笑螞蟻是傻瓜。
(2)蟈蟈為什么笑螞蟻是傻瓜?(因為,它們覺得,螞蟻大熱天里還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蟈蟈笑螞蟻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蟈蟈是怎么享受的,我們來看看圖。
3、看圖
(1)描述圖。("他們躲到大樹下納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板書:樹下納涼
(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4、指導朗讀:
(1)小螞蟻在努力干活,可是,蟈蟈卻訕笑他們,自身還躲到大樹下納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們讀的時候就要讀出蟈蟈這種自以為是的語氣。老師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滿頭大汗"這幾個詞。
(2)同學練讀。
(3)指名讀。
轉(zhuǎn)眼,夏天過去了,寒冷的冬天來到了。小螞蟻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書: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圖:
(2)螞蟻在做什么?(吃東西,烤火)
(3)蟈蟈又怎么樣了呢?(冷得發(fā)抖,很餓,還有的哭了)
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2、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提問:
(1)誰來告訴老師,這時候,螞蟻怎么樣?(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
板書:洞中過冬
(2)那么,小螞蟻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呢?(因為,螞蟻夏天準備了糧食)
(3)那蟈蟈呢?(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板書:又冷又餓
(4)蟈蟈為什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夏天它們沒有準備糧食)
(5)假如你是蟈蟈,你這時候會怎么想?
蟈蟈很后悔夏天沒有準備糧食,那我們讀這一自然段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
4、指導朗讀:
(1)小朋友自身來試一試。
(2)齊讀。(指導突出詞句)
(四)總結(jié):
螞蟻和蟈蟈的故事說完了,小朋友你們喜歡誰?為什么呢?
1、指讀生字。
2、組詞。
3、你怎么記這個字形?
4、書空。
5、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寫。
7、描紅。
8、《習字冊》。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四
《點亮小燈泡》一課來自教科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電》單元的第二課。本課承接《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一課中提出的電荷持續(xù)流動形成電流的觀點,引導學生連接最簡單的電路,為后面的《簡單電路》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關(guān)鍵作用。
為凸顯其作用,本課主要采用獨立學習與課堂分析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
1.獨立學習:學生經(jīng)歷獨立思考后,對如何點亮小燈泡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并獨立完成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正確與否。"獨立學習"將使學生經(jīng)歷一個有思維過程的探究活動,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
2.課堂分析: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全班同學共同分析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有哪些共同點,找到回路、斷路、短路的特點,了解電流流動的必要條件。因為有獨立學習做基礎,課堂分析將進行的高效、有序。
四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非常豐富,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動手能力稍弱,思維快于語言,因此會常常出現(xiàn)表達不清楚、跳躍性強的現(xiàn)象。
1.知道只有電流流過燈絲,形成一個完整的回路時,小燈泡才會發(fā)光;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fā)生短路。
2.能對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進行假設,并用實驗進行驗證。
3.對電路初步認識,并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究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當電形成回路時,小燈泡才會發(fā)光。
(一)觀察手電筒,提出問題。
1.學生觀察手電筒的構(gòu)造,嘗試解釋小燈泡是怎樣亮起來的。
2.提出問題:你能用這些材料點亮小燈泡嗎?
