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nèi)容感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dá)的含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一
豐子愷是《活著本來單純》的作者,他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xué)家、散文家、翻譯家、美術(shù)音樂教育理論家,在全世界都頗有盛譽。
豐子愷的散文《活著本來單純》標(biāo)題雖然只有簡簡單單六個字,但是同樣可以說是豐子愷的人生注解。
我在寒假剛開始時讀《活著本來單純》這本書,雖然作業(yè)挺多的,但是每天擠出一點時間,現(xiàn)在從從容容看完了這個佳作。每看完一部分,我就會猜想下一部分,會是怎樣的經(jīng)歷。我努力想象作者的心情,去感受作者的快樂和悲傷。
《活著本來單純》記錄著的都是豐子愷的生活往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是,“現(xiàn)在回想,世間都同風(fēng)景一樣。世事之樂不在于實行而在于希望,猶似風(fēng)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身入其中,不但美即消失,還要身受蒼蠅、毛蟲、啰唣與肉麻的不快。世間的苦根本就在于此。”這一段話,寫出了作者豐子愷對世界的一切發(fā)出的一個感嘆和感悟。
還有第五部分的《學(xué)會藝術(shù)的生活》中的一段話也十分耐人尋味:常人撫育孩子,到了漸漸成長,漸漸脫去其癡呆的童心而成為大人的模樣的時代,父母往往喜慰,實則這是最可悲哀的現(xiàn)狀,因為這是進行放失其赤子之心,而為現(xiàn)實的奴隸了。這段話讓我知道了,赤子之心是最純凈無瑕的,我們每時每刻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孟子曾經(jīng)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彼^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來的心,這個心是從俗世之外帶來的,是不經(jīng)這紅塵造化的心。
我想豐子愷先生定擁有赤子之心,而且是一生都有的,所以,他才能寫出這樣的佳作。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二
一直都喜歡一個人靜靜地閱讀。
勞累了一天回到家,洗個清爽的熱水澡,躺在柔軟的床上,手持一本還散發(fā)著油墨味的好書,細(xì)品一杯清香撲鼻的香茗,讓自己浮躁的心情在文字中慢慢地沉淀和安靜下來。我想,這應(yīng)該是一天之中最為愜意的事了吧!
有人說,好的閱讀是對心靈的洗滌和升華,而優(yōu)秀的書籍更是思想的“清潔過濾器”,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本好書是值得去反復(fù)咀嚼的,每讀完一遍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而最好的讀者,要做到進得去,出得來。
讀余華,我是很費了一些心思和精力的。以前有讀過他的《在細(xì)雨中呼喊》、《許三觀血記》等,隱約覺得他是個殘酷的作家,把現(xiàn)實撕去表皮給人看,慘淡不堪。
第一次讀《活著》,感覺就像自己的心墜入了一個黑暗中的監(jiān)獄中,令人窒息。以至于那幾天吃飯、工作、睡覺都沉浸在文章的情景中不能自拔。
所幸我警醒自己,強迫自己又出來了,然后又站在不同的角度閱讀了兩遍,因此我保留了自己清晰的感受和洞察。這次余華把生活撕扯的比上次更加悲慘,更加零碎,仿佛就是一場浩大的人生悲劇。
但至少,我喜歡《活著》這個名字,充溢著壓抑的活力和黯淡的溫暖。
生活的本來面目是什么樣的?面對生活,我們應(yīng)該走去怎樣面對、堅強地走下去?——于我,《活著》努力在講述的,起初只有這些。
我且以為,余華在寫《活著》的時候,思想是有過掙扎的。一個作家能把生活鋪陳的如此頹圮不堪是需要一些勇氣努力和對自己的說服力的。努力和說服之后,福貴被置于始終失去的位置。失去家產(chǎn),然后失去在茅屋簡單卻快樂的生活,失去母親,再相繼失去一對子女,直至失去妻子,最后失去女婿乃至這個家庭唯一的香火——外孫。最后他還留下的是什么呢,一頭叫“福貴”的老牛。
讓福貴失去這一切,余華似乎仍意猶未盡,連失去的次序都推敲再三。一次次的讓福貴失去當(dāng)時最不愿失去的東西,破爛不堪的生活。生活的現(xiàn)實,就是如此吧。生活最壞,壞不過福貴吧。撕裂,只是余華的第一道工序。
生活撕完了,打爛了,余華又開始做針線活了。如此愁云慘淡的福貴,在如此的現(xiàn)實面前,該失去了生存的勇氣了吧。要知道每一次的失去,都充溢著扼殺福貴生命的力量啊!但不,余華在這時候就要開始縫補了。一次一次,福貴只是直面黯淡的生活,甚至一次一次的撕裂,只有讓福貴日漸習(xí)慣,習(xí)慣生活本來的樣子。于是默默承受,一年一年的活了下來。
絕望是不存的。
還有一些東西是讀了《活著》之后始終縈繞的。
蘇東坡講作文要“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我一直以為生活亦是如此,不曾意識到的是,就連慘淡的生活也是這樣。
