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師讀書隨筆(精選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7 05:15:13
最新教師讀書隨筆(精選9篇)
時間:2023-10-17 05:15:13     小編:字海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教師讀書隨筆篇一

總是喜歡在夜幕深鎖的時候,點上一盞熏香燈,在氤氳繚繞的煙霧中,斜靠在床頭,看自己喜歡的書。

喜歡《瓦爾登湖》的序言: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并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后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很深,甚至會覺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有人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只有心靜下來的人,才有可能讀得進去。

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中,難以得到片刻的安寧。我想不止是我,每一個人都會需要安靜地獨處時間,非常需要安靜地、好好地讀完一本書。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們都會受傷,只是,當我們受傷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像梭羅一樣,用孤獨來治療孤獨。傷心、痛苦、失望纏繞著我們,我們總是將自己的傷口展現在外面,能做到像他那樣忽視自己傷口存在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梭羅的一生簡單孤獨,卻散發(fā)著濃郁的芬芳。大師級的人物心境自是常人所不易達到的。因為世俗,常常片面的理解孤獨的涵義,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地求、舍、得的過程。你追求什么,就必須舍棄什么,方能獲得什么,失去心中摯愛的痛,梭羅和兄長同時愛慕的女孩艾倫嫁給牧師以后,他說,不要給我愛;相親相愛的兄長病逝,他又說,不必給我金錢和榮譽。他要什么?他有什么?他似乎只剩下生活的真理,于是,他選擇遠離喧囂,獨自來到瓦爾登湖邊的山林里安靜的地方,住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里,過著從容不迫的生活,聆聽生活的教誨,感悟人生的真善。二十六個月的時間,完全孤獨地生活在湖邊。

俗人偶爾也會學著品位孤獨,試圖做出某些與眾不同的舉動,面對著人生的失意與考驗,卻總也逃不出抱怨的怪圈。劉鏞曾經說過一句話:雌伏是為雄飛,而非隱退。面對失意常常需要的是能夠讓心安靜下來的大智慧,正是因為如此,梭羅才能寫出如此安靜孤獨寂寞的書,才能寫出瓦爾登湖的寧靜與淡泊。

二、情深不壽

夜深人靜,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倚床而坐,隨手翻開《紅樓夢》。書,早看過很多次,但奇怪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每次看到黛玉焚稿,自有千般滋味在心頭。用情至深的執(zhí)著讓本來就虛弱不堪的黛玉在妙齡之際落得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悲慘結局。一個愛字傷多少人,掩卷而思,腦海中電光石火一閃念地出現四個字――情深不壽!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小時候,童話書里就不止一個故事里講到什么國王和王后過著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后因病去世,姑且不去討論這些故事這么編寫的是為什么埋下伏筆,但這樣的故事確實告訴我們,擁有深情愛的那種生活是難得長久的。真的長久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變得平淡起來,也就沒有那么的感動人心。長大后,知道的比以前多,喜歡林黛玉,卻感傷她的不幸;喜歡三毛,卻為荷西的早逝而惋惜;喜歡王志文演的《過把癮》,一對爭吵不休的夫妻在意識到對方的重要性時,丈夫得不治之癥。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無一不是因為感情太好太執(zhí)著卻沒有善終而感人。

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有個比我大很多的同事,夫妻兩個人的感情真的很好,妻子時常用很自豪的語氣對我們說丈夫如何疼她。誰都沒想到結婚不到一年,丈夫因為車禍去世。我第一次聽說死亡原來如此近,再看他妻子自然是痛不欲生、哭得肝腸寸斷,恨不得也跟去的好。那時候的我還不懂事,只是聽到有同事說這么一句話:“夫妻的感情太過好容易遭天嫉妒?!碑斎唬膊皇侵С址蚱拗g要吵吵鬧鬧,平平淡淡地過生活和對待眼前周圍的事物才是最平和的心態(tài)。

