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匯總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10:02:11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匯總18篇)
時間:2023-12-15 10:02:11     小編:文軒

寫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整理思緒,對過去的經(jīng)驗做一個回顧。寫總結(jié)時,可以使用一些歸納概括的詞匯和句式,以增加文章的表現(xiàn)力。著名企業(yè)家總結(jié)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一

課文是一首詩歌,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內(nèi)容,明白秋天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秋天熱愛與贊美之情。

2、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一)指名讀第1節(jié),其他同學評議。

1、說說秋天與其他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

太陽更紅更嬌。

2、生答,師板書:

空氣更甜更好。

(二)秋風是秋的使者,秋風來了,秋天也就來了,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

1、自由讀一讀第2小節(jié)。

2、你知道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嗎?

生自由說。

3、那么秋風所到之處都留下什么痕跡?大地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老師上節(jié)課留的作業(yè)——畫秋天,大家都畫了嗎?指幾名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圖畫。

4、學生自由說出秋風所到之處的變化。(看圖說話)。

5、同學們畫得好,說得更好,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讀一讀3—5小節(jié)看看課文中的秋色圖吧。

6、生自由讀(3—5)小節(jié)。

7、女生齊讀第3小節(jié)。

a、問:秋風來到哪里?(田野)。

b、田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c、指名說。(理解:羊腸小路、肥膘)。

8、男生齊讀第4小節(jié)。

a、問:秋風又來到哪里?(果園)。

b、果園里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c、指名說。

d、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果園的變化?誰能說秋天里還有哪些水果也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指名說。

9、全體學生齊讀第5小節(jié)。

a、問:這次秋風又來到哪里?(山坡)。

b、山坡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c、說一說:“一曲酒歌在心里釀造”是什么意思?

10、師范讀第6小節(jié)。

b、這些豐厚的禮物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怎樣得來的?(農(nóng)民種出來的)。

c、有首古詩寫得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豐收是農(nóng)民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它。

d、指導有感情地讀。

(三)合作探究,回顧前文。

2、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師貼圖片。

4、小結(jié)。

過渡:同學們,學到這里,你覺得秋天怎樣?你想對秋天說些什么?師板書:迷人的景色,豐收的景象。

(四)引導體悟升華情感。

1、指名讀,評議。

2、為什么要撿黃葉珍藏呢?誰來說一說。

3、那么,你還可以說出用什么留住秋天?

4、齊讀。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二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教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認真預習《秋天》文章內(nèi)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注釋和加點字的讀音等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3分鐘:檢查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

(二)、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領略了朱自清先生那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春天,感受了老舍先生那溫晴的冬日,體驗了梁衡先生那充滿張力的夏季,今天,我們再一起去感悟秋天的氣息。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進作者。

2、教師范讀,學生完成下列工作:

a、字音挑錯。

b、用“/”畫出每句詩的朗讀節(jié)奏。

c、何其芳的《秋天》給我們描繪了那幾幅畫面?

4、作者抓住了最能體現(xiàn)鄉(xiāng)村秋天景色的事物來刻畫秋天,所有這些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

5、品讀探究:

a、為什么說只“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魚還是烏桕葉?

b、詩的第二節(jié)“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是誰在游戲?為什么說是“游戲”?請你談談“游戲”寫出了怎樣的情景(“游戲”的可以是漁民,可以是小船,也可以說是秋天在和人和船在游戲。寫出了漁民在秋天那種愉快悠閑的心情。)。

c、“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課題不是《秋天》嗎?這里為什么寫夏天呢?(點出那是夏天特有的景物。而笛聲的不知蹤影,卻暗含著秋天已經(jīng)來臨。)。

d、“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一句中作者用了“夢寐”一詞。作者用它要表達或者預示什么呢?(對美好秋天的期盼和豐收的喜悅的心情)。

6、三幅畫面能否打亂,為什么?(不能,因為它體現(xiàn)了人們在面對豐收時特有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體驗。)。

7、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1、用何其芳的《秋天》中所描繪的鄉(xiāng)村秋天特有的景物,按自己的喜好,寫一寫我們理解的秋天。

2、預習《古代詩歌四首》內(nèi)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注釋和加點字的讀音等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秋天。

何其芳。

農(nóng)家豐收圖漁家打魚(歸泊)圖牧羊女思戀圖。

(豐)(樂)(戀)。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三

1、會認8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秋天。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學習任務。

1、出示課件:秋天到了。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圖畫呀!為它配上優(yōu)美的解說詞好不好??

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課題)我們先認識一下“圖”。

5、想要配好音,我們得到哪幾點呢?(讀懂課文,把課文讀得有感情。)?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寫字。

1、自由朗讀課文。

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擴詞說句。

3、小組長可以用游戲的方式檢查本組同學識字情況。

6、擺好姿勢,大家也來把每個字描一遍,寫一遍吧!

7、展示學生寫的字,師生、生生互相評價。

三、精讀課文,領會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2、結(jié)合課文插圖,在小組里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的圖畫是怎樣的??

3、各小組推選代表匯報,其他同學補充發(fā)言。

4、這么美的秋天的圖畫能讀出來嗎?今天老師教給大家讀好書的“小竅門”:一邊讀,一邊想,把文字在腦子里變成美麗的畫面。

(1)師范讀、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后再讀。

(2)能不能加上動作讀一讀?快想想,加上什么動作呢??