福貴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家業(yè)凋零,親人早歿,如此黯淡,大概也是另一種絢爛了。晚年生活卻并不因此而一蹶不振。他只是懶懶的趕著他的“福貴”,每天幾遍的念叨親人的名字,以此來紀(jì)念以前絢爛或者慘淡的生活。絕望是從不存在的,于他,生命變成了和吃飯睡覺同樣平常的事,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死也只是不活而已。生命,終于歸于平淡。
失去并不總是失去,就像結(jié)束并不只是結(jié)束一樣。我以為,這也是余華在作品里想說的話。龍二神氣活現(xiàn),贏了錢,奪了地,以為日子從此就衣食無憂了。誰知命運無常,奪的地被分了,命也沒了?!澳呐滤形鍡l命也全報銷了”,作家冷冷的寫出這么一句有趣的話,似乎想說的是,福貴莫名其妙的就揀回了自己的命。那么前日的失去,是不是為了今日的得到呢?!褒埗痛荷麄円仓皇秋L(fēng)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失去和得到,本來只是一線之隔。
那么,絕對的絕望也就不存在了。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三
《活著》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老人的坎坷一生:年少時吃喝嫖賭,家境淪為貧窮;后來,親眼見過生離死別,家人一個跟著一個離開他;最終,在鄉(xiāng)間安然地度過了晚年。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很耳熟,但看了還是很感動。
父親曾告訴過我“曾經(jīng)你在怎么功成名就,終逃不過死,人一死,什么都沒有了!”這讓我想起家中的熱帶魚,我常常搬著板凳坐到魚缸前,一看就是好幾小時。父親看著我一直盯著魚缸,問我“在想什么?”“我在思考人生,像哲學(xué)家那樣思考?!濒~缸里有一只魚,直至今依然記憶猶新。這只魚的尾巴被同類所傷,殘缺不全。他總是浮在最接近水線的地方,亮白的燈光太刺眼,卻清晰地籠罩出他的輪廓,為他鑲上了一層銀邊。每次看到他的時候,我心里有一團酸水。我很可憐這條無尾的魚。我們都說,胡須對貓來說很重要,而尾巴對于魚來說同樣重要。魚沒有了尾巴跟鳥沒了翅膀一樣,受約束,不自在。同時,我慶幸,慶幸魚的記憶力只有短暫的3秒鐘,3秒鐘足以讓他忘記悲傷,忘記痛苦,忘記承受。一時的掙扎,后來的遺忘,再到最后的不曾記起,麻木了。這條魚,他最終因為無法忘記而選擇了另一條路——天堂。
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超度亡靈,值得尊敬的。
人性是相同的,世界上應(yīng)沒有好壞之分,好人不一定真好,壞人不一定真壞,所以對于老人年少時的無知是可以理解的。誰不曾年少過,誰不曾輕狂過,誰不曾幻想過,也正因如此,老人明白了活著的意義。有一次,家里來了個推銷員。大熱天的,父親給他倒了杯水,他接過水點頭說了聲“謝謝!”,然后開始介紹產(chǎn)品。談話過程中,父親問了問他的工作,他說:“我們這工作來回奔波,有時候好運就能賺幾個錢,運氣最差的時候一個子都賺不到?!薄鞍ΓF(xiàn)在工作難找,錢也難賺,你們啊,辛苦!來!喝水!”父親說完,又倒了杯水給他。人生就是這樣,說實在的,“人活著就是為了圖一口飯吃”。但如果你是個有理想的人,那么你的人生就會有所不同。歸根結(jié)底一句話:人生,靠雙手創(chuàng)造。
人活著,難!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四
《人為什么活著》的作者是日本“經(jīng)營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也是目前“經(jīng)營四圣”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一生創(chuàng)建了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yè),可謂是一個奇跡。一個人一生創(chuàng)建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yè),我想如果僅僅擁有技術(shù)、能力是無法實現(xiàn)的,而在于他懂得生活的真諦。1997年6月,稻圣和夫曾做過一次身體檢查,醫(yī)生告訴他患了上胃癌。他聽完以后,就像沒事一樣,淡淡了回應(yīng)了一聲:“是癌癥嗎?”然后馬上去本州島西側(cè)的岡山縣進行演講。而12年后的今年,他仍然健康的到中國做過一次訪問。
多年前,我看到一對夫妻拉著一輛滿載磚塊的非常大的板車,丈夫在前面拉、妻子在后面推,他們兩個人的身體前傾的差不多都是30度。我在想,就算四個我也撼不動這輛板車的,可是這個男人卻讓自己的妻子和自己一起到工地里拉磚,將來我可不能讓我的妻子也去拉磚。
經(jīng)歷過這么多以后,回想起這對夫妻,卻認(rèn)為其實他們是幸福的。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很晚回到自己的居所,吃飯、洗澡,全身會覺得非常的放松,當(dāng)一個月后拿到微薄的工資、把其中一大半寄回老家,給年邁的父母買糧食、給孩子交齊學(xué)費和生活費以后,他們的笑容是最甜美的。
