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乘法教案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08:40:20
三年級乘法教案大全(20篇)
時間:2023-12-03 08:40:20     小編:QJ墨客

編寫教案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目標,確保教學有效。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希望以下教案范例能夠對大家編寫更好的教案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一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fā),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fā)展,我對本節(jié)課設計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知識,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知識?想一想。學生可能會根據(jù)教材說學習新知。是啊,從課本的內容看這節(jié)我們要學習一個因數(shù)中間有0乘法,但是老師想讓大家看看最近幾次的作業(yè),拿幾本錯多的作業(yè)給學生看看但是老師想問問:這幾天我們學的知識,你們都熟練了嗎?作業(yè)得怎么樣?(可以拿幾本錯多的作業(yè)給學生看看)引導學生說一些學生還不太懂,應該再練習。……那就鞏固復習一下,使我們計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計算的準確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嗎?師板書課題。

(這樣設計導入主要是讓學生覺得我們是有必要上這節(jié)課,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發(fā)揮)。

(二)回憶交流,討論歸納,明確算法,理清算理。

1、回憶交流。

師:好,那回憶一下,我們這幾天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師:對,這段時間我們就是學習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那每天學習都一樣嗎?……。

請學生想一想都學了哪幾種情況的乘法,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然后請學生在全班上說一說。

2、討論歸納,明確算法,理清算理。

師:你會計算這幾種乘法題嗎?你能說一說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嗎?小組內互相說說,師巡視指導。

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師據(jù)學生匯報板書計算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不錯,雖然有些還說不完整,但已有一些進步了。

師生一起來說算法,并理解算理。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算一算。

(這里這樣安排同桌、及小組合作是讓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補充,使學生體會小組合作的作用,培養(yǎng)初步合作的意識,體會成功的快樂。然后師生一起說使算法進一步明確,算理更加清淅。)。

(三)、強化練習。

1、口算鋪墊(開火車)。

6×4=3×8=7×5=9×4+6=。

2×8+7=3×6+4=8×8+7=4×2+3=。

1582632787。

×4×5×7×6。

1252476。

×7×4×8。

7428388。

集體評價。

師:同學們當醫(yī)生好當嗎?當醫(yī)生應該怎樣才能幫病人查出病來?

師:那計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要注意哪些地方?學生說師板書。

引導學生說出要細心,不能馬虎,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這里設計從口算到筆算再糾錯的有梯度練習,并注意練習的針對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為了學生積極地鞏固和扎實所學知識,另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計算能力能穩(wěn)步提高,同時也滲透一些科學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學科的聯(lián)系。)。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二

從素質教育著眼點來看,要貫徹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更要使學生會學、樂學、主動去學。

為了更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夠自主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談話激趣、回憶交流、討論歸納、強化練習等教學方法,循循誘導,讓學生在比賽、游戲、練習、合作中自主學習,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三

第1小題讓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第2、3小題讓生用豎式算法計算,并請幾名學生上臺板演,師巡視指導。

2、口算。

比一比,看誰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交流。

3、計算。

先估算,再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在小組內交流、反饋計算的結果。

4、解決問題。

生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樣化。)。

5、思考題。

生獨立思考,再交流、反饋。(生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若有價值性,應給予充分的鼓勵。)。

四、總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你最喜歡解決哪種問題?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4、激勵學生評價與反思,體驗解決困惑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shù)(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結: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題,可以用多位數(shù)中0前面的數(shù)乘一位數(shù),再看多位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后面添幾個0。

2、用豎式計算。

227×5=603×4=。

二、新課教學。

1、導入新課:談談讀書有什么好處?

2、教學例7。

1)出示插圖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怎樣列乘法算式計算?