指名學生加動作讀。(指導學生通過動作體會“掛、露、翻、舉”所描繪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

5、大家讀得真美!這美麗的秋天的圖畫是誰創(chuàng)造出來的??

6、?生:勤勞的人們?對勤勞的人們你們想說些什么?

指導學生讀出秋天來了,人們喜悅的心情以及問號的語氣。

8、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1、我們已經(jīng)把課文讀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給畫面配音了?(生:能)老師卻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我們要一邊看畫面,一邊讀課文,影響我們的感情發(fā)揮,怎么辦呢?(生:把課文背下來)。

2、趕緊把課文背下來吧!建議大家:一邊背,一邊加動作,背得會更快。

五、感情朗讀,完成配音。

六、拓展延伸。

2、生回答后,出示:“語文園地一”中的“讀讀背背”《秋天到》,引導學生讀一讀,感受秋天的美好。

六、布置實踐活動。

1、作者喜歡秋天,因此寫了這篇優(yōu)美的課文。現(xiàn)在這個機會也擺在我們面前,你想怎么表現(xiàn)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呢?(生:我想畫一幅畫;我想撿一些落葉來做貼畫;我想寫一首詩……)。

2、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辦個小小的“我愛秋天”的展覽會吧!?

點評。

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力突出了以下三個要點:

1、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上課伊始,通過課件的出示,引出給畫面配音朗讀的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讀書的積極性。

2、強化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想像讀、評價讀、加動作讀、齊讀、為畫面配音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讀,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3、積極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注意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形成的設計。另外,在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讀文想像的方法指導。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在老師的.輔導下,獨立完成貼畫和運用拓印方法完成作品。

2、訓練學生對自然形狀的概括和組合處理能力。

3、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授新課。

1、看光盤,感受樹葉。

2、講解樹葉拓?。?/p>

3、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樹葉,擺放成圖案,進行拓印練習。

提醒學生,拓印時如果某一部分模糊了,千萬不能反復,月反復越模糊。

用不同顏色的彩筆一部分一部分地拓印會有更好看的畫面。

第二節(jié)課:

1.讓學生把各種樹葉自由組合。

2、盡量少用剪刀裁剪,如果才見過多就會失去了樹葉貼畫中“巧奪天工”的藝術魅力。

樹葉貼畫的底色襯紙要稍微粗糙些,厚些,以便于粘貼。對有創(chuàng)新的學生及時表揚,拓寬學生創(chuàng)作思路。

三、課后小結(jié):表揚好作業(yè)。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五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凈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nóng)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眼光來誦讀詩歌,體會作者的審美情感。

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來表現(xiàn)美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學會用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秋天的美。

[指導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素質(zhì)”,要求培養(yǎng)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首先從感知詩歌美的情感入手,進而引導學生欣賞美的語言,想象美的圖景,體驗美的意境,表達美的感受,最終達到培養(yǎng)美的情趣的目的。

[設計思路]。

一、單元回顧,詩情導入。

(生背誦《三峽》中寫秋的語句)。

你還知道哪些寫秋天的詩詞?(生背誦)。

秋天,是一個富于詩意的季節(jié)。多少詩人因秋的到來而獲得了靈感。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板書課題)。

二、朗讀詩歌,體驗美情。

1、學生試讀,體驗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

2、教師范讀(配樂《秋日的`私語》),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3、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文。

4、說說初讀后,你感受到詩歌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

結(jié)合生發(fā)言板書:

棲息在農(nóng)家里露珠、稻香、瓜果。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冷霧、白霜。

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聲)、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聲(遠去)。

有感情地誦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指導朗讀:停頓,節(jié)奏,輕重,緩急,語調(diào)語氣。

總結(jié):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碩,霧冷、露清、霜白,有秋蟲低鳴,有蟋蟀彈琴,有溪水清冽,這樣的秋天誰人不愛,這樣的秋天誰不贊美。

6、那么你們能將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背誦出來嗎?

當堂背誦,指背,齊背。

總結(jié):秋已不在作家筆下,而在同學們心中,因為作者的詩已經(jīng)與同學們真切的感受,盡情地體驗,有感情的誦讀融合在一起了。

三、挑戰(zhàn)美詩,學寫美文。

(生交流)。

2、我們不但要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還要用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美。請用你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

3、全班交流,評點。

角度:

1、秋天特有的景物及特點。

2、修辭手法的運用。

3、融情于景,寓理于景。

四、總結(jié):

同學們筆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體現(xiàn)了美,我想,這都是由于我們受到了何其芳詩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這么耐人尋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弊屛覀兊酱笞匀恢校缴钪杏靡浑p慧眼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吧。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六

反思《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內(nèi)容采用了比擬的手法來表現(xiàn)秋天豐收的美好景象,描繪了秋天的美景,也贊美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表達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痹诒菊n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完本課之后,我對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某種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在本節(jié)課的開始,我和學生以談話的形式展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情感,使學生一下子走進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一個有生命力的課堂首先就要和學生平等對話,要讓學生真誠的說話,真誠的表達感情,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使學生的個性知識體驗被調(diào)動起來,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就是一堂高質(zhì)量的對話課,在教學中我充分抓住各種時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閱讀感受,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情感體驗、釋放出來。在老師的激發(fā)、點撥下有所感,在同學的交流中有所悟,在老師有深度的言語中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七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凈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nóng)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