現(xiàn)在很多人試問找工作是為了什么,那肯定很多都是為了錢,為了錢頻頻跳槽,選擇工資更高的工作,卻失去了很多生活的樂趣。少了關(guān)心家人與父母。
其實就象一句歌詞里說的“能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是 一種浪漫,更是一種幸福。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五
以前問過一位名叫阿斌的'同學(xué),他讀書是為了什么。他說是為了爽。當(dāng)然也有別的同學(xué)也贊成這個觀點,讀書就是為了爽。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讀書和吸毒一樣,對著植物尸體讓思緒隨風(fēng)飛揚。
阿斌還寫過一篇文章,闡述了“爽”的重要性,題目是《人活著就是為了爽》。
《活著》的作者余華在自序里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而這個叫福貴的男人的故事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他撐過了最苦的時代,而時代帶走了他的所有親人朋友,只留下了他自己還活在世上,給這位收集民謠的老哥講自己的故事。
所有的悲劇都落到了他的頭上,這是活著的荒謬性。他也努力好好生活,期待希望,但命運總是在他剛覺生活有起色后給他來一棍子,讓他經(jīng)受苦難。加繆曾經(jīng)寫過,“自殺是回答了哲學(xué)的根本問題”,我想應(yīng)該就是說,如果不想讓命運揍你一頓,最好的反抗就是自殺然后就一了百了,就啥事也都不會發(fā)生了。
這使我想到了曾經(jīng)語文老師提到的一位她的學(xué)生,整天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幾次思考到精神不太好。還好那位哲學(xué)家沒有遇到阿斌,不然他一句“人活著就是為了爽”可以引發(fā)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但是其實這個觀點也許是沒有錯的,為了爽而活著。福貴為了能讓自己爽,在年輕的時候賭博逛窯子,多巴胺分泌旺盛,之后經(jīng)歷了各種苦難之后,他想讓生活好起來而不停勞作,這種勞動也被附著著“爽”的意味,他可以從這種勞動中感受將來,再到后來親人一個個離去后,活著其實便已經(jīng)是一件可以稱得上爽的事情了。這也讓我想到一種可能性,自殺可以對抗命運的荒謬,活著也可以對抗它。無論是多么大的災(zāi)難,只要還活著就是成功,就還可以感受活在世上帶來的爽。
思考“活著為了什么”無疑是一件令人不爽的事情,這也解釋了哲學(xué)家們頭發(fā)少的原因,因為他們?yōu)榱四艿玫剿母惺芏棺约合萑肓瞬凰木车?,盡管這是他們的職業(yè)。
有人說能去思考這種問題的人,一般活得都不錯,才有時間去考慮這種矯情的問題,陳奕迅有首歌就唱出了這個道理,叫《你給我聽好》。簡單來說就是矯情的人其實在炫耀自己過的很好,盡管他們看上去不好。其實這也是一種看人矯情就不爽的人的矯情,他們?yōu)榱嘶钪囊饬x矯情來爽一下,那我們就以批判矯情來爽一下。而經(jīng)歷過苦難的人,他們不必要思考這些問題,他們就是答案。芥川龍之介說,人生有時不如一句波德萊爾,木心說,波德萊爾有時不如一碗餛飩。沒有什么是一串羊肉串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串。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六
一、“活著”的深意
“活著”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福貴,這個曾經(jīng)風(fēng)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于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并不算遲??啥蜻\的陰影一直追隨著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后相繼死去,喪失子女的傷痛還未平復(fù),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離他而去。最后,連他唯一的孫子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著。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jīng)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xué)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fù)載著什么。
