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學生應該達到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接下來,我們應該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我們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個別化的教學方案。最后,我們應該及時進行教學評價,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改進。了解一些教案的實際操作和編寫流程,請閱讀以下范文,掌握編寫教案的技巧和要點。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一
1、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嘗試仿編兒歌,體驗下雨時的快樂景象。
認知準備:傾聽了故事小雨人兒
材料準備:ppt
一、出示ppt一,引起學習興趣
看,誰來了?小雨點愛跳舞,看看今天它到哪些地方去跳舞了?
二、分句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ppt二:小雨點,下呀下:
提問:
1、瞧,小雨點跳上什么地方?
2、小雨點跳上屋頂,發(fā)出了很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跳上屋頂發(fā)出了什么聲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ppt三:提問:
1、小雨點又跳到哪里去啦?
2、小雨點跳到雨傘上,也發(fā)出了很好聽的聲音,仔細地聽聽。
3、它發(fā)出了什么聲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ppt四:提問:
1、小雨點真調皮,看現在它又到哪里去了?
2、小雨點跳進池塘里,發(fā)出了很好聽的聲音,仔細地聽聽。
3、小雨點跳進池塘里,發(fā)出了什么聲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三、學習兒歌
1、教師完整念兒歌。
2、引導幼兒一起學念兒歌。
3、對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教師——說兒歌內容,幼兒——說象聲詞;再交換。
四、仿編兒歌
2、出示ppt五,啟發(fā)幼兒:山頂,石頭,小樹,小花,小河,大樹等。
3、教師仿編兒歌:如:跳到樹上沙沙沙,引導幼兒模仿。
4、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五、結束活動。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二
2、發(fā)揮幼兒想像力,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
1、場地準備:多媒體、鋼琴、磁性黑板、桌子兩兩對放。
3、學具準備:人手一份繪畫紙、記號筆。
活動難點: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歌詞,并進行問答式演唱。
一、幼兒觀看課件,引出課題。
1、課件中的小雨點與幼兒互動對話。
二、學習副歌部分,探索用象聲詞表現風聲和小雨點跳舞的聲音。
1、幼兒學習演唱“風”的音樂片段。
2、幼兒學習演唱“小雨點”的音樂片段。
3、教師指標記,幼兒將副歌部分完整演唱。
三、學唱歌曲前半段。
1、教師一邊出示標記,一邊將歌曲前四句完整演唱。
2、教念歌詞。
3、教唱歌曲。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引導幼兒嘗試用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編前四句歌詞。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作畫。
2、幼兒繪畫,教師巡視,與幼兒輕聲交流畫面內容。
3、引導幼兒根據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歌詞。
4、教師與幼兒將前四句歌詞一問一答式對唱。
5、由男生扮演小雨點和女生扮演的烏云媽媽對唱。
六、與客人老師對唱。
課堂氣氛活躍,課件使用合理,幼兒參與感強。但是活動節(jié)奏把握不夠,時間有點長。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三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2、創(chuàng)編小雨點落在不同物體上的歌詞內容。
3、看圖譜完整演唱歌曲,體驗合作演唱帶來的喜悅。
1、自制卡片式圖譜,其中?4個,小雨點4種各2個,彩虹2個。
2、音樂《小白船》。
3、三個大薯片盒子,四個小瓶子。
一、開始部分,隨音樂《小白船》做律動。
二、練聲:
師:剛才我們跳的小白船非常美,誰知道它是幾拍子的歌曲?——三拍子。
師:誰告訴我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是什么:強弱弱。一起告訴我吧。
出示道具薯片盒子、小瓶子,按強弱弱,強弱弱規(guī)律排列。
1、教師示范練聲嘀嘀嘀,嗒嗒嗒,啦~~(5315315—)(鋼琴伴奏一遍)。
2、示意孩子們練聲嘀嘀嘀,嗒嗒嗒,啦~~(5315315—)(鋼琴伴奏兩遍)。
3、提示幼兒聽鋼琴練音階練聲。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教師按強弱規(guī)律指揮。
師:這一遍我們注意聽鋼琴的高和低。(鋼琴伴奏發(fā)生音階一遍到g調上、下行)。
三、學習副歌部分,探索用象聲詞表現小雨點跳舞的聲音。
師:大家唱的真好聽,今天啊,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藘晌缓门笥?,我們來看看是誰呀。
1、(出示彩虹和綠雨點圖片)彩虹——“彩虹會唱歌”。還有呢小雨點——“小雨點會跳舞”。
2、教師邊指圖邊范唱,帶領幼兒學習彩虹唱歌。
師:這是彩虹,它會唱歌,彩虹是怎么唱歌的,請你仔細聽。
(教師范唱:466.6︱466-︱355.5︱355-︱)(鋼琴伴奏一遍)。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師:一起來(幼兒隨樂演唱,教師指揮圖譜)。(鋼琴伴奏一遍)。