3)估算一下結果。

4)用豎式計算,自己試一試。

5)學生板演,對比優(yōu)化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87頁的第1題。(要求用豎式計算)。

2、補充練習: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課本87頁的第2題。

4、課本87頁的第3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回顧板書,說說體會與收獲,加深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五、作業(yè)布置5、課本86頁的“做一做”

板書設計:

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數(shù)的書寫位置:這個一位數(shù)應該與多位數(shù)0前面的那個數(shù)字對齊;。

積末尾0的個數(shù):多位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得末尾添上幾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五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針對本年級組提出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專題研究而設計的。設計的過程中力圖體現(xiàn)出本專題的研究成果,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各種方法融入了教學當中。同時在本節(jié)課設計中,我也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形式上采用多種形式交替變換,注重趣味性,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的發(fā)揮。

另外,我在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也沒有忽視素質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學科間的滲透和聯(lián)系,另一方面注意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2.能力目標: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難點: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1.口算。

600÷627÷3240÷8160÷42.筆算9÷337÷9。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讓學生說圖意。

3.師: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學們會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樣用豎式計算呢?(揭示課題)板書: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法1.教學例142÷2=21。

(1)用豎式計算,你們會嗎?試試看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2)比較一下,你喜歡哪一種算法?說說理由。

學生發(fā)表意見:(學生多數(shù)會喜歡地一種算法,簡單、豎式短,很少有學生喜歡第二種也就是課本例題的形式)。

師:其實第二種方法有自己的優(yōu)勢,它能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還會有一部分學生會提出第一種豎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豎式算52÷22.教學例2:52÷2(1)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2)你們同意哪一種算法?

學生討論后得出:第一種是先口算出26的,應該用第二種方法才正確。(3)師:讓我們借助小棒來驗證(師生共同擺小棒,師邊演示邊講解)。

師指第二個豎式,被除數(shù)十位上余下的“1”,這個1是怎么來的?表示多少?指商個位上的“6”,這個6是怎樣得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4)我們再看一看電腦是怎樣算的?(電腦演示)誰愿意當小老師把電腦演算的過程再說給大家聽聽?(指名學生敘述計算過程)。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七

2.學生進行猜測后要求說說怎樣猜測的。

3.提問:怎樣才能證明你猜測的答案是正確的?(要計算出2412=?)。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2412=?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小組交流、整理。

3.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匯報,再匯總不同算法。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個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學生用豎式計算。

4.方法歸類。(共分三類,第一類是連加;第二類是連乘;第三類是把其申一個乘數(shù)拆成兩數(shù)的和或差)。

5.發(fā)現(xiàn)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這道題目。

(2)小組交流,然后選出最簡單的方法向全班同學匯報。

(3)提問:為什么不用連加?為什么不用連乘?

(4)引導:在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你認為哪一種方法適用的范圍比較廣?為什么?

(1)提問:我們再來看看2412這個乘法的豎式。你能說說每一步的意思嗎?(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2)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每一步豎式表示的意義。

(3)設問:是不是每一道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么?(體會豎式計算的優(yōu)點:簡便,正確;注意數(shù)位對齊。)。

三、鞏固法則,推廣應用。

1.完成練一練的3道題目。(學生獨立完,再指名板演)。

2.練習二第3題。(先填在書上,然后交流)。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1.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能編幾道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題目,嘗試計算一下嗎?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八

師:小女孩提出的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應該怎樣列式?(師板書:18×11=)。

2、估算。

師:小男孩也問了我們一個問題:200本書放得下嗎?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嗎?

生估算。

反饋:你覺得放得下嗎?誰來說說你估算的結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200。

獨立計算。

師:這個書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書嗎?請同學們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師:誰來說說你算出來的結果?(198)。

大家同意嗎?

師:請在4人小組里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

4人小組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師展示學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4、重點介紹列豎式的方法(請列豎式的學生介紹)。

師:18為什么要和11對齊?(數(shù)位要對齊)接著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個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寫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將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18乘10得180)。

誰再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多請幾名生說說列豎式的步驟,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九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淘氣他們學校的圖書館又來了一批新書,圖書管理員準備將這些新書放在新買來的書架上,瞧,這就是新買來的書架!(師出示情境圖)。

師:你能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

師:圖上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師板書問題)。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一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計算課,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為了打破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方法,突出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我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節(jié)為背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識的發(fā)展過程,體驗、經(jīng)歷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過程,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樣化,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這樣幾個特點: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注意知識的遷移。

2、通過合作交流,突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實現(xiàn)算法的多樣化。

3、設計多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二

1、師:剛才又是比賽,又是當醫(yī)生,一定有點累了,那我們輕松一下做個游戲:

那我們怎么摘呢?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然后請學生上來摘,并說說為什么這樣摘?