(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
出示學習任務一:
(1)在學習卡片上畫出你認為能夠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
(2)實驗驗證你畫出的連接方式能否點亮小燈泡。
(3)時間:12分鐘。
2.分發(fā)材料,學生進行學習任務一。
出示學習任務二:統(tǒng)計小組內(nèi)有幾種能夠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和幾種不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注意:重復的算一種)。
4.匯報展示:選擇一個小組,將組內(nèi)統(tǒng)計出來的連接方式分別用放大的小燈泡和電池圖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三)分析現(xiàn)象,了解電路。
1.分析能夠點亮小燈泡的各種連接方式,找到相同點,了解"回路"的特點。
出示電流動的路線及小燈泡的剖面圖,解析回路及小燈泡內(nèi)部構(gòu)造。
3.教師演示去掉金屬外殼的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認識短路及斷路現(xiàn)象(ppt出示)。
(四)課堂小結(jié),安全教育。
在本單元的研究中,我們使用1.5伏干電池作為電源,發(fā)電廠發(fā)出的電,通過導線傳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伏的交流電,這是非常危險的電!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五
1. 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習本課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抓文中關(guān)鍵詞句揣摩人物情感變化,體會父女熱愛自然、關(guān)愛動物的美好心靈。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 (出示松鼠圖片或播放相關(guān)錄像)孩子們,這是什么?你喜歡它嗎?關(guān)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激起孩子們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人與松鼠的文章,他們之間究竟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揭示課題。)
二、默讀課文,感知大意
1.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通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出生字新詞。
2. 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學生能相互幫助解決的教師不再細講,不理解的隨文學習。
3. 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 學習逮松鼠這一部分(1~3段)。
(1)引導學生朗讀第3段。
(2)勾畫出描寫松鼠的語句,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勾畫出描寫父親逮松鼠的詞句,請學生演示相關(guān)動作,談談自己的感受。
(4)出示待我再去抓時,它們又靈巧地逃之夭夭一句,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5)想一想:父親為什么心里異常高興?討論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6)指導朗讀第3段,讀出小松鼠的機敏和父親的吃力。
2. 學習放松鼠這一部分(4~7段)。
(1)默讀第4、第5、第6段,標出描寫小松鼠神情、動作的詞句,讀一讀。
(2)組織討論,理解重點句子:但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絕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采用轉(zhuǎn)換角色的思考方法,大膽猜測小松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3)標出描寫父親動作的詞句,體會父親復雜的心情。
(4)小小辯論會:你認為父親的做法對嗎?在辯論中理解重點句子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感受父親戰(zhàn)勝自我的高尚情操。
(5)請學生選擇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3. 學習惦記松鼠這一部分(第8、第9段)。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得意忘形、飽含深情的意思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讀女兒飽含深情的問話,在朗讀中感受女兒純潔美好的心靈。
(3)讀課文最后一個段,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自己的看法。
(4)你想對文中的父女倆說些什么呢?
四、課外延伸,主動探究
搜集關(guān)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故事、資料、圖片等,在全班展示。
板書設計參考:關(guān)愛動物那只松鼠逮惦熱愛自然放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yōu)勢互補,有利于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本事的發(fā)展。可是合作學習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經(jīng)常會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決。在這一背景下,我校語文教研組開展了《合作學習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本事提高的影響研究》這一課題,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我校得以推廣。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課時教學。課前把學生按4人一小組,分成12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經(jīng)過組內(nèi)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同伴關(guān)系等產(chǎn)生進取影響。
【合作一】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為了編寫這部明史,談遷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并用筆圈劃出相關(guān)的語句,并在旁邊寫體會,然后組內(nèi)交流,最終全班以小組匯報。組內(nèi)成員都找出來關(guān)鍵詞語,小組匯報后,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數(shù)字背后的艱辛,都凝聚著談遷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第二自然段,《國榷》原稿被盜,對于這對于年近六旬、體弱多病的談遷來說,簡直就是飛來橫禍、一場厄運。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他重新站立起來”“假如你是談遷,你會對自我說些什么”小組交流探究中,學生們想到了許多的名言警句以及應對困難決不退縮的歷史人物。如,“使人站起來的不是雙腳,而是夢想、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等名言和對談遷說“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會驅(qū)散絕望之云”等話語以及學生合作表演。
【合作三】學生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組交流學習文中插圖為什么要把這松樹畫在談遷的背后談遷有著什么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各抒己見,有的朗誦、有的表演、有的畫圖,用不一樣方式體會談遷生活的艱辛,體會他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驚人的成就。
案例分析研究:
1.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充滿互助與競賽。但教師應加強學生合作的技巧的指導,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fā)言,怎樣質(zhì)疑等。