師:唱的很好聽,彩虹坐滑梯是連續(xù)的,所以我們的聲音要連貫。彩虹還想再做一次滑梯,我們再來一次好不好。
(幼兒演唱。(鋼琴伴奏一遍)。
3、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小雨點跳舞的.聲音,并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師:剛才小雨點在干什么啊,那一個小雨點跳舞多孤單呀。我還請來了紅雨點,黃雨點和藍雨點(依次出示圖片小雨點)小朋友在跳舞的時候都得有好聽的音樂來伴奏,小雨點在跳舞的時候也得有好聽的音樂來伴奏。
師:小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它們跳舞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滴答滴答)我們來聽一聽。
教師范唱:
646464|535353|424242|。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
31—|31—‖。
滴嗒!滴嗒?。ㄤ撉侔樽嘁槐椋?。
師:一起來。幼兒隨伴奏演唱。(教師指揮圖譜)。(鋼琴伴奏一遍)。
師:提問1、我們發(fā)現了,這些小雨點跳舞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
2、那什么顏色的雨點跟他們的聲音不一樣。(綠色)。
3、你感覺哪里不一樣?(幼兒回答)——引導幼兒知道節(jié)奏不一樣。
師:那你們會不會為小雨點伴奏???請你們一起來。(幼兒演唱)。(鋼琴伴奏一遍)。
4、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演唱歌曲后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會不會呀。
師:我們唱彩虹唱歌的聲音要怎么樣啊——連貫。那小雨點跳舞的聲音要怎么樣——跳躍,那小朋友在唱歌的時候要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
幼兒隨鋼琴伴奏演唱。
466·6|466—|355·5|35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646464|535353|424242|。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
31—|31—‖。
滴嗒!滴嗒?。ㄤ撉侔樽嘁槐椋?/p>
師:小朋友唱的很好聽,這一次小雨下的又大了一點,我們應該怎么表現自己的聲音呢?(聲音大一些)。
5、再次隨音樂演唱。(鋼琴伴奏一遍)。
四、完整學唱歌曲。
1、教師隨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的含義,并學唱歌曲前半段。
師:今天我還帶來了許多小圖片,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教師隨前半段音樂把圖譜貼在黑板上(一個?一個綠色雨點)。
355·5|65·1|21—|31—|31—|。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42—|42—|42—|。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76—|1。6—|1。6—|。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21—|31—|31—|。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2、幼兒欣賞教師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呀?他們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你們知道小問號在問什么嗎,請你來聽一聽(教師隨音樂范唱前段歌曲)。
(鋼琴伴奏一遍)。
師:小問號在問什么——小雨點在哪里跳舞,你們會不會問。我們一起來試試。
3、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鋼琴伴奏一遍)。
4、師:這一次小指揮不指揮了,你們自己來可不可以。幼兒隨音樂完整演唱。(鋼琴伴奏一遍)。
五、嘗試用動作創(chuàng)編前四句歌詞,探索雨點落在不同地方發(fā)出的聲音。
1、師:小雨點究竟會在什么地方里跳舞呢。下雨的時候小雨點會落在哪里,想一想。
(幼兒回答)。
2、教師根據幼兒創(chuàng)編演唱歌曲。(鋼琴伴奏一遍)。
請幼兒用動作表示小雨點會在哪里跳舞,自己想讓小雨點在哪里跳舞就用動作表示出來,其他孩子根據示范動作把歌詞替換掉。完整演唱歌曲。(鋼琴伴奏一遍)。
六、看教師指圖,完整演唱歌曲。
1、師幼問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2、教師更換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幼兒完整演唱歌曲。(鋼琴伴奏一遍)。
3、把幼兒分成兩組,第一組小朋友來問,第二組小朋友來答,我們來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的聲音最好聽,唱歌的時候我們要站直了,聲音才會非常好聽。教師指揮。(鋼琴伴奏一遍)。
4、反過來演唱,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歌唱的表情最好,不僅要歌唱的好,表情也要好看。(鋼琴伴奏一遍)。
5、今天我們來跟爸爸媽媽比一比,是我們唱的好聽還是爸爸媽媽唱的好聽,你們來問,爸爸媽媽來回答。爸爸媽媽唱的好不好聽啊,給他們鼓鼓掌吧。(請家長參與音樂活動結束)(鋼琴伴奏一遍)。
《會跳舞的小雨點》。
1=c3∕4。
355·5|65·1|21—|31—|31—|。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42—|42—|42—|。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76—|1。6—|1。6—|。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355·5|65·1|21—|31—|31—|。
小雨點在哪里跳舞?滴嗒!滴嗒!