猶記得兩年前看《活著》時的感受——心痛。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p>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為了救縣長的女人,有慶可以說是被害死了??吹竭@里我流淚了,盡管懷疑故事的真實性,卻始終感到沉重。因為當(dāng)時社會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有慶送掉了年輕的生命。我一直無法釋懷,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一個瘦小的男孩舉著鞋,朝我跑來.他分明是笑著,我卻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簡單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p>
可是家珍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里,直到現(xiàn)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經(jīng)歷過分離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團聚的真實可貴吧。
直到看到家珍的話,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經(jīng)執(zhí)著著的夢想也開始變得模糊。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我開始回憶過去的點滴:每天早晨母親比鬧鐘還準(zhǔn)時的 morningcall,在自修課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圍在桌前吃飯,熱氣給父親的眼鏡片蒙上一層白霧……我發(fā)現(xiàn)自己擁有的太多,也正因為自己擁有,才覺得它們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幾天后,好友一臉喜悅地告訴我,她父親出院了??粗樕涎笠缰男θ荩腋鼒远耍?原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七
文章從一個普通農(nóng)民的視角出發(fā),講述的是在歷史大背景之下一個普通農(nóng)民福貴身上發(fā)生的故事,一葉而知秋。
早先的他是地主家的公子哥,吃喝嫖賭,不負(fù)責(zé)任,目無尊長,一切紈绔子弟的壞習(xí)氣都能在他身上找到。最終正如讀者想象的那樣,福貴敗盡了家財,淪落成為了一個窮光蛋。這樣一來,周圍人對他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這并不稀奇。但出乎意料的是,人們的改變竟有原則有標(biāo)準(zhǔn),界限明確,是那么的明顯而迅速,連個過渡都沒有。福貴一筐筐地還錢,當(dāng)最后一筐放在債主手上時,他的世界便在那一瞬間內(nèi)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他的稱呼不同了,看他的眼光不同了,對他的態(tài)度也截然不同。人們前后不同的嘴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觸目驚心但卻無可奈何。
文章只不過是在簡單地講一個故事,但卻處處將社會的傷疤剝開來,把最丑陋卻又最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給大家看,是控訴,但更像是第三者在無奈的感嘆。
世事無常,即便潦倒,生活仍得繼續(xù),為了活著,福貴也不得不改變。變成了農(nóng)民的福貴開始了他的新生命。他將擁有的是努力、忙碌、灑滿汗水的一生,卻也是苦痛、悲慘無奈的一生。書中人物的生活變故與歷史發(fā)展始終緊密結(jié)合。剛剛開始新生活的福貴,便趕上了抗戰(zhàn),不幸得被軍隊強行拉走,被逼上戰(zhàn)場、當(dāng)炮灰,軍官蠻橫無禮,戰(zhàn)爭血腥殘酷,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解放后,終于與家人相聚并分到了田地,可還沒開心兩天,卻趕上了斗地主。當(dāng)年取代福貴成為地主的龍二,在他眼前被活活斗死。人生的境遇真是捉摸不定,若當(dāng)年沒有被龍二騙盡了錢,也許現(xiàn)在上法場的就是自己??蛇€未來得及慶幸,大煉鋼鐵、公社運動便開始了,隨后又是數(shù)不清的饑荒與動蕩。世道滄桑,人生艱難,只有拼盡全力,才可勉強度日,日子艱辛得令人落淚,可又是無比的無奈,好容易有些開心的事,卻又總是好景不長。盡管拼盡全力,也只不過能維持生存,到最后連生存的權(quán)利甚至都被暗暗地剝奪,家人一個個的去世,最后還是一個人,只不過留下了一身傷痛,和黑白色的回憶。這讓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了哥哥的霸王別姬,同樣是在那個多事之秋,時代不停地在變,人也在變,不變的是傷痛,和那悲慘的結(jié)局。但也卻正是因為悲劇,它才更加深刻,給人以深思。
在一片黑暗中,卻總有一些東西在閃閃發(fā)光,這光芒雖然微弱卻足以給人以安慰和希望,家人的寬容奉獻(xiàn),相依為命,勞動者老實勤奮,任勞任怨,都讓人感動敬佩。但有時現(xiàn)實卻無比殘酷,連這為數(shù)不多的美好,都會被毀滅。