一、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眼光來誦讀詩歌,體會作者的審美情感。

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來表現(xiàn)美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學會用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秋天的美。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素質(zhì)”,要求培養(yǎng)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首先從感知詩歌美的情感入手,進而引導學生欣賞美的語言,想象美的圖景,體驗美的意境,表達美的感受,最終達到培養(yǎng)美的情趣的目的。

(生背誦《三峽》中寫秋的語句)。

你還知道哪些寫秋天的詩詞?(生背誦)。

秋天,是一個富于詩意的季節(jié)。多少詩人因秋的到來而獲得了靈感。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板書課題)。

1、學生試讀,體驗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

2、教師范讀(配樂《秋日的私語》),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3、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文。

4、說說初讀后,你感受到詩歌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

結(jié)合生發(fā)言板書:

棲息在農(nóng)家里露珠、稻香、瓜果。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冷霧、白霜。

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聲)、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聲(遠去)。

有感情地誦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指導朗讀:停頓,節(jié)奏,輕重,緩急,語調(diào)語氣。

總結(jié):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碩,霧冷、露清、霜白,有秋蟲低鳴,有蟋蟀彈琴,有溪水清冽,這樣的秋天誰人不愛,這樣的秋天誰不贊美。

6、那么你們能將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背誦出來嗎?

當堂背誦,指背,齊背。

總結(jié):秋已不在作家筆下,而在同學們心中,因為作者的詩已經(jīng)與同學們真切的感受,盡情地體驗,有感情的誦讀融合在一起了。

(生交流)。

2、我們不但要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還要用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美。請用你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

3、全班交流,評點。

角度:

1、秋天特有的景物及特點。

2、修辭手法的運用。

3、融情于景,寓理于景。

同學們筆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體現(xiàn)了美,我想,這都是由于我們受到了何其芳詩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這么耐人尋味的秋天?!吧钪胁⒉皇侨鄙倜溃侨鄙侔l(fā)現(xiàn)。”讓我們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吧。

比較課文和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景》。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八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點,感受秋天的美。

2、能按一定順序看懂圖意。

二、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檢查生字詞:

〈出示:我會讀〉黃澄澄、池塘、梧桐樹、藏在底下、當做、催。

2、輕聲自由朗讀全文,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幾個地方的美麗景色。

(二)學習課文。

學生自主選擇:先來欣賞哪個地方的美景?

1、秋天的天空。

1)自由讀,讀后,你覺得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板書:高、藍]。

2)有多高,有多藍?能不能用另一個詞把“那么”換一換?(多么)。

3)比一比,哪句好,為什么?

〈出示:我知道〉。

天很高,很藍。藍天上飄著白云。

天那么高,那么藍。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4)朗讀。

2、秋天的池塘。

在池塘的周圍,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讀一讀,找一找。[板書:落葉]。

1)自由讀三、四兩段,完成練習:

〈出示:我會說〉()把落葉當做()。

2)指名回答。[板書:——傘——運動場——電報]。

3)這三種小動物,你最喜歡誰?喜歡誰就扮演誰,選擇書上寫你的那句話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4)采訪活動:秋姑娘送給了你們這么好的禮物,你們難道不想對她說些什么嗎?

小魚:你想對秋姑娘或?qū)@頂傘說什么嗎?

螞蟻:你呢?

燕子:你能告訴大家這封電報上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

5)想象:還有那些小動物,它們又會把落葉當做什么?請你模仿書中的句子說一說:

〈出示:我也會〉。

有的落在(哪里?),(誰?怎樣做?),把它當做(什么?)。

3、感情朗讀全文,感受秋天的美。

(三)小結(jié),拓展延伸。

(四)作業(yè)。

〈出示:日積月累:〉。

1、摘抄課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2、去找一找描寫秋天的文章或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九

1。認讀生字12個,會寫8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課課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現(xiàn)代教育觀念,偉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都是從生活中最細小的地方開始的。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對大科學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教學中可以利用并繼續(xù)培養(yǎng)這種興趣,鼓勵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

公開課教案。

(一)交流資料,談話導入。

1、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你了解的科學家有哪些?能說一說它們的主要事跡嗎?

生1:我通過看書,知道了張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發(fā)明了能預測地震的“地動儀”,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協(xié)助下上網(wǎng)查詢了愛迪生的有關資料。愛迪生是著名的發(fā)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項發(fā)明,我們熟悉的電燈、電影都是他發(fā)明的。

2、激情揭題。

師:(出示牛頓在蘋果樹下深思的幻燈片)發(fā)揮你的想象,你認為牛頓在樹下想什么?

生1:我認為,牛頓是在想怎樣把樹上夠不著的蘋果全都摘下來。

生2:我認為,牛頓是在想蘋果摘下來以后,怎么運回家?

生3:牛頓在想蘋果熟了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飛?

3、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牛頓,一起學習《蘋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師:請同學們自身試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干把課文讀通順?