466·6|466—|355·5|35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646464|535353|424242|。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滴嗒,
31—|31—‖。
滴嗒!滴嗒!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四
《雨點跳舞》是一首三拍子旋律的歌曲,歌曲通過問答式的演唱形式將雨點的聲音與地點進行匹配,使幼兒在學唱的同時促進其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提升。在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彩虹”和“雨點”這兩個與幼兒密切生活相關的內容,讓幼兒感知藝術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充滿了好聽的歌曲。在設計過程中,我主要通過重難點前置、圖譜的運用、問題的層層深入等策略,引導幼兒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充分的感受與欣賞三拍子旋律的歌曲,并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雨點跳舞》,感知三拍子的歌曲節(jié)奏。
2、感受歌曲問答式的演唱方式,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圖譜、幼兒操作材料
互動問好——根據歌曲旋律與幼兒互動問好。
師:班的小朋友們早上好,你好!
幼:你好!
二、學唱歌曲
(一)角色代入,學唱副歌
1、出示彩虹圖片
(1)這是彩虹,彩虹會唱歌, 讓我們聽聽它是怎么唱歌的。(教師范唱)
(2)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幼兒學唱)
2、出示小雨點圖片
(1)這是小雨點,有哪些小雨點?(紅黃藍綠)
(2)小雨點也會唱歌,它們又是怎么唱的呢?(教師范唱)
(3)小雨點是怎么唱歌的?小雨點除了唱歌的聲音不一樣,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重點感知節(jié)奏和休止)
3、完整演唱副歌
(二) 學唱問答部分
1、理解并學唱問句。
(1)彩虹姐姐要向小雨點提問了,它會提什么問題?(教師范唱并出示相應的圖譜)
(2)彩虹姐姐提了一個什么問題,它是怎么對這些小雨點提問的,請你來當彩虹姐姐向這些小雨點提問。
(3)幼兒學唱問句部分。
2、感知雨點的聲音與地點的關系,學唱答句。
(1)幼兒分組討論操作雨點跳舞的地點,并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學唱答句部分。
(三)分角色,問答式演唱。
1、教師問,幼兒答。
2、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合作演唱。
三、提升鞏固——完整演唱歌曲。
1、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整首歌。
2、介紹歌名:《雨點跳舞》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五
1、理解兒歌中“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2、學念兒歌,感受兒歌中下雨的情景。
學念兒歌,理解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
在兒歌里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學掛圖60—7、磁帶
一、生活經驗談話,引發(fā)活動內容
教師:下雨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呢?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下雨的情景,并請幼兒學一學小雨點落在地上、房子上的聲音。)
二、欣賞、理解兒歌《小雨點》
1、幼兒欣賞兒歌。
(教師出示背景圖片,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兩遍,在動詞處注意聲調、語氣的變化。)
2、鼓勵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的表達出示“小花”、“柳樹”、“小河”的小圖卡放在背景圖上。)
3、教師引導幼兒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重點理解兒歌中“親親、洗洗、畫畫”的含義。
教師:為什么兒歌里說小雨點親親小花的嘴巴?洗洗小柳樹的頭發(fā)?在小河的臉上畫畫?