我以前常以為緣是天定,份是人為,可一直到現在才發(fā)些話只是人們對自我的一種安慰,每個人的命運已經是天注定的,緣也好份也罷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愛、聚;痛、散;生死離別原來就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旅程,沒有完美的愛情,也沒有完美的人生。太過完美就會產生一些缺憾,大悲和大喜都太傷人。如煙火,霎那間的絢麗奪目后便是永久的沉寂。無獨有偶,看到有本書上提倡做一個低溫戀人,說的是一位男士在經歷一次戀愛的時候,為得到女孩的歡心,時而徹夜徘徊在女子的家門前,時而出其不意的為女子做著某些很難得的事,可惜的是如此情深意重卻依然留不住女孩離去的腳步。后來再次戀愛的時候,他不再象以前那樣去做那種傻事,反而與現在的妻子之間過著一種平淡的夫妻生活。他的這樣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我不再為任何人說什么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的話,我不再為任何人做沒有意義的事,但是這不代表我不愛自己的妻子,愛,不能讓我們用熱情來揮霍,更無法透支。”

愛情,在每個人心里都該是神圣的純潔無暇的,只是不要期望太高,平平淡淡才是真,佛家常說“平常心是道”大概也包涵這個意思吧。畢竟“強極則辱,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教師讀書隨筆篇二

在學校發(fā)布的《暑假教師道德課堂讀書活動圖書推薦》的目錄中,我一眼便選中了《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的教育敘事》這本書,從書名我推斷,這應該是一本貼近一線教師教學實踐的書籍,里面有很多的具體事例,我覺得這類書籍對我們的幫助往往要大于那些純理論性的書籍,所以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

在序言中,我對作者王維審有了簡單的認識:草根出身,經歷坎坷,善于在教育中思考,不斷地反思、成長……讀著這本書,我又對王維審老師充滿了敬佩之情:敬佩他的工作能力,敬佩他的流暢文筆,敬佩他的善學善思……他用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困境,如何克服;面對煩惱,如何消融:面對“瓶頸”,如何成長;面對問題學生,如何關愛……更巧妙的是,他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不僅教我們怎么做老師、做教育,還教我們怎么寫敘事、寫反思。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這真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籍,我為自己的選擇沾沾自喜。

王老師在一線工作多年,對于我們的現狀了解深入,他理解我們老師所有的煩惱、苦楚,但卻誠懇地告訴我們,所有的困難都不能成為自己不成長的理由。我們面對問題時,總是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能力有限,知識有限,沒有很好地解決問題。要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就要善于學習,不斷研究,不斷成長,只靠怨天尤人和自甘平庸是沒有絲毫用處的。

記得我教過的最“無可救藥”的一個學生就是森。他是四年級時轉到我們學校的。剛轉來不到一個學期,就經常聽聞他的“英雄事跡”,辦公室的常客更是非他莫屬。他長得白白凈凈,相貌端正,衣著得體,單從外貌你絕不會相信他是愛搗亂的學生。而且他極聰明,四年級時語數英三科都名列前茅。五年級時,我成為了他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可以想象,我對他的印象已經糟糕透頂。所以,從一開始,我對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帶著感情色彩去看待的。

每天進入教室,總是能接收到關于他的形形色色的報告:寫紙條罵人,吐別人口水,在前面同學的衣服上寫字,把鼻涕抹在別人身上……這些事情讓我覺得,這個孩子不僅是調皮,更是道德有問題,他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性質極惡劣的,而且無論你怎么跟他交流,給他講道理,他從來就不覺得自己有一點錯,總是別人招惹了他。他很自私,不允許自己的利益有一丁點受損,吃一點虧馬上就要還回來。

兩年時間,我被他弄得焦頭爛額,在他面前,我真是“黔驢技窮”,怎么都激發(fā)不了他的上進心。學習方面也是,這個時候單靠聰明的腦子已經不行了,他各科成績都在走下坡路。你想,上課擾亂課堂,作業(yè)胡寫亂畫,他成績還能好嗎?語數課堂上還好一些,他有所顧忌,不敢過分,但英語老師幾乎上不成課。兩年的時間,都是在“報告”“批評”“思想教育”“家校溝通”中度過的。偶爾他心血來潮,表現好些,讓我看到一絲曙光,但表揚和激勵過后,也很難維持兩天。他,給了我嚴重的挫敗感。

我想,如果是現在,是我讀過王老師的故事之后,再讓我遇見這個孩子,我的心態(tài)會不同。如果我能再用心一些,走近他的心,真正地接納他,或許這個孩子的今天也會有不同。