生1: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認字表、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生2:還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讀課文時,要看準了再讀,不能隨便添字,漏字,讀不好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后,開始討論匯報:自身讀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頓遇到好奇的問題善于觀察和考慮,我以后要向牛頓學習。

2、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1)現(xiàn)在,老師已經(jīng)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一套生字卡片。請你們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能把這些生字讀準。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教師巡回,了解各小組活動的情況。

(3)檢查生字:老師可指名讀生字卡片,也可檢查學習小組認讀生字的整體情況,教師和時評價。

(4)做游戲鞏固生字。

具體操作:黑板上畫有一棵蘋果樹,樹上貼著許多蘋果,蘋果的反面藏著生字,學生搶著讀生字并組詞。

(在識字過程中,“左”和“右”兩個字個別學生區(qū)別不開。“秘”和“密”在口頭組詞時有難度,教師應適當點撥,拓寬學生思路,除“秘密”外,“秘”還可以組“秘書”、“秘方”、“秘訣“等?!懊堋笨梢越M“密碼”、“密切”、“嚴密”等。)。

(三)讀好課文,深化感悟。

1、認識了生字,我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請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后,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生1:蘋果幼稚后落到地上,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牛頓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頓以前,為什么沒有人研究蘋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師,我不明白“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生4:“拋開”這個詞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學生自由選擇自身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決。

4、匯報交流。

生1:蘋果落地,在我們看來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牛頓小時候善于觀察和考慮,當他看到蘋果落地時,腦子里發(fā)生了疑問。因為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牛頓經(jīng)過觀察和研究,才發(fā)現(xiàn)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過看書我還知道,英國科學家瓦特小時候,發(fā)現(xiàn)水開以后,壺蓋不停的上下跳動,他對這一問題發(fā)生了疑問,長大以后經(jīng)過研究和試驗,終于發(fā)明了蒸汽機。

生3:在牛頓以前,當然也有蘋果落地的現(xiàn)象,只不過人們把它當成正常的現(xiàn)象,沒有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更談不上研究了。

生4:通過討論,我們認為“自言自語”是指牛頓跟自身說話。

5、看了牛頓的表示,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引導學生對好奇的問題或現(xiàn)象,多觀察,多考慮,多問幾個為什么)。

(四)引導質(zhì)疑,拓展延伸。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內(nèi)部有一塊巨大的磁鐵?

生2:假如地球沒有吸引力,我們會飛走嗎?

生3:地球有吸引力,為什么不會把太陽、月亮和星星吸過來?

2、學生能回答的,讓學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讓他們選擇自身喜歡的問題走出課堂,想方法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

教學反思。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

1、結(jié)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認識近似數(shù),并能結(jié)合實際進行估計。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3、知識與生活實際結(jié)合,讓學生體會到近似數(shù)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教材分析。

重點。

初步理解近似數(shù)的意義。

難點。

初步理解近似數(shù)的意義。

教具。

有關“近似數(shù)”的材料紙、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復習。

游戲猜數(shù):教師或?qū)W生悄悄指定一個4位數(shù),學生猜猜是什么數(shù)。猜的過程中提示學生所猜數(shù)是否與目標數(shù)接近,猜中為止。

1.考驗學生對前面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請學生來說一說。

新知呈現(xiàn)。

1、教學例8。

(1)出示主題圖和近似數(shù)“約是1500人”。

請猜猜育英小學的準確數(shù)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問:你如何想到這個數(shù)的?

(2)比較1500和1506兩數(shù)。

(3)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不唯一。

出示主題圖2“新長鎮(zhèn)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數(shù)有什么?

同學們說的數(shù)哪個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準確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個數(shù)來表示新長鎮(zhèn)的人數(shù)?為什么?

1.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2.指名學生匯報猜測。

3.學生進行簡單記憶。

指出:1506是一個準確數(shù),1500是它的近似數(shù),在不需要準確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選擇一個近似數(shù)可方便記憶。

4.師生總結(jié)方法::一般情況下選擇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方便記憶。

鞏固與拓展。

1.生活中的數(shù)學近似數(shù)的使用。

舉例:二年級同學304人,可說大約300人。

購物總價錢2998元,可說大約3000元。

2.練習:p794、5、6。

1.先學生獨立完成。

2.師生共同訂正。

3.學生舉例。

小結(jié)與達標。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請你說一說。

學生嘗試回憶本節(jié)課知識點。

并嘗試說一說。

作業(yè)布置。

p808、9。

萬以內(nèi)數(shù)的近似數(shù)。

例10。

10000是9985的近似數(shù)。

學生認識近似數(shù),并能結(jié)合實際進行估計,體會到近似數(shù)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學習效果好。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豐收是人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2.理解“秋天、果園、勞動、果子”等詞語,會用“秋天”看圖說完整的句子。

二.教學難點:會用“秋天”看圖說完整的句子。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著小朋友一起到果園里去看一看。

1.看圖說: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你們能把剛剛說的話用:有……有……還有……這個句式連起來嗎?

2.接下去,老師請小朋友讀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一句話也是寫這幅圖的?指名讀句子。

(1)。什么叫果子熟了?哪些果子熟了?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這些果子熟了?為什么?

(3)指名朗讀?,F(xiàn)在如果讓你站在這們一個果園里,看看這么多,這么可愛的果子,又聞著誘人的香味,你怎么想或者想怎么做。

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好這一句話嗎?讀一讀。

三,講讀第二句。

1.勞動。看圖,人們在怎么勞動呢?

2.歡笑。為什么歡笑。

是呀,看著滿園的果子,人們心里真是樂開了花,你知道果子為什么會獲得豐收嗎?

小結(jié)。

3.指導朗讀。

四.秋天,果子成熟了,豐收了,你知道哪些莊稼也是秋天成熟的?