(教師引導幼兒體會小雨點和他們之間友愛、親密的關系和情感。)
三、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小雨點》。
1、幼兒跟隨教師朗誦兒歌兩遍。
(教師注意幼兒的發(fā)音,如“樹”。)
2、教師:在朗誦到“親親、洗洗、畫畫”時,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兩遍。
4、幼兒扮演角色朗誦兒歌兩遍。
(請幼兒與同伴兩兩合作,一人扮演小雨點,一人扮演小花、柳樹、小河,然后交換角色朗誦。)
5、教師取下掛圖,請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內容
2、幼兒與同伴自由仿編,教師再將幼兒仿編的內容編成一首新的兒歌帶小朋友們一起來念。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六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
3、在創(chuàng)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喜悅。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1、自制卡片式圖譜,其中?4個,小雨點4種各2個,︵2個。
2、人手一份繪畫紙、水彩筆。
一、發(fā)聲練習《老師,您好》。
二、學習副歌部分,探索用象聲詞表現小雨點跳舞的聲音。
1、(出示圖片︵)教師邊指圖邊范唱,帶領幼兒學習彩虹唱歌。
師:這是彩虹,它會唱歌,讓我們聽一聽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師范唱:466.6︱466-︱355.5︱35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師: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兒隨樂演唱)。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小雨點跳舞的聲音,并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師:(出示圖片小雨點)這是小雨點,它會跳舞,還有幾個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圖片小雨點)。
師:小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它們跳舞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教師范唱:646464︱535353︱424242︱31-︱31-︱)。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演唱歌曲后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
三、完整學唱歌曲。
1、教師隨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的含義,并學唱歌曲前半段。
師:我這里還有許多小圖片,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幼兒欣賞教師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師:那小問號究竟唱了什么?請仔細聽!
(教師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前四句歌詞,同時在繪畫活動中傾聽教師完整范唱。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作畫。
師:小雨點可能會在哪里跳舞呢?請你用勾線筆在紙上畫出你的想法。
2、幼兒交流繪畫作品,教師選擇適合的四幅答案貼在“?”處。
五、看教師指圖,完整演唱歌曲。
1、師幼問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2、教師更換四幅繪畫作品,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活動中,我直接將副歌啦啦啦“用彩虹在唱歌的情景導入”同時也作為活動的練聲,聽完彩虹的歌聲,唯一就能唱起來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再次聽彩虹優(yōu)美的歌聲后,孩子們感到“很羨慕,很舒服,很開心,像飄起來一樣”跟著鋼琴,孩子們也開始了彩虹歌曲的學習,也正是開始了這次活動。
小雨點在彩虹的歌聲中跳起舞來,看了圖片,孩子們馬上發(fā)現他們的顏色不同,“顏色哪里不一樣了”“前面三個小雨點和后面一個小雨點的顏色不一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前面三個小雨點顏色比較”“淡”后面一滴小雨點顏色比較“深”他們除了顏色上的不同,跳舞時的聲音又會怎么樣呢?“前面三個小雨點唱的多,后面的小雨點中間有停頓。”孩子的分析雖然有的'表達的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可以感受到大家已經理解歌曲中的節(jié)奏了。
這首歌曲的歌詞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不難,而且圖譜的設計更是巧妙的將原本的副歌,及重復的部分有趣的結合到一個情境中,使孩子在獲得興趣的同時更容易記憶了,當然拉這是別人的設計,我只是進行了少許修改。活動中在語言組織上,我還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話還是有些拐彎,不夠直白,通過一次次的鍛煉能越來越好。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七
1、在熟悉歌曲節(jié)奏的基礎上,學會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明快的旋律。
2、嘗試自編舞蹈動作,學會跳圓圈舞,體驗創(chuàng)造的喜悅。
玩具洋娃娃和小熊歌曲音頻熟悉歌曲旋律。
一、教師和幼兒共同聽音樂,做各種動作。
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愛的洋娃娃,我的舞跳的可棒啦!
大家喜歡我嗎?)出示小熊:(你們好!小朋友,我是小熊,別看我長的笨頭笨腦的,我的舞跳的也不錯哦!大家歡迎我嗎?)出示洋娃娃:(我舞跳的好,我還會唱歌呢?請聽——)。
三、學唱歌曲。
1、集體欣賞:(播放歌曲)我們來聽聽洋娃娃是怎樣唱的?