我認同王老師的觀點:真正的教育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教師讀書隨筆篇三

本書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首次以其“大歷史觀”分析明代政治制度的癥結,并探究現代中國之來路。主要分為七章,從幾個很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萬歷,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展開探究全面的政治制度問題。雖然取名《萬歷十五年》,但在時間和空間上并不局限,并稱為“大歷史觀”,對于政治、歷史、社會都有較深入的分析。在這本書中,也能看出一些英文翻譯的痕跡,也可以看做一本外國人對于中國古代官僚政治的看法的書。

這是一本影響比較大的書,寫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是十分新穎的,并且于史學研究方法和思路上也有所突破,不僅對于學術有重要影響,對于其他方面也有很深的影響,很多人都讀過這本書。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出版之后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層出不窮,比如易中天等人,與這本書開創(chuàng)的寫作方法不無關系。

《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鄧小南

本書學術性較強,所及史料非常詳實,論述范圍也十分專門。但宋朝是一個在人事和科舉制度比較有特點的朝代,研究其制度的成因與利弊,總結經驗教訓,對當今社會也十分有意義。我只大體上闡述一下自己對于宋代官制的看法,并不詳究書中繁雜的各種“疊床架屋”似的官制。

書中主要圍繞宋代文官選任制度中的各種問題的矛盾沖突與折衷論述?!八未墓俾毺攸c在于官、職、差遣分離。對寄祿官秩的磨勘敘遷、對差遣職任的委派除授,構成宋代銓選的主要任務。”宋代科舉最盛,這是統(tǒng)治者拉攏士人階層的一種手段,并有較成熟的薦舉制作為補充,這樣的官僚系統(tǒng)是有經驗的,但是我認為宋代的官僚機構的繁復是一大弊端,冗員的現象便體現在官、職、差遣的分離,也體現在“員”與“闕”的矛盾之中,這與當今大學生的就業(yè)問題有兩分相似,很多大學生好似候“闕”的“員”,這應當讓我們思考制度問題。

宋代官制與當今相似的另一個問題是“官場文化問題”。磨勘法固有它存在的積極原因,比如書中所述“防止攀援朋比”,“加強集權的政治”,(p117)但是不可否認的產生了人浮于事,“不求奮勵事功,但務墨守成規(guī)以保無過”的消極官場文化。這與當今時代的有些現象十分相似,官員但求無事,不求上進,這是有歷史因素的,也有政治制度因素。當今對于基層的官吏的“考課”竟與古代驚人的相似,首先是稅收,其次是穩(wěn)定發(fā)展,即“無事”,當然今天的監(jiān)察制度可能更加嚴格,但依然沒有改變官員文化中消極的一面。中國就缺乏一種忙碌于政事的官場氛圍,官的文化需要改進,但中國來自人民的壓力不像西方那樣大,缺乏改變的動力。所以我認為當今對于官員選任仍缺乏沙汰機制。

教師讀書隨筆篇四

陶行知老先生讓中國教育事業(yè)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下面我對讀書的幾點體會如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例如有一則漫畫這么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著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yè)后,一個個帶著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了傳統(tǒng)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

這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fā)展。

“教得法子必須根據學得法子”,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這里所指的實際出發(f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yǎng)、天賦才能和各年齡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也就教得快。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庇纱说弥招兄呀毯蛯W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同時,現代教育理論還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興趣等對學習的影響。綜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個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教師讀書隨筆篇五

假期漫長,但過得極為充實,因為有書香相伴。在驕陽中,在音樂的伴奏中我讀完了《發(fā)現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圍繞教師成長的關鍵詞進行展開,分享如何促進教師成長,發(fā)現教師成長的密碼,讀后,它給我?guī)砹藰O大的震撼和啟迪。

于春祥老師所著的《發(fā)現教師成長密碼》一共有一個代序和十一個章節(jié),其中代序介紹了人生金字塔,前三個章節(jié)是總的來介紹教師這個職業(yè)如何一步步成長以及如何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樹立怎樣的目標即“新教育”;第四章到第八章是闡述促進教師成長的密碼,必須通過學習,寫教育反思、教育隨筆,要學會思考,在實際中怎么用,以及堅持做下去;后面的是作者舉得一些案例、故事和總結。