2.合作學習是滿足個體內(nèi)部需要的過程,僅有愿意學習,才能學得好。所以在活動中,學生相互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實現(xiàn)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但教師應加強學習任務從不一樣角度切分,讓學生因人而異,采用適合自我的表達方式,如,朗誦、表演、畫圖等等方式表達自我的觀點,才能讓每位學生都會主動投入。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彼?,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教師多探索、多實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學生的閱讀本事得到了培養(yǎng)。
在實際課堂中,異常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于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六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fā)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學校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yè)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里、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里、學校網(wǎng)里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我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教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七
1、能在閱讀中自覺復習鞏固已學過的字,讀準“攢、挾、攝、淼”等字的字音,積累“人頭攢動、全神貫注、步履、嚴陣以待、裹挾、震耳欲聾、不懈努力、攝人心魄、浩淼”等若干詞語。
2、能帶著自豪、贊嘆的情感朗讀課文,并背誦有關(guān)段落;能用學過的方法理解“步履、人頭攢動、裹挾、攝人心魄、浩淼等詞語和詞語中重點字的意思。
3、懂得飛船發(fā)射成功離不開幾代航天人的艱辛努力,體會作者為祖國感到自豪驕傲的情感。
飛船發(fā)射成功的過程。
能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和詞語中重點字的意思。
老師
詞語若干、課件
學生
1、課文預習,掃除字詞障礙。
2、收集與“神舟五號”升空及航天員楊利偉的相關(guān)資料。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神舟五號”的勝利升空,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
2、板書課題,齊讀。
3、讀課文1、2節(jié)。理解課題的含義。(飛上九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夢想,“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順利發(fā)射成功,實現(xiàn)了這一夢想。)
說明
從學生課前預習的自我認知著手,以竟答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在析題的基礎上初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科技進步的自豪之情。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2、思考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時間順序)
3、交流預習情況。
(1)出示課后練習2。
(2)完成填空
“神舟五號”將在()升空,()在人們的歡送下,登上飛船。9時整,(),幾分鐘后,得到()的消息,人們()。
說明
通過練習檢測,反饋學生預習情況,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為學生進一層次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三、再讀課文,感悟領(lǐng)會。
1、小組學習,讀最令自己感動的課文內(nèi)容,說說令你感動的理由。
2、交流。
3、出示“九時整……來自你的四面八方”,指導朗讀。
4、指導背誦。
5、出示句子
只有此時……幾代航天人青絲變白發(fā)的艱辛。
6、讀句,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1)課文中又提到那些“航天人”?默讀課文,劃出描寫這些專家和工作人員的句子。
(2)交流。
7、朗讀句子,想想課文為什么多次描寫了這些人?
8、引讀最后一節(jié)。
(1)理解體會“神州”五號航天飛船升入太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讀后,你想對楊利偉說什么?
說明
文章的學習重在對我國航天技術(shù)取得如此大進步的不易做出正確的理解。對航天技術(shù)研發(fā)過程中艱辛的感悟作為此部分的重點,從而激發(fā)學生不畏困難、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課后拓展,升華情感。
1、現(xiàn)在神州7號都已經(jīng)在太空遨游了。作為炎黃子孫,我們?yōu)榇思?,為此喜悅,為此自?
2、作業(yè):去了解中國航天方面的相關(guān)知識。
說明
讓學生的思維于時俱進,了解我國航天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更深刻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升華學生為祖國感到自豪驕傲的情感。
板書設計:
20、夢圓九天
送行-發(fā)射-問候-夢圓
震撼人心、氣勢磅礴、
聲勢浩大、驚天動地……
楊利偉:語調(diào)激昂,
聲音洪亮,充滿自豪。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八
1.借助拼音會認4個生字,學寫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2.認識反問句與雙重否定句,通過句式比較體會反問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一則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4學情分析
5重點難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內(nèi)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2.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學過程 6.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1. 同學們好,請坐。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那好,我們現(xiàn)在來看圖猜成語。準備好了嗎?誰來猜第一幅圖?(坐井觀天) 對了,那這一幅呢?(揠苗助長)難不倒你們,再給你們幾個難的(畫蛇添足 )還有更難的。
2.你們真聰明,都猜對了。那你們知道這些成語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嗎? 是的,它們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小故事里藏著大道理。)
3.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故事《亡羊補牢》(板書,讀題)
4.我們要怎樣才能學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 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對,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好寓言故事了。
活動2【講授】亡羊補牢
1、先請大家自由讀讀《亡羊補牢》,注意要讀準生字、多音字,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為止。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同桌交流生字學習情況。
2、字詞學習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讀完了嗎?請看大屏幕,老師把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請到了上面,誰來當小老師讀一讀。
3、(讀得很正確)如果這些詞語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嗎?