幼兒感受歌曲的內容與情緒。
幼兒泛講歌詞內容,教師用歌曲里的句子總結幼兒回答。
3、"現在讓我們跟著電子琴把歌詞念一遍吧!"教師帶領幼兒按音樂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念歌詞。
4、這其實是一首外國兒歌,歌曲的名字叫〈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現在我們跟著洋娃娃一起來唱這首好聽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吧!
(讓小熊評價)集體跟著琴來演唱一遍。
出示小熊:恩,唱的不錯,不過能不能唱的再好點呢?
師:小熊鼓勵我們再唱的好一點,大家能不能做到呢?我們一定要讓小熊滿意哦!(再次演唱)。
三、想象創(chuàng)編。
1、洋娃娃和小熊跳什么舞?你會跳嗎?
2、創(chuàng)編:幼兒聽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教師進行引導,提示。
3、個別交流:教師請表演好的幼兒來表演,其余幼兒模仿表演。
4、請全體幼兒來表演。
四、跳圓圈舞。
1、師:我們用剛才編好的動作,重新再來跳一遍好嗎?
2、請好的幼兒來表演跳圓圈舞,其余幼兒觀看、模仿(先個別再集體)3、集體表演圓圈舞,教師加入其中。
五、聽音樂跳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波蘭兒歌。結和本班學生年齡特點,我給本課設計的歌曲的教學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多形式活動,幫助學生熟悉歌曲旋律,激發(fā)學唱歌曲的興趣和積性;能跟著音樂有表情的進行律動,感受樂曲歡快、愉悅的情緒;引導學生能夠用歡快、愉悅的情緒歌唱;初步訓練學生歌詞創(chuàng)作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創(chuàng)造能力。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的凸顯,在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多形式活動,讓學生充分的融入課堂,鼓勵積極參與,大膽表現,讓自己成為學習中的小主人。
“音樂是聆聽的藝術?!北菊n伊始,我通過邀請孩子們給小熊的舞蹈鼓掌加油;合著音樂跳簡單的舞蹈動作等活動,在多種形式的聆聽中,學生逐漸熟悉了樂曲旋律,于是便有了在后面的首次歌詞學唱時,都能情不自禁的隨著錄音唱出來。在學唱歌曲環(huán)節(jié)中,我遵循新課標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教學原則,采用小聲跟音樂唱、師生對唱、齊唱等多種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唱歌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很快的學會了歌曲,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歌曲的情緒,我把歌曲的旋律貫穿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進行導入時的鼓掌加油,還是舞會參與,都以歌曲旋律作為背景,讓孩子們反復熟悉歌曲旋律,從而感受歌曲的情緒。最后引導學生給歌詞編創(chuàng),這一設計旨在最大限度的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他們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歌曲編配節(jié)奏時,他們就收獲了成功和自信。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八
1、用沿葉子輪廓勾畫的方法畫出跳舞的葉子,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出不同樹葉娃娃跳舞的姿態(tài),體驗參與活動帶來的樂趣。
3、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收集各種樹葉,白紙,勾線筆,蠟筆,音樂《會跳舞的葉子》、《秋日的私語》,范例一幅,實物投影儀。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喜歡跳舞嗎?那好,我們一起來跳個舞。
二、認識一些樹葉。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小樹葉看見了,也想來參加了。睢。
2、出示范例,引導觀察小樹葉是怎么跳舞的(它的手和腳是怎么放的)?請你來學一學。
3、除了會跳這些動作,小樹葉還會怎么跳舞?(引導想出多種不同的跳舞動作,為呆會兒的創(chuàng)作拓展空間。)。
4、你們想不想也讓你的.樹葉娃娃跳舞?那好,我們一起來看老師變出跳舞的葉子娃娃。
三、師示范繪畫。
1、取一片喜歡的葉子,把它放在適當的位置上,用勾線筆畫出輪廓,然后涂上顏色,畫上手和腳,就成了。你可以畫兩個樹葉娃娃跳舞,也可以畫三個樹葉娃娃跳舞,畫好以后,可以把樹葉娃娃在哪個地方跳舞畫出來。
四、展示作品,師幼共同評價。
1、你的樹葉娃娃是在什么地方跳舞?它是怎么跳的?請你來學一學。
2、這么多跳舞的樹葉娃娃,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3、師簡單評價,結束活動。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九
1.認識自己的小腳,喜歡做小腳的游戲。
2.知道小腳隨著身體的長大而長大。
3.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體驗游戲的快樂。
節(jié)奏歡快的音樂磁帶、有地毯的地面。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脫下鞋子和襪子隨意地站在老師的四周,聽著音樂和老師一起活動活動我們小腳好嗎?教師:小腳累了,找個地方坐好。
二、基本部分:
(一)引導幼兒通過多種形式認識自己的小腳。
1.數一數?一只腳上有幾個腳趾?找找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說一說:小腳,小腳真可愛,1、2、3、4、5,五個腳指頭。
2.通過教師和孩子進行比較腳的大小。
老師的腳為什么大?你們的腳為什么小?