通讀整本書,給我影響最為深刻的是代序和第四、五、六章。在代序一開始于老師問了三個問題:“你喜歡你的職業(yè)嗎?”、“你熱愛你的學生嗎?”“你癡迷你的學科嗎?”看完這三個問題我問了自己,當時我回答不上來,于老師說如果是三個no,那么,你應該感謝這本書,因為它會告訴你從no向yes轉型的密碼。是的,讀完這本書,我不敢說我的回答是三個yes,但是至少我可以告訴你我一定開始有信心讓三個no變成三個yes。接下來在代序中于老師介紹了人生的金字塔,其中影響我最深的是:日常習慣“金三角”即:每天讀一點,每天思一點,每天寫一點。而在后面的第四、五、六章中于老師也分別進行了闡述。

生命因學習而精彩。生命要想精彩就要學習,學習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照本宣科,一味地講解教材,而是要師生互動,要聯系實際生發(fā),擴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貯備,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讀書體驗就是明天的課堂實踐。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能力強了,在課堂上才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課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這樣,學生就會在享受中快樂學習,教師就會在享受中輕松施教。因此做為教師要有堅持讀書的習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讀”如果“不思”“不寫”又如何成長呢?卓越的密碼是“寫”,寫是自我與心靈的對話;寫是大腦智慧的外化;寫是人生從此岸向彼岸的泅渡;寫是生活晶體的析出。教師的寫就是寫隨筆,寫反思。寫隨筆不僅僅是練筆,也不僅僅是“心靈的對話”,隨筆還是啟智的功能。關于隨筆,錢理群先生是這樣說的“隨筆是從心底里涌出來的。它所要述說的,是刻骨銘心的個體生存體驗,是只屬于自己的個人話語”只要堅持寫下去筆下一定可以生花。

臺灣詩人商禽說過:“我們用手行走,用腳思考?!弊鳛榛鶎拥慕處熥屛覀兙哂薪逃业睦硇缘拇_并非易事,但是,我們卻擁有教育家難以擁有的一線教學實踐。對于教育的理解和領悟,更多的來自身體立行,來自于實踐。對于我們來說,切身的經歷,體驗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要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在實踐的基礎上學會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促成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讀《發(fā)現教師成長密碼》發(fā)現的促進我自己專業(yè)發(fā)展與成長的密碼:每天讀一點,每天思一點,每天寫一點,加上一直所堅信的理念:“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有精彩?!蔽蚁胛乙欢梢猿砷L起來的。

教師讀書隨筆篇六

作為教師,要想永遠勝任,就要不斷地學習新知、更新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今年寒假,學校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本《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的書??戳四夸洠杏X頗具誘惑力:

a、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師(成功的教師必須了解和實踐高效能教師的三大特質);

b、第一特質:積極期望(高效能教師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

c、第二特質:課堂管理(高效能教師是一個優(yōu)秀的課堂管理者);

d、第三特質:掌握課堂(高效能教師知道如何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e、全新的理解:從高效能教師成長為教師領袖(孜孜不倦地學習成長的教師最終會成為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我雖不是什么成功教師,但是我也想成為一名高效能的教師,因為我也想具備高效能教師的特質:對學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做一個優(yōu)秀的課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設計課程來幫助學生進步。

讀了《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我更明確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課堂上,要的是老師的盡心盡智而不是大聲叫嚷、發(fā)號施令,更不要打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開學第一天,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學生們希望明確自己現在學的是什么,將要學什么。在這點上,他們不希望有任何的驚喜混亂。所以開學第一課我們不必忙著講新課,而是應該細細地與學生們熟悉本學期的教材,讓學生們都知道,這一學期,我們要學些什么。接下來的一到兩周里我們應教導學生們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比我們教師更向往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另外,要加強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

有人說:一本好書,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沒有學習新的理念和方法,課堂將會變得那么空洞和無趣!本學期,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閱讀了《禮記·學記》、《學生第一》收獲很大。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yè)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yè)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yè)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松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獲;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閑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熱愛于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于其中,并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fā)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而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逼鋵崳瑤熒g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里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fā)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關于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yè)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閑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fā)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讀書,使我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終充滿激情。每天讀書一小時,我還要持之以恒,相信它會為我?guī)碡S盈的人生!