誰愿意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正音,齊讀)大家很厲害,這么難讀的段落都讀通順了,2-5自然段每一排讀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讀得最正確,最通順。 (點評)
4.我們又讀了一遍課文,你們能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嗎?
1.課文讀通順了,題目的意思你讀懂了嗎?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預設:學生知道正確意思)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從課文哪個句子讀懂這個字的意思?
師:哦,是聯(lián)系課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們還可以通過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課件)選擇正確意思。
2、小結(jié):對于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板書:失去 養(yǎng)牲畜的圈)請像老師這樣把這兩個字的意思寫在課題下。
3.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亡羊補牢”就是羊——丟了,把——羊圈修好。
1.課文中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會丟羊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句子。
2.有些同學已經(jīng)找到了,那你來說說養(yǎng)羊人丟了幾次羊?(兩次)板書:丟羊
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課件出示)板書:羊圈破了。
哪個詞告訴我們這句話是原因?(原來)齊讀
3.(課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4.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過渡: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羊圈破了個窟窿,你會怎么做?(把窟窿補上)
5.他的街坊也發(fā)現(xiàn)了,請你當當養(yǎng)羊人的街坊,快來勸勸他。(把窟窿補上吧)還有什么想說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會丟羊。評價:你真是個好心的街坊)
我們來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勸說的,課件出示,指名讀。
(課件)街坊還會用怎樣的語氣勸說呢?現(xiàn)在我就是養(yǎng)羊人,你來勸勸我。(擔心、著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yǎng)羊人的表現(xiàn)呢?誰來做養(yǎng)羊人?(出示: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來讀不同的語氣,還可以加上動作。)這個養(yǎng)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將他的話換個說法嗎?(羊已經(jīng)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這個養(yǎng)羊人,自己的羊丟了都不在乎。街坊著急,他無所謂。下面我們就來分角色朗讀一下他和街坊的對話。
7.就因為他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讀(出示: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這是養(yǎng)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字中讀出來的?(又)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語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剛才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兩次亡羊之后,(課件)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心情怎樣?這時,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請自由讀讀第五自然段,劃出相關(guān)的詞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樣?(后悔)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想象說話。
他又是怎么做的?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來什么來?(知錯就改)
養(yǎng)羊人這樣做,對嗎?從哪知道?(課件) 從此,什么意思?
現(xiàn)在“窟窿”終于被結(jié)結(jié)實實地堵上了,羊再也沒有丟過了。此時,你想對那個養(yǎng)羊人說些什么呢?(接受勸告,知錯就改)
9.這就是這則寓言要告訴告訴我們的道理?(出示寓意)齊讀
(寓意: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可以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小結(jié):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1.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講給別人聽呢?我們學校最近要舉行講故事比賽,讓老師先進行海選,那我們就從這個故事開始吧!講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細聽:首先要把故事熟練地記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動作和聲音的變化,這樣才能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看看上面老師給你提供的小幫助,自己先練練。(學生準備,課件播放音樂,師巡回指導)
2.展示前,提示學生自己發(fā)言時希望別人怎么聽?