句式:秋天, 。

你們還能說說秋天還有哪些特點?老師先給你們一個提示。

學生說。并寫下來。

板書:

9秋天的果園

紅紅的

果子熟了

黃黃的

紫的

人們

勞動

歡笑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二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個自然段。先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到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五自然段寫了北大荒物產(chǎn)的豐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贊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以寫景為主,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今天的北大荒是個富饒而美麗的地方,抒發(fā)了作者對北大荒由衷的熱愛之情。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根據(jù)課文特點,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感受北大荒的美麗,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知識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感悟,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憑借課文語言、圖片等體會美、感悟美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北大荒的情感,抒發(fā)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通過品讀課文,體會北大荒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chǎn)和字里行間對北大荒的贊美之情。

學習“先總后分”的構(gòu)段方式。

(第二課時)。

1、俗話說,一葉知秋。九月,從第一片樹葉落地開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來了。(師出示課件)。

2、(板書課題):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讀過這一課了,現(xiàn)在,大家能否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北大荒。

3、作者用了哪一句話來贊美北大荒。

4、(師出示課件)生齊讀。

1、學習天空美。

2、自由讀,說說: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過一樣的干凈,想看看嗎?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春美蠋熞兡g啦,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zhuǎn)眼間變成什么?(出示課件)(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想一想除了這些,傍晚的天空還會有什么顏色?(金黃、茄紫、粉紅、淺紅、玫瑰紅)。

4、這樣的天空你感覺怎么樣?是?。∵@哪里是天空,簡直像是什么?

5、師指導朗讀第二句話。

6、(師將“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辈寥ィ?/p>

讓你來寫,你怎么寫?

(二)學習小河美。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請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填空:

小河(),如同(),靜靜地躺在()。一群小魚()游過來,()水面頓時漾起了()。

理解“清澈”,提問:把小河比作什么?為什么?小組合作交流,反饋。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三)感受原野美。

1、師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見課件),學生自由讀。

師:作者寫“天空”抓住色彩,寫“小河”抓住清澈,寫“原野”抓住什么來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朗讀,找出一個擬人句和一個比喻句。把什么和什么當做人來寫。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賽讀,體會“熱鬧非凡”,體會農(nóng)民對于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小結(jié),這一段作者先概括寫“原野熱鬧非凡”,然后通過寫“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具體描寫了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表現(xiàn)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草甸子”、“茫?!薄ⅰ俺恋榈椤?。

茫茫還可以用來形容什么?

滲透環(huán)保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五)讀課文,悟情感,教師問:作者是那樣地熟悉北大荒,熱愛北大荒,你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這種情感來?把這樣的語句讀一讀。練習朗讀和背誦。

北大荒不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為祖國奉獻了那么的寶物,所以作者最后強調(diào):

(師出示課件)齊讀。

讓我們配上音樂有感情的來朗讀全文。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小練筆:(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寫一段話)。

一下課,操場就熱鬧起來了。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探究式閱讀教學理念,以“疑”為主線,讓學生的閱讀活動從“生疑”開始,讓學生的“釋疑”過程在閱讀中進行,讓學生的閱讀行為在“存疑”中延伸。我還采用對話式閱讀教學理念,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入的讀書活動中與同伴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絢麗、豐富,而流云不斷地流動、變化更讓人感到它的奇幻與神秘。我通過課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圖片,看著“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學生一個個都張大了嘴巴,甚至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讀者展現(xiàn)了北大荒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因為學生不注重觀察實際生活,對農(nóng)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在閱讀過程中未能體會出其中的“歡快”的感情。課后通過查詢,我發(fā)現(xiàn)“通過讓學生看動畫后分角色表演”的辦法很是有效的,我感覺到:應引導學生將文字轉(zhuǎn)化為畫面,變抽象為形象,用畫來表現(xiàn)美,同時來感受美。

不過在本課教學中我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引導學生學習總分的構(gòu)段方式,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評價學生這幾個方面做得不夠好。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體育、操場、滿頭大汗、講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感動、連蹦帶跳、感激”等詞語的意思。

2、能照樣子,給句子加上合適的詞語,把句子寫具體。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看圖復述圖意。

4、通過學習,知道賴寧苦練跳繩是為了學好體育,鍛煉身體,努力成為一名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課文的第2—3段是教學的重點,應抓住課文中“滿頭大汗、一拐一拐、不好意思、腳腫、連蹦帶跳、感動”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從中體會賴寧勤學苦練的精神。指導學生利用插圖和重點詞復述課文。

2、難點:(1)詞義辨析:感動和感激(2)教學學生要學好所有功課,做一名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教學準備:

圖片、投影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理解“操場、一拐一拐、連蹦帶跳”的意思。

2、通讀課文,初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寫了誰學跳繩?他是怎么學跳繩的?