教師讀書隨筆篇七

多年前的一個午后,看電影頻道播放《草房子》,那種氤氳著青春成長時淡淡的憂傷與苦澀,那種在貧窮苦難面前少年們所展現出的堅強與人性美,成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縈繞。那時不知曹文軒,那時的自己手握遙控器漫無目的的找臺,最終總是定格于電影頻道,那里,總有連續(xù)不斷的電影滿足我的觀看欲望。

大半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十年典藏”《草房子》,看得渾然不知時間的流逝,以至于時空顛倒。時至今日,我自以為被世俗磨礪地冷漠麻木的心靈,仍一會兒忍俊不禁,一會兒濕潤了眼眶。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江南水鄉(xiāng),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此時期,在作家余華的筆下,人們貧困艱難的活著,這種活著總是伴隨著接二連三、悄無聲息地死亡,眼淚再寬廣也無法澄澈那些容不得喘息的沉重,而在曹文軒的筆下,也有貧苦,但沒有滿目的荒涼,沒有揪心的苦痛與辛酸,他的貧窮與苦難總是蕩漾著溫暖的憂傷,他的筆下是一個個在苦難中洋溢著優(yōu)美人性的孩子。

我想起了沈從文,想起了邊城,想起了他那溫柔淡遠的牧歌情調,想起了他那充滿著人性皆真善美的湘西世界。小女孩紙月似一幅淡遠清新的畫,似一枝中通外直的蓮。

冬季的夜晚,無一絲風,只有一彎清秀的月牙斜掛在冬季青藍的天上,學校排練文藝節(jié)目,三十個女孩,每人辮子上一律扎了鮮亮的紅頭繩,插上一朵白絨花,拿一個小碟子,一支筷子,輕輕敲打著唱起歌來,最后,紙月獨自敲著碟走上臺來,桑喬說:這小姑娘其實不用演,只要往哪兒一站就行。是的,這個女孩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往那兒一站,就是一種清冷、哀傷、不肯屈服的情緒,就是一幅淡遠清新的畫。

從小無父無母與外婆相依為命地紙月,文弱恬靜,清純柔和,總是帶著會說話的眼睛,默默注視這身邊的一切,再遠的上學路,孤寂的身影,她沒有屈服過,還背誦了很多古詩詞,寫出的毛筆字不驕不躁,有著同齡人不可能有的靈氣與書卷氣。對于美好的事物,她有著一種天賦的感受力。雖然她已經過早的感受到了世態(tài)炎涼,世事的艱難,但她仍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她沒有用眼淚換取別人廉價的同情,而是用自己的品行獲得了我們的發(fā)自內心的欽佩,她就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一枝紅蓮花。杜小康似一首跌宕起伏的詩。曾經蒸蒸日上紅門中的杜小康,油麻地家境最厚實,總能做成許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甚至是老師也不能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少年滿心都是小小的驕傲,滿滿的幸福和優(yōu)越感。但生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他,一夜之間他一貧如洗,苦難將他推進了殘酷的大人世界。

教師讀書隨筆篇八

“文人語文”重功底,其實是對當代語文教師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縱觀千百年來,名著成為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不衰,其重要的一點,源于由名著而產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說,名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我們試想一下:中學生都要求閱讀名著,我們做老師的不讀一點名著,增加一點文學功底能行嗎?勤于讀書,充實自己,這是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必要基礎。讀書是教師自身修養(yǎng)和完善自己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走向專業(yè)化發(fā)展之路,也是走向“能師”、“人師”的唯一途徑?!坝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就是“腹有詩書課自雅”。

手不釋卷,身上就有了書卷之氣,心中就有了書生意氣,語文課堂也就充滿了文學豪氣。”正所謂,“吾善養(yǎng)我浩然之氣”。教師讀書,本身對學生就是一種引領、一種示范。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我非常贊同程先生的文人語文,因為我深知:閱讀與寫作是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必由之路?!拔娜苏Z文”始終是凸顯教師功底的教學。

是的,只有不斷獲取新信息,補充新知識,吸收新理念,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及時把握教學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掌握一些新方法,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激活教學活動。閱讀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師才能有智慧的課堂。