(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玩樂中輕輕松松學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追求。)。

……。

小黑板出示:

我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鐘,繞地球9周,需要多少分鐘?

先讓學生說說從上面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能先估算一下,再獨立解答。

(這里設計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問題,一方面是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應用拓展,因為計算教學如果只重視計算技能的學習,往往比較枯燥。只有把計算教學至于問題解決中去,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是有用的,是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會更感興趣。另一方面是為了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國家的一些大事,滲透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三

使學生會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各位都不進位)以及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

31×3=12×9=24×5=。

30×4=27×3=15×5=。

1.出示例題:三年級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夠不夠?

要知道10箱牛奶夠不夠,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與三年級人數(shù)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學能夠說說計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誰能來口算一下結果(120)。

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指名回答)。

這10箱牛奶夠三年級的同學喝嗎?(指名回答,板書答句)。

2.如果搬下30箱,夠分給多少個同學喝?(第30頁)。

請大家在書上寫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

匯報。

誰能來說說口算的方法?

3.想想做做1:集體練習。

4.20×40=30×40=。

小組討論,獨立計算。

小組匯報。

5.想想做做2。

1.想想做做3、4、5、6。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四

“數(shù)的運算”在小學數(shù)學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計算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學生觀察、記憶、意志、思維等能力的發(fā)展,關系著學生學習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計算能力是每個公民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五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乘法,是學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口算的基礎上,探討每一數(shù)位上的積都不滿十的任意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引出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通過計算使學生懂得任意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都是把這個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乘這個一位數(shù),再把所得的積相加。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xiàn)了多位數(shù)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shù)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六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第五冊第七十六,七十七頁。

1、通過有趣的童話情境,自主探索出“一個數(shù)與0相乘得0”。

2、經(jīng)歷探索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的筆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的計算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

3、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結合結算和已有的筆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筆算方法。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中自主提出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覺得數(shù)學是生動的。

2、開放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討論交流,逐步獲得對知識的理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1.談話:老師今天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

星期六,天氣很好,小黃貓,小白貓,小花貓都去河邊釣魚,結果小黃貓釣了3條魚,小白貓釣了3條魚,小花貓釣了3條魚。

你能提出什么教學問題?

學生提數(shù)學問題。(三只小貓共釣了多少條魚)。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你能用加法算式來表示嗎?

乘法算式嗎?

(板書:3+3+3=93×3=9)。

星期天,天氣很好,三只小貓又去釣魚,由于它們只顧捉蝴蝶,結果小黃貓釣了0條,小白貓釣了0條,小花貓釣了0條。

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嗎?你能乘法算式表示嗎?

(板書:0+0+0=00×3=0或3×0=0)。

1.探索“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

(1)想一想:0×7=_____,8×0=_______。

(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提問:你還能說出幾個類似的算式嗎?從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板書: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

2.探索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題情境圖。

(2)17×6=102(個)。

(3)估計一下,4個看臺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生說算式。

生提出問題。

生嘗試列式,然后交流。

生獨立完成。(0×20,0×5等)。

生舉例。

生討論,交流。

讀題,列式,

生獨立計算。

同桌交流,全班反饋,說說估算方法。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4)提問:你能用豎式計算嗎?

(5)全班交流:102。

×4。

408。

提問:積的十位上為什么寫零?

(6)比較筆算和估算的結果。

(7)試一試:104×4。

討論:積的十位上為什么不是0,與上題有什么不同?

3.練一練: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做完后集體訂正。

1.“想想做做”第3題。

全班交流后提問:

你認為乘數(shù)訂正,中間有0的乘法最容易發(fā)生哪些錯誤?怎樣避免這些錯誤。

2.“想想做做”第5題。

先看圖說說:

4個書架各有多少本書?

你能估計4個節(jié)架大約一共有多少本書嗎?

說說你的`估計理由。

學生獨立嘗試,筆算一名學生板演。

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

3人板演,其余的學生在書上完成。

生獨立檢查,在書上訂正。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3.“想想做做”第6題。

談話: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板書:(1)柳樹有多少棵?

(2)柳樹和松樹共有多少棵?