(要安靜,這是有禮貌的表現(xiàn)。聽后能給我指出優(yōu)缺點。)
寓言是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小花,中國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書是《墨子》,國外適合大家閱讀的還有《伊索寓言》。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題意----理解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希望大家在課外閱讀寓言時,也能采用這種方法。
1.將這則寓言故事復述給爸爸媽媽聽,請家長點評。
2. 寫寫讀了《亡羊補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九
1、認讀“昆、營、遷、貨、誠、暑、橘、膩、襲、奧”10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及審美情趣。
4、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二、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感悟文中內(nèi)容,體會大自然的奧秘。
2、學習課文中的語言和寫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
三、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自然界的飛鳥蟲魚、花草樹木,收集有關(guān)的謎語。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猜謎引入。
1、小朋友們,老師想考考你們有關(guān)大自然的知識。
2、出示有關(guān)大自然花草樹木、飛鳥蟲魚的謎語,讓學生猜。
如: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魚)。
團結(jié)勞動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叢去工作,造出產(chǎn)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
3、有位作者也寫到了許多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讓我們?nèi)タ匆豢础?板書課題:讀不完的大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自由朗讀,明確要求。
(1)把課文讀通順、流暢,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段寫什么。
(2)批畫圈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學習體會。
(1)自由組合,互相交流學字學詞收獲。
(2)出示生字新詞卡,聯(lián)系上下文朗讀品味。重點指導:“營、誠”的韻母是后鼻音;“膩”的聲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學把課文讀好了,愿意讀給我們聽聽嗎?(指名讀,引導學生認真聆聽評議)。
(三)探究課文,細讀領(lǐng)悟。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第2~5自然段)。
2、默讀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體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
(指名說,隨機板書)。
3、分組朗讀,小組輪讀。
(四)精讀賞析,突破重點。
1、說說作者最喜歡什么,你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的。
(課文第3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螞蟻搬家時井然有序、盡心盡力以及兩軍對壘時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誠——令人不可思議)。
(1)大自然有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行為卻往往讓人不可思議,讀螞蟻搬家的情景,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驚訝。指名朗讀,集體評議)。
(2)螞蟻兩軍對壘時表現(xiàn)怎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齊讀,看誰能讀出對螞蟻的敬佩之情)。
2、作者還寫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現(xiàn)象?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
(1)小組合作交流,反復朗讀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結(jié),齊讀第2~5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所描述的畫面。
(小朋友讀得真不錯,讀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我們在朗讀時,根據(jù)內(nèi)容想像畫面,會讀得更美)。
一、教學要求:
1、認讀“昆、營、遷、貨、誠、暑、橘、膩、襲、奧”10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及審美情趣。
4、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二、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感悟文中內(nèi)容,體會大自然的奧秘。
2、學習課文中的語言和寫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
三、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自然界的飛鳥蟲魚、花草樹木,收集有關(guān)的謎語。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讀詞語:浮云飛鳥、走獸昆蟲、蝦蟹游魚、展翅滑翔、不可思議、兩軍對壘、令人敬佩、暑寒榮枯、千姿百態(tài)、溫柔細膩。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有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大自然里奧秘無窮,你覺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讀。
(二)總結(jié)全文,品讀內(nèi)化。
1、齊讀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為什么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看不完的大畫冊?(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
3、為什么說大自然里有無窮的奧秘,無盡的樂趣?(聯(lián)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開想像,用彩筆畫下來。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十
(學生自由發(fā)言后)師:是的,很多人都喜愛秋天,愛它的天高云淡,愛它的四野飄香,愛它的霜色潔白,也愛它的疊翠流金……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一起走進現(xiàn)代詩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領(lǐng)略秋的風采,傾聽秋的訴說。
【設計說明】說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課內(nèi)容。
1.師配樂誦讀詩歌,生一邊聽讀一邊欣賞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設計說明】賞秋,旨在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語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資料助讀:作者簡介。
3.齊聲誦讀。師作朗讀指導:重音的處理。
【設計說明】讀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4.指名朗讀。a生讀,全班同學找出每一詩節(jié)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確:全詩依次描繪了三個場景的秋天。b生再讀,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聽讀,腦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畫面。
【設計說明】想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深入領(lǐng)會詩的意境。
【設計說明】點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詩的主旨,理解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6.自由朗讀,仔細品味詩歌的語言,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理由。
【設計說明】品秋,體現(xiàn)閱讀的個性化要求,旨在使學生在交流中既鍛煉口語組織能力,又互相啟發(fā),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師小結(jié),生回顧。看大屏幕上一組秋景圖,配樂齊聲誦讀全詩。
1、比較閱讀。資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較此詩與課文的異同。
【設計說明】培養(yǎng)學生比較與欣賞能力,在比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詩人不同的詩風,不同詩作不同詩味。
2、欣賞品評。資料:沙白《秋》。談談認識:你認為哪個詞句最生動?