教師讀書隨筆篇九

假期時間,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也為了充實自己,更為了打發(fā)無聊的時光,我讀了《孔子是個好老師》這本書。聽到名字,第一印象無疑是枯燥、煩悶的,會認為這本書一定又像以往有關孔子的書一樣用的是文言用語,可被稱為“催眠之佳作”,讓人敬而遠之。但迫于無奈,我仍咬牙堅持。翻看第一章后,我的想法發(fā)生了變化,我完全改觀了。這本書的語言風趣幽默,作者還時常引用現下時尚的觀點,引據網絡上流行的語言,我看了欲罷不能,距離感一下子拉近了不少,看完一章也有意猶未盡之感。當看到其中一節(jié)《夫子降服野漢子子路》時,有了很深的感觸。

書中提到子路生性粗野,層次較低,剛開始的時候他看不慣斯文人,看不起柔弱書生,總會欺辱孔子,但孔子卻很有耐心地用禮儀來漸漸誘導他,久而久之,子路變得向往文化了,逐漸形成人見人愛的有禮之士了。子路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其實,子路的本性并不壞,他與孔子相處過程中,孔子的話擊中了子路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子路剛開始的桀驁不馴、粗野不堪都是因為沒有遇到好老師點石成金的引導。就像我們常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即使是擁有巨大能力的千里馬,如果沒有伯樂去發(fā)現你,你也會被埋沒,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訓練自己的雙眼,練成火眼金睛的伯樂。

子路就像是一匹擁有無限潛能的黑馬,在遇到孔子之后,就發(fā)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一改往常的“痞氣”,變得溫文爾雅,有禮大方??鬃釉谧勇飞砩舷铝舜蠊Ψ颍灰彩窃诟嬖V我們做教師的,要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嗎,要善于發(fā)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些優(yōu)點放大,使之形成孩子身上一個強有力的標簽。是啊,做教師,班上總有一些調皮的學生,面對這些學生,我們的做法就得慎而又慎。我們班上就有一位搗蛋鬼——棟梁。課上總是左顧右盼,只要趁老師沒注意,就逮著機會跟同組成員說個不停,還會隔空跟同學玩游戲,作業(yè)的字體也是潦草不堪,每次批評他,他都是嬉皮笑臉,不知改過,沒少讓老師發(fā)牢騷。每節(jié)副科下來,任課老師都會向我抱怨我班的棟梁,令我這個班主任也是頭疼不已。

不過棟梁也有暖心之舉:有一次我跟同事吃完飯回學校,路上遇到他,他隔著一條馬路都蹦跳著給我們打招呼“郭老師,郭老師好!”,聽到這嘹亮的嗓音,我心中的不禁一陣暖流;班里同學的桌子壞了,一個女生要把這么沉的桌子搬到維修處,有些吃力,我還沒有發(fā)話請同學幫忙,棟梁同學就已經大步邁到那個女生的位置旁,一聲不響的抬起壞桌子跑開了;周一大掃除時我想請班里幾個同學幫忙打掃辦公室,我的話音剛落,棟梁同學就舉起雙手站起來大聲說“我去我去”……回想起這一幕幕暖心的畫面,著實也讓我感動,多么可愛的孩子,可我們平時為什么總是看到他錯誤的一面呢?他心中有他人,能主動幫助老師,幫助同學,這是多么可貴?。∥抑灰吹剿麕椭鷦e人的時候,我都會在班會上對他的行為和表現給予充分表揚,還讓他擔任勞動委員。呵,這個小伙子別提有多興奮了。

第一次“當官”,他顯得很認真,他陪著每天的值日生完成值日工作,值日完后還要負責的檢查,連一個小小的角落都不放過,他總是最后一個回家。他出色地完成了作為班干部的本職工作,由于他慢慢的責任心,也得到了同學們的極大認可。我又為讓他的熱情保持的長久,又在課堂上和他約定:只要“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就不會被拿掉“官帽”,否則……我們的約定不言而喻,懲罰也明確了,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嘗到同學對他的“追捧”的他,也逐漸約束了自己。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無論怎樣的一個人,在他身上都有著別人所沒有的長處和優(yōu)點,因此而形成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群。是的,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上都在尋找,想實現自己自己的價值,誰也不想普普通通地過一輩子。特別是在學生時期就被冠上“差生”名號的人,這不僅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教師的無能。教師要善于用寬容的眼睛去看待他們的錯誤,用發(fā)展的眼光發(fā)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也許一塊頑石經你的點化就會變成一顆閃閃發(fā)光的金子,這也是做教師的幸福。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37535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