2、學生匯報后,教師簡述賴寧事跡。

二、學習生字新詞的讀音。

1、出示帶有生字的新詞,請學生各自拼讀生字的讀音。

2、交流自學情況。

3、開小火車認讀生字、詞語。隨機理解“操場、一拐一拐、連蹦帶跳”的意思。

(1)用句式理解“操場”:什么時候,我們在操場上干什么。(從操場的作用理解操場的意思)。

(2)請學生用動作“一拐一拐、連蹦帶跳”的意思。

4、練習鞏固:課后練習2、3(校對)。

三、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標好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1)理解體會賴寧苦練跳繩的重點詞句。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賴寧是怎樣苦練跳繩的`?培養(yǎng)學生把問題回答的清楚、完整。

(3)比較句子,史學生懂得運用恰當形象的詞語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齊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二、教師簡述這節(jié)課的目標:學習課文1—3自然段,重點學習賴寧是怎樣苦練跳繩的。

三、學生默讀第一段,思考:賴寧上小學時,學習情況怎么樣?學生匯報后,教師請學生說一說:我們要學習哪些功課?賴寧的工科學的怎么樣?從中理解“功課”和“其他。。。。。。只有。。。。。。”的意思。

四、為了學好體育,賴寧是怎么刻苦練習跳繩的?帶著問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邊聽邊劃:這段話共有幾句話?哪一句寫了賴寧刻苦練習跳繩?

2、出示第3句。

(1)齊讀,說一說,那個詞語寫出了賴寧學跳繩很刻苦?為什么?

(2)比較句子體會用上“滿頭大汗”有什么好處?(可以形象的表現(xiàn)出賴寧苦練的行動;又使學生初步懂得加上適當?shù)脑~語可以把句子寫具體。)。

3、第4句寫了什么?(老師幫助賴寧學跳繩。)。

4、自由讀第2段,說一說:這段話寫了賴寧在什么地方怎樣的苦練跳繩?

五、默讀第3段。

1、邊讀邊劃:從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賴寧在家中也苦練跳繩?

2、學生匯報后,齊讀第1句和賴寧的話,出示句式說一說:因為,所以他走路一拐一拐了。

3、郭老師是被賴寧什么精神感動了?(勤學苦練、不怕苦、不怕累、肯下苦功夫)。

4、教師針對賴寧的精神進行品德教育。

5、指導朗讀對話,注意郭老師奇怪的語氣和賴寧不好意思低聲回答的心情。

6、齊讀第3段,說一說:這段話寫了賴寧在什么地方怎么樣的苦練跳繩。

六、齊讀2、3段。說話訓練:賴寧是怎么苦練跳繩的?

(各自準備——指名說,反饋評價——同桌互說)。

七、教師小結(jié)。(結(jié)合2、3兩段課文,教育學生學習賴寧肯下苦功夫,勤學苦練的精神。)。

八、練習。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第4段。

(1)理解“感激”、辨析“感激”和“感動”。

(2)通過朗讀,體會賴寧獲得好成績的喜悅心情。

2、正確朗讀課文??磮D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

2、齊讀課文2—3段,說一說:這兩段的主要內(nèi)容。

二、學習第4段。

1、指名朗讀,邊聽邊思考:賴寧苦練跳繩,結(jié)果怎樣?哪個詞寫出了他很高興?

2、比較句子,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1)齊讀兩句話,找出不同點。

(2)討論:加上“連蹦帶跳”和“感激”有什么好處?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那句話。

3、賴寧為什么能在跳繩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口頭回答。

4、教師小結(jié):

只要勤學苦練,肯下苦功夫,學習才會進步,成績才會提高。

三、齊讀全文,有感情。

四、看圖復述課文,教師提示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結(jié)合半數(shù),用自己的話把賴寧學跳繩這件事說一遍。(各自準備,指名說,評價。)。

五、總結(jié)全文。

以來寧學跳繩這件事中,你覺得應該向賴寧學習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六、練習:選詞填空。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四

《秋天》(蘇教版第七冊)

《秋天》是一首詩歌,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全詩有七小節(jié),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小節(jié)為課文的第一部分,總寫了秋天的特點,第二至六小節(jié)是課文的第二部分,詳細描繪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第七小節(jié)是課文的第三部分,寫作者在明麗的秋陽下,撿一片秋葉珍藏,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歡留戀之情。課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優(yōu)美生動,易于朗讀和背誦,教學時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動實際,充分發(fā)揮想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4、5自然段)

蘋果嚷著冷了,

要穿紅襖;

葡萄嚷著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舉著紅纓樂了,

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

高粱紅著臉兒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靈釀造。

師: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果園里碩果累累,掛滿了哪些水果呢?

生:有蘋果、柿子、梨、石榴、桔子……

師:成熟的這些水果呈現(xiàn)出哪些顏色呢?

生:金黃、火紅、紫色、綠色……

師:“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闭l愿意做蘋果娃娃來嚷一嚷?(相機指導學生動作、語氣)

生:(縮頭、抖)哎喲哎喲,好冷啊,我要穿紅襖。

師:多可愛的蘋果??!嗯,蘋果喜歡穿紅色的衣服,那葡萄呢?誰來扮演葡萄?

生(扮葡萄,也縮起了頭,搓著雙手,跳躍)哎呀哎呀,好冷??!我最愛紫色,我要披上紫袍。

師:其他水果也嚷著冷了,他們要穿什么衣服呢?

生1:柿子嚷著冷了,要穿紅襖;

生2:桔子嚷著冷了,要穿綠襖;

生3:梨子嚷著冷了,要披黃袍;

生4:石榴嚷著冷了,要披黃袍。

……

生讀:“玉米舉著紅纓樂了……”一段。

師問:讀了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見可愛的玉米娃娃舉著紅纓正沖我們笑呢!

生2:我仿佛看到高粱紅著臉對我們笑,像喝醉了酒一樣。

師:想象力真豐富!為什么作者這樣寫呢?

生:玉米纓子紅了,代表玉米成熟了!