3.撓撓小腳,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撓撓自己的、老師的、小朋友的,說說有什么感覺?
告訴幼兒:小腳,小腳真好玩,撓撓小腳,哈哈哈,癢死嘍。
(二)認識小腳的本領,喜愛自己的小腳。
1.教師帶領幼兒在活動室的.地面上和不同的墊子上,走走、跑跑、跳跳,引導幼兒說出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進一步說出小腳的本領。(走路、跑步、球踢、跳……)。
2.今天老師的小腳還會跳舞呢?教師用腳打節(jié)奏,請幼兒觀看。
3.幼兒跟老師學習用腳打節(jié)奏。
4.放兩段節(jié)奏不同的音樂,幼兒自由發(fā)揮,用腳感知節(jié)奏的快慢。
5.教師和幼兒一起跳舞,感受小腳跳舞帶來的快樂。
三、結束部分:我們的小腳幫我們做這么多事情,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腳呢?請幼兒討論說說。然后比賽穿鞋子和襪子,結束活動。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十
二、教學設計生活化、游戲化的相關性分析:
下雨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天氣現象,而學齡前兒童尤其喜歡下雨的天氣,可以和小雨們一起玩游戲,在雨中感受雨滴落在身上的感覺,聆聽不一樣的雨聲,結合幼兒對于雨的興趣,開展此次音樂活動,把幼兒對于雨的喜愛帶到活動中來,讓幼兒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現。
三、建議活動過程:
(一)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
3、在創(chuàng)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教具:圖譜、學具、幼兒人手一張紙、一支記號筆。
(三)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小雨點旅行記》引出主題。
(評析:結合故事的形式導入主題,引起幼兒對于此次音樂活動的興趣。)。
2、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3、學習歌曲前四句。
——小雨點去干什么了呢?歌曲里是怎么問的?
——小雨點落下時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可以做什么動作呢?
——我們來問問小雨點到底在哪里跳舞?
4、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歌詞。
——小雨點想要去好多的地方跳舞,想請你們給它出主意。
——幼兒繪畫小雨點想要去的地方。
(評析:在音樂教學中融合了美術的成分,以繪畫的形式來創(chuàng)作歌詞,方法較為新穎。)。
5、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來歌唱前面四句內容。
——你的小雨點在哪里跳舞呢?我們來問問他?
6、學習副歌部分。
——小雨點好開心呀,它從來沒有去過那么多的地方,這會它又從彩虹上滑了下來。
——小雨點又高興的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教師范唱:646464︱535353︱424242︱31-︱31-︱)。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7、完整演唱。
——我們跟小雨點一起去旅行吧!
8、音樂游戲。
——我們和小雨點一起來玩《落小雨點》的游戲。
(評析:活動最后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鞏固所學歌曲內容。)。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十一
《雨點跳舞》是一首三拍子旋律的歌曲,歌曲通過問答式的演唱形式將雨點的聲音與地點進行匹配,使幼兒在學唱的同時促進其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提升。在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彩虹”和“雨點”這兩個與幼兒密切生活相關的內容,讓幼兒感知藝術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充滿了好聽的歌曲。在設計過程中,我主要通過重難點前置、圖譜的運用、問題的層層深入等策略,引導幼兒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充分的感受與欣賞三拍子旋律的`歌曲,并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雨點跳舞》,感知三拍子的歌曲節(jié)奏。
2.感受歌曲問答式的演唱方式,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圖譜、幼兒操作材料。
一、互動問好——根據歌曲旋律與幼兒互動問好。
師:班的小朋友們早上好,你好!