【設計說明】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并借此鞏固一點修辭知識。
3、資料交流。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關(guān)于秋天的各種形式的資料,資源共享。
【設計說明】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發(fā)他們從生活中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科課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十一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fā)揮想象,理解寓意。
抓住青蛙與小鳥的主次對話,理解寓意。
多媒體課件
青蛙和小鳥爭吵了起來,聰明的同學們,你們是怎么想的呢?我們該怎樣向青蛙和小鳥講道理呢?這節(jié)課,繼續(xù)讀懂課文吧。
一、復習鞏固。
1、出示文中帶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2、讀一讀詞語。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談談讀懂的內(nèi)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鳥說的話。
生乙:小鳥告訴青蛙天無邊無際,青蛙說天不過井口大。
生丙: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來看看。
2、談談不懂的內(nèi)容
(1)、“井沿”、“大話”、“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邊沿。b、大話:不真實的夸大事實的話。c、無邊無際:沒有邊際,形容非常大。
(2)、討論:到底誰錯了?
生:因為小鳥在天空自由地飛,了解天是無邊無際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讀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在讀中體驗:
a、用紙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頭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鳥的感受。
三、師小結(jié)。
這篇課文通過生動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要像小鳥那樣飛得高,看得遠。
四、拓展練習。
續(xù)編青蛙跳處井口的故事。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十二
1、閱讀課文,了解人類對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環(huán)境惡化,及其帶來的嚴重后果,增強環(huán)保意識。
2、自學課文生字詞,理解課文中的一些科學術(shù)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復習寫日記的格式
了解人類對地球的糟蹋使哪些環(huán)境惡化,及其帶來的嚴重后果,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用具準備:有關(guān)環(huán)保圖片
一、揭題、板題,課前談話
1、揭題、板題
(引導學生自由展開想象,可談人們利用新科技使生活變得更美好,也可談由于地球被破壞而使生活處處充滿困苦)
二、初讀課文,檢查課前預習
1、這是一篇以日記形式來寫的課文,復習日記格式。
2、用生字卡拼讀生字,互相正音。
3、指名讀課文,正音
三、再讀課文,想想文中講到哪些環(huán)境惡化的情況
1、大氣污染:沒有新鮮空氣,溫室效應,尾氣污染。
2、海洋污染:要想簡直比說明污染嚴重。你能用這個句型說一句話嗎?
3、結(jié)果:輻射、惡臭、酸雨、颶風
四、聯(lián)系實際,你談談周圍的人們對環(huán)境的破壞
五、難道未來世界就一無可取了嗎?
不,未來世界是一個高科技的社會,文章也多處講明了這一點。
1、讀文,交流
2、抗輻射服的普及
3、已經(jīng)發(fā)明了無鉛汽油。
以上都說明了即使有了高科技,但由于環(huán)境被破壞,人們?nèi)匀粺o美好的生活可言。
六、開展一個小小辯論會:科技對環(huán)保的利與弊。
明確科技發(fā)達不是一破壞環(huán)保的主要原因,而地球早嚴重破壞是由于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太差造成,強化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
七、學習文章的最后2節(jié),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
八、拓展練習
說說你對環(huán)保做了哪些事
九、作業(yè) :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開展一次調(diào)查活動,調(diào)查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或是科技新成果,寫成一篇日記。
這是一篇想象日記,所以我抓住這一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加強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學完這一課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30年后,我們身邊還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學生不但說出了壞的方面,如環(huán)境惡化,同時也說出了好的方面,如科技發(fā)達,給我們帶來的方便等等,充分體現(xiàn)了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這一理念!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小學篇十三
1.認識7個字。會寫8個字。會用“可愛的”“高興地”寫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情意。
3.懂得珍惜友情。
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友誼。
初步感受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述的方法。
生字卡片
兩課時
一、 解題、導入新課。
二、 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采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
(1)利用兒歌鞏固識字的方法,學習科、亞、呆。
(2)識字與識詞結(jié)合,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
(3)用游戲的形式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3.指導寫字。
三、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一 、復習導入
二、朗讀感悟
1.出示思考題
(1)床前的氣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學們想通過這個氣球?qū)评麃喺f些什么?
(3)科利亞看到這個氣球,心里會想些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找到相應的自然段,讀一讀。
3.全班討論: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科利亞孤獨、無奈。
(2)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體會“氣球上畫著一張可愛的小臉”和“他好像看見米沙拉動拴著氣球的繩子,幾個同學站在四周,嘰嘰喳喳的指手畫腳”這兩句話的感情。
(3)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體會“科利亞望著窗外那張逗人的小臉,高興地笑了”這句話的意思。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并在反復的朗讀中去體會。
四、 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03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