高粱紅了,也代表成熟了,高粱可以釀酒,所以詩人說:“一曲酒歌在心靈釀造?!?/p>

生1:老師,玉米還可以這樣寫:玉米露出潔白的牙齒笑了,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

生2:老師,也可以這樣寫:大豆笑破了肚皮,投進大地媽媽的懷抱。

生3:老師,我想寫棉花:棉花躲在殼里笑了,一曲贊歌在心靈營造。

生4:我也有:石榴咧開嘴兒笑了,唱起了動人的歌謠。

……

師:一派美好的豐收景象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豐收的喜悅你能說出來嗎?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翻開教材,幾乎每一冊語文教材中都選1—2首現(xiàn)代詩,如《長城和運河》,《走,我們?nèi)ブ矘洹?、《老師,您好!》等等。與古詩相比,現(xiàn)代詩通俗易懂,更富現(xiàn)代節(jié)奏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與一般課文相比,現(xiàn)代詩詩化的語言、豐富的情感更加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更加瑯瑯上口,易于背誦。常常是我還沒教,學生已經(jīng)背熟了,好可愛的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边@節(jié)課里,我把閱讀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讓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從而有自己的思想(“我是這樣想的……”“我想寫棉花……”“老師,玉米也可以這樣寫……”“我認為……”)有了豐富多彩的“我”,課堂才更加美麗。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地、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賞詩,進入詩歌的意境,讓一幅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跳躍,不僅觀其“言”,還要品其“味”,悟其“神”,讓學習過程成為一次放飛想象的審美體驗,一次彰顯個性的審美旅程。

我常常在心中勾畫著這樣的好課堂,也努力讓這樣的情景在我和我的學生間演繹:課堂是有序的,但又是無序的,一個教師,幾十個學生,彼此心意相通,時而聲情并茂地朗讀,時而妙語連珠的品說,時而獨辟蹊徑地發(fā)問,時而精辟機智地點撥,時而幽默詼諧地旁逸,時而開合自如地遷移,時而笑,時而哭,張揚個性,表現(xiàn)真我。時不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充滿了理解的愉悅,頓悟的驚喜和創(chuàng)造的歡樂。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7個生字。學習本課新詞。

2、自主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3、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學習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感受大禹的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由“治”導入,揭題。

二、初讀故事,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1、生自讀課文,互讀生字。

2、出示新詞,師生評點正音。

洪水田野倒塌四處逃荒。

鯀著急息壤堵塞處死叮囑。

大禹開鑿挖通壘起堤壩草丘山岡拄著棍子。

僅僅妻子欣欣向榮世世代代敬仰英雄。

3、過渡:你見過洪水嗎?它給你什么印象?課文哪里是描寫洪水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的?請你再讀課文,找一找。

三、細讀故事,體驗感悟。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可怕和兇猛。

3、放視頻,感受洪水的兇猛。

4、看了視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過渡:洪水無情地吞噬著一切,誰先著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思考:鯀是怎么治水的?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鯀治水的相關句子和動詞。

2、學生匯報。

3、鯀為什么要偷息壤?偷的結(jié)果怎樣?洪水被制服了嗎?

4、指導讀鯀叮囑兒子禹的句子,感受鯀的奉獻精神。

過渡:洪水依然在咆哮著,老百姓依然過著痛苦的生活,禹很著急,帶著父親的囑托,他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思考:禹是怎么治水的?禹為什么要改變父親的做法?

3、從這你能看出禹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引導學生對比“十年”和“四天”,“十年”和“三次”這些詞,體會大禹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

3、出示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的故事。

4、出示洪水被治好后的視頻。

5、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6、如果禹現(xiàn)在站在你面前,你會對他說什么?

三、小結(jié)。

四、作業(yè)布置。

讀熟課文,把故事復述給家人聽。

大禹治水。

偷堵塞。

開鑿挖通壘引英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

2、總結(jié)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3、復述故事。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六

知識與技能目標:讀懂課文內(nèi)容,說出自己感興趣部分。

過程與方法目標:多種方法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發(fā)揮想象,仿照例子寫一寫。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秋雨的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二課時

:多媒體

1.春天的雨潤物細無聲;夏天的雨說來就來轟轟烈烈;冬天的雨水化成了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大地......那秋天的雨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再次走進陶金鴻的筆下,感受他眼中的秋。(板書:秋天的雨)

2.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回顧課文內(nèi)容,完成學習單上任務一。

1.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為我們打開了什么呢?(秋天的大門)

2.請同學們自由讀2-4自然段,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交流)

3.全班一起讀第二自然段,用括號把顏色的詞括起來,并完成學習單任務二。

4.秋天的雨把顏色給了誰?想不想看這些多彩的顏色和美景呢?(出示圖片)

5.菊花仙子的顏色就只有這么多嗎?你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呢?你還看過什么顏色的菊花?

6.這么多菊花所以作者用了哪一個詞語來概括?(五彩繽紛)那同學們現(xiàn)在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了嗎?除了用五彩繽紛這個詞語,你們還能用那些詞形容秋天的顏色呢?(找近義詞)

7.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感受“五彩繽紛”的秋雨。

8.秋天的雨用那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把萬物描繪的如此美麗,在你眼中它一定還會把顏料撒向更多的地方,展現(xiàn)出更動人的畫面,那么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寫秋天的雨還會把顏色送給誰?(完成學習單任務三)

1.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呢?(抽讀)老師聽了你的朗讀仿佛聞到了香甜甜的味道呢!