幼:你好!
二、學唱歌曲。
(一)角色代入,學唱副歌。
1.出示彩虹圖片。
(1)這是彩虹,彩虹會唱歌,讓我們聽聽它是怎么唱歌的。(教師范唱)。
(2)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幼兒學唱)。
2.出示小雨點圖片。
(1)這是小雨點,有哪些小雨點?(紅黃藍綠)。
(2)小雨點也會唱歌,它們又是怎么唱的呢?(教師范唱)。
(3)小雨點是怎么唱歌的?小雨點除了唱歌的聲音不一樣,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重點感知節(jié)奏和休止)。
3.完整演唱副歌。
(二)學唱問答部分。
1.理解并學唱問句。
(1)彩虹姐姐要向小雨點提問了,它會提什么問題?(教師范唱并出示相應的圖譜)。
(2)彩虹姐姐提了一個什么問題,它是怎么對這些小雨點提問的,請你來當彩虹姐姐向這些小雨點提問。
(3)幼兒學唱問句部分。
2.感知雨點的聲音與地點的關系,學唱答句。
(1)幼兒分組討論操作雨點跳舞的地點,并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學唱答句部分。
(三)分角色,問答式演唱。
1.教師問,幼兒答。
2.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合作演唱。
三、提升鞏固——完整演唱歌曲。
1.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整首歌。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十二
1、欣賞散文,了解露珠與太陽的關系。
2、尋找露珠的蹤跡。
自制太陽一個。
幼兒每人自己繪制小露珠指偶。
1、出示小露珠指偶。每天早上,小露珠總是第一個醒來,它是個舞蹈家,你瞧——。
2、教師完整朗誦散文。
3、小露珠常常在哪些地方跳舞?(嫩綠的草葉上、花朵上、田野上)。
4、教師再次完整朗誦散文。
5、小露珠在等誰?為什么?(太陽總是第一個看到它跳舞。)。
6、小露珠突然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它還會來嗎?為什么?
7、教師朗讀散文,套上露珠指偶代表輕盈的露珠,根據散文內容變換位置做跳舞狀。當聽到“小露珠終于等到了太陽”時,幼兒做騰空而起的動作,表示小露珠變成了水汽,升入空中。
2、帶領幼兒到戶外找一找什么地方有露珠??捎幸庾R地引導幼兒觀察小草上、花朵上、滑梯上、鐵門上等地方,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3、剛才我們看到的都是露珠、它是熱空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了水珠。早晨,露珠到處都是。
與小露珠道“再見”。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十三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部分歌詞。
3、在創(chuàng)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喜悅。
1、自制卡片式圖譜,4個,小雨點4種各2個,︵2個。
2、人手一份繪畫紙、水彩筆。
1、(出示圖片︵)教師邊指圖邊范唱,帶領幼兒學習彩虹唱歌。
師:這是彩虹,它會唱歌,讓我們聽一聽彩虹是怎么唱歌的。
(教師范唱:466.6︱466-︱355.5︱355-︱)。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師:彩虹是怎么唱歌的呀?(幼兒隨樂演唱)。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小雨點跳舞的聲音,并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師:(出示圖片小雨點)這是小雨點,它會跳舞,還有幾個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圖片小雨點)。
師:小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它們跳舞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演唱歌曲后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
1、教師隨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圖片,并學唱歌曲前半段。
師:我這里還有許多小圖片,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幼兒欣賞教師完整范唱歌曲的前半段。
師:那小問號究竟唱了什么?請仔細聽!
(教師范唱歌曲前四句)。
3、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作畫。
師:小雨點可能會在哪里跳舞呢?請你用勾線筆在紙上畫出你的想法。
2、幼兒交流繪畫作品,教師選擇適合的四幅答案貼在“?”處。
1、師幼問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2、教師更換四幅繪畫作品,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音樂欣賞,感受進行曲明快的'節(jié)奏。
2、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音樂的習慣,并能根據音樂想象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3、跟隨音樂節(jié)奏和相關故事情節(jié),做聲勢動作。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土耳其進行曲》剪輯片、《快樂木偶》故事圖片、紅木偶和藍木偶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開端導入,留下懸念:
出示紅、藍木偶,講述故事開端:在木偶王國里,住著許多許多的小木偶,有紅木偶,還有藍木偶,紅木偶們和藍木偶們是好朋友,有一天紅木偶出來玩了,(出示相應故事圖片)接下來要發(fā)生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留下懸念,引導幼兒仔細聽音樂。)。
二、播放《土耳其進行曲》,幼兒欣賞音樂。
1、傾聽第1遍音樂,邊傾聽音樂邊提出問題。
第一段dd師提示:紅木偶出來玩了,他們邁著整齊步子走了出來。(指示圖片)。
分別在第二、三、四段的時候提問:這時候,紅木偶們在干什么?