可人總要生存,我們還是會選擇活著。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p>
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卻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有時作出選擇就意味著勝利??v然要擔(dān)當(dāng)眾多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是依然要堅韌頑強。就像是福貴,盡管風(fēng)雨飄搖,但他從未倒下,帶著已被時間沖刷成黑白色的回憶,牽著那條新買的老黃牛,仍能從容的漫步與夕陽下,淡然地講述過往。我想,這應(yīng)當(dāng)便是堅持的結(jié)局,生命的力量吧。
活著讀后感大學(xué)生篇八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傷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十分沉默十分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三毛
暑假一次在書城轉(zhuǎn)悠選書,一位剛參加完高考在店內(nèi)打工的高中生向我推薦了余華的作品《活著》、《第七天》,便買來拜讀。讀完個性感受到作家余華善于對死亡,殘酷,陰暗進行冷靜、細(xì)致的描述,“用文字制造疼痛”??此奈淖郑苍S多年以后你已經(jīng)忘了他的情節(jié),但是他的文字帶來的那種直撮心底的疼痛感是無論多久依然清晰地的!
余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潛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p>
讀完此書,情緒是沉重的。這本薄薄的題為“活著”的小說,一路走來,卻充滿著死亡,悲傷,苦難。主人公福貴不曾得福,未有富貴。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去,只留下他,和一只同樣風(fēng)燭殘年,同樣叫做福貴的老牛,在夕陽下相伴而去的背影。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千鈞的重壓,它沒有斷。合上書,回想福貴的一生,不禁慨嘆:人僅僅是與萬物一樣的物質(zhì)存在,其本身沒有任何好處。
也許,《活著》不是當(dāng)今最杰出的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但薄薄的小冊子一旦翻閱起來卻尤感滯重??傆心敲匆恍┘?xì)節(jié),不經(jīng)意間就會打動你!福貴雖然歷經(jīng)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旁人眼中福貴的苦難一生,而對于自己感受一生的福貴,也許更多感受到的是歸于平靜的幸福。我喜歡微笑著讀福貴與老牛的對話:“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阿?!逼鋵嵾@但是是老人編出來的。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牛,老牛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袄先索詈诘哪樤陉柟饫镄Φ檬稚鷦?,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里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命運,讓災(zāi)難與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讓他的至親至愛,一個個記憶中鮮活的生命,相繼在他毫無防備中離開,徒留悲涼黃昏中,墳冢前,一雙顫抖著的雙手,和一雙空洞的眼眸。命運,也賦予了他一種沉重的職責(zé),讓他在失去至親的巨大悲痛中,放棄了隨之而去的解脫,而選取了留在這個悲傷的世界,去照顧健在的親人,去盡自己活著的職責(zé)。
命運,也恩賜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來一個賢惠能干的好妻子,無怨無悔,傾盡一世溫柔,陪他終老一生,以至于,他能夠在她最后的日子里,背著她,在落日余暉的田野中,靜靜地走著,懷舊地訴說著,欣慰地笑著,悄悄地哭著,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zé),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苦難中忍耐,在忍耐中堅強,在堅強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難。朝朝暮暮,不斷輪回。我想,這便是活著吧。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424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