2.秋天的雨里還藏了什么香味呢?仿照說一說。你們此時心情怎么樣?想吃嗎?你們站在這么多好吃的水果園里老師叫你們回來上課你們愿意嗎?爸爸媽媽叫你回家你們愿意嗎?你們被這香味“勾住”了腳,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景象?(豐收)

3.秋天的雨不僅帶來很多美麗的顏色和好聞的氣味,它還會關心好朋友呢!瞧!它正拿著小喇叭在喊話呢,聽聽,它對小動物們說什么呢?小動物們聽了它的話在干什么呢?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秋景圖?(忙碌,活躍)

1.同學們,學到這里我們看到一幅怎樣的秋天?

2.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感悟秋天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3.希望秋天里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能滋潤著同學們的回憶,快樂著同學們的生活,希望你們腦海里能永遠留有秋天的美麗身影。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七

1、知道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jié),能通過品嘗、觸摸區(qū)分一些水果。

2、知道水果有營養(yǎng),喜歡吃各種水果。

1、幼兒每人帶兩種不同的水果,如:蘋果、橘子、橙子、葡萄、梨、獼猴桃等等,每種水果洗凈一些,切成小塊插上牙簽,放在盤子里。

2、準備盤子放水果,人手一個小包。

3、水果照片。

1、隨音樂 “摘果子”律動,引出活動。

2、開“水果品嘗會”,引導幼兒通過品嘗區(qū)分水果。

教師出示切好的水果,請幼兒品嘗。

教師請幼兒邊吃邊猜猜,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味道怎樣?

初步知道水果的不同吃法:剝皮吃、連皮吃、切開吃等

請孩子將水果的原樣放在對應的桌子上。

3、通過游戲水果店,鼓勵孩子根據(jù)觸摸到的水果特征來辨別一些水果。

我們摘了許多水果,那開個水果店吧,來買水果的小朋友只能摸不能看,要摸出自己需要買的水果,幼兒自選想“買”的水果,帶上照片到水果店買水果。

請幼兒談談“買”水果的經(jīng)過,你摸到想買的水果了嗎?是怎么找到的? 集體交流后請幼兒將水果放在前邊桌上并再次感知水果的特征,體驗水果是多種多樣的。

4、拓展幼兒有關水果的經(jīng)驗。

除了這幾種水果,你還吃過哪些水果?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jié),看照片讓幼兒了解秋天豐收的水果有多種多樣。引導幼兒了解多吃水果是身體健康,有營養(yǎng),解渴,還有維生素c。我們每天都要吃水果。

5、延伸:有些水果還可以制作干果,有的水果皮還可以泡水喝、制作藥、釀酒,有很大用處呢!

6、結(jié)束。

二年級秋天的畫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第10課《變廢為寶》。

教學目標:

1、樹立初步的生態(tài)意識,知道垃圾危害人們的生活與健康,知道減少垃圾就是保護環(huán)境。

2、了解廢物處理的巧妙辦法,學會在生活中分類處理垃圾。

3、知道一些廢物還可以變廢為寶,提高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垃圾的危害,學會正確巧妙地處理垃圾。

教學方法:

調(diào)查法、講解法、圖示法、談話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調(diào)查、幻燈片。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前課知識,引出課題。

出示課題,解題。

二、生活垃圾有多少。

1.檢查學生調(diào)查完成情況。

2.課堂交流調(diào)查內(nèi)容,通過計算知道自己所住樓宇一個單元、一棟樓就會有很多垃圾,那么一個小區(qū)、一個城市每天會產(chǎn)生垃圾的數(shù)量是巨大的。

3.拓展:了解美國以及中國人均每年扔垃圾的巨大數(shù)量。

三、大量垃圾危害大。

1.學生討論:大量的垃圾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哪些危害。

課堂發(fā)言,明確:傳染疾病、污染環(huán)境,所以不能亂扔垃圾。

2.拓展。

大量的垃圾被垃圾車收走了,它們最后去了哪里?

明確:即使填埋或焚燒,也會對環(huán)境造成巨大破壞。

3、問題:究竟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

出示兒歌,讀一讀。

四、這樣處理垃圾好。

1.學生自學45頁內(nèi)容。

課堂發(fā)言,知道廢物巧處理的辦法就是分類投放分類處理。

模擬垃圾分類,讓學生知道垃圾如何分類。

2.自學46頁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可回收垃圾可以重新制造出新的產(chǎn)品,把廢物變成寶貝。

3.了解一些廢物循環(huán)利用的巧辦法。(以廢塑料瓶、廢紙為例)。

4.通過圖示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廢物分類處理可以把需要焚燒和填埋的垃圾量減少到最小。

五、智慧生活垃圾少。

通過幻燈片教給學生一些改變購物習慣、生活方式以減少垃圾形成的辦法。

六、課堂總結(jié)。

再次出示兒歌,總結(jié)全課。

【附】。

垃圾分類知識。

一、可回收垃圾。

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

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二、餐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這些廢棄物經(jīng)過堆肥處理,可生產(chǎn)有機肥料。餐余垃圾的集中處理減少了和其他垃圾混雜之后形成的蚊蟲、蒼蠅的滋生。

三、有害垃圾。

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四、其他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wèi)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通常根據(jù)垃圾特性采取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96506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