1、分段傾聽音樂,回答問題。引導幼兒說出每段音樂表示的大致情節(jié),并將該段落故事圖片展示在黑板上。
第一段dd紅木偶出來玩了,他們邁著整齊步子走了出來。
第二段dd紅木偶開始跳起好看的舞蹈。
第三段dd這時,藍木偶們也出來了!他們邁著輕輕的腳步。
第四段dd紅木偶和藍木偶一起快樂地跳起了舞!
2、再次傾聽音樂。
幼兒邊傾聽音樂,教師邊指示圖畫,講述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三、跟隨音樂、故事情節(jié),有節(jié)奏地做聲勢動作。
1、教導幼兒做故事情節(jié)相對應的聲勢動作。
走步dd雙腳跺腳;舞蹈dd拍手;一起舞蹈dd跺腳和拍手。
2、教師示范表演一次。
3、請幼兒跟隨音樂節(jié)奏,在教師的帶領下集體表演一次。
四、集體表演。
幼兒集體表演,教師指示圖畫給予提示。
活動反思:
選材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通過讓幼兒在操作、記錄、表演、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小木偶的動作特征,料投放充足(幼兒人手一個自制的小木偶),設計新穎,讓幼兒百玩不厭。
雨點跳舞大班教案篇十五
活動目標:
1、學習在音樂伴奏下表現小兔輕盈,協調的跳躍動作。
2、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情境布置(花、草、樹木)。
2、兔子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錄音機(錄音帶)。
活動過程:
1、以律動形式進入教室。
“兔寶寶,今天媽媽要帶你們到樹林里玩?高興嗎?(高興)好,那么我們現在就出發(fā)吧!”
2、進教室后,教師讓幼兒坐在地上,欣賞曲子。
(1)第一遍聽曲擺頭:“兔寶寶們,讓我們在草地上休息一下,聽一首好聽的曲子,你們可以跟著曲子左右搖著小腦袋。”
(2)第二遍擺頭拍手:“讓我們把手也拍起來吧!”
(3)第三遍豎起耳朵擺頭:“寶寶們豎起小耳朵再認真聽聽這首好聽的曲子。”
3、動作示范,講解,結合音樂進行練習。
“曲子好聽嗎?(好聽)。
媽媽現在跟這首曲子為寶寶們跳一支舞好嗎?(好)。
舞蹈好看嗎?(好看)。
媽媽想問問你們,媽媽在跳舞時腳踩在地上有沒有發(fā)出嘣嘣的聲音呢?(沒有)。
對了,所以我們跳舞時必須先將兩腿彎曲,然后輕輕的跳起來,再輕輕的落到地上。像這樣,輕輕的跳起再輕輕的用腳尖落地。好,現在,寶寶和媽媽一起做。那么現在寶寶自己跳,媽媽看看誰跳的舞最漂亮。
剛才寶寶跳得很漂亮,讓我們跟著這首好聽的曲子一起跳吧!
4、游戲。
“兔寶寶,現在讓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游戲好嗎?(好)那么等一會兒,你們聽到音樂時,就在樹林里跳舞,音樂一停,寶寶們要趕快把自己藏起來,躲到樹林里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去。當音樂再響起來時,媽媽就要來找你們了。被抓到的兔寶寶就跟著媽媽一起跳著去找其他的小伙伴。好,游戲開始。”
活動結束。(以兒歌形式出去)。
“今天,到樹林里我們聽了好聽的音樂,學會了漂亮的舞蹈,還做了有趣的游戲,那么現在我們要回家吃飯了?!?/p>
活動反思:
【本文地址:http://m.aiweibaby.com/zuowen/16405710.html】