(3)松樹比柳樹少多少棵?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板書課題)計算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

生獨立解答,然后交流。

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乘數(shù)中產有0的乘法,重點是讓學生結合估算和已有的筆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筆算方法。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以下幾點:

1.通過情境導入,讓學生主動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解決問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讓學生覺得數(shù)學是生動的,有用的。

2.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得出計算方法;通過估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注意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七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1、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畫面:學校買了一些彩色筆要獎給數(shù)學競賽獲獎的同學,每盒彩色筆24枝。

2、讓學生觀察情景圖,了解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根據(jù)畫面情景提出問題,自己嘗試解答。

3、全班交流,進行互評。

學生可能提出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這時就可以沿著這個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如果沒有,教師也參加活動,提出問題。

比如:10盒一共多少枝?20盒呢?學生口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導入例題,猜測得數(shù)。

再問:如果買了12盒呢?學生獨立猜測,并記錄結果。

二、主動探索,驗證結果。

怎么驗證你猜測的結果是否正確?(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應該計算出結果)。

1、教學24×12的算法。

(1)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思考解法,并用算式表示出來。(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解答情況,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

(2)明晰計算思路,匯報交流,體驗算法多樣化。(在電腦上展示學生的算法)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其它小組要認真聽,及時補充。(學生的方法里可能有用豎式的方法,如果沒有,還需要老師繼續(xù)引導。)。

(3)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

(4)統(tǒng)一認識,確定最簡便的方法,引導學生試寫成豎式。

(5)針對出現(xiàn)的情況討論,關鍵處教師點撥,讓學生領悟計算方法。

比如,討論大頭蛙提出的問題:這個“4”為什么寫在十位上呢?(看豎式)。

明確:因數(shù)12十位上的“1”乘24個位上的“4”得4個十,所以4要寫在積的十位上。

(6)練習:如果買了23盒呢?請一名學生板演,其它在本上做。

(7)師生共同歸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三、識應用,擴展思維。

1、第39頁練一練的第1、3小題。

2、趣味練習。11x1112x1213x13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嘛?和同學說說吧!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八

教材第42頁例2。

知識與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算法探究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

重點掌握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突破方法探討分析,實際應用。

難點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突破方法自主學習,探討交流。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發(fā)現(xiàn)。學法小組交流,歸納應用。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題目。

3×11=2×13=4×12=16×2=。

7×12=6×10=20×5=10×10=。

組織學生先獨立計算,再指名匯報。

教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

探究新知。

教學教材第42頁例2。

課件出示情境圖。

1.教學教材例2第(1)題。

提問:橙子每盒6個,要求10盒有多少個。該怎么列算式?結果怎么求?

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互相交流討論。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jù)回答情況引導學生寫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

出示教材第42頁例2第(1)題下面的4個算式題。提問:觀察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做題并觀察,然后分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學教材例2第(2)題。

要求學生觀察情境圖,互相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名匯報。

指導學生將例1和例2第(1)題中的方法結合起來解答下面的小題??刹扇∫韵虏襟E:

(1)整十的數(shù)怎么做?(去掉0,20變成了2)。

(2)12×2時,應該怎么做?(12分解成10和2)。

(3)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2×10=20,2×2=4)。

(4)兩者相加得多少?(20+4=24)。

(5)最后怎么辦?(末端去掉幾個0就添上幾個0,結果為240)。

3.小結計算方法。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小組派代表匯報,全班評議。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小結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口算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時,可以先忽略整十、整百數(shù)后面的0,用整十、整百數(shù)前面的數(shù)乘一位數(shù)或兩位數(shù),再在積的末尾加上與整十、整百數(shù)末尾相同個數(shù)的0。

鞏固練習。

教材第42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先獨立完成,完成后集體訂正,每道題各選幾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口算方法。

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嗎?在課后,大家還要勤加練習哦!

6×10=60。

10=1+96×9=5454+6=60。

12×20=240。

12×2=2424×10=240。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十九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學生通過前面學習不進位的筆算乘法,初步了解了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理解筆算的算理。本課教學進位的,是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三年級乘法教案篇二十

1、通過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能正確、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口算的能力和認真口算的習慣